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1495|回复: 5

[分享] 高中历史怎么记时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17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7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是要对历史的事件有个大致了解,能大致知道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在此基础上记不住的时间,可以用编码辅助记忆,可以看一下这个视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7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 @诗人与酒 ,一位知乎学习型答主!!!
只分享学习干货!!!
想要学习干货,提升成绩就一起往下看,都是作者一个一个字码出来的,给个赞支持一下哦
大家都知道历史知识纷繁杂乱,如果没有清晰的整理好知识点,那背起来简直是要了老命了。所以将所有的知识点串联起来,不仅有利于学生们的记忆,更有利于学生们对于知识点整体的把控。如何记忆时间成了很多高中生的一大难题。
分了四大点,好好看一下,掌握会对你们有很大的帮助!
一、相同的历史时间。
  历史上,有许多事件是在同年甚至是同月发生的,我们只须记住一个事件的时间,就记住了其它几个事件的时间。例如,在1861年发生了下列历史事件:1.俄国农奴制改革;2.美国内战爆发;3意大利王国成立。又如在1804年发生的历史事件有:1.海地宣布独立;2.拿破仑加冕称帝。这些都是在相同的时间(同年)发生的不同历史事件。我们把它们归纳在一起,就能轻而易举地记住这些历史事件的时间。
  二、相似的历史时间。
  历史上,还有许多历史事件的时间,看起来很相似,在记忆时容易混淆。如果把这些相似的时间放在一起,在比较、区别中记忆,就能提高记忆的效率。例如,676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646年,日本大化改新。这两个时间很相似,只是中间的数字不同。又如,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并通过《人权宣言》;1889年,第二国际建立。这三个时间也很相似,只是第二个数字不同。
三、相连的历史时间。
  历史上,更有许多历史时间是相连的。利用这些时间的连贯特点进行记忆,是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例如,1916年,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巴黎和会召开;1920年,国际联盟建立;1921年,华盛顿会议召开;1922年,苏联成立。这七个时间都是连在一起的,从1916年至1922年,我们只须记住开头或结尾的时间,其它的可以依次类推。
  四、相关的历史时间。
  除了上述几种情况外,还有些历史事件的时间,既不相同,也不相似,更不相连。但它们的内容是相关联的,这些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构成一个完整的历史阶段,形成系统。例如、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起义;公元前49年,恺撒夺取罗马政权;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即罗马帝国建立;395年,罗马帝国分裂;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1453年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灭亡。这七个历史事件的内容是相互联系的,这七个时间也是相关联的,它们共同构成古罗马的盛兴和衰亡。我们在学习时,通过历史事件的内容,把相关的时间联系起来,将会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这些历史时间和历史事件。
因高中教材上事件时间较多,回答中不允许发表太多文字,作成图片形式供大家学习,也准备了电子版,Word版学习背诵,私信发送“历史事件”,分享给你电子版学习。历史的学习技巧是很多,但是是必须要背的。“文科学习靠背”这句话可不是闹着玩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7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历史好难呀!时间要背、地点要背、人物要背!什么都要背……背了又忘,忘了又要背,简直就是个死循环。为什么那么努力的记时间,还是记不住呢?
小叨的回答是:别偷懒!用“历史”的方法去记历史!


想象一下,如果背历史只是把它们当做单个的时间去记,记住也会忘;如果把它们当做一串数字,像记顺口溜去记,随便抽出一个,打乱顺序还是会忘。
高中历史学习过程中要注重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其中既包括按时间线索的纵向联系,也包括按空间线索的横向联系。只有多联系、多比较,找出异同点,才能加深对史实的理解,记住的知识才不会忘当然啦~这个记忆是有步骤:

1. 首先要有个大事年表
2. 思维导图理解记忆:绘制思维导图+了解每个时代的历史特征
3. 巩固记忆:学会刷题,知道刷什么

如果你处在高一高二的阶段,小叨还是想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空可以看看《中国通史》、《明朝那些事儿》、《万历十四年》、《全球通史》这些书,背起历史来可以更方便一些。下面学姐就从常规的方法来说关于历史的学习:
一、首先要有个大事年表

高中历史课本上的内容比较零散,在学习或者背诵记忆之前,先建立一个“全局”的概念,知道每个时间段发生了什么大事,什么小事。之后再进行下一步,为什么会发生这个事情?这个事情和前后的事情有联系吗?(这一步是有了时间轴之后做,也就是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









二、思维导图理解记忆

当你有了一个“全局”的,大的时间线了,就要梳理书上的知识点了。这件事情,最好是对着历史课本自己来做。而且边梳理还要边去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影响?

