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101|回复: 5

[分享] 如何激励当代年轻人多生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1-4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4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从韩国的经验来看,这条路真的很难,不信你看看韩国的情况,只要是年轻人提出的要求,韩国政府立马就会做出响应。
比如说韩国年轻人说不生娃是因为没钱,没问题,韩国仁川政府立马宣布,生一个就奖励1亿韩币,也就是差不多55万人民币,而且不是只有仁川才有啊,现在韩国各地,只要你生孩子,立马就能领到30多万人民币。
然后韩国年轻人又说,不生是因为没有时间。
行,收到,也给你解决这个问题,韩国政府出台了两个重要措施来解放年轻人的时间。
一个是推出了“熄灯日”,也就是每个月选择一天,只要到了晚上7点,立马全部熄灯,黑魆魆的,让你只能回去造人。
另一个则是大力引进菲佣,物美价廉,服务态度还好,让她们去帮韩国人带孩子,从而缓解年轻人的压力。
这还没完,针对某些特殊群体,韩国政府还搞出了多条定向激励措施,比如说有韩国男人不想服兵役,韩国政府就提出,完全可以满足你,只要你30岁之前生3个,就不让你去战场冒险。
再比如说,还有韩国公务员太想进步,太想为韩国人民服务了,也可以,只要你生两个,就让你优先升领导。
而且我说的还只是冰山一角,韩国人的催生政策多如牛毛,每一条都能看出满满的诚意:
比如说将男性的育儿假从10天提高到了20天,免费为3-5岁的儿童提供教育和看护,拿出12万套房子优先供应有娃家庭等等。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韩国政府已经从金钱、住房、职业发展、休息时间、带娃精力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补助,韩国家庭所有困难的点,他们都考虑到了,可即便如此,形势依然还是不太乐观。
去年12月份,韩国第四季度出生率仅为0.65,远远低于正常人口迭代线,打破了人类历史多项纪录,按照韩国人自己的预测,如果继续下去,用不了多长时间,北方的邻居就能不战而胜,韩国这个国家将彻底成为历史。
见此场景,韩国总统尹锡悦就急了,他宣布韩国进入了国家人口紧急状态,号召全体国民大生特生,不要让国家消失的悲剧发生。
听到他的话语,韩国人不屑一顾。
有人说:出生率亮红灯跟我有什么关系,我的人生早就亮红灯了。
还有人说:你自己怎么不生?养六只猫,八条狗也不养一个孩子,好意思要求别人?
听到这种话,韩国政府就知道常规手段已经不起作用了,所以在今年前段时间的时候,又有韩国官员提出了一个建议,那就是对于单身人群,直接征收高额的单身税,25岁不生就罚10万,30岁不生就罚50万,35岁还不生,那就继续加大罚款力度,总之就是要用惩罚机制来逼迫韩国年轻人屈服。
当然,这个政策最终还是没有实施,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 盲目的征收单身税可以会适得其反,会让很多年轻人赶紧逃离韩国,加剧韩国人口短缺的现象。
第二, 韩国单身人群十分庞大,他们大多数生活并不富裕,如果再收一笔税,很可能会引发社会秩序的动荡,之前韩国就出现了多起闹市杀人事件,这样做风险太大。
第三, 韩国年轻人态度强硬,他们直接表示,就算你枪毙我,我也不会生孩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直接推出单身税,恐怕不利于韩国整体团结的局面,所以这条建议最终就不了了之。
看到这里,我知道很多人会非常困惑,为什么韩国人不愿意生孩子啊?韩国政府都已经解决了房子、金钱和带娃问题了,怎么还不想生?
其实原因也很简单,就两点:
第一,相比生娃的成本来说,韩国政府的补助真的是杯水车薪。
不信我们一起来看看韩国养娃需要付出什么。
首先是大概率会中断韩国女性的收入,2017年的时候就有一个新闻,说的是一位韩国妈妈刚生完孩子就回去上班,最后突发心脏病在公司去世,之所以会发生这种事情,是因为韩国的工作强度特别大,经常每天需要工作12小时以上,压根就没有带娃的时间,所以很多孕妇在生完孩子之后就只能放弃工作,成为全职主妇,这就导致家庭收入锐减。
