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控指的是使用微管道 (尺寸为数十到数百微米)处理或操纵微小流体(体积为微升、纳升甚至阿升)的系统所涉及的科学和技术,是一门涉及化学、流体物理、微电子、新材料、生物学和生物医学工程的新兴交叉学科。 微流控芯片,又称芯片实验室,是一种以在微米尺度空间对流体进行操控为主要特征的科学技术。微流控芯片技术自问世以来,在生物医学、化学分析、环境监测、药物筛选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例如,在生物医学领域,微流控芯片可用于细胞培养、药物筛选和疾病诊断等方面;在化学分析领域,可用于样品的预处理、分离和检测等过程。 微流控芯片最早可追溯至1990年,两位瑞士学者率先提出“微流控芯片技术”,自此开创了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先河,该技术甚至被称为下一代医疗检验领域的“颠覆性技术”。 微流控芯片行业产业链 上游环节主要涉及材料供应与设备制造,包括高性能材料如PDMS、玻璃、硅等的研发与生产,以及高精度微加工设备和检测仪器的制造,为微流控芯片的制造提供基础支持。 中游环节则聚焦于微流控芯片的设计与制造,通过精湛的工艺和技术,将各种材料加工成具有特定功能的微流控芯片。 下游环节则涵盖了微流控芯片的应用领域,如生物医药、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这些领域的需求推动了微流控芯片行业的快速发展。 微流控芯片行业市场规模及未来前景预测 近年来,器官芯片技术凭借其前沿性与潜力,迅速成为科研与产业的热点。这一领域的蓬勃发展,深深植根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核心优势之上。微流控芯片作为基石,不仅为器官芯片提供了精确模拟生理微环境的可能,还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高性能微球制备路径。 在过去两年间,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创新应用,在高性能微球的工业化生产上实现了重大突破。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微流控芯片技术从实验室研究阶段迈向了工业级生产的新纪元,更推动了整个微流控行业从单纯的反应操作时代跨越至高效生产的全新时代。 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均消费水平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增强,政府推动分级诊疗等因素推动POCT行业快速发展,而大部分POCT产品依赖微流控技术进行支撑。 基于微流控的巨大应用前景,近几年国家持续加大微流控技术相关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发展微流控芯片、细胞制备自动化等先进技术,推动抗体药物、重组蛋白、多肽、细胞和基因治疗产品等生物药发展,鼓励推进慢性病、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重大疾病和罕见病的原创药物研发。 根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微流控芯片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机会分析报告》显示: 微流控技术作为前沿科技领域之一,正吸引着众多资本的密切关注,其广泛的应用前景也逐渐被社会各界所认可。据动脉橙产业智库的数据显示,从2019年至2023年上半年期间,中国微流控领域共发生了108起融资与投资事件,这一数字凸显了资本对该领域的浓厚兴趣与高度认可。同时,资本市场在这段时间内累计向微流控领域注入了高达58.2亿元的资金,进一步证明了该领域的发展潜力和投资价值。 这些资金的注入不仅为微流控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推动了相关企业的快速成长与产业升级。研究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微流控芯片产业的总规模为181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全球微流控芯片市场份额将达到323亿美元,2021-2027年复合年增长率达10.1%。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微流控芯片及其衍生的器官芯片技术有望在生命科学、医疗健康等领域引发更深刻的变革,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免责声明:文章来源汶颢 www.whchip.com以传播知识、有益学习和研究为宗旨。转载仅供参考学习及传递有用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侵犯权益,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