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175|回复: 5

[分享] 有哪些研究成果是诺奖级别的,但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1-1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有哪些研究成果是诺奖级别的,但没有获得诺贝尔奖?
原文地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700869898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不得不讲一个在经济学系堪称经典永流传的地狱笑话了(
作为宏观经济学开宗立派的大贤至圣先师,凯恩斯的学术成就无可争议,属于诺奖委员会得求着大爷来领奖,他不领奖委员会都得半夜溜他家里把奖牌挂门上的水平。
但人家确实没拿诺奖,因为第一届诺奖1969年才颁奖,老爷子1946年就没了(
按理说这种倒也没什么问题,没赶上嘛。那么地狱笑话的地方是什么呢?
凯恩斯主张重视对短期经济波动的分析和积极的财政政策,所以在批评古典经济学家“自由市场竞争在长期总能实现均衡,不需要政府太多干预”的思想时有过一句名言:“从长远来看,我们都死了”(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
但反对凯恩斯主义的几个自由主义学者里,货币学派的弗里德曼活到94,奥派的哈耶克活到93,米塞斯活到了92。
而凯恩斯呢?老爷子只活了63岁,不然多活个二十年诺奖指定得是他的(悲
看得出老爷子的确不是很在乎长期,反正长期看都死了,活60多还是90多、拿不拿诺奖属实区别不大——老爷子以身证道了属于是(
<hr/>(PS:其实凯恩斯学派,或者综合了凯恩斯思想的学派里拿诺奖的学者也都挺长寿的,比如活到94的萨缪尔森,活到85的希克斯,活到84的托宾……所以说没事不要瞎立flag)
(PPS:马克思一个19世纪去世的人,晚年生活都穷困潦倒成那样了,还比凯恩斯多活了一岁……不得不说凯恩斯老爷子走得确实有点早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个问题等同于:有哪些诺奖遗珠?
诺贝尔奖设立初期,由于诺奖评审机制还不够完善,加上颁发奖项多为单人,使得很多拥有诺奖成果的科学家没熬过时间,最终没能得奖。
1)比如奠定化学热力学基础的吉布斯,由于身处遥远的美国(那个时候算远离学术中心),在欧洲知名度不够,前面几届肯定是轮不到他的。很遗憾的是,吉布斯1903年就过世了。
2)最可惜的应该是门捷列夫。在元素周期表做出最大贡献门捷列夫,多次获得提名,尤其是1906年希望很大,可惜被阿累尼乌斯否决,o(╥﹏╥)o,然后门捷列夫1907年初就过世了。
不过1906年化学奖给莫瓦桑也是实至名归:氟单质的制备是化学史上最悲壮的故事,很多著名科学家包括莫瓦桑都因为这个研究牺牲了健康,莫瓦桑说“氟夺走了我十年生命”。莫瓦桑1906年得奖,1907年2月就过世了。
非要在莫瓦桑和门捷列夫二人中作选择,换我是阿累尼乌斯(Arrhenius),我也选莫瓦桑。谁让门捷列夫这个大嘴巴肆意批评阿累尼乌斯的《溶液理论》呢?《溶液理论》里提出的电离学说是物理化学上的重大贡献,也是化学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从而解释溶液的许多性质和溶液的渗透压偏差、依数性等,它建筑起物理和化学间的重要桥梁。还提出活化分子和活化能的概念,导出著名的反应速率公式,即阿累尼乌斯方程。
《溶液理论》是阿累尼乌斯的博士论文的内容,让他获得了1903年的化学奖。博士论文如此牛叉,正常来说,阿累尼乌斯博士答辩应该获得满堂彩,然后被推荐获得最好的教职才对。然而无情的现实是,由于阿累尼乌斯的博士论文过于牛叉,打破了法拉第的传统观念,答辩委员会完全无法接受,比如化学教授克莱夫(著名实验化学家,发现了钬和铥)评价为:“这个理论纯粹是空想,我无法相信。”好在阿累尼乌斯学业成绩无可挑剔,加上博士论文实验工作扎实论证严谨,答辩委员会值得让他通过答辩,但给的是“及格”的三等成绩“勉强获得博士学位”,推荐教职之类当然就不用想了。
怀才不遇的阿累尼乌斯,在严重偏向于实验科学的瑞典得不到理解和支持,只能跑到德国去找克劳修斯和迈耶尔(和门捷列夫各自独立发表元素周期表,但没敢像门捷列夫那样大胆指出一些元素原子量不准确以及预测新元素,所以名气相对较低)等名望很高的化学家寻求支持,可惜都惨遭无视。这样背景下,门捷列夫还大嘴巴批评他的《溶液理论》,你让阿累尼乌斯怎么可能对元素周期表参与评奖有好感呢?
经历了一段相当落魄的时间,阿累尼乌斯总算遇到了伯乐——奥斯特瓦尔德。阿累尼乌斯拜访奥斯特瓦尔德的时候,后者正牙疼呢,但还是忍着牙痛看了好几遍他的论文,看懂后大为欣赏。在他支持下,阿累尼乌斯获得了五年制出国访问学者的资格,后面又获得了范特霍夫等人的大力支持,电离学说才渐渐得到学术界的认可。所以阿累尼乌斯后面大力支持范特霍夫和奥斯特瓦尔德和,这是人之常情。
公允的说,早年化学奖的含金量是十足的,留下许多遗憾只能怪每年只给一名获奖者,吉布斯和门捷列夫争不过时间。
3)1912年诺贝尔化学奖,槽点满满——给了有机镁试剂的格林尼亚 (Victor Grignard)和镍催化氢化的保罗·萨巴捷(Sabatier),强行把两个不同领域凑在一年颁奖,然后强行无视了巴比耶和森德伦斯的贡献。
格里尼亚本人谴责这是不公正的,他在获得诺贝尔奖回来几天后写信给一位朋友:“......说实话,在我们之间,我甚至宁愿再等一会儿,看看萨巴蒂尔和森德伦斯之间分享的奖品,然后再自己在以后的时间里与巴比耶分享。”
要知道巴比耶(Barbier)是最早研究有机镁试剂的,只是结果不太理想(1899),身为导师他让自己新招的研究生格林尼亚去优化这项工作。格林尼亚以极大的活力接受了这项任务,仅仅一年后(1900年),就发表了一种替代程序:有机镁化合物的预形成,然后添加羰基底物。