然后是养娃成本极高,韩国家庭需要持续10几年,每年拿出全部收入的70%去供孩子读书,精神高度紧绷,而且还不只是钱的问题,韩国号称补习班帝国,补习之风全国蔓延,很多孩子经常从早上7点就一直学到凌晨才能回家休息,在这个过程中,父母也要跟随孩子的节奏,所以就导致很多韩国家庭压力山大,完全只能以孩子为中心,彻底失去了时间自由。
至于后续孩子读了大学之后要不要买房结婚,这些成本还没有算进去,所以说不要看到韩国政府生一个就奖励55万,就以为补助力度很大,因为韩国人养大一个孩子,很可能要花费500万以上,韩国政府的补助的确是杯水车薪。
再加上韩国日益对立的男女关系,韩女在仇男,韩男在笑嘻嘻的搞N号房事件,两个群体分歧越来越大,很难达成基本共识,在这样的情况,韩国的生育率就只能不断下跌,哪怕韩国政府再着急也无济于事,因为有些事情他们根本就无法干预。
看完韩国的事情,我自己想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国内用上哪些催生措施,大家才会愿意生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4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激励?
当你还在用这种词汇的时候,就说明你根本不愿意正视生育意愿走低的真实原因。
日韩新加坡和欧洲,都有直接的财政激励,有用么?
我们国家还有祖传的“催婚催生”呢,也没用。
很多人想不通,为什么以前有“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现在的年轻人却越来越不生?
这是个被说烂了的话题,每个人都能说出点道理来,
但至今也没有一个定论,让大家一听,嚯,原来是这个原因。
比如说高房价,这是个常识问题——房价越高,生活成本就越高,必然要减少其他方向的支出。
安居成本、教育成本双高的情况下,房子 or 孩子,只能二选一。
但也有人不同意,北师大的教授董潘说,高房价是不生孩子的借口。
但为什么是借口?年轻人要如何扛着高额房贷的同时,还完成“后代教育的军备竞赛”?
董教授能说出什么道理来么?
他说不出来!
他的目的只是要你赶紧去买房子,才不管你是不是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我们这个社会的评价体系,多少是有点大病。
不是一次两次,该教授是多次屁话连篇,既无学术逻辑,也无常识底线,竟然能头顶那么高的title,不是有病是什么?
这些年“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事情搞得也太多了。
不是还有个“专家脱离群众言论合集”么?
敢情人米国是底层反智,咱这是专家反智,
但尼玛都反智了,还能叫专家么?
别跟我说人家是利益相关,是懂装不懂。
扯™淡!
要是开发商给我利益,让我忽悠你当接盘侠,我保证你看不出来。
所以他这不只是坏,坏得被所有人都看出来了,那就是蠢!
但这事也有个好处——年轻人越来越不相信这些权威了。
质疑权威,独立思考,就是一个社会进步的起点。
然而对“高房价导致低生育”持反对态度的,也并不都是董教授这样的人。
曾经有个网友,在评论区跟我辩论,说(在读博士)和他导师的研究,都认为高房价和低生育之间,没有必然关系。
他的逻辑很简单:
首先,中国房价一直很高。
古代就有“居长安,大不易”的说法,但生育意愿下降,是近几年才有的事。
2016年之前,专家还在担心放开生育会人口爆炸(人口专家翟振武,预测全面二胎会导致每年的新生人口增长到4995w),所以高房价不一定对应着低生育。
其次,低房价就一定对应高生育吗?
未必!
比如新加坡,房价公认的低,但他们也不生;
日本的房价收入比只有我们的1/4,而且首付比例也更低,房贷利率更是低到接近1%,但他们仍然不生;
东北房价很低,但生育率更低,很可能是全世界最低,比韩国还低。
这样看来,高房价和低生育,好像真的没什么必然联系。
我们经常说,要透过表现看本质,房价高低只是表象。
房价高,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也可以很低,长安贵,但那是相对白居易这种体制内干部而言的,绝大多数普通农民,生活在都城以外,自耕自种。
房价低,但老百姓的生活成本也可以很高,不是么?
比如日本的年功序列,就加剧了社会固化,使年轻人备感压抑。

