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550|回复: 5

[分享] 做研究长年没有进展是怎样一种体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10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0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和导师聊天,说起来前段时间被放弃的那个“大工程”,老板又忍不住絮叨起来:It was a good direction, so sad we can not draw any conclusive results.
从最开始的信心满满要出very positive result, 到最后的 any conclusive results,真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向深渊。
这个大工程从2015年1月份开始一直持续到2017年3月份结束。各种心酸不可知。
具体内容不说了。大概可以理解成2014年末有个很新颖的想法,配套的数值模拟结果也相当positive。如果理论证明出来了可以解决目前我想解决的大部分内容。当时这个想法得到了导师还有相关教授大牛的首肯。
然后越搞越不对劲。开始在一维空间的时候理论还相对简单,但是越发的深入就发现事情越来越不对。理论上无论如何证明不出来数值模拟的结果。而且是那种既不能证“是”也不能证“伪”的尴尬局面。推广到二维后就更加复杂了。
我phd最后两年有80%的时间都在想这个了。最后到了17年3月份了,当时找postdoc也是一团乱麻。看着这个问题的手稿,各种不对各种question mark,想跳楼的心都有。血都吐出来了。。。有一次趴在床上想到二半夜。突然灵机一动觉得搞出来了!然后复盘一下发现不对,再仔细想想发现问题更大了,连带着最后发现前面弄出来的部分方向也是错的。。。类似的情况反反复复。。。
最后放弃了。
幸好手上还有其它方向的研究。凭着其它方向出来的结果运气好找到了下家。算是救了自己。
至于具体的体验啊。。。当时真的都没有体验了。整天就是想这个,脑子里其它东西都留不住。各种忘事。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老妈老姐打来电话都不想接。连话都不想多说一句。有时候晚上站在租的公寓的阳台上看着星空,真想着要不要跳下去 ><
So close, yet so far....
现在回头看看当初那上百页的证明,最后都是差一点达不到目的而荒废。也没啥可说的,随风散去吧。有时候和我同学开玩笑。我说你们做化工的做个实验就是做个实验,data is data,总是能找到解释的途径,不会做无用功的。但是数学这个证明,无论你已经开始了多少,最后达不到目的,结果都是0。。。
好像有点太悲观了。。。哎,research is research,少抱怨,多干事。总有结果的!

-----------------------------------分一下------------------割一下--------------------------------------
评论里面的同学们提到了"及时止损"以及“幸好有其它的方向”。
是的,读PHD很重要的一点是,你可以work在一个特别前沿特别有前景同时也特别难但是弄出来就是个大新闻的方向。呕心沥血燃烧自己的每一寸光芒。
但是,一定要有一个实实在在拿在手里的safe project能让自己毕业。
否则到最后没有了退路就糟了。虽然说背水一战很酷炫,但是鸡蛋也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大新闻搞不出来,至少能phd毕业去找工作。
在这里一个靠谱的导师就很重要了。比如我老板在我刚开始做research时候给的topic就是一个她已经想明白知道怎么做了的课题。但是仍然把问题给我让我独立去想,想不出来她再给提示指导。基本上那个topic是肯定能出一篇文章的。凭着那篇文章就能至少保证我phd“丢人的,捂脸的”毕业。继续搞研究就别想了,但至少能抱个毕业证书去找业界的工作。
后来那个topic被很快做出来了,并且触类旁通引发了我后面的一系列的work。就包括几个帮我找到下一家的几篇文章,还有上面说的那个“春蚕到死丝方尽,吐到最后也没有搞出来”的大项目。。。
但是大家也别放弃搞大项目大新闻呀!没准就搞出来了呢是吧~那马上平步青云变成一派掌门啊!(无限YY流)
心态很重要。大家平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我们的目标是星辰大海!
