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867|回复: 5

[分享] 古代几十万大军行军,每个人每天一堆排泄物,沿路环境会不会很糟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6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6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有个淮海战役的回忆录,某村庄半夜过解放军,第二天早上,尾随的国民党军到了,抓来老百姓拷问,也说不清楚到底有多少解放军部队,但看到村庄边上数十个埋地上的大水缸装满了尿,顿时面面相觑,不敢尾随追击了。
看来便溲这类事,处理不好,会泄露军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6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可能城里娃都没见过农村的旱厕,冲水厕所太洋了,给人整的都不知道就在二十年前大部分人还在用旱厕
旱厕是那种臭味是难以想象的,是呕臭这样的程度,旱厕里面蝇虫到处,还有大量的蛆在厕所里面爬,不要向粪坑看去,否则会后悔的,那是真正的雪国。
每隔几个月就得有抽粪的将厕所的有机物搬运走,抽粪车开动的时候整个屋子都是恶臭味,抽粪工人都带着严实的口罩,把鼻子给紧紧包裹住,每到那时我就跑的远远的,等抽完后半天才回家。
就这还是仅仅一家四口的战斗力,像那种十几万人的军队得到什么地步真是难以想象,古代近代军营的味道大抵就是粪臭尸臭混杂在一起的味道吧,这何止是环境污染这简直是有机物的自由王国啊。
咱们的老朋友许世友将军曾经在广州的府邸用粪给他种的菜施肥,在大夏天的时候老许给菜上肥,这时候有个军官来拜访他,军官尚且能勉强维持体面,军官夫人直接被这熏天臭气给熏的一路小跑,还拿手帕紧紧捂住鼻子,让老许看见了,老许很是生气啊,骂到“你个臭资产阶级,就你他娘的干净,你还不是一肚子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6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岂止糟糕,简直人间地狱。
符腾堡陆军少校法贝尔·迪·福尔(Faber du Faur,法裔)和考斯勒(Kausler)在1831年根据其征俄时留下的文字和图片记录出过一本图册,想要把“战争的阴郁画卷再度展现在当代人眼前”,让读者“陪伴军队从涅曼河出发……最终在科夫诺重返涅曼河畔 ”。


这里随手摘录两则。
7月25日,波洛茨克上游的迪纳河畔
从波洛茨克出发后,我们很快就沿着道路到了迪纳河左岸,行进了大约一个小时后又到了位于右岸的一座庞大城堡,它拥有美丽的花园和宏大的农用建筑,还有一座连接河流两岸的桥梁——可能拜恩(巴伐利亚)人记载中时常提到他们英勇守卫桥头堡的斯特鲁尼耶城堡就在这里。城堡已经荒废且惨遭洗劫,里面充斥着各个兵种、各个国度的掉队士兵,他们肆意妄为。总的来说,这次行军就像我们后来追赶第三军和我们师——我们在波洛茨克的林间小道里和师主力分开了——那样,是直接跟在大军团主力身后行军,也就让我们有机会目睹这种战争方式在最恐怖状态下造成的负面后果。不时可以看到路上的死者和垂死者——这是强行军、匮乏和恶劣气候带来的后果。村庄、城堡和军用道路上满是掉队士兵,其中有些人是在竭力追赶部队,另一些则喜欢待在部队后方以便活得自由自在。跟在军队后方的是士兵驱赶的牛群和装载食物的漫长俄国马车队列,与其说这像是当代最伟大将领麾下的欧洲第一流军队,不如说像是一个正在迁徙的游牧民族。


7月31日,在别申科维奇和奥斯特罗夫诺之间的大道上
7月31日,我们离开别申科维奇,将防务交接给拜恩(巴伐利亚)军队,前往利奥兹诺营地与我师主力会合。
