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2952|回复: 0

[杂侃天下] 2013.10-武汉-第八届全国检验与临床学术会议(酶联免疫检验适宜技术报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12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2013年10月11日,第八届全国检验与临床学术会议暨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在位于武汉东湖之滨的武汉科技会展中心开幕。本次会议由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以及实用检验医师杂志主办,大会主题为检验适宜技术与临床。


10月12-13日进行的是各个分会场的专题论坛。我有幸聆听了12日上午的酶联免疫检验适宜技术与系统化论坛。本次论坛特邀卫生部临检中心的著名专家李金明教授主持,从宏观的适宜技术普及到微观的检测方法建立,从单个技术到整体系统化,从现有技术到未来的展望,分别由6位检验行业的专家从不同角度阐述ELISA的现状和发展。


论坛首先由李金明教授阐述了“高通量酶联免疫系统化应用及发展展望”;其次是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的姜晓峰主任做了题为“环境因素对高通量ELISA检测结果的影响”的报告;再次由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与免疫研究中心的闫惠平主任介绍了“抗M2自身抗体ELISA系统检测方法的建立”;然后是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张朝霞主任讲解了“丙肝酶联免疫检测系统的标准化”;接下来由卫生部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席晓红女士进行法规和政策性的介绍,题目是“促进医学科技进步,普及检验适宜技术”;最后是检验界泰斗级专家丛玉隆教授总结性的陈述了“酶联免疫检验适宜技术与系统化”。因为李金明教授的报告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非常好的契合了本论坛的主题“酶联免疫适宜技术与系统化”,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介绍他关于“酶联免疫系统化应用及发展展望”的报告,对于其他专家的报告将不再一一赘述。


在报告中李金明教授首先回顾了中国临床检验医学的分类和发展。我们国家的临床检验分类基本包括血液体液检验,免疫检验,微生物检验,生化检验,分子生物学检验。在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的检验操作还属于半配试剂,手工操作,ELISA检验就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检验发展到一个高峰,90年代初期市场上涌现出了一些半自动的仪器;到了90年代中后期一些国外的全自动设备就进入了中国市场;进入到现在,检验流水线已经进入了一些大的医院。在整个检验医学领域,免疫和分子诊断是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也是具有着决定性作用的。


接下来重点介绍了在众多免疫检验技术应用当中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别从它的特点、方法学、影响因素、注意事项以及标准化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ELISA方法的特点。其特点非常明显:从试剂制备到测定操作都非常简单方便;在国际上检测价格便宜;既可以做定性又可以做定量,虽然它的线性范围比较窄;方法模式多;影响因素也比较多。


E L I S A 方法学。最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 瑞典的S t o c k h o l m University的Peter Perlmann和Engvall以碱性磷酸酶(ALP)为标记物创立了测兔血清中IgG的ELISA方法。后来荷兰的Organon公司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作为标记物创立了测尿液中HCG的ELISA方法。法国的Pastcur Institute的Stratis Avrameas建立了测IgG的ELISA方法。目前比较常见的: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间接法——测抗体IgM、IgG;双抗原夹心法——测抗体;捕获法——测特异IgM抗体;竞争抑制法——测抗体。这些方法学针对不同检测项目各有其优势和劣势。


影响因素。关于影响ELISA试剂盒质量的因素有以下几点:固相材料——聚苯乙烯塑料的工艺会影响试剂盒CV值;抗原——纯化、合成和基因工程抗原,以及抗体——多抗、单抗和基因工程抗体,这些抗原抗体的包被都会影响试剂稳定性;酶结合物和色原底物(OPD和TMB);运输途中温度的控制等等。


注意事项。在酶免测定操作中,我们还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标本的收集、运送和保存;试剂准备;加样:全自动加样系统和加样器;温度;洗板;显色;比色;结果判断;结果报告及解释等。


标准化。为了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实验室应该建立自己的标准化程序。关于标准化,顾名思义就是对实际和潜在问题作出统一规定,供共同和反复使用,以在预定的领域内获取最佳秩序和效益。因此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提出标准化要求:首先是试剂方法的标准化(包括使用说明书);包被,是间接包被、直接包被或被动吸附作出明确的说明;加样(是瓶滴?);温育方式及时间;洗板(来自水?);显色要求;比色(单波长?双波长?空白?);Cut-off值设立的科学性;试剂盒内阴阳性对照设立的科学性;性能参数的明确;检验报告中进一步检测的建议。仪器设备的校准和日常维护的标准化。标本采集,运送,保存,及准备的标准化。通过SOP来实现测定操作的标准化。人员内部培训的标准化。质量控制及其分析的标准化。


在报告的尾声,李金明教授就未来ELISA的应用做了一个展望。未来ELISA检测的发展,将进入实验室检验全自动流水线的高速发展时代,标准化、信息化程度更高,并开玩笑的说为了尽可能减少人工误差,也许在未来由机器人完成一切操作也并非是痴人说梦。


在整个论坛几位专家报告的间隙,都穿插着听众热烈而踊跃的提问。这些听众大多都是医院检验科的负责人或者一线操作人员,他们的问题都涉及现实操作中的一些难以克服的困难,也是整个中国检验领域普遍关注的问题,非常具有现实意义。随着ELISA检验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发展,相信ELISA将打破人们心中对其只能做定性不能做定量的传统观念,完成由定性到定量的完美转身。


来源:临床实验室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