所以本质是什么?
本质是年轻人的生活状态,有没有余力去应付生育。
前几天还有个专家说: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经济越发达、生活条件越好,教育水平越高,越不愿意生孩子。
这种观点乍一看有道理,但经不起刨根问底。
请问为什么经济越发达生育意愿就越低,有什么必然逻辑吗?
广东经济发达,但广东人挺爱生的啊?
东北经济不发达,但他们的生育意愿怎么不高呢?
所以经济发达与否和生育率高低之间,根本就不是因果关系。
你总不能说,因为经济发展了,所以年轻人生活越来越压抑了。
这不make sense啊。
因为经济发展的目的,就是解放人啊!
以上,高房价也好,经济发展也罢,都不能解释为什么以前的人爱生,现在的人不爱生。

我想了很久,也综合了网上各路大神的观点,在这里给看官们聊一聊,大家也在评论区说说自己的看法,我们集思广益。
我在写上一篇文章那些阻碍你实现阶层跃迁的底层思维时,一直在思考老一辈和年轻一代之间的观念差异,到底是从哪里来的。
总结如下:
1)生产方式决定生产关系。
人们为了适应当时的生产关系,势必会产生对应的思维范式。
也就是说,小农经济孕育了乡土社会,乡土社会孵化了老一辈人的思维方式。
2)年轻一代成长于工商业城市化的时代,陌生人之间的分工-合作,促成了我们思维体系的形成。
两种截然不同的经济形态,产生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关系,塑造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
3)40了干了别人300年的事,是奇迹,但也意味着“硬件”升级比“软件”快。
因为你可以基建狂魔,搞日新月异的城市化,但人的思想观念是很难改变的。
很多人住在大城市,穿着“新衣服”,却仍然顶着一颗“小农氛围”下长出的“旧脑袋”。
更要命的是,由于历史进程太快,时间太短,社会还来不及把“旧脑袋”代谢出去——他们仍在把持要津,使“新脑袋”备感压抑。
于是冲突就产生了,
双方都认为自己更对——老一辈认为他有成功的经验,站得高,看得远,你应该听他的;
新一代认为老一辈的官僚主义和小农思想,是阻碍民族进步的罪魁,是绵延了两千多年的大型PUA。
谁更对?
我跟你说,永远是年轻人更对!
因为我们不可能再回到乡土社会,而只会朝着越来越细化的“分工合作”体系,不断向前迈进。
所以为什么以前有“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的传统?
因为以前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家庭经济”的一种。
在家庭经济中,孩子就是劳动力,养育孩子就相当于增加生产资料投入,是经济的积极循环。
不管是家庭农业,还是家庭工商业(类似于广东、福建、浙江南部),都是如此!
这种情况不光出现在中国,欧洲也一样,只要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经济范式,都愿意生孩子。
比如苏格兰在大饥荒之前,人口急速膨胀,就是因为当时的家庭农业经济占据了主导。
也就是说,生育意愿跟经济模式的关系最为直接,文化也好,传统也罢,都是为服务经济活动而进行的思想改造。
当生孩子有利于家庭经济的循环,自然会创造出“多子多福”的传统。
为什么现代人不愿意生孩子呢?
表面看,工业化、城市化程度越高,人们就越不爱生,但本质并不是这个。
本质是社会化的分工协作,瓦解了家庭的功能。