举个例子:“为什么会有革命呢?为什么要起义呢?”沉下心自己去想,一个革命的发生,需要哪些条件。“既然是要革命,那必然是有一种思想在鼓动”“不过……光有思想还不行,革命的可是一群人呢,因此得有受众,也就是这个思想号召了一个团队。这团队怎么集合在一起的呢?一部分处于道德之心,一部分处于利益之心,但根据马哲,世界是物质的,所以归根到底还是经济基础决定的,所以还要看看当时的经济发展状况。还差什么条件呢?光有思想和团队也不够,还得有武装力量,也就是军队。内因分析完了,还得思考,为什么非得革命呢,不就是原来的社会不够好了,大家有怨言了,社会矛盾激化了呀。”












为了更方便的理解记忆,小叨建议配合“时代特征”一并记忆!


  • 奴隶社会的基本特征:
(1)经济:井田制,工商食官,商人出现
(2)政治: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等级森严,未形成中央集权
(3)思想文化:学在官府,后期私学出现

2. 春秋战国的社会转型: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
(1)经济: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提高;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出现;小农经济产生。
(2)政治:宗法制分封制瓦解,诸侯争霸;地主阶级兴起;各国变法,封建制度建立
(3)文化:由学在官府变为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法家思想成为主流;重农抑商思想出现。

3. 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1)经济:小农经济;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手工业的发达。
(2)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等级制度;世袭制度;皇权至上
(3)文化:从法家思想到儒家思想长期占统治地位,后期出现早期民主思想;出现反封建的市民文学;八股取士;文化专制;科技与农业相关,注重实用。

4. 宋元:时间—— 960-----1368年
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商品经济繁荣,全面打破坊市制,出现纸币交子,出现夜市晓市等,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景德镇成为瓷都。
政治:中央集权加强;重文轻武;元朝设行省制。
文化:理学形成;指南针用于航海,活字印刷术发明,火药广泛用于军事;宋词;元杂剧标志戏曲成熟。
对外:海外贸易发展,在广州设“市舶司”。

5. 明清之际的社会转型的趋势
(1)经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货币经济占主导地位,白银流入。
(2)政治:封建制度衰落;君主专制强化
(3)文化:出现早期民主思想;反封建礼教,个性自由的文学作品。
(4)对外:西学东渐,西方殖民者侵略沿海,闭关锁国

6. 近代的社会转型
(1)经济:小农经济解体;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务运动;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发展;政府奖励实业的措施;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外国对中国经济掠夺
(2)政治: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成为潮流;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成为主流,维新变法开启政治改革,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五四运动,从旧民主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动荡,内忧外患。
(3)文化: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器物----制度---观念,西方启蒙思想(民主思想)传播;实业救国的思潮;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想武器

7. 北洋军阀时期的社会变革(1912--1927)
(1)经济: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
(2)政治: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十月革命的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开展
(3)文化: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动摇儒家礼教的统治地位;马克思主义传播

8. 建国初期的社会转型
(1)经济: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奠定工业化基础,建立计划经济体制
(2)政治:一部宪法、三大制度,奠定新中国民主法治的基础。
(3)文化:双百方针、扫盲教育
(4)外交:独立自主;三大政策;两次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9. 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转型
(1)经济:改革开放;由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人民公社体制到家庭联产承包制;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设立经济特区,加入世贸组织等
(2)政治:停止阶级斗争为纲;政体改革;依法治国写入宪法;基层民主选举等
(3)文化:三中全会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恢复高考;科教兴国;实行义务教育;恢复双百方针
(4)外交: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发展与邻国的睦邻友好关系;参加地区性的国际组织;奉行不结盟政策等。

