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143|回复: 5

[分享] 为什么认知层次高的人总是很孤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25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25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谡常见诸葛亮在军中与兵士交谈甚欢,甚为不解。
一日得闲问道:“以丞相之才本该孤高不凡,为何能与下面这些愚人如此亲近?”
孔明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孤芳自赏并非大人之学。”
马谡还是不理解:“您这些高深之言他们能听懂吗?”
孔明摇了摇头:“上下皆通才是君子之道,可惜你随先主时日太短,他可是能与兵士百姓同心的明主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25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认知高的人,孤独并不可怕。自己看看书,喝喝茶,也就过去了。
怕的是认知高的人遇到了另一个跟他认知一样高的人,结果双方其中有一个人死了。
抚琴的人在,听琴的人死了。
那种孤独,才是伯牙绝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25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跟非洲某部落人讲不要吃猩猩,非洲人说你是SB!你跟印度人讲优生优育,一个孩子好,印度人拿起刀子要弄你!你和美国霸权讲和平,美国说我天下第一,讲啥和平!你和乞丐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乞丐说你闲的,我坐一天几百元!你和妓女说要从良做做正事,妓女说老子一个月顶你一年!
请问到底谁认知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25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二十年前,我以为它只是一首必须背诵默写的诗。
-----------------------------
谁说的,它将佛家的空茫静远与儒家的坚持执着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是柳宗元人生的一个经典缩影?
-----------------------------
有人说,柳宗元并不孤独,因为他有刘禹锡。
柳宗元二十岁中进士,二十六岁中博学弘辞科。
其才华,令人惊叹。
然后他加入到王叔文的“永贞革新”的队伍中了。
王叔文本是太子李诵的侍娱之一,为人机敏,深得李诵赏识和信任。
等到李诵做了皇帝,是为唐顺宗。
王叔文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他决心在顺宗皇帝的支持下,大刀阔斧地进行政治改革。
而王叔文,也极重视刘禹锡和柳宗元,他认为刘禹锡有宰相之器,柳宗元则可大用,每逢重要决议,定与二人商议。时人称革新集团为“二王刘柳”。
但,改革仅仅持续了半年,被触犯利益的那些人发动了宫变,幽禁唐顺宗,处死王叔文,柳宗元等八人被贬为外州司马。
“纵逢恩赦,不在量移之列”,想变迁,太难了。
柳宗元去了永州,一个罪官,也是一个闲官。
单论政绩,永州十年,柳宗元是空白的。
他靠创作来排解苦闷,在永州写下了《永州八记》《捕蛇者说》《三戒》《封建论》《天对》《六逆论》等。
刘禹锡自己写诗说,自己知道自己名利心太重,以致如同鸟雀掉进了罗网之中。
其实也不能这样自责,但凡有才华的年轻人,哪能不年轻气盛呢?
刘禹锡在朗州熬了几年,终于接到了回长安的凋零。
可是,因一首桃花诗,他得罪了新权贵。
那首诗是这样的: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刘禹锡写得很潇洒,唐宪宗贬他也很潇洒。
让他到播州去!
播州偏远,又是猿猴居住的蛮荒之地,倘若刘禹锡带上八十岁的老母亲,恐怕舟车劳顿,老人家将撒手人寰。
柳宗元听说了挚友的遭遇,大哭,表示自己愿意与刘禹锡交换,自己去那播州!
后来,刘禹锡的老母亲去世,柳宗元连写三封信,表示哀悼,再三叮嘱刘禹锡节哀,注意身体。
更令刘禹锡伤心的是,亡母的后事尚未办妥,突然接到了柳宗元病逝的消息。
据说,柳宗元弥留之际,还牵挂着刘禹锡,喃喃呼唤“吾友梦得”。
梦得,乃刘禹锡的字。
人生能有几个至死不渝的挚友啊。
在我们这个删了微信手机号就等同失联陌路的年代,我和许多人一样,为刘柳的友谊而动容。
再说刘禹锡,双重打击,悲痛欲死,“惊号大叫,如得狂病”。
柳宗元还把自己的长子周六,托付给了刘禹锡抚养。
此亦说明,刘禹锡是他最最信任之人。
刘禹锡说,一定视若己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25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也许不孤独。
是你用自己的视角去带入了他,认为他孤独。
就像一只夏虫,如果带入打雪仗堆雪人的孩子,会觉得这些孩子在承受极大的苦难。
或者,一只水里的鱼,看到陆地上的动物,可能觉得他们正在忍受饥渴。
如果略微严谨的说,人们认为的很多“不孤独”的习惯、社交、言行,极大可能只是匹配自己认知层次情绪需求的,而不是普遍适用的。
只是观察者偏差,以及自以为自己的价值观和情绪回路,是普遍的,导致的错觉。
这种偏差和错觉非常普遍。
以自己之心,度他人之腹。
这会带来很多问题。
也许是轻信了他人的道德底线。
也许是,忽略了他人所处环境的恶劣和不堪,对他人提出了过高的要求。
也许,更多的,是去揣测和预测与自己不同的人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结果招致了决策的噪音。
所以。
在提升到足够的认知之前。
我们应该更多对人类多样性保持尊重和敬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