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3754|回复: 0

[杂侃天下] 2013.10-武汉-中国医师协会第八届全国检验与临床学术会议大会(报告概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2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中国医师协会第八届全国检验与临床学术会议暨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成立十周年庆典于2013年10月11日—13日在武汉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检验适宜技术与临床”。在11日完满结束的优秀论文报告、新书发布会、尿液生化学检验适宜技术与肾脏疾病论坛及大会开幕式之后,12日正式拉开了大会报告及各论坛的序幕。


12日上午8点30分,大会报告正式拉开帷幕,五位讲者分别紧紧围绕会议主题“检验适宜技术与临床”站在检验医师、临床医师、医改新政、指导文件、国家政策等不同角度为与会者带来一场视听盛宴。大会报告会场座无虚席,上半场由卫生部医政司血液管理处申子瑜处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检验科主任张曼教授共同主持。第一个出场进行演讲的是检验界老前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王鸿利教授,报告题目为《检验医师的素质、任务和责任》,题目简明扼要、提纲挈领,围绕检验医师的素质、任务、责任展开。检验医师的素质主要包括立志为病人和临床服务、有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有熟练的医学实验技能、有诊断治疗的临床水平;检验医师的任务是研发新的和个体化诊断实验,探索“实验的优化组合实用”和“在实验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开展健康普查和遗传咨询,做与临床沟通的桥梁;检验医师的责任是立足检验、参与临床,参与会诊、抢救、病例讨论,指导开取检验项目,合理解释实验结果、指导临床应用。最后王教授通过病例诊治来具体分析检验医师的任务和责任,从病史与体检、到会诊与检查、再到诊断与治疗、到最终对实验检验结果的解释和评估,这些都充分说明检验医师应立足于检验、参与临床,对实验结果做出科学和合理的解释与评估,并与临床医师合理的对话与讨论。检验医师能根据临床和研究的需要,独立建立先进的实验,以推动医学的发展和提高。因此检验医师的任务艰巨、责任重大。王教授是站在检验医师的角度对检验医师的素质、任务和责任进行要求,这些要求具有时代特色、并与时俱进,强调了适宜技术与临床,代表了老一辈检验医师的心声,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检验医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辅助临床学科进行疾病诊断、鉴别诊断及判断疗效上发挥重要作用。提高检验质量、拓宽检验领域,是建设高水平医院的需求,要做好这点,临床学科必须与检验学科共同努力。因此临床对检验工作期望多多,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肾内科谌贻璞教授作为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通过《临床医师对检验工作的期望》代表临床医生,道出他们的心声。谌教授从临床医生应具有的“检验”素质出发,肾内科常见的分析前质控误差多出现患者准备、标本采集、标本保存及运送、检验申请等,因此临床医生要对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负责。目前不少临床医生不会根据临床情况对检验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检验结果是否存在误差;还有些临床医生不动脑筋,轻信检验结果等存在很多问题,这是临床医生缺乏基本功的表现,因此临床医生应能正确读懂及分析检验报告。在临床医生做好自身功课的基础上,对临床提出期望:“不能盲目放弃必要手工操作”,如正确认识检验自动化的弊端及对弊端加以完善,任何技术都无法代替人工显微镜对细胞形态的真实观察。尿常规虽然包括干化学分析、流式细胞分析仪、尿沉渣显微成像数字分析仪,但标准化的人工显微镜检查仍是迄今为止尿沉渣检验的金指标。谌教授呼吁检验技师千万不能生疏显微镜检查,肾内科医生一定要熟练掌握尿沉渣显微镜检查。“要有自己单位的检验正常值”,每个检验项目都应该有自己医院的正常值。“严格执行分析中的质量控制”,保证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建立[检验危急值]报告制度”,这对临床尽早发现危急患者、及时采取救治措施、挽救病人生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保证医院工作人员的自身安全,如应将对控制院内交叉感染具有警示作用的某些高致病微生物纳入危急值报告。“认真把好分析后质量控制关”,如在报告发出前发现和纠正误差,人工复核检验结果。加强临床与检验的联系是相互的,临床科室应主动与检验科沟通,检验科应主动与临床科室联系,这样才能实现良好互动。最后,谌教授提出提高检验质量需要临床科室与检验科共同努力,检验科的检验人员必须具有临床意识,要主动建立听取临床质量反馈意见的平台,要加强临床知识学习,努力开展新检验项目,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临床科室的临床医生与护士要明确在分析前质控上所负责任,临床医生要深入检验科,学习了解检验知识,及时向检验科反馈质控信息,共同分析原因,为检验开展新项目,为“组合项目”提供咨询。谌教授作为一名一线的临床医生,站在临床角度不仅对检验提出期望,同时严格要求临床医生,检验只有与临床紧密结合,相互推动、相互促进,检验才能以适宜技术服务于临床,临床才能推动检验适宜技术的发展。