---------------------------
最后PS一下:发现和@LiSCInjury的答案里面highlight的地方差不多。。。看来心酸的大家的经历和感悟都差不多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0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做研究只会“长年没有成果”,不会“长年没有进展”。
你可能积累了很多无法解释的数据、尝试过很多并没有什么卵用的方法、提出过一大堆没钱/没人/没技术实现的实验构想……所有这些东西都会让你沮丧、怀疑、狂躁。
然而,既然你选择了科研这条路,你就该明白,所有这些绝对不能称之为“成果”的东西,恰恰就是你想要的“进展”。
你想到了一百种可能,试了其中可以试的五十种发现它们没用、确定了另外五十种你没有任何办法去试,那么,现在,很好,你知道了你接下来应该做什么——思考出第一百零一种可能性。
这,就是科研呀——
如果你今天一天的实验和数据分析依然毫无成果,你应该认真地告诉自己:
嗯,又有错误的假设被排除了,进展还不错,明天也要继续努力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0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说自己的体验。长期没有进展,对我而言大概是不会受到什么压力的。我有一位世界上最不push的那种老板,五十多岁,tenure多年,不缺钱不缺名不缺同行的认可,做research大概是因为有情怀吧(误,是为了推动人类科技的进步)对学生非常耐心,又可以给指明大方向,基本完美。然而有这样一位老板,不好的事情就是非常容易没有进展。因为做出进展的全部动力都是自己的motivation,就需要自己积极主动,寻找方向,在迷茫和怀疑的时候学会坚持——然并卵,若干paper draft在老板那里堆着很久了老板懒得看=。=
我体验比较深的是长期找不到idea怎么办。那段时间做了两年的project正在收尾,又要准备新的proposal,而老板的态度是你自己来定义自己做的project吧,你实在找不到了我再帮你随便找一个。这段时间堪称过去几年里最痛苦最迷茫的时候(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当时在做TA累成狗)因为看不清面前的路,开始自我怀疑和否定。而我最终也确实非常没有出息地没想出好idea来,老板给了个project先做着。之后经过很长时间才慢慢想出了更感兴趣,更有价值,可以作为Thesis topic的idea,重新写proposal申funding等等。也多亏当时积极地调整状态,面前的路也渐渐变得明晰。如果你处于这个状态,我有几个建议:
1. Keep your hands dirty. 一定,一定不要思而不学。如果确实手头没有什么project,不妨先随便找一个做着,管他喜欢不喜欢。一方面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另一方面手头有一些东西正在做心态上会平和很多,避免本题所问的这种处境,大大有利于新的idea的催生。
2. Read a lot, and broadly. 读很多paper,常去听talk,广泛地了解其他临近领域的前沿也很有意义。此外还可以了解需求——主要对于学工科的同学。工程总是application driven,而做学生的时候想不出好idea,很多时候是不知道需求在哪里。
3. Talk to people. 找人聊天,找老板聊,找隔壁实验室的老板聊,找上课的老师聊,找组里的同学聊,找别的组里的同学聊,找一切可以问how's your research的人聊。。。跟他们说自己的research,听他们的看法,听他们的research和他们的insight。
4. Got an idea, put it aside. 想到了一些research idea,如果不能很明确是不是能行,可以先放一放。经常过了一段时间自己就想清楚了为什么不work...但是如果这个想法活了下来,那么很可能就会很有价值了。
最后。research idea 经常是吃饭的时候,走路上学的时候,洗澡的时候,上厕所的时候。。。想出来的,一定不会是对着电脑写代码写着写着写出来的。。。因此或许可以考虑增加上厕所频率和吃饭洗澡时间=。=噢简直太棒,为偷懒找到了这么好的理由,不用谢我啊哈哈哈(ˉ▽ˉ ~)
=======================我居然也可以添加分割线==========================
第一次见到三位数赞受宠若惊,谢谢大家的赞同和关注!我只是第三年的研究生,之后的路还很长,写在这里的话很多也是用来激励自己。和大家共勉一起加油吧:-)
