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129|回复: 0

[分享] 中医诊断学,看这一篇就够了!(附51页最全表格笔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2-21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中医诊断学的内容非常系统,如果单纯看书,没有一定的学科基础知识,复习效果很难理想。而且知识点内容特别琐碎且复杂,一章一章学下来很吃力,经过总结梳理之后集中记忆的效果是很好的。
各位热爱学习的童鞋都应该对人的记忆方式有一定的了解,对于人脑来说,千言万语不如一张图,千言万语不如一张表。因此导图和表格是记忆知识点的最好方式。
各种各样的知识点总结资料,都不如一套牛逼的导图或者表格来得实在。
有一套总结好重点的表格,半天复习完教育心理学完全是可能的事情。
但是网上现在有的各种各样的导图,都存在一定的不足:要么内容不够全,要么清晰度不够,或者没有源文件无法打印,还有的只有零零散散的几章,根本无法系统复习。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详细的归纳总结,像这样:





全文两万余字,51页,全部彩色表格整理,重点标注。
此外在全部彩色表格整理、重点标注的同时,也可以在考前快速的掌握重点的知识内容。
通过此笔记,可以直观的理解记忆各种病理过程以及集中记忆各种相关因素,大幅度的提高复习效率。并且笔记重点突出,避免了书中大段文字的背诵带来的负担。
我会将部分内容直接上传至知乎,但由于知乎编辑器原因,所有彩色内容均无法显示,且排版很乱,很多表格无法显示,文本排版也很乱,所以强烈建议下载原文档:
中医学全套表格笔记下载地址:
附部分笔记内容(展示效果不佳):

一、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table]

1、按年代


[table]朝代医家与著作特点战国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一是在诊断方法上涉及望神、察色、闻声、问病、切脉等内容;二是认为诊断疾病必须结合病者的内、外因素加以考虑;三是从理论上对辨证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四是贯穿了诊病与辩证相结合的诊断思路。《难经》特别重视脉诊,提出了独取寸口诊脉法西汉淳于意(仓公)创诊籍开始记录病人的姓名、居址、病状以及方药等东汉张仲景 《伤寒杂病论》是辨证论治的创始人西晋王叔和《脉经》分述三部九侯,寸口,二十四脉象,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对天行发斑疮(天花)、麻风等传染病,基本上能从发病特点和临床症状上作出诊断。是对黄疸

病人作实验观察的早期记载
南齐龚庆宣《刘涓子鬼遗方》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病候诊断的专著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备急千金翼方》
王超《水镜图诀》食指络脉诊法(小儿指纹诊法)的创始人,是由《灵枢·经脉》“诊鱼际络脉法”发展而来
陈无择(陈言)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是病因辨证理论与方法比较完备的著作
南宋崔紫虚《崔氏脉诀》是以浮沉迟数为纲,分类论述 24 脉
施发《察病指南》诊法的专著,并绘脉图 33 种,以图来示意脉象
敖氏《点点金》《金镜录》分 12 图,为论舌的第一部专著,后经清·杜清碧增补为 36 图,即为现在所见的《敖氏伤寒金镜录》
金元之世戴起宗《脉诀刊误集解》对脉学颇有贡献
滑寿《诊家枢要》为脉诊的专著,载脉 29 种
刘昉《幼幼新书》论述指纹在儿科诊断中的重要意义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论述了危重疾病的“十怪脉”
张介宾(张景岳) 《景岳全书》其中的“脉神章”、“十问歌”、“二纲六变”之论等, 对后世的影响甚大
李时珍(李濒湖) 《濒湖脉学》详述 27 种脉的脉体、主病和同类脉的鉴别
李中梓(李士材) 《诊家正眼》把脉象分为 28 种
申斗垣《伤寒观舌心法》
清代李延罡《脉诀汇辨》
周学霆《三指禅》论脉诊的著作


徐灵胎《洄溪脉学》
周学海《重订诊家直诀》
张登《伤寒舌鉴》载有 120 图
梁玉瑜《舌鉴辨正》载有 149 图
吴谦《医宗金鉴·四诊心法要诀》以四言歌诀简要介绍四诊的理论与方法,便于掌握要点
林之翰《四诊抉微》所论内容全面,注意色脉并重、四诊互参
周学海《形色外诊简摩》
陈修园《医学实在易·四诊易知》
汪宏《望诊遵经》收集历代有关望诊的资料,说明气色与疾病的关系,从全身各部位的形态色泽和汗、血、便、溺等各种变化中进行辩证,并预测其顺逆安危,为全面论述望诊的专著
喻嘉言《寓意草》是当时中医学最完整的病历书写格式
近现代曹炳章《彩图辨舌指南》
陈泽霖《舌诊研究》
赵金铎《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
朱文锋《中医诊断与鉴别诊断学》《常见症状中医鉴别诊疗学》《中医诊断学》


2、按病类


类别朝代医家与著作成书特点
温热类疾病吴又可《瘟疫论》对温病学说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叶天士《外感温热篇》 创立了卫气营血辨证记载了丰富的温热类疾病的诊疗经验,完善了温病学的理论体系,突出了望舌、验齿等在温病诊断中的作用
薛生白《湿热条辨》
余师愚《疫疹一得》
吴鞠通《温病条辨》创三焦辨证


王孟英《温热经纬》
传染病诊疗卢之颐《痎疟论疏》专论疟疾之常症与变症的证治
《时疫白喉提要》 《白喉全生集》 《白喉条辨》专论白喉的著作
《麻科活人全书》 《郁谢麻科合璧》 《麻证新书》 《麻症集成》论述麻疹的专著
王孟英《霍乱论》 罗芝园《鼠疫约编》对于霍乱、鼠疫的诊断与辩证,均有较详论述

原文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456481557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