为了追上大部队,我们就需要在军队后方行进好几天,就像在波洛茨克那样,这几天的进军再次给我们提供了一幅明了而严峻的军队写照。长期以来,每天都有人因为疲惫不堪而落在后面,鼓励、威胁乃至惩罚都无济于事。几乎在每一次休整、每一次宿营之后,那些拖后腿的人都会导致部队人数减少,虽然人人留意到这一点,但也只是只顾向前看,不顾向后看,人们希望在下一次大休整时能够看到那些疲惫的人重回旗下。这种情形却不可能发生,待在后方的人里有许多会滞留在路上,用他们的遗体标记大军团的行军路线。只有像我们这样在主力之后相隔好几日行程的地方行进几天的人,才能够确信这一点
于是,在离别申科维奇还有几个小时行程的地方,我们发现倒在路上的尸体中有两具属于我军轻步兵……我师在这里做了短暂的停留,让我们有机会把这些不幸的人埋在地下。


到了退却的路上,行军道路两边那可就不止是指引方向的“法棍”、“德棍”那么简单了,往往还是少了大腿肉的人棍,具体细节自己脑补去吧。
顺便补充一则书里对痢疾拉肚的描述:
7月18日,在布拉斯拉夫湖畔的拉茨基桥宿营
7月15日,我们从德里斯维亚特拔营启程,抵达布拉斯拉夫湖畔,当天晚上,我们在风景宜人的湖畔拉茨基桥宿营。我们在这里一直待到19日对付痢疾,因为我们精疲力竭、缺乏补给——不过主因还是气候恶劣——这种疾病就在队伍里肆虐起来。它来得极为突然,后果又十分致命,于是,不论是行军还是宿营,都能时常看到有人毫无症状地突然倒下,甚至连总部都不能幸免,许多人得了病,有几个迅速病倒。就连我们的最高指挥官(符腾堡王太子)也得了这种病,他的症状极为剧烈、十分骇人,被送到维尔纳治疗,严重到需要卧床数月的地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6 2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行军吃喝拉撒都是问题 ,这其中吃喝才是最要命的,拉撒倒是还好。
先说拉撒,一般长途行军时士兵的作息比较规律,因此排泄也会比较规律,大号一般都是或早或晚在营地解决,行军途中只需要随时解决小号问题就好了,如果偶尔有人在行军途中需要大号也会要求他在距离行军道路一定距离处先挖坑,拉完之后再就地掩埋,甚至对坑的深度都有要求,不能太浅,太浅怕后边的人踩上。而且士兵是不允许单独行动的,单独上厕所也不行,都要有伍长或者队长陪同,防止遭遇意外或者当逃兵,当然这位陪同领导也要负责监督挖坑深度以及掩埋程度是否符合标准。
绝大多数排泄会发生在宿营期间。军队扎营是非常讲究的,首先要防止自然灾害,地势太低容易被水淹,地势太高汲水困难,靠近树林容易起火,在空旷地带又风吹日晒……总之营地的选址是一门大学问,军队里会有专门的专家负责选址;其次要防止被敌人偷袭,当然这也是选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要知道一套铠甲几十斤重士兵睡觉是不能着甲的,而一旦被敌人偷袭,对方着甲自己不着甲,那将演变成一场屠杀,所以为了防止敌人偷营营寨外围是要设置工事的,即便只是临时驻扎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工事,例如用车辆围成临时营垒等等;再次要防止被敌人围困 ,这也对选址提出了很多要求,例如不能远离水源,不能处于沼泽之中,不能在山谷里……;最后还要防止己方士兵逃跑甚至营啸,战争期间人的神经是高度紧绷的,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导致人的崩溃,一个人崩溃就有可能带来连锁反应,这种不战自溃在古代战争中并不罕见,所以营地建设不但要让敌人进不来,还要让自己人出不去,总之营内营外是要严格隔离开的。所以厕所的建设也是要内外分开的,营区外会挖大旱厕,睡觉前需要方便的都要去这个主厕;营区内会有小旱厕,给夜间需要方便的人备用。
很多时候军队行军除了战马、挽马之外还会带一些老马老牛甚至家猪等牲畜,用来给士兵改善伙食,在古代当兵伙食好也是募兵时很重要的一项福利,旱厕和牲畜圈往往建在一起,这跟过去农村猪圈挨着旱厕建是一个道理,把味道大的建在一块方便集中管理。
如果是在有人口的地区行军还可以把排泄物当作农家肥卖给当地人,这对于农民来说可是宝贝,要不然郊区农民也得从城里挑粪工那里买,这在没有化肥的时代是一条很成熟的产业链。军队的肥量既大又集中一般也会便宜一些甚至不要钱,那可不是宝贝嘛,一般都是开门即售罄。如果是在野外没有人烟的地方行军的话军头的这点外快就没了,只能就地掩埋。
