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435|回复: 5

[分享] 为什么深受儒家文化的东亚地区出生率反而是世界最低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12 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刚看着最新一期的晓松奇谈,提到了这个问题。我也深感疑惑,“孝”在儒家文化里是极为重要的,那为什么为什么深受儒家文化的东亚地区出生率反而是世界最低的?尤其是韩国日本台湾地区
原文地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22684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2 0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真正的问题在于------家庭文化,这可能是东西方文化差异最大的地方。
(补充一点吧,我并不否定经济问题的客观存在,西方国家其实受经济问题的影响出生率也在下滑,但问题是脱离了经济问题就愿意生育了吗?新加坡曾经也以为单纯的是经济问题,但最后不得不承认还是人的思想问题。)
  娱乐圈可以说是一个国家文化的投影,就拿娱乐圈的明星举例。(因为娱乐圈的明星是没有经济问题的,他们的状态更可以看出文化社会风气对于个人选择的影响
   好莱坞的那些明星,在爱情上搞得狗血无比的到处都是,反复结婚离婚的一抓一大把,在面对爱情上可以说和内娱没什么区别,甚至更夸张,随便一搜人均结婚离婚三四次的,各种绯闻对象狗血经历更是抓马。
   但是无论在爱情上玩的有多么狗血,在亲情上他们在对待子女基本都是和谐可亲,父慈子孝,哪怕离婚了也会尽量把孩子留下,把孩子带在身边养大。
   比如扮演蝙蝠侠的大本,和老婆JLo那一堆破事来来回回扯了二十多年,但是即使离婚了子女也会带在身边一起生活,三个孩子都带在自己身边。



大本带着孩子出去采购



大本劝说儿子养德文猫

  孩子几乎是欧美明星访谈中不可缺少的话题


  包括那些明星政客,比如马斯克,绯闻破事一大堆,一堆女友/老婆,对待感情可谓是毫无责任可言,但对子女那是一个比一个好,孩子全部照单全收,目前已经十一个孩子全部留在身边长大。




  特拉普的庆功晚宴也要带着小儿子出席



  哪怕到拜登这个级别,八十多岁了,五十岁的小儿子还是宠上天了,一堆破事老爹都给你摆平


  甚至对小儿子和自己大嫂搞到一起那堆破事公开表示支持(他大哥已经去世了)哪怕这样会被抓到把柄


  哪怕小儿子写了本书坑自己也不追究,甚至还公开表示支持儿子把自己的故事讲出来。

    更不要说传统的美剧美漫了,家庭永远是个少不了的主题


  有句话叫辛普森一家讽刺了一切,但唯独没有讽刺亲情。虽然平时各种互相开涮,但最会全家人依然会回到那个温暖的家里。


  哪怕是恶搞之家这种无差别讽刺一切告诉你这个家庭有多糟糕的动画也依然在结局告诉你,虽然这个家庭不完美,但确实最适合你的。
   电影电视剧那就更多了


    这便是美式家庭文化的核心,家永远是那个温暖的港湾,家人永远是你最坚实的依靠


    这是几乎所有美式文化作品一直在诠释的观点,你仔细想想看你看的那么多好莱坞大片,美剧没漫什么的,几乎没有混蛋父亲的角色,无论是什么十恶不赦的反派,在子女面前几乎都是温柔体贴的好父亲形象,甚至很多反派唯一的弱点就是对子女的爱。
哪怕是灭霸这样的混蛋在献祭自己女儿面前也会用道歉,心疼的眼神


   这是美式作品和美式家庭文化的核心,家是一个温暖的港湾,无论你在外面是谁,只要回到家里你就是温暖的家人,这种温暖是脱离了任何的权威与规则,单纯的避风港,而不是作为一种严格的教条,一种规定和约束存在,父母与孩子之间是平等的,深爱彼此的,无论你是谁,你是拯救世界的英雄也好,毁灭宇宙的恶人也好,家人始终欢迎你。
   所以你能看到好莱坞明星,不结婚的有,但是不生孩子的非常少,而且一生就是一大堆


