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呆了七八年药厂后出去飘了一圈,又回到药厂,前后在药厂待了超过十年,总体感觉药厂的环境还是相对单纯一些。干过几个药厂,从全球排名前几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到小到无人问津的私企,哪怕同样的岗位,公司文化不同,氛围不同,作为打工者,感受也是差别很大。
相对大型、正规一些的药厂,从业人员可能感受到被尊重的机会大一些,因为从研发、注册、生产、QA、QC到销售,大家都是比较专业的,整体的学习氛围也会相对好一些。相对小型、不规范的药厂,除了小部分关键岗位人员外,其他人员可能很多时候会怀疑自己选择作为医药从业人员或者说读了这么多年药学专业是不是选择错了。
相对正规一些的药厂,生产技术岗位人员大多是有很多年从业经验的人,都比较实在。生产技术岗位大致分为生产管理人员、生产人员、技术员(或者有的药厂称为工艺员)。生产管理人员比如生产经理、生产主管、车间主任等等,都是在一线生产岗位干了很多年,对产品的生产工艺、设备特点、质量风险等等都有比较好的理解,主要负责生产车间的日常管理和解决一些关键、较为重要的技术问题。而技术员大多从业经验不及生产管理人员丰富,但都是对口专业毕业,比较愿意学习且潜力比较大的一部分人。技术员日常大多负责工艺优化、一般性生产问题处理、制修订生产技术文件、生产人员培训等等。而一线生产人员,则根据生产计划的安排,按照规定的程序完成生产任务,一旦出现异常,及时上报。
QA,作为被吐槽比较多也常常是争议比较多的岗位,在不同的药厂中,境况也是差别很大。在较为大型和正规的药厂,由于人员普遍质量意识较高,QA在处理质量事故及推动体系建设过程中相对压力没那么大,而老板对QA的重视程度也会相对高一些。当然,QA本身的素质和能力很重要,这是另外的话题了。QA一般分为体系QA及现场QA,体系QA主要是按照有关法规搭建质量体系并推动体系的提升以确保药品生产过程各个环节持续受控及符合要求;现场QA则类似于QC,日常主要是完成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取样、中间控制等等。QA与生产的关系,常常是微妙至极,只能是身处这两个部门之中才能有比较好的感受。
QC,大致分为理化分析及微生物检验两大类,QC总体上偏向于技术型岗位,主要是完成物料、半成品、中间产品、成品等的检验以及和检验相关的一系列质量控制活动。能够在药厂QC岗位深耕多年的,很多都是本身比较内敛、严谨,喜欢较为稳定单纯的环境。好的药厂中,由于检验人员的专业得到该有的重视,工作及研究的环境相对比较和谐,资深的QC都是在一天天重复做同一个实验的基础上,把样品、检验方法、仪器以及相关的技术指南摸得熟透的人。这一部分的QC,有时甚至比仪器厂家工程师还熟悉仪器,也常常质量事故的处理过程中能够在QC的角度上给予事件的调查和处理提供非常强有力的支持。
除了以上部门外,还有研发、注册、商务、销售等部门。总体上讲,在药厂里,不管是任何部门任何岗位,日常工作除了处理岗位上的常规事务外,和其他行业比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培训。很多时候在药厂,不是在组织培训准备培训就是在接受培训。在相对规范的药厂里,较为重视人员质量意识及岗位技能的提高,常常投入较多的资源在培训上,这对于从业人员来说是个好事,毕竟从学校毕业之后,主动学习的路上总有很多拦路虎,很多时候学习都需要外力推动甚至逼迫。
当然,以上画面,在一些条件差的药厂中,画风则是截然不同的。不管是老板仅重视效益罔顾风险,还是从业人员本身能力和素质就参差不齐,总而言之,在条件差些的药厂工作,大多从业人员会觉得自己只是个工厂里打工的,什么维护患者用药安全之类的初心,会随着毕业年限的拉长逐渐被磨灭,日常能从工作上获得的荣誉感会少很多很多。“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放在药厂也是适用的,条件好的药厂,氛围好,从业人员感受好,条件差的药厂,各有各的差,从业人员什么感受都有,就是没有感觉自己作为医药从业人员在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奋斗其实是很值得骄傲的事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