古代人远比你想象的聪明得多,人家常年在那种环境下生活,适应环境的经验远比你我这样的现代人丰富得多,人家根据经验早就清楚排泄物会传播疾病,尤其在行军途中风餐露宿本来就容易生病,所以会比平时更加注重卫生,很多名将你看他的营地就可以判断他的带兵水平,例如司马懿看了诸葛亮的营地就感叹说诸葛亮真是当世奇才,庆幸自己没出城跟人家野战。
至于吃喝虽然不是问题相关,但也简单说一句,古代行军将领最关心的事情其实是水源,粮草还好说,饿个三四天也还能挺得住,但是一天不喝水军队就可能要哗变了。所以古代军中都会有专门寻找水源的斥候,每天都要四处跑去找可饮用的水源。找水源的学问也很多,地表没有就要找地下的,平地没有就要从山里引,而且上游要仔细勘察,防止水源被污染造成军中瘟疫。一般斥候都会在前进方向上找到未来几天需要的饮用水源,将领要根据水源分布来计划行军路线和时间。
吃的问题与水源相比还是相对可控的,毕竟都是自己带的,当然可能也会就地采购一些或者掳掠一些,但总归不用太担心污染问题。你可能想象不到,中国很早的军粮就已经是压缩军粮了,类似于今天的压缩饼干,为的就是减轻重量。另外刚才也讲到军队行军还要带一些牲畜当肉食为士兵改善伙食,汉代之后行军时甚至出现了奶牛,士兵还可以喝牛奶补充蛋白质。士兵不但伙食比平时做农民时吃的好,而且在行军途中还有零食,每个人都可以领到一定量的炒豆子,行军途中饿了就可以嚼一嚼,这玩意据说林彪也喜欢吃,估计就是以前军队的风俗,其实我也挺喜欢吃的,尤其炒黄豆嚼着确实挺香的,那个糊味还有点像咖啡,多少还有点提神醒脑的作用。
除了吃喝之外,行军过程中的队列也是一个难题,现在我们叫他“幽灵堵车”现象,至今仍然解决不了,古代那个行军条件和管理水平恐怕也是没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难题的。当年我们大学军训的时候半夜起来拉练,女生的队伍在前,男生的队伍在后,你是不是觉得男生跟上毫无压力?我最初也是这么以为的,但是走起来才发现那真的是走走停停,停的时候一动不动,而一动起来就要跑断腿。我们当时还只有大几百人的规模,你可以想象一下几万人几十万人行军得是个什么状态。所以古代大军出征都是兵分几路行军的,队伍大了行军难度会呈几何级数级增长,而且沿途的资源也支撑不起,不论水还是粮草对当地环境来说都会造成过载,如果去当地采购蔬菜估计会把当地吃秃。
古代打仗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行军,真正战场厮杀反而用不了多长时间,所以在古代如果你能把军队带到战场还没有散,那你应该可以去当一员将领了,如果你能带兵长途奔袭后发先至,那你就可以成为大将了,如果你不但能带着队伍上前线,还能带着队伍撤下来,人心不散阵形不乱,那么你足以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名将了。
我把300篇干货放在公众号“墨子连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6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戚继光的《练兵实记》上写的,行军时,真是能憋着就憋着,不仅解手时得被长官看着,如果回来慢了,会被处以“贯耳”之刑,贯耳就是把箭穿过双耳。
第八。防解手 
凡行途解手官军,下道之时,该管队内即以一人在傍守之,俟毕,追赶入原伍,迟三里不至者,贯耳示众。——《练兵实纪》·卷六·练营阵第六(行营)
就是行军时扎营,每两车人挖一个坑如厕,每车即一拔人,每拔为五人,所以是十人一个坑;如果长驻,每天则要把有机肥送过去;过去有机肥是可以卖钱的。
第十八。处夜解 
每马军一旗,每车兵二车,各开厕坑一个于本地方,遇夜即于厕中大小解。天明吹打时,遇起行,则埋之。遇久住,则打扫,候开门送出营外远远弃之。夜间不许容一人出营解手。——《练兵实纪》·卷六·练营阵第六(行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