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136|回复: 2

为什么s-log3是ISO800起步而不是ISO10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12 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2 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索尼为例,比如FS5的S-log3的ISO起跳是3200,CINE2却只要640,这是为什么?它对最终成像的影响又是什么?

可能大多数人心目中的第一个疑问是:
高ISO起跳的S-log3是不是会比其他模式,比如S-log2的噪声要更多?
如果在不LUT显示或不重新分级输出的情况下,是的。log作为伽马校正曲线,本质上是一种增益,直接观看S-log3拍摄的素材会发现它因为机内增益较高,尤其是中间调和暗部亮度更高,噪声更明显,可对比下图:





这一点其实看Slog-2/3的曲线区别就很容易发现了:


在暗部区域S-log3会快速提升,中间调也会亮于S-log2,亮部延展要更宽,因此在18%中性灰的色调下可以实现1.5档左右的动态范围延展,所以ISO 3200起跳是满足它的设计目的。

但问题在于:谁拍log会不做LUT或色彩分级呢?难道直接看灰蒙蒙的图像么?下图就是上图按LC-709 LUT后的对比:




暗部噪声是不是没差别了?所以整个log输出的流程是分为机内和后期两个步骤来进行分别增益,这两个步骤紧密相连,需要统一来看。
从数学的角度举个简单粗暴的例子好了:一块信噪比为3:1的传感器(传感器的信噪比只取决于本身的硬件规格和通光量,在本案例中这两者都是恒定的),假设有log A增益为2x(表现为ISO较低),输出信噪比就是6:2,而有log B增益为3x(表现为ISO较高),输出信噪比则是9:3,这时候看两者的噪声对比,A要小于B。但注意,当我们做色彩分级的时候,输出目标亮度是一致的,比如信号值目标都设置为18,这时候log A就需要在后期处理时加上3x增益,而log B只需要2x,很明显,两者最终都会得到18:6的输出信噪比,因此高ISO起跳的log模式在最终并不会有更多的噪点。




那为什么会设计多种不同的log曲线?最主要的原因是满足用户需求,以S-log3为例,虽然是相对较新推出,但这条曲线其实相当有历史了,它是基于1980年代的Cineon曲线而来,目的是实现近似银盐负片的高动态范围(索尼官方资料是16档,对应为模数转换16bit),与之近似的还有Arri的log C,所以S-log3也基本可以直接使用Cineon或log C的LUT或色彩分级方案。而后期是体现不同log曲线差距的地方,因为每一个log都要对应一个色域,索尼S-log2是在F65上推出的,对应了S-Gamut,这在当时是一个相当宽也相当新的色域,对于后期处理来说就是一个需要花很多工夫和时间去摸索的事情,因此在早期也是被调色师们diss得不行……
这正是索尼推S-log3的原因之一,因为它基于成熟的方案,应用上手很容易,减少了工作流程,色域方面也更新到了S-Gamut3,虽然还是宽色域但内部调整了一下,更容易做分级,偏色更少。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色域覆盖更精确的S-Gamut3.cine,主要面向对色彩范围要求更低的行业,比如广播电视、网络视频等等,后期难度与工作量都会更小。


目前来说,传感器模数转换、显示、印刷等等都会是限制其最终效果的瓶颈,但在同一套平台下,不同log的最终效果是很接近的(会有一点小差别,但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它们之间是方法的区别,而不是目的的区别,你选择哪种log曲线要取决于你的拍摄和后期需求,不能搞一刀切。
新log+色域标准的出现基本都是为了匹配自家硬件设计体系和客户需求,比如针对电影客户,色域要覆盖常用的DCI-P3,主要面向航拍应用就要对位绿色区域留余量以保证后期有足够的层次空间,除此之外也会需要对肤色区域进行优化等等……
按需定制,以期在正确曝光的前提下达到较小数据开销+最大性能,甚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替代数据量庞大、对后期处理硬件性能要求极高的RAW输出,这对于专业视频功能的门槛下放来说是很重要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2 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知乎求纯技术的回答太难,关注度极低。找一个漂亮的女朋友是什么体验?身材好是什么体验,从小美到大是什么体验?只有这样的垃圾问答才受欢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