在1912年诺贝尔奖颁奖后,巴比耶生气得毁掉了他自己生活中的几乎所有记录,不过还是继续和格里尼亚一起合作发表文章。
当然了,阿累尼乌斯1927年过世,后面这些化学奖遗憾和他无关了。
4)路易斯(Gilbert Newton Lewis)也是高中生耳熟能详的名字:八电子理论和路易斯电子式,是基本考点,而路易斯酸碱理论更是深远影响了有机化学的发展。路易斯一共获得了41次化学奖提名,但最终没能得到青睐。化学键方面,莱纳斯•鲍林于1954年,罗伯特•马利肯于1966年分别单独获奖,路易斯终究还是没熬过岁月啊。
Brønsted–Lowry 酸碱理论也非常重要,但也没能获得诺奖青睐。
5) Christopher (Kelk) Ingold对有机反应机理的研究,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但1969年的化学奖却把他给漏掉了(德里克•巴顿和奥德•哈塞尔发展了以三级结构为基础的构象概念)。
6)Albert EschenmoserR.B. Woodward一起合作完成了举世瞩目的维生素B12的全合成,R.B. Woodward在1965年因为有机合成方面的成就获得化学奖;Albert EschenmoserE.J. Corey一起获得了1986年的沃夫奖,然后E.J. Corey在1990年因为开发计算机辅助有机合成的理论和方法获得诺贝尔奖。这两次颁奖都是给了单人,其实Albert Eschenmoser也是配得上的。
7)2021年的化学奖得主MacMillan在颁奖典礼的报告里说, Jacobsen, E.N在硫脲的氢键活化催化机制,也是重大的贡献,而在报告最后特别希望能和Carlos F. Barbas(2014年过49岁过世)一起获得2021年的Organocatalysis的化学奖。
Carlos F. Barbas开发了第一个人类抗体噬菌体文库,创造了第一个合成抗体,开发了第一个能够调节内源基因的人工转录因子,并开创了化学编程抗体。这些方法中的每一种都产生了一种新的药物类别,目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或被批准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果他能获得久一点,他在2018年和2021年,都是可以获奖的。
21 世纪以来,你印象最深的诺贝尔奖得主是谁?

