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近几年IC大火,实验室里面的同学都无法对几十万年薪的发财机会视而不见,不过我们这些本来学微电子的同学,在做了几年几乎和电路毫无关系的生物芯片之后,忽然觉得十分尴尬,在实验室里面待三四年,电路的知识没有提升,反而比那些在本专业工作的同学落后了几年,于是大家难免吐槽起微流控的问题所在。
(1)没找到合适的人:我们实验室里面要不是学生物的,就是学电路的,两者相差甚大且几乎没有交集,生物的实验可能做得更多,但学生物的同学也觉得自己在天坑专业,因此觉得看不到前途。所以我们这群做电路的来做微加工,做生物的也来做微加工,两边都不太沾边,两边都做的不开心。可问题在于,本科并没有微流控专业,我们认为可能适合自动化或者是测量与控制专业+生物专业的同学来比较合适
(2)太偏生物,仪器设备和芯片大部分时间都比较可控,但师兄说生物实验做十次成三次,失败的七次里面还有四次找不到原因。所以生物相关的东西有时候很玄学,没有精确的理论预测,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只能一步步多次重复重复再重复地摸索,于是一个高端的科研硬生生变成了人力密集型重复劳动。
(3)偏流体,流体众所周知地难以控制,连费曼都愿意朝闻湍流问题,夕死可矣。相比于固体物质,流体的性质受到更多的参数影响,温度、湿度、溶质、表面、电场等多种参数都能在某些方面决定器件能否工作,所以即使一款成熟的微流控芯片,也会在使用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说
(4)多学科交叉,从上面所列举的问题就可以看出来,微流控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行业,从生物、物理、材料、机械、电子、仪器都有涉及,但无论哪个行业的人都别的领域不熟悉,因此造成了相互隔离的状况,而且更重要的是出现问题不知道找谁解决,似乎谁都应该解决但似乎又谁都不适合解决。
(5)开发周期长,虽然这几乎是现代所有成熟行业的状态,但是相比于互联网的小步快跑,在线OTA等快速迭代策略,微流控更偏向于制造业,开发时间长且需要受到医疗行业法律法规的约束,审核周期更长。
(6)行业不成熟,虽然微流控发展了几十年,但我们几乎没有在日常生活中见过任何除了抗原芯片(严格来说和微流控几乎关系不大)之外任何微流控芯片,甚至连商业化可穿戴设备的发展也仅仅限于能检测心率,血氧饱和度,运动的智能手表,行业里也少有能为外人所知的纯做微流控起家的企业。
以上,个人思考,欢迎讨论。
原文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55574045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