DRGs(Diagnosis-Related Groups)最初产生于美国,20世纪70年代为科学地进行医疗评价,耶鲁大学卫生研究中心通过对169所医院70万份病历的分析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住院病人病例组合方案,并首次定名DRGs。2011年,付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在北京陆续展开,这也是我国医改的重要一项,因此组委会特邀北京市DRGs项目组专家、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医务部焦建军主任向与会者详细讲解《DRGs研究与应用情况介绍》。焦主任首先介绍了DRGs系统的发展,提出DRGs通过疾病类型不同、同类疾病不同治疗方式、同类疾病同类治疗方式但个体差异显著等原则对病例进行分类。DRGs从本质上讲并非是补偿系统,也不单是一种质量保障系统;既不是单纯的预算或成本控制系统,也不是一个仅用于计划的体系。在简单介绍DRGs系统的诊断相关分组流程、主要诊断类型(MDC-Major Diagnose Category)、常用指标计算方法等内容后,焦主任提出DRGs综合考虑疾病严重程度和复杂性,同时考虑医疗需要和医疗资源的使用强度,是一种“以病人为中心”的病例组合系统。通过对比后付制和预付制,得出DR G s - P P S(Diagnosis Related Group-ProspectivePayment System)可同时平衡医院、医保、患者之间对费用和质量的要求,并指出现行政府医疗定价、以药养医、医疗服务按项目付费等政策存在的弊端,以此为基础调整医疗费用。在与会者了解DRGs系统的基础上,焦主任简要介绍北京DRGs现状、付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医疗费用管理、局部控制与总量控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方式改革等现状。以上内容都是焦主任强调DRGs对于检验影响的铺垫,DRGs-PPS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总量控制,激励医院自觉进行结构调整,有效控制费用过快增长,明显缩短住院时间,为此要求检验部门提供“适宜的检验技术”,及时、快速的出具更为精准的检验结果报告,提供更为灵活的检验项目套餐,实现检验结果互认,通过不断创新为临床医疗提供更为科学、准确、高效、特异性高的检验项目。在实行医改的环境下,检验科提供适宜的检验技术,这才是重中之重,才能跟上医改的步伐。