List在Carlos F. Barbas课题组当博后时,发表了那篇获奖论文,联合导师Richard A. Lerner是个非常喜欢提携后辈的大科学家(他本人主要研究领域,其实有希望2018年一起获奖的),和Carlos F. Barbas一起商量着,年轻人更需要通讯作者文章获得好的教职,就把通讯作者让给了博后List来挂名。有点令人唏嘘,年轻人List因为这篇文章成功获奖,而两位导师却终生无缘。
物理学科:
爱因斯坦最重要的成果,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都没有获得物理奖青睐。但好歹因为光电效应获得物理奖,还好。
索末菲被提名84次,但没能获得物理奖,可能是评委觉得他多是利用他精湛的数学帮助玻尔等人解决问题,缺乏独创性。玻尔量化原子理论引入了主量子数n;索末菲引入角量子数l 和 磁量子数m 进一步完善了玻尔量化原子模型,能够解释氢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解释原子光谱在磁场中的分裂,解释多电子原子的光谱。此外他还提出精细结构常数和开创了X射线波动理论,在流体力学等多个领用都有重要贡献。
索末菲作为慕尼黑学派的掌门人,培养了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其中海森堡、保里在1920-30年间的量子革命里都是弄潮儿,而德拜、鲍林则把量子力学从物理延伸到了化学。
生理学或医学奖领域,或许是最遗憾的:
加斯顿· 拉蒙(Gaston Ramon)发明了使用甲醛灭活白喉毒素以及破伤风毒素的方法,这种方法至今仍用于疫苗的生产过程中。在1930年到1953年间,他被提名达155人次,是诺奖史上陪跑次数最多的人。
还有抗白喉血清的皮埃尔·保罗·埃米尔·鲁,被提名119次;现代外科的奠基人雷内·勒里什 79次;卡介苗的发明者卡迈特,被提名77次。
女性诺奖遗珠:
莉泽·迈特纳,被物理和化学奖提名49次,1944年物理奖得主奥托哈恩的合作者。
罗萨琳德·富兰克林,1952年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拍到了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结构,为DNA双螺旋结构被发现奠定了基础。
......
最后,值得强调的是,人类基因组计划,大概率是不会获得诺贝尔奖了。
原因是这项伟大的工程,全球众多顶级科学家都做出了杰出贡献,只选出三个获奖者太难了:Collins/Lander/Venter三人作为领导者?Botstein/Davis弄清楚如何绘制基因图谱?Hood/Caruthers的测序技术?...很多出色的贡献者,很难从中挑出三个人来颁奖,这样对其他人不公平。

那么,您认为还有哪些被遗漏了呢?
谢谢您的阅读,如果能得到您顺手的关注和赞同,答主会得到很大的鼓励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近半个世纪以来,陆续有企业家效仿诺贝尔成立基金会设立奖项表彰科学技术研究,诺贝尔奖的「平替」也逐渐丰富起来,不管是基础科学的哪个分支,总有一款适合你。目前来看影响力较大的诺奖「平替」有沃尔夫奖、科维理奖、邵逸夫奖、突破奖、克拉福德奖等,说获得这些奖项的研究成果有诺奖级别应该问题不大。事实上也有不少获得以上奖项的学者后来拿到了诺贝尔奖。
诺奖知名「平替」们沃尔夫奖科维理奖邵逸夫奖突破奖克拉福德奖
物理学奖物理学奖天体物理学奖、纳米科学奖天文学奖基础物理学突破奖天文学奖、地球科学奖
化学奖化学奖
生理学或医学奖医学奖神经科学奖医学奖生命科学突破奖生物科学奖
诺贝尔没有数学奖数学奖数学奖数学突破奖数学奖
这些所谓诺奖平替之中最为特别的要数克拉福德奖。你或许并不熟悉这个奖项的名字,但负责给这个奖项背书的学术机构瑞典皇家科学院[1]你一定不陌生。由于诺贝尔奖和克拉福德奖都和瑞典皇家科学院有关联,克拉福德奖的获奖研究相比其他奖项无疑更贴近诺奖评委们的偏好。所以克拉福德奖不仅是诺奖级别的奖项,其获奖研究也是众多诺奖平替中最具诺奖味道的。
说起来坊间时常戏称克拉福德奖为「诺贝尔安慰奖」,克奖官方似乎也不避讳这样的说法,称颁奖学科在设立之初就考虑了是对诺奖的补充[2]。



留意最后一句话︱参考文献[2]

克拉福德奖的颁奖方向有数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生物科学,以及多发性关节炎,从颁奖学科的设置上确实有意与诺贝尔奖作出区分。不过在实际操作上两个奖项还是存在交集,例如2012年克拉福德天文学奖得主 Reinhard Genzel 与 Andrea Ghez 在2020年获颁诺贝尔物理学奖;2005年天文学奖得主之一的 James Peebles 获得2019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2018年地球科学奖得主之一真锅淑郎在3年后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些例子也能进一步说明克拉福德奖的获奖研究的确称得上是诺奖级。
当然,提问里面所指「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的前提应当是这项研究本身就在诺奖的颁奖方向上,结合前文的几个例子来看,克拉福德奖中符合条件的主要就是大部分天文学奖和部分地球科学奖的获奖研究[3]。以下简单整理了获得克拉福德奖的天文学与部分地球科学研究成果。
天文学/地球科学诺奖级研究成果(不完全统计)[4] [5]