10. 世界近代的社会转型(手工时代和蒸汽时代)
(1)经济: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圈地运动,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世界市场形成;
(2)政治: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确立;议会改革;资本主义改革和革命的潮流;社会主义运动发展
(3)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马克思主义、自由主义等,经典力学,进化论为代表的近代科学形成发展,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艺术
(4)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商品输出

11. 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期现代世界的发展趋势(电气时代)
(1)经济:列强资本输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逐渐形成;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
(2)政治: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成熟;十月革命,苏联建立;两次世界大战。
(3)文化:相对论,量子论;电影和电视发明;

12. 20世纪下半期现代世界的发展趋势(信息时代)
(1)经济:苏联的经济改革(三个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建立;战后资本主义的经济调整(干预);“滞胀”;七十年代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2)政治:战后初期的两极格局、冷战-----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两极瓦解,一超多强,和平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3)文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时代,知识经济,互联网出现,现代主义文学艺术

三、巩固记忆:学会刷题,知道刷什么

历史刷题的目的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一般来说,题目主要来源于课后习题、配套练习、模拟试题和真题演练,可能课后题是我们最看不起的了,因为它难度不够,偏基础知识。
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只有先将基础知识掌握了,才能更好的做出大题和难题。刷题的时候要注意:

1.“时间+思考”的精细度
精细是指刷题的时候,不盲目的追求量的多少,毕竟我们刷题的目的是为了查漏补缺嘛。刷题的关键是“思考”,思考这个题的考察点在哪里?这个知识点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考察?为什么自己总是在这里出错……

2.将思考后的结果和错题一并抄到错题本上,以后查看
学姐觉得,错题的价值就在让你了解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体系自己存在怎样的欠缺。刷错的题要“究其根源”,扫除自己不会的点。
而有一些“知识点”习惯性的考察方式,也适合记忆,之后拿出来查看。

3.遇到不会的,不要一上来就翻答案
这一点是最忌讳的了!很多时候不是你不会,而是你懒的去想。即使你真的不会,因为有这个绞尽脑汁想的过程,看到答案的时候,才能更“印象深刻”



学姐就先说到这里了!
历史不能死记硬背,尤其是时间这个点,要寻找纵向的联系、横向的联系,用“历史”的方法背“历史”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7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找重要的时间,比如说
公元前221,秦始皇统一中国,然后往前推是先秦,春秋战国大概500年,往后推是两汉,大概300年作用
然后记,600年左右是隋唐。1000年左右是两宋
1368年,明朝建立
1644年,满清入关
1840年,鸦片战争
接着记甲午战争是1894年,戊戌变法是1898年,1900年庚子国变
1905年,日俄战争
1911年,辛亥革命
1915年,新文化运动
1919年,五四运动
1921年,中共成立
1927年,大革命
1937年,抗日战争
1945年,抗战结束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然后记世界史的作用时间
13XX年相当于中国的宋元是文艺复兴
1492年,新航路开辟,相当于中国明朝中后期
大概中国鸦片战争这个阶段,就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然后联系鸦片战争为什么爆发,其中就是因为英国工业化以后,必须开拓世界市场,这也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候
然后甲午战争以后,大概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此时美国、德国崛起,按照传统的思想,就是自由资本主义(也就是以商品倾销为主,就是二次鸦片战争)转化为帝国主义(以资本输入为主,以马关条约为界限,后期是所谓的瓜分狂潮)。
1688年,光荣革命
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
1789年,法国大革命
1914年,一战
1918年,巴黎和会,一战结束
1939年,二战开始

把上述时间记住,基本上高中历史的时间都可以记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7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发现很多学生尤其是高一新生是这样背东西的,低着头,捂着耳朵,嘴里不停小声念叨着:“1898戊戌变法1898戊戌变法1898戊戌变法……”第二天问:“戊戌变法是哪年