    而且不生孩子不代表不喜欢孩子,小李子虽然没有自己亲生的,但是热衷于帮别人带





<hr/>   而中国,或者说整个东亚则完全是另一个极端,从上到下,从明星到普通人,大伙都不想要家庭,都不想生孩子了(不要问我为什么拿韩国举例子,东亚三兄弟都差不多)




     这种差异出现的最根本原因,我认为就在两个国家的家庭文化上。
       东亚或者是儒家文化里的家庭文化则是建立在孝道的强约束下,核心就一个字,孝。
    这种文化最大的问题在于其过于单方面的强调对于父母这一方面的权益,而对子女这一方面颇为忽视。
   儒家文化的家庭文化建立在严格的律法和规则上,与其说是一种文化,更不如说这就是一种规则
    尊老爱幼,三纲五常,延续香火,等级观念,严格的家庭礼仪教育,这是中式家庭文化的根基,这些东西诚然也有好的方面,但其不完备的方向过于明显,尤其是其过分偏袒父母这方面。
    到了现代社会,这种传统的家庭文化越来越难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自然就逐渐与社会脱节了。这种文化本身诞生于几千年前的封建时代,它存在的意义不是为了让家庭和谐,而是为了让封建阶级更加易于管理,古代甚至还有卧冰求鲤,郭巨埋儿这种极端的案例,这种环境下诞生出来的家庭文化自然和现代文明社会脱节了。

  今天中国的家庭文化实际上处于一个很尴尬的时期,传统的,强调父母地位至高无上的孝道文化已经被时代逐渐淘汰,新的能适应社会的家庭文化还没有形成,所以对今天的中国人或者说东亚人来说就没有家庭文化这种东西,没有家庭文化,自然就没有家庭的概念。
<hr/>   美式文化告诉你,家在这个困难的时代给你留下一个温暖的避风港,能让你在这个困难的时代挡住一切危机,劳累的孩子啊,辛苦了,回家吧,那里有最温暖的被窝。
   而中式文化缺少对于家庭的定义,甚至传统的儒家孝道文化还在告诉你家就是累赘,家人只会不会给你下命令,要挟你,逃离那里,逃离家。所以你能看到现在互联网上到处都是逃离原生家庭得到危害,原生家庭有多可怕这种东西。
<hr/>  这点也能在影视行业和影视作品上得到直观的体现。
   正如我前面说的,影视作品是对于文化的投影。
   在东亚缺乏家庭文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就能看到,父母的存在感几乎为零,有车有房,父母双亡,成了东亚一堆作品的理想配置。


     母亲还好,还有一些正面形象,而父亲的形象基本只有那几种,要么是暴君,恶徒,要么是忙的见不到人影,存在感几乎为零,或者就是废物,loser,反正没一个好爸爸的。



酗酒的毛利小五郎

   我能想到的上一个在东亚作品里唯一一个出名的好父亲形象的是家有儿女里的夏东海。
     而且主角一堆大把大把父母一年见不到几面的留守儿童。


   在B站用电影里的父亲之类的关键词搜索,搜索出来的几乎都是欧美国家的作品。



  B站用“父亲 电影”做关键词,第一页几乎都是欧美国家的作品,东亚作品只有个位数,还大部分是家庭矛盾的那种。


  搜母亲稍微好一点,但还是只有一半左右,而且最高点击还是什么畸形母爱,窒息家庭什么的

    我记忆中上一个国产的讲父爱的还是19年的流浪地球1,但那只是一桌满汉全席里的一盘小菜,更不要说进一步讲家庭的了,可以说完全没有。
<hr/>  这种现象拓展到娱乐圈,同样是没有经济问题的娱乐圈明星,中国娱乐圈明星的选择是不婚不育,结了婚不生孩子的一抓一大把,很多还是挺出名的明星。