这里说的建议很多针对学工程的同学。我不是很懂基础科学,研究方法应该会很不一样。对于工程学科,我很少见到有同学“做研究长年没有进展”。工程本身寻求的是一个解决方案,而巨大的design space给了我们太多冗余自由度可以发挥和寻求最优,实在找不到也可以退而求其次找到一个sub-optimal的解,本身也是一种幸运。
现在的我还在做着那个中间过渡的项目,同时开始做着新的自己想出来的idea ——毕竟要对每一个工作都负责,至少像样地完成吧。或许这样做会耽误一些毕业时间。也不是没想过就用那个老板给的项目毕业算了,但无论如何还是不甘心。毕竟做自己的idea和别人给的idea在动力上和归属感上还是有差别的,而且那种“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止于此”的感觉也很让我精神鼓舞。
就这样吧。再谢谢大家!祝大家搬砖愉快^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0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曾经与题主有类似的疑惑,将自己的体验与心得写出来。
交待一下背景

  • 本人2011开始PhD之旅,课题是一种成像系统的设计,工作合同有效期36个月;
  • AB两个学校各承担一半项目经费,AB两校与本人签署了联合培养协议;
  • 项目规定本人工作、学习地点以A校为主,偶尔到B校访问;
  • 谈到联合培养的优势,排在第一位的一定是强大的导师团。出于行政、学术的各种原因,A学校派出一名导师,B学校派出两名,其中只有B学校的一位与本人年纪相仿的导师直接负责学术,其他2位更像是“兼职”或“挂名”;
  • A校要求修满30 ECTS学分,毕业论文可以是简单的“小论文集“型;B校对学分无要求,毕业论文要求传统的专著型。于是,要同时满足两个学校的条件,就相当于,结果当然是比C1和C2更苛刻的条件;
  • 由于工作合同是与B校签订的,经费的标准是按照B校所在国的PhD待遇来设定的,而AB两国PhD的待遇差别悬殊,,以上比例随汇率变动而变动,这里按项目前两年内的平均汇率计算;
  • A、B两地正常的PhD因为有当地的工作合同,可以一次性或分两次拿到36个月的居留许可,而本人只有B地的工作合同,在A地只能一年一年renew居留许可,因此这方面的成本是正常PhD的2.5倍,如果是专程飞到B地去办理(而不是因为学术目的),还需要自己承担往返路费、住宿费等;
  • 本人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毕业6年后留学,MSc主修颜色、图像、视觉。在开始PhD前没有任何研究和开发经验(毕业设计除外),也没有发表过任何学术论文(除一个专利申请),学术能力非常一般,甚至很薄弱。不过,还是凭着工作经验、兴趣等综合素质,从10名申请者中被挑选出来,成为PhD candidate。
下面进入正题

  • 第1-3个月用来写research proposal(国内叫开题报告吧?),学院的board同意后,才能正式注册。学院当时仅有一个博士点,而本人的课题与此博士点的方向差得实在有些远,于是导师灵机一动,在招人的时候在题目后面加了几个字,企图蒙混过关,但事实证明困难重重,直接导致本人的PhD身份迟迟不能在A校落实,加上一些其他原因,工作合同不能按时签订,工资不能发放。于是,做了些导师给找的类似于编辑会议论文集之类的零活儿,赚点儿生活费,算是救急。此间,去B校参加了一个学术会议,顺便与两位导师见个面;
  • 第4个月时,见注册、合同遥遥无期,回国休息了一个月,节约一点生活成本的同时,也等待着形势的好转;
  • 第6-7个月,阅读了一些文献,寻找可以入手的突破口,由于这个项目完全是基于仿真的,又没有现成的工具可以用,所以就花了点心思,着手开发仿真需要的程序,同时还负责指导一个硕士研究生的毕业设计;
  • 第8-11个月,来到了B校,本来计划写一篇文献综述,投到一个会议,但会议临时取消,于是继续开发仿真程序。导师提出了一个想法,利用现有的一种方法的可扩展性,应用到本人的课题上,于是沿着这个思路,完成了仿真所需的大框架及第一篇小论文所需的代码,得到了一些初步的结果,写了个摘要,投到了一个知名会议(规模大,但感觉水平参差不齐),此时,第一次感觉到了CPU性能的瓶颈,不得已只好减小数据规模,并自学了异构计算,试图用GPU加速,但并非计算机科班出身,投入了很多时间学习、调试。重要的是,在这几个月,合同、注册、B地居留许可等陆续就位;
  • 第12-15个月,回到A校,继续完善第一篇小论文的方法,得到越来越多的结果,同时之前提交的摘要被accept了,但遗憾的是,实验结果证明导师的思路并不光明,此方法的结果甚至不如一些最简单的方法,但已经被accept,不得不继续完成。在此期间,本人提出了第二篇文章的思路,导师表示认可,于是思考、实验、分析、写作,在第15个月时提交了第二篇的初稿与第一篇的终稿。此时,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文章水平竟然如此low,无论是提出方法的方式,还是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都比自己之前想象中的水平差了一大截,但总算是有了第一篇文章;
