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120|回复: 0

[分享] 快来GET新课程——化学系2025年春季新课程介绍(第二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21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化学系积极响应复旦大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号召,落实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围绕“干细胞式”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切实运用乐高思维。2025年春季学期,化学系新开设七门新课程,包括:
(1)本科科研实践类专业进阶课程《切问近思》;
(2)本科科研实践类专业进阶课程《化学前沿专题》;
(3)AI类本研融通课程《人工智能化学计算模拟》;
(4)研究生专业选修课《电子显微基础与实验》;
(5)新改版本科实验类专业进阶课程《综合化学实验I》;
(6)国际化本研融通课程(英文教学)《蛋白质与蛋白组分析》;
(7)国际化本研融通课程(中英文双语教学)《热催化和电催化》





    修读规定:
(1)2021-2023级本科生修读的本科新课程(含本研融通课程)所获学分可计入专业进阶IV模块课程学分。2024级本科生修读的本科新课程(含本研融通课程)所获学分可计入专业进阶II模块课程学分。欢迎感兴趣的同学修读。
(2)研究生修读课程所获学分计入专业选修课。
(3)《切问近思》及《化学前沿专题》不对大四同学开放,请本科毕业班同学不要选课。

“复旦化里化外”将推出系列推送,介绍上述新课程。在本推送中,我们着重介绍《综合化学实验I》课程。

01
新改版本科实验类专业进阶课程

《综合化学实验I》

课程代码:
CHEM130024

课程简介:
  授课对象:大三、大四本科生。
学分数:2学分。
  先修课程:
需要修读完《普通化学A(上)、(下)》、《合成化学实验(上)》以及《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实验》

本课程将提供8个不同类别的综合“大实验”供学生选择,每个实验时长为12学时或24学时,每位学生需完成共48个学时的实验。在选课后,实验指导老师会按照学生志趣,并结合课程安排情况,确定每位学生的实验内容及时间。绝大部分实验会在周五下午开始,并会占用部分周末时间(对于24学时的实验,可能需要通过两个连续周来完成。假设某位同学选了4个分别为12学时的实验,TA会被安排在第3,4,9,16周进行实验。某一实验从周五下午开始,并会利用部分周五晚上及周六白天的时间)。

分析化学与化学生物学类实验
实验1 基于生物质谱的蛋白质组学分析(12学时)

蛋白质组分析旨在全面分析样品中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是当前生物医学研究中常用的分析手段。本实验以HeLa细胞作为生物样本。经过蛋白提取、还原烷基化、酶解、除盐后,将多肽用于液相色谱质谱分析。在采集数据后,进一步进行数据检索和下游生物信息学分析。旨在让学生掌握蛋白质组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及液相色谱质谱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主讲教师:乔亮,复旦大学化学系研究员,分析化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质谱分析。

实验2 微流控芯片设计、制作和在生物快速测量方面的应用(12学时)

微流控芯片或称微全分析系统是由瑞士Ciba-Geigy公司的Manz与Widmer在1990年提出,被誉为改变未来的七种技术之一。‌它是通过化学、微机电加工(MEMS)、计算机、电子学、材料科学与生物学、医学和工程学等交叉来实现芯片实验,即实现实验的整体微型化、自动化、集成化与便携化,是未来人类发展重大科技之一。本实验通过基于经典软光刻等微纳米加工技术的微流控芯片设计、制作以及在生物快速测量方面的应用(如快速测定转基因大豆等),展现微流控芯片在现场、快速测量方面的应用潜力。本实验涉及到分析化学、材料化学、微机电加工以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
主讲教师:方雪恩,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分析化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微流控生物测量。

物理化学、能源与化工类实验

实验3 变压吸附实验(12学时)

工业排放气中含有丰富的低浓度碳资源,若能通过高效的分离和浓缩技术,可为碳资源的循环利用提供新的路径。近年来,基于多孔材料的吸附技术,尤其是变压吸附技术,在气体净化、分离与提纯等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本实验以低浓度甲苯-空气为原料,采用活性炭、分子筛及微-介复合多级孔材料为吸附剂,通过变压吸附的方法分离空气中的甲苯,实现碳资源回收的目的。
主讲教师:黄镇,复旦大学化学系副教授,物理化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实验4 安全电池的全流程制备与电化学分析(12学时)

安全电池的开发是能源化学材料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水系电池具有天然的高安全性,其能量密度的突破依赖于高比容量材料的创制及电池器件化制备。本实验以水系高电压锌锰电池为例,展示了如何运用电化学手段进行先进多孔电极材料的创制。随后,利用这些多孔电极材料组装高能量密度水系电池,研究其电化学行为及电池性能。通过此实验,不仅能够深入了解高安全水系电池的储能机制,还能学习到电沉积、循环伏安、交流阻抗等各类电化学技术的实验技术以及化学电源设计、装配、及性能测试等关键技能。
主讲教师:晁栋梁,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青年研究员,物理化学专业,水系电池

有机化学类实验

实验5 金属试剂控制的Ming-Phos非对映异构体合成及金催化不对称环化反应(24学时)

手性作为自然界的基本属性,一直是化学界研究的热点。不对称催化是构建手性化合物最高效的方法之一,而开发高性能的手性配体则是实现精准手性调控的关键。本实验以Ming-Phos配体的合成为例,展示了如何通过使用格氏试剂和有机锂试剂,高效地实现手性配体的非对映选择性合成。随后,这些手性配体(即非对映异构体)被应用于金催化的不对称环化反应中,实现了手性产物的高对映选择性合成。通过此实验,不仅能够深入了解手性配体在不对称催化反应中的调控机制,还能学习到格氏试剂和有机锂试剂的操作、无水无氧条件下的实验技术以及避光操作等关键技能。
主讲教师:张展鸣,复旦大学化学系青年研究员,有机化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不对称合成。

实验6 柱芳烃超分子主体的合成及络合常数的测定(12学时)

超分子化学是化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利用有机化学,合成超分子主体,通过非共价键相互作用,可以构筑超分子功能材料。本实验通过合成超分子主体化合物柱芳烃,结合核磁滴定实验,可以测定柱芳烃和客体分子二溴丁烷的络合能力。本实验涉及有机化学、超分子化学、物理化学部分知识。
主讲教师:孙默,复旦大学化学系青年研究员,有机化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有机超分子化学。

无机化学、功能材料类实验

实验7 一氯五氨合钴(III)氯化物的合成与表征(12学时)

利用溶液法合成一氯五氨合钴(III)氯化物,了解简单无机配合物合成的基本方法。分别使用酸碱滴定、沉淀滴定、氧化还原滴定、电导法等分析测试技术,确定配合物的内外界组成和结构。
主讲教师:冯玮,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无机化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稀土发光纳米材料的合成及生物应用。

实验8 量子点的合成与性质表征(12学时)

利用高沸点溶剂中的共沉淀方法合成半导体量子点(纳米颗粒),研究材料组成和结构对发光性质的影响。通过实验掌握单分散无机纳米粒子合成和表征的一般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材料的发光性质。
主讲教师:李同涛,复旦大学青年研究员,无机化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无机纳米自组装。

排版 | 韦祎
供稿 |化学系教学管理办公室





原文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18808844681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