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对于企业来说,怎样用人是永恒的课题。
因为无论何种企业经营管理问题,只要细细追究,溯源而上,拨开重重迷雾,我们总能发现,“人”是众多问题的源头。
企业用好“人”的关键在于赏罚分明。有功则奖,有过则罚,员工自会更努力地工作。
而赏罚分明的前提在于对员工进行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和奖励。
那么,该如何对员工进行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和奖励呢?
要对员工进行公平合理的绩效考核和奖励,至少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客观、量化的绩效考核体系
2、合理的绩效指标
3、适宜的奖励体系
01 客观、量化的考核体系
一个有效的考核体系,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战略相关性
绩效考核是为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的,因此绩效指标一定要与战略相关。
绩效指标应从公司总的战略目标出发,自上而下,层层拆解,分解到每个员工头上。
2、效度
绩效指标能够有效衡量员工的工作表现,即绩效指标能够真实、客观、全面地反映员工的工作成果。
3、信度
绩效考核应该保持稳定性及一致性。绩效考核的信度要求,员工绩效结果不会因为这次是张经理考核绩效考核结果为A级,而换了李经理绩效结果就变成了C级。
为了实现绩效考核体系的三个条件(战略相关性、效度和信度),企业绩效体系应尽可能量化,减少定性指标。
数据化指标相对而言更加客观,而定性指标的衡量会有很多不可控的人为因素。
比如说,管理者有意抬高或压低员工的考核分数,或者保守地给出处于中间状态的平均分,避免给出高分和低分,致使员工拉不开差距,“吃大锅饭”;还有管理者可能因为晕轮误差、刻板印象、近因效应等原因对员工做出不恰当的评价等等。
绩效指标越是量化,则考核结果则越是客观,也越能减少管理者的个人感情或主观判断的干扰,考核结果也越趋向于公平。
02 合理的绩效指标
绩效指标对员工而言就是指挥棒,指挥棒往哪里指,员工就往哪个方向走。
如果绩效指标设计不合理,员工在工作中将根据错误的指标行事,朝着错误的方向行进,影响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
错误的绩效指标除了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达成外,还会影响绩效考核的公平性。
对员工来讲,如果发现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并不在绩效指标之内的话,他们都会觉得不公平。
而绩效指标如果对那些无关紧要、不痛不痒的工作事项给予高度评价,而真正为企业未来发展做出决定性贡献的岗位却未能获得应有的评价,将会严重打击员工的士气。
1、绩效指标应衡量主要工作贡献
绩效指标不能对什么鸡毛蒜皮的事情都要考核,但是至少也要保证员工最主要的工作成果囊括在绩效指标内。
比如,大部分与生产相关的部门都会将产量设为绩效指标,注重提高产量。但是,如果考核时只考虑产量的话,可能导致这些部门的员工不关心库存的产生。
再比如,生产部门为了完成生产指标,不断提高产量。因为只有产量提升了,绩效考核分数才会提高。但为了提高产量,机器设备就需要一直不停地运转。而机器设备经常性地超负荷运转,会直接影响机器设备的性能,增加产品的不合格率。
而且为了提高设备的开工率,生产部门常常会忽视对机器设备的改进。因为机器设备的改造升级需要时间,影响产量的提升。
要想防止以上情况的发生,在制定绩效指标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均衡各方面要素,避免单一指标考核的误差。
2、绩效指标要衡量核心贡献
绩效指标要抓重点,选取最能体现组织或岗位核心贡献的指标。
对于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指标是销量和利润。
企业如果生产高附加值产品,那么产品投入市场后只要销量不是太差,就能获取高利润。
相反,有的产品虽然销量很高,但如果利润空间很小的话,对企业来说也无法带来太多利润。因此,将销量和利润结合起来才最为合理。
对于部门来说,应制定出最能准确衡量各部门核心贡献的指标,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评价。
比如,研发部门的主要工作是开发新产品,似乎它与制造部门和市场营销部门没有直接联系,但实际上,只有研发部门开发出好产品,制造环节才能顺利,销量也才有保证。
因此,在评价研发部门时,也需要适度考虑将销量或利润的指标加到研发部门的指标中。不过,销量或利润指标在研发部门绩效指标中所占权重,比其在销售部门的绩效指标中所占权重应小一些。
绩效指标设计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员工无论做什么事,都会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努力。对于绩效指标也是一样,员工总是基于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来利用绩效指标。
所以,管理者在制定绩效指标时,务必审慎地选择绩效指标。
03 适宜的奖励体系
绩效考核结果出来后,下一步就是依据考核结果对员工进行奖励。
企业对员工进行奖励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1)奖励(涨工资或发奖金);
(2)职位晋升;
(3)荣誉。
对员工来说,荣誉(比如颁发奖章、公开进行表彰等)是一种精神鼓励,更实在的是奖励(涨工资或发奖金)或职位晋升。
对于奖励(涨工资或奖金)和职位晋升,应遵守的原则是:“奖励看业绩,晋升靠能力”。
对取得成绩的人提供奖励(涨工资或奖金),提拔那些有能力的人。
为什么晋升不能光看员工业绩,而要看员工能力呢?
首先,职位晋升看的是员工的能力与新岗位的匹配程度。
如果只按业绩对员工进行晋升,被提升的员工可能并不具备新岗位需要的能力,进而产生著名的彼得效应,即被晋升的员工无法胜任新的工作岗位上。
彼得效应是美国学者劳伦斯·彼得在对组织中人员晋升的相关现象研究后得出的一个结论;在各种组织中,由于习惯于对在某个等级上称职的人员进行晋升提拔,因而员工总是趋向于被晋升到其不称职的岗位上。
彼得效应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一名称职的教授被提升为大学校长后无法胜任;一个优秀的运动员被提升为主管体育的官员,导致无所作为。
对企业来说,将员工晋升到一个无法很好发挥其才能的岗位,不仅不是对本人的奖励,反而使其无法很好发挥才能,也给组织带来损失。
其次,员工业绩的好坏并不仅仅与个人能力和努力相关。
很多企业在奖励员工时,将业绩与晋升直接划等号,提拔那些业绩好的人。然而,业绩好并不仅仅因为员工个人能力强,也可能是由于当时的经济形势较好、对手公司的能力不足,或者纯粹是因为运气好。
如果忽略以上这些因素,只要员工业绩好便提拔他,那么很可能给将来埋下隐患。
比如,某集团就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当时,在集团开展的诸多业务中,某项业务的业绩非常突出,该业务的销量一直在不停地攀升,给集团产生了很多利润。
而该集团向来赏罚分明,所以对这些业绩突出的员工予以晋升,结果导致许多能力不足的员工成为公司和部门领导。
其结果是严重影响了该业务未来的发展,最终导致该业务的销售额急剧下降。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