  • 第16-17个月,修了一门5 ECTS的课,可惜考试成绩没有达到学校要求的B,不算数。去美帝参加了第一个学术会议,以口头发言的形式介绍了本人的第一篇文章,不知是水平太菜,还是第一个发言太早,总之到场人数不多,记得发言后只有2个简短的提问。由于又逢春节,因此又回国休息了几周;
  • 第18-22个月,在B校,继续完善第二篇文章,并完成了终稿。同时,之前为第一篇文章贡献思路的导师,再一次发现了一个扩展性较强的方法,建议我扩展一下试试看,于是沿着他的思路,完成了第三篇文章。去大不列颠参加了第二个学术会议,第一次以展板张贴的形式介绍自己的文章,趁休息的时候转了几圈,比较之下,第二次感到了自己的学术水平之low。
  • 第23-27个月,在A校,重修了第一次未达标的课程,又修了另外一门课,未达标的再次未达标,另外一门通过。另外,开始为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做准备,搜集相关历史文献。另外,将第二篇会议论文修改为一篇会议专属的期刊论文;
  • 第28-33个月,照例回国休息数周。上了三门课,两门通过,一门未果,通过的那门课的大作业被修改之后,投到一个会议。同时,辅导了一个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作业,合作发了一篇会议论文。
  • 第34-36个月,与B校作者合作,作为第二作者在一个5年impact factor为2.457的期刊上发了一篇论文。很显然,合同到期了,但无论是学分,还是毕业论文,都没有按时完成。无奈只好向导师申请延长,不过AB两校在这个合作上本来就是本着节约的方针,自然不愿意掏更多钱,所以最终只同意把工作合同延长三个月,到第39个月。赴B国参加了之前与一个学生合作投的学术会议;
  • 第37-39个月,又完成了一门5 ECTS的课程。赴B国参加了之前投的一个学术会议。在撰写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的过程中,我真正搞清楚了我所承担的课题所属的领域的前世今生和来龙去脉。原来一直以为自己要设计的系统是同类方案中为数不多的比较先进的一种,殊不知自20世纪70年代NASA的JPL就开始设计各种各样的成像方案了,这个发现要归功于我为之前的那篇期刊论文撰写文献综述时发现的一篇综述文章,以及从A国另一所大学的图书馆借阅的某相关会议自始至终共18年的论文集。最后一个有薪的月份,在另一篇会议论文的投稿中结束,论文的内容源自一门课程的大作业。至此,已先后发表会议论文6篇(一作5篇,二作1篇),期刊论文2篇(一作1篇,二作1篇)。30 ECTS的课程,完成了2/3。此时,情绪达到了最低潮,自己的PhD之路,无论是质量,还是进度,都远远落后于预期。
  • 第40-41个月,回国修整,暂时忘(tao)记(bi)了所有有关PhD的事情。
  • 第42-43个月,在B校,与导师商讨毕业适宜,商定第44个月截稿,第48个月答辩,并开始组织撰写;
  • 第44-45个月,此时此刻,已是第45个月,显然第44个月交出论文终稿的目标没有达成,目前主体已经完工,还差一些零散的章节。2门余下的课程也还在拖延中。如果本月不能完成上述任务,学位不保。
最后谈谈心得
一个人的PhD生涯是否顺利,取决于很多因素。例如,个人兴趣、能力、意志、目标,导师的能力、时间、耐心、责任心,课题难易程度,项目时限,毕业条件,心情等。

  • 兴趣。从高考后填报志愿,到本科毕业后17个月第一份工作的到来,从本科毕业6年后断然辞职继续求学,到硕士毕业后选择PhD,在人生的每个十字路口,毋庸置疑,一直是兴趣在指引着自己。但是,在PhD的这几年,自己似乎有些迷失了方向。
  • 能力。窃以为,一个工科PhD的最大成就,在于找到了合适的方法解决了问题。即使没有成功解决问题,至少可以指出难度在哪里,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这两点都没有做到,那么至少应该掌握科研的必要方法和技能,例如科学方法、时间管理与数学建模、统计分析等等。但回顾自己的这几年,以上三点似乎都做得不好。除去其他一些因素,能力无疑是主要原因之一,不是每个人都适合PhD。
  • 意志。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意志力、自制力是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关键。自己的拖延,与不够强大的意志力是分不开的,否则,在火烧眉毛的此时,我怎能还在知乎写回答?