大会报告的下半场由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主任康熙雄教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副院长王前教授主持。2012年ISO 15189再次进行修订,此次修订内容变化较大,因此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四处翟培军处长特围绕“ISO 15189”,详细讲述《从ISO 15189标准的变化看国际医学实验室管理的新要求》。翟处长首先回顾了ISO15189的产生和演进,从2003的第一版、到2007的第二版、再到2012的第三版,并简要说明ISO 15189与ISO 9000族、ISO/IEC 17025之间的关系。与以前相比,ISO15189:201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要求》—第三版,解决存在问题,增加新关注内容,总体细化明确,体例逻辑性加强,方便实验室使用。首先,标准的名称发生变化,ISO 15189:2012的名称改为“Medical laboratories-Requirements for quality and competence”,与前两版相比去掉“Particular”一词。主要修订内容中,要素编排在整体上增加要求、理顺条款、添加标题;在内容上调整管理与技术要素,整合重复内容;在框架上进行整合等。在整体上介绍ISO 1589的修订后,翟处长按照其章节详细说明其中的变化,包括引言、范围、术语和定义、组织和管理责任、质量管理体系、服务协议、受委托实验室的检验、咨询服务、不符合的识别和控制、预防措施、持续改进、评估和审核、管理评审、人员、实验室设备试剂和耗材、检验前过程、检验过程、检验结果质量的保证、结果报告等内容。目前,国际要求在逐步提升,更加关注更多的医学子学科、伦理、过程和质量控制、溯源性和不确定度等概念在医学检验的应用、自我改进机制、信息系统的管理和应用等内容,为应对国际、国内的变化,实验室应尽快依据新标准建立或完善自身管理体系,政府主管和行业管理部门应了解和探讨国际医学实验室管理的新思路和新要求,推动我国医学实验室管理的实践。翟处长站在指导方针的角度,解读国际变化与需求,检验适宜技术同样要紧跟国际步伐,CNAS已经开展对认可体系、已认可医学实验室和评审员的标准转换工作,确保维持国际互认成果。


全军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心主任丛玉隆教授作为中国知名检验专家压轴出场,以自身多年的实际经验为与会者带来《检验医学发展与检验适宜技术》的报告。从检验医学、临床医学、卫生经济学的发展趋势和相关关系中不难看出,应用适宜的检验技术是发展趋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部委文件中指出,严格控制单独收费耗材的品种和数量。明确可以单独收费的应用耗材,同时明确相应的具体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制定规范后的检验类项目价格不得区分试剂或方法,要充分考虑当地医疗机构主流检验方法和社会承受能力等因素,以鼓励适宜技术的使用。那什么才是检验适宜技术呢?我们首先需要明确这个概念,才能真正实现适宜技术的应用。根据患者诊治的需求和医院学科建设的需要,选择的检验技术和项目,就是检验适宜技术。在满足疾病诊断标准方面,要根据循证医学的理念,实验室与临床共同探讨检验项目和方法学能否满足病情的诊断治疗、康复的指南标准。提供的检验信息是否对被检靶体的临床价值应是直接、有效的,特别是新指标的适用范围,必须经过临床验证。根据病情特点有的放矢选择实验项目和组合,项目组合力求个性、简单、互补、针对性强、费用合理。在考虑消费者的权益方面,在能满足对靶体检验目的临床效果的候选方法中,选择实验成本和收费最低的。在满足临床效果的前提下,考虑成本、收费,临床效果除满足临床诊断的基本要求,还要考虑实验TAT(急症、POCT)、风险程度、病因学诊断等级(如手工和自动化细菌鉴定与耐药检测的不同实验方法带来不同的临床效果和住院费用)。在检验适宜技术与项目收费上,适宜技术的收费应是低的,这既符合患者的利益,也是国家医改的需要。要不断追溯学科技术发展前沿,引进新技术、新理念,根据临床需要(如个性化医疗)选择适宜技术。制定项目收费时,不仅要考虑仪器和试剂的成本,更需要维护检测系统的费用,如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所需的费用、信息系统建立和维护费用、仪器维护和维修的费用等。评估实验成本时要考虑人力资源成本(工时、知识程度)、实验技术含量,特别是显微镜形态学检查。丛教授以多年实际工作经验结合国家政策,详细解析了何为检验适宜技术,在充分理解检验适宜技术内涵和条件的情况下,才能真正实现应用适宜的检验技术。


大会报告仅仅围绕大会主题“检验适宜技术与临床”,不仅仅邀请检验专家,同时邀请与检验息息相关的临床医师、研究人员、监管部门等,站在不同角度共同探讨何为检验适宜技术、如何确立检验适宜技术、如何应用检验适宜技术、如何发展检验适宜技术等。适宜技术是当前检验医学发展的方向,是当前国家医改工作中的热点话题大会报告向与会者传递了适宜技术的内涵和应用价值,希望检验工作者有所得、有所思、有所悟、有所行动。


来源:临床试验室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