  • 发展了星震学的方法及其在研究太阳和其他恒星内部中的应用(2024年克拉福德天文学奖)
  • 对太阳风和从恒星到星系尺度磁场的开创而基础的研究(2020年克拉福德天文学奖)
  • 理解大气微量气体在地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2018年克拉福德地球科学奖)[6]
  • 关于旋转黑洞及其天体物理后果的基础工作(2016年克拉福德天文学奖)
  • 对围绕银河系中心运行的恒星的观测,表明存在超大质量黑洞(2012年克拉福德天文学奖)[7]
  • 对高能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的决定性贡献,特别是在黑洞、中子星、以及宇宙背景辐射(2008年克拉福德天文学奖)
  • 为理解宇宙的大尺度结构做出的贡献(2005年克拉福德天文学奖)[8]
  • 对恒星核过程和恒星演化研究的开创性贡献(1997年克拉福德天文学奖)[9]
  • 对河外天文学及观测宇宙学的重大贡献(1991年克拉福德天文学奖)
  • 对太空的开创性探索,特别是发现被困在地磁场中的高能粒子,这些粒子形成了环绕地球的辐射带——范艾伦带(1989年克拉福德地球科学奖)[10]
  • 对星际介质领域全面而基础的开创研究,并使用卫星获得结果(1985年克拉福德天文学奖)
至于说以上这些诺奖级研究是否还有拿诺奖的可能,除去已经拿到的例子,剩下的研究中如果相关研究者已经去世,那么就必然错过了;如果研究者在世,而且也在诺奖的颁发方向上,那确实还存在获奖可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诺奖本身存在很强的偏向性,比如方法论框架性工作相对吃亏,所以没拿到。还有另一种,其他人类似的工作拿到了诺奖,但本人因为各种因素(比如寿命问题)没能拿到。
第一种我想举几个:诺特定理,Keldysh-Schwinger formalism,还有Kubo formula。
诺特定理是Emmy Noether的经典工作,深刻地揭示了对称性和守恒律之间的关系,利用系统对称性可以直接得到对应的守恒律。没有诺特定理,我们对物理中各种守恒律的理解可以说是粗鄙不堪,这已经是现代物理最重要的基础之一了。不过估计又是框架性工作,又是数学家,还叠了女性的buff,最后并没有拿也在所难免。不过诺奖几百年后也许不会再重要,但诺特定理却一定会经历时间的考验。
Keldysh-Schwinger框架是处理实时场论的基本理论,天不生Keldysh与Schwinger,动力学(与解析延拓)万古如长夜。这段故事我以前很仔细地介绍过,就不多重复了。
你觉得哪些科学家错过诺贝尔奖最可惜?原因是什么?Kubo作为日本物理学最顶尖的存在之一,其给出的Kubo公式给出来了场论和实验测量的基本关系,在此之后,理论工作者要想算出来点实验学家关心的量,就离不开Kubo了。个人感觉框架还是太吃亏了。
为什么Kubo foumula的提出者Ryogo Kubo没有拿过诺贝尔奖?另一种是别人类似工作拿了诺奖,含金量已经被验证过了,但是本人比较倒霉。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BKT相变的Berezinskii,明明特别牛逼,做的也早,而且拓扑相变也拿到了诺奖,但寿命太短,所以无缘诺奖。
另外霍金的黑洞研究也属于这个情况,彭罗斯在霍金死后很快就拿到了诺奖,但霍金还是没挺住,实在可惜。
至于那些现在还没拿但未来可能拿诺奖的工作,就不列在这里了,比如AB效应这种,不过A老爷子年纪也不小了,建议诺奖早点发给量子相位,不然连AB效应都拿不到,那感觉有点离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1-1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Feigenbaum、Kubo、Kondo
Feigenbaum教授于1978年发现了Feigenbaum常数,他本人不幸于2019年去世。我一直想,如果Feigenbaum教授身体无恙,202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大概是Feigenbaum+Parisi
如果让你提名诺贝尔奖,你想提名哪位科学家?
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预测
久保亮五(Kubo)的线性响应理论,以及近藤淳的(Kondo)近藤效应也都是诺奖级别的,但是二位分别在1995和2022年作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