社会化的分工合作,是工业经济和城市经济最显著的特点,
就是说你生了孩子,他注定要走出家门,去工厂和公司上班,去为别人创造劳动剩余,而不是为你。
再一个就是工业和城市化,带来生产工具的不断创新,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意味着你付出的教育成本也越来越高。
慢慢的,生孩子变得不划算了,不再是家庭的利己行为,更多是为城市资本和工业资本做贡献。
用术语讲,生育, 是一种由家庭承担成本的生产资料(劳动力)再生产行为,
也是一种由家庭承担风险的长期投资行为,但收益却被“整个社会”拿走了。
就好比“大锅饭”,你特别能干,也干得多,但是你多干的那部分摊在锅里,被众人一起分掉了,那你肯定就越来越不想干了。
现在的生育就是这样——谁生谁吃亏!

一开始大家不知道这些道理,还受到传统思维的约束(思维变化是滞后于经济变化的),所以有一部分人仍生得出来,
但随着时间推移,大家都能从实际生活中,体会到这种不平衡。
于是到90后、00后这代,就越来越不愿生了。
但我们能从“分工-合作”上找问题吗?
不能,
因为这是资本主义得以萌芽的关键,是生产技术得以进步的基础。
如果没有“分工-合作”,那欧洲还在黑暗的中世纪,我们还循环在历史周期律里。
那要从哪里找问题?
前一篇文章讨论过,小农经济所构建的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圈层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链接,靠的是血缘、宗族、情面。
而现代化的分工-合作,构建的是陌生人社会,是契约社会,是建立在制度和法律的基础上的。
比如我们约定,哪些能干,哪些不能干;你干多少,我干多少;你拿多少,我拿多少……
各种各样的规则制度,是现代社会的地基,我们或用货币,或依上下游的产业关系,来完成彼此间的社会连接。
所以问题不出在“分工合作”,而出在“分工合作”出现后,契约制度没有跟上。
那道理就简单了嘛——生育行为是为全社会提供“劳动力的再生产”,但成本和风险却由个人家庭承担了,当然是吃亏的。

靠社会规训和pua能解决吃亏的问题吗?
必须不能!
繁衍后代是生物本能,不生育是反人性的,一定是“吃亏”带来的痛苦感受,盖过了生物本能,人们才会放弃生育。
要扭转生育意愿,势必要让生育变成一件“划算”的事情,即放大生育的收益,同时减少生育的成本。
由于家庭已不再是基本的生产单位,生育对家庭的经济收益越来越小,更多的是提供“天伦之乐”。
而家庭付出的各种成本,包括金钱、时间、精力、注意力,以及各种情绪成本和机会成本都在上升。
所以这就不是给补贴就行的事,
因为它不光是钱的事,内卷氛围带来的精神消耗,是不是成本?
周公子和“软肋”带来的压迫焦虑,是不是成本?
这里用“劳动力再生产”和“划算”这样的词汇来描述生育,确实有点冰冷,
因为你可能不是出于“划算”的考虑,而仅仅是想与另一个人分享“精彩的生命”,就选择了生孩子。
但个人选择是一回事,社会集体决策又是另一回事。

个人选择可以有很多感性的层面,但群体决策却一定是讲究效率的。
很多人不知道经济学学什么,吐槽其过于理论,不如金融实用。
殊不知,经济学所讨论的,就是“决策→效率”,是每个人的生活都必须具备的思维工具。
比如在经济学语言中,所谓“分享精彩的生命”,就是你从生育行为中获得的“效用”,
“效用”大于“成本”,就叫“划算”。
但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情况,是年轻人生育的“效用”小于付出的“成本”,是不划算,所以大家不生。

假设一个极端情况——生孩子的成本是0,你觉得年轻人会不生么?
肯定会生嘛,生育繁衍,是天性好么!
所以逻辑很简单,只有把生育成本切实降下来,只有改革r>g的分配结构,改善内卷环境,才有可能把生育率拉起来。
否则的话,再多的激励,都是隔靴搔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4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让三千万大学生去应聘职业婴儿。