  • 目标。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是成功的第一步。答主的完美主义情结,使得自己常常感到距离目标过于遥远,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自己前行的勇气和动力。如果重新来过,我想我会让自己更像一个学生,先集中精力把必要的课程完成,之后把主要的心思用在毕业论文上,而不会发那些无关痛痒的会议论文。
  • 导师。几年下来,对学术界的一些事情也有所耳闻。似乎很少有导师能专心于学术,专心于培养学生。A校导师明确告诉我,这个项目是我的,我应该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他没有太多时间过问。事实是,如果我几个月不出现,他也不会主动联系我。与我开会时,他常因为前面一个会的拖延而姗姗来迟,但后面的会更重要,所以他又要准时离开。平常我给他发的邮件,有时需要很久才回复,有一次我发了一个邮件给他,谈与一个企业的合作,他立即就回了信,表示出浓厚兴趣,还找我索要联系方式,希望能够开会面谈。在来谈B校的导师,年轻的这一位,确实是比较负责,经常主动询问进度,探讨问题也很积极,献计献策。但在他的建议下,沿着他的思路发的两篇文章,结果都不怎么好。换句话说,他的指导缺乏系统性,比较天马行空。另外,我和另一位他指导的PhD交流,我们都认为他不懂鼓励学生,给学术的压力大于动力。B校的另一位导师,人倒是不错,很和蔼,但由于忙于各种事务,除了见面之外,很少联系,所以就不评价了。A校实验室的另几位导师,据我观察,要更称职一些。
  • 课题与时限。课题的性质和难易程度直接决定了PhD这几年的顺利程度。像我经历的这种由导师确定课题的项目,导师的判断能力就起了关键作用。如果重来,我会选择集中精力做我的子课题中的一个,而不是所有。项目的时限要根据性质与难易程度来决定,研究毕竟不同于开发,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也不能仅仅根据资金的多少来限定时间,毕竟这不是单纯的交易。
  • 研究与发表。发表论文确实是展示研究成果,与同行交流的好机会,要满足纳税人的知情权,但不能本末倒置。在A校,导师非常鼓励学生发表会议论文,哪怕只是一门课的作业,都会建议发表,即使会议在美帝,一次合人民币1-2万的费用,也坚持让大家发。这种风气四处蔓延,似乎不管什么样的文章,只要多发,就是好猫。原因很简单,每发一篇文章,学校都能从政府得到奖励。于是,A校实验室的一位PhD,四年时间发表了不少于15篇文章,绝大多数为会议论文,这些论文被照搬进了此人300多页的毕业论文,得到了导师的赞扬。但从头到尾翻一翻,多是一些想法的简单实验,而且这些想法早已有人实现了。
  • 心情。好的心情是一个人保持高效工作的必要前提。本人拿着相当于A地一半的收入,承受着A地的生活成本,仰视着A校其他的PhD们。换个更形象的说法,按36个月计算,刨除正常生活开销,在A地正常读PhD可以攒下76个水果6 Plus手机,而我只能攒11个。这虽然不应该是一个PhD关注的重点,但像我这样一个尚未修行到四大皆空的人,面对这种不公平的待遇,如何才能心平气和地工作?