   这和欧美圈那边人均儿女成群,人均好爸爸形象完全相反。
  没有经济问题的娱乐圈明星况且这样,更不要说有经济压力的普通人了。
<hr/>  欧美圈是无论是在外面玩的有多花,回到家里一定是父慈子孝,ins上经常各种晒娃,带孩子出去玩,谈到子女都是喜笑颜开,而且结婚生娃比较早的一抓一大把,比伯甚至三十岁就生孩子了。
  甚至还有一些极其极端的案例,比如休杰克曼,夫妻没有生育能力,于是收养了三个孩子,在中国收养孩子这种事情本身就比较罕见了,他们一口气收养三个,
   最极端的还是大导演扎克施耐德,足足八个孩子,收养了两个,两个和初恋女友生的,和老婆生了四个,然后又收养了两个中国女儿,这个收养还不是一般的因为没有生育能力导致的收养,而是在有生育能力已经能生六个孩子的基础上又进行的收养。
   这种行为对中国人东亚人是绝对完全不能理解的,已经不能用东亚思维的“老年饭票”等观点去解释了,单纯的就是对于家庭和亲情的渴望,因为这两个中国女儿这位大导演是目前好莱坞唯一公认的亲华导演,毕竟你要找到一个能把中国国徽纹在身上的好莱坞导演可不容易


  因为女儿去世后选择退出《正义联盟》的制作,只为了陪伴家人


     可以想象这位父亲到底有多爱他的孩子,你可以说他不是一个好导演,但他一定是个好父亲。
    而国内的明星几乎没有家庭,亲情,子女的想法和渴望。就算结婚也人均四十岁往后,很多明星甚至五十左右才有第一个孩子。
  很多人喜欢说不想生孩子是因为金钱收入的问题,可是明星应该是最没有金钱收入烦恼的一个群体,尤其是中国的明星,赚的比很多欧美演员还多,但现实是人家欧美明星无论钱多钱少,爱情多么狗血都儿女成群,中国明星好像都打算绝后了。
<hr/>  再说几个文化作品方面的吧,前面举得例子还不够强烈,我们就直接找几个标准的美国大片,看看以中国人的想法来拍这些片会怎样,老美实际上又是怎么拍的,这应该能够更加强烈的反应出两个国家的文化差异了。
速度与激情系列
  这个主题如果交给中国人拍主题绝对是江湖义气,黑帮道场这些。
  但是老美给你拍成了家人侠,family,family。



<hr/>蝙蝠侠大战超人
  这片如果中国人来拍,主题绝对是两个英雄惺惺相识,相爱相杀,最后哥们兄弟义气那一套。
   但老美怎么拍?我们都有一个妈,她的名字叫玛莎。



<hr/>复仇者联盟:
   钢铁侠和蜘蛛侠这两本来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的超级英雄,硬生生给你整成了一对父子cp,从对话到情节全部往钢铁侠爸爸的好儿子那个方向发展。
   如果这片让中国人来拍,这两人的关系可以是战友,可以是兄弟,但绝对不会是父子。


<hr/>  超人与露易丝
   超级英雄相关的电视剧按照中国人的理解就是各种超人打怪兽的情节。像游戏打怪一样,一个怪打完了打下一个。
   结果这片老美给你拍成了超人的婚后生活,各种青春期叛逆儿子的情节。(关键是这样拍收视率还挺高)




  这些片子的对比应该足够说明问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2 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都又臭又长说一大堆,但抓不住重点
中日韩生育率堕底的共性是:

1古典大家族解体,被家长裹挟所负担的添丁、壮大家门的义务解绑
2自由主义(其实,liberalism更贴近原义的翻译是个人主义)又没有彻底替代掉传统价值观——liberalism:老子想生就生,爱跟谁生跟谁生,活在当下,别的哪管那么多
齐民编户到极致的原子化蚁群社区——必然是三低:低需求、低熵值社会关系、低多样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2 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欧洲小孩的日均学习时间远低于东亚小孩,多出来的时间运动打游戏泡吧喝酒谈恋爱去非洲,该干的都干完了,到了三十岁,好无聊啊,生俩孩子吧。
东亚的孩子忙活了二十年终于研究生毕业了找到工作了,可以稍微放松那么一下了,什么?生孩子?我还是个宝宝呢?我这辈子还没玩到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2 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能说各家有各家的特色
阶级固化,上面狂割下面韭菜,生存压力大的时候
欧美白人上街游行,黑人零元购,非洲军阀割据,南美做毒品,中东人绑炸弹,东亚不生孩子。
主打一个厌恶物理对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2 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东亚三国得了同一种病,年轻人不生育,其中日本病的最早,韩国病的最重,中国恶化最快。是病就得治。
日本从2008年人口就停止增长了,为了挽回人口也一直在做工作,但成效可谓一塌糊涂。搞清楚日本失败的原因,或许对整个东亚都很有参考价值。在低生育陷阱里,学者山田昌宏发现了很多被政策制定者有意忽略的现实,像我们再怎么鼓吹而快乐,也无法改变从农业社会走向现代社会,孩子的属性发生的重大变化。
以前生出来就是家庭劳动力,是生产性财产,现在孩子生出来绝对是消费性财产,不光没有劳动力意义,期待孩子养老也是一种极不确定的投资。
生孩子除了从有好处变成了吃亏,普通生活的定义也被改变了,在一份未婚男女对另一半年收入期望的统计中,只有0.4%的女性能接受年收入200万日元以下的男性,然而,高达38.6%的未婚男性年收入低于200万日元,不止日本女性对现实认知偏差过大,超过80%的日本人都认为自己属于中流,所以过上一份普通的中流生活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
社会体观念如此贫困,却真实的陪伴着众多年轻人。在讲究体面的日本,如果连为孩子提供普通水平的生活都做不到,为人父母能有什么自信?他们连婚都不会结。所以说,仅仅提供一些能让孩子过上最低限度生活的支援政策肯定无效。几乎一模一样的剧情也发生在我们这里。
为什么迄今各地出台的生育补助完全刺激不了年轻人?因为相比对生活的期望太杯水车薪了。以前吃糠咽菜,家里兄弟姐妹好多个,因为那时对普通生活的定义很低,让孩子穿补丁衣服,父母都不会没面子,可如今没钱给孩子报个兴趣班,仿佛就不配为人父母,这时候多发几罐奶粉的钱真的缓解不了任何教育。
而真正有效的政策其实只有两个,一、大力改变年轻人将来的经济状况,让年轻人相信即使结婚生孩子,也能维持那种看似普通的生活和育水准,可让经济持续增长,要看天时地利人和。
二、让年轻人认清现实,开始接受更低的生活和育儿标准,但如果整体社会观念不革新,肯定也说服不了年轻人。这些年呢,日本政策非但没看清问题实质,还一直照搬欧美的成功经验,在山田昌宏看来,这也是掉入了现。欧美和东亚婚姻育儿模式有很多截然相反的地方。
在欧美,孩子长大成人后就有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习惯,年轻人为了减轻经济压力,更有动机和另一半同居。欧美未婚生育的比例也相当高。在东亚,孩子结婚前都会一直和父母生活。在欧美,工作时很多女性实现自我的方式,在东亚,不管男女都认同丈夫应该挣钱养家,女性居家,也因此,东亚女性更看重丈夫的经济条件,这当然也阻碍了很多婚姻的发生。在欧美,重视恋爱情感,自己喜欢最重要,不会对另一半期望过多。在东亚,结婚往往关系到两个家庭,关系到社会层面的体面,不体面的婚姻不会被祝福,婚姻的缔结又多了一道坎。
在欧美,孩子一旦成人,育儿任务基本结束,育儿成本可以预估。在东亚,孩子结婚、买房、生子基本都还要父母支援,成本高昂,只能尽量少生甚至不生。在欧美,父母养育孩子以使用价值为中心,父母认为养育孩子能让自己得到成长。在东亚,父母养育孩子更看重孩子的市场价值,认为自己有义务让孩子过上体面的生活,所以他们也会出于对孩子的爱,怕孩子。来只能继承自己的劳碌和辛苦而选择不剩。
所以照搬在欧美有效的勺子画对策,到东亚只会扑空十几年写就的反面教材,就这么明明白白的摆在日本,读懂它未必能看清答案,但至少可以让一些专家学者明白,做什么一定会没用,不真正贴近年轻人面对的困境,不管说什么,年轻人一定会冥顽不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