2023年4月15日更新:
这条回答在3月14号写出,4月12号被要求整改,但是我正想着怎么改的时候被提示禁言三天,
刚放出来。
6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4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要杜绝一些恶性事件,避免给年轻人制造焦虑。


这对夫妻上班降工资,买房之后挺着大肚子看着房子烂尾,最近看到租房被房东骗钱,报警说只能调解。
你想一下,你拿着一点点工资,交着烂尾楼的房贷,租房被房东骗钱,还要再花钱租房,手上还抱着刚出生的孩子。。。
这类事件无疑给年轻人的生育热情浇了一盆一盆又一盆的冷水
早该管管了

本专家在此郑重建议:有类似经历的年轻人不要发自媒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1-4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
怎么还抱有幻想?

生娃的第一个前提是成家,也就是起码提供稳定的住所。
这是欧洲的房价收入比:


最猛的是莫斯科,21.6年的家庭中位数收入(人家用的是中位数计算)买一套房;
巴黎这个臭名昭著的“一国大城”是20.5年。
但你仔细看会发现:法国除了巴黎和德国整体,都有不少浅色小点,也就是4到8年买套房。
整张表的“深色”,其实也就12到18年,上限封顶在22年。
所以即使经历了百年工业化和高等教育普及的“摧残”,欧洲生育率还在这个水平:



咱这(21年数据):


主流的房价收入比就是伦敦罗马斯德哥尔摩,处处都是欧洲国家首都。
我怀疑如果把公摊面积去了,这个房价收入比还能再加5年(至少)。
没片瓦遮头,居无定所,怎么生?

二,相当高的人口“侨居”性。
我觉得“流动性”这词,不足以完整表达咱这人口流动的特征。“侨居”、“境内移民”可能更适合。
上面那俩图,巴黎房价很贵,但法兰西岛(巴黎周边)生育率不低,这是周边低价地产的吸纳。
而周边低价地产能吸纳,是因为人口可以正常迁移。小巴黎上班,大巴黎买房,不会天差地别。有户籍管理,但无户口概念,迁移后通知一下社保机构就行。
咱这,燕郊的户口和北京的户口真是两个世界。
5亿人户分离,3.8亿长期跨市跨省,就业人口里估计至少三分之一处于某种“侨居”状态,他们又以年轻人为主,

二者结合,就形成了去年1.18的总和生育率奇观。


其实不是没有足够的生育潜力,我国的育龄妇女比例其实不算太难看:


至少比欧洲日本要好一丢丢。
上海常住人口里,育龄妇女占比甚至比全国水平要高一些(25%对22%)。
但就是能做到全国赶超日本、上海赶超韩国。

房子,不是贵几座城,是普遍贵。
便宜的地方,往往人口和投资已经严重流出,而且没有全国普惠性(也就是覆盖非体制)的社会福利制度托底。
制度性的大规模“侨居”,使得流动人口不得不咬牙买房,交进城税。
只要还全国上下吃土地金融这碗饭,那生育率就是个必然的代价。
什么补贴力度也补不出来一个家。
十年内没有改革,等到育龄妇女占比跌穿日韩成为定局,这问题就彻底没有讨论必要了。

而且我严重怀疑,未来十年的改观可能不大。
因为还有的割:


今年毕业生人数1158万,又是新高。
我粗暴地把这批人对应到00/01年的新生人口(就当他们都是本科生,懒得算),那两年的新生人口是1700万水位;
之后一直持续到17年,十七年里我国新生人口都在1600万区间;
如果再考虑本科录取率的走高,估计年毕业生1100万左右会维持起码十五年。
虽然在总人口下降的大环境下,这些中期增量不能维持全国性的高房价,但撑住几个中心城市还是够的。
那就意味着继续保持年轻人的“侨居”。
无稳定生活则无生育,无解。

<hr/>闲聊公号:王子君的碎碎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