结语
写了四个小时,终于到了收尾的时候。感谢大家耐心看完。也许,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有人觉得无聊,有人会说,“理都懂,然并卵”。无论如何,本人表示非常理解。写在这里,既回答了题主的提问,也是对自己PhD生涯的一个总结。
人生在世,很多事,只有经历了,才能有所收获,俗话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不读PhD哪会有完整的人生……
=========================2015年6月10日=========================
感谢大家的赞同与评论。
@郭玮 提到了有关我的课题定位的问题,这里补充一下。
首先,不同科研、工业领域可能存在相似的仪器或工具,但名称却不同。在最初搜索文献的时候,由于认知的局限,很难把自己要做的课题准确定位在这个框架内。随着人类知识库的不断扩充,每个领域不断深化的同时,又诞生了很多新的学科。在这种趋势下,除非是很常见的仪器/工具,否则很难为了找到课题的归属把各个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进程统统梳理一遍。这个问题,一定程度上要看导师的视野,看Ta是不是火眼金睛,另外,也在于学生自身的悟性、能力、技巧、付出(还有运气)。
其次,我所做的课题,之前确实有一些人提出过相同的想法,也进行了仿真,甚至是硬件开发,已知的成果在期刊、会议论文集、专利中均有体现。幸运的是,我并没有重复别人做过的工作,只是在同一方向上做了更多有益的尝试以及系统层面的探索。就如,虽然BMW、Mercedes都在开发电动车,市场也不反对再出现一个Tesl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10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板絮絮叨叨了五年,到现在唯一还能清楚记得的一句话:It's always harder to prove negative data is really negative than getting positive results. We couldn't know if it's simply because we don't try hard enough.

我的课题开题第一年超顺,表征、定性、非生理条件下的作用都做出来了,计划做出生理条件下作用当作最后一张图发篇完整的文章,当时有种两年可以博士毕业的错觉。但之后三年什么都做不出来......中途发现有别的实验室做了完全一样的东西,和老板商量有多少发多少吧,因为赶时间找了个审稿极快不限版面,但影响因子只有3+的杂志,按一审意见改了点语法后两小时内接收......即使这样我们还没放弃...到了第四年,突然一天好像开窍了,老板和我同时想到了一个之前完全没考虑过、也不是我们熟悉领域的可能性,设计实验开始验证,从离体到在体,从免疫组化到电生理一切都开始work了,再回去看之前三年的negative results,很庆幸那些数据是negative的,否则后来的数据无法解释...现在文章投了nature主刊在审,但愿能够有个好的结果。此外,那三年为了这个课题实在试了太多方法和可能,期间还找到了之前学生遗留课题的合理解释,文章正在写,两个导师都想再冲一下一类期刊;攒够了两篇小文章的数据,也引出了后面学生可以作为博士研究的两个课题...那三年看来不成功的数据最终90%都找到了归宿......所以,现在我觉得,在实验设计不违背常识而且操作无误的情况下,data is data,只是找到合理解释他们的方法需要一个过程。
----------------------------------------是该这样手动添加分割线吗?----------------------------------------------------------
睡了一觉起来发现赞同接近200,知乎新手着实受宠若惊……慎重起见做点补充。最近刚刚登陆知乎,刷了刷博士和留学区的帖子,也有些想说的话一起列在这里了,有点长也有些跑题,还是希望能看完:
首先,文章只是投出去还没发,我知道现在说还为时尚早,当时只是想给题主一点鼓励。近半年开会时和领域内的教授也会聊课题,得到的反馈都很好,现阶段只能盼望文章能中,有消息了回来报喜。不过,开始渐渐同意老板对Nature的态度,在他看来,Nature字数和图表限制严重,造成文章只求结论新,但故事完整性甚至实验合理性极差,而且Nature是少有在审稿时会刁难实验重复数过少的杂志。现在有点像十几年前的PNAS,会员制,只要发过一篇,以后不管水成什么样都无所谓了。审稿周期极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单纯为了满足reviewer,做很多无谓的实验……之前的学生发过Nature或子刊,老板说他是被合作很多的二老板逼的-.-!,所以他会把senior author给合作实验室老板甚至学生,自己在倒第二……
另外博士生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向和项目。可能是刚到国外无亲无故朋友少的缘故,加之刚开始的几年和ex一直异国,精力被分散的极少。博士前四年周平均工作时间60-70小时是毫不夸张的,高强度时每周80小时持续四五周,很少出去玩,歇过两次分别为期三周的年假。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周末歇在家里看剧打游戏会觉得脑袋空着很不爽,休息半天就又跑到实验室去了……这种生活状态和节奏会弄的自己没有生活,如果不是真心喜欢正在做的事情,很难可以安静的专注下来。
此外,导师作用相当重要!!导师导师,要真的辅导学生,而不应该是只提供实验设备的商人!!我的专业有80个教授,但所有在读研究生加博士只有60人。老板这五年只有一个学生,这应该是我最最幸运的地方。老板今年五十多,有着蛮高的学术声望,但他自己很享受学术的乐趣,现在很多时候仍会和我一起实验。独苗有利有弊,坏处就是太TM累(原谅我爆粗口……),最大的好处就是每天交流,一起实验时甚至能一聊聊五六个小时,潜移默化中传授他二三十年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和思维模式,不仅是课题,也包括以后学术方向和职业规划。必须承认,绝大多数的博士是相当勤奋的,但毕竟是新手刚入行,有时一个idea被内行人一看就知道行不通,可没他这句话也许做个两三个月才会知道是死路……在这方面,导师给我省了太多太多走弯路的时间,我俩的交流过程也会互相激发灵感,现在回想课题走出死路的那个灵光乍现,其实是有天一起实验时的一句玩笑话,回家之后越想越对……可能有些导师确实不太能指望的上,激发灵感的人可能是实验室前辈或者同僚。学术切忌闭门造车,虽然有被偷课题的风险,但交流是非常必须的。
最后,做大课题的同时,一定要有一个safe project保毕业,切记切记……
读博第一年半的时候回了趟国,回国前为了给老娘证明我有在好好工作,拍了张那一年半的数据和实验记录的照片,也贴在这里吧,与君共勉



------------------------------------想要再来唠叨一下------------------------------------------------------
这几天看了看新的回答和评论,深觉这个帖子的戾气好重……可能题主的初衷是来寻求解决途径,不曾想砸出了一批同僚。评论中@白咖啡 说的很对,读博的心态很重要。喜欢,就屏蔽掉身边的负能量,耐住清贫踏踏实实的做;不喜欢,时光如梭催人老,读博quit要趁早,换组不可怕,转行也不可怕,多犹豫一天就多耽误一天时间,never too late to start。课题不顺的那几年也经历了一些事情,有半年时间被误诊骨瘤,自己去医院检查医生直接说再去做个MRI确定没有扩散吧-.-!,交往了六七年的ex也被挖了墙角,和这些比起来,刚开始的左腿大面积二度烫伤好像已经不算事……生活从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没有过不去的坎,沉浸在负面情绪中对自己的身体和身边人都没有好处。原谅我灌鸡汤,最后一次更新了吧,但真的觉得,人的精神好了,运气也会跟着好起来,加油!!
--------------审稿两年...2017年5月1号...终于发出来了--------------------
遇到个蛮神奇的审稿人,一审要补个为期三个月的实验,补;二审意见拖了五个月才回来,要求补个为期半年的实验,再补;到三审还要补个为期一年的实验,编辑也终于看不下去了,忽略三审意见.....开始排版,要求把所有的bar graph变成box stat......终于结束了.........

媒体拍照片当真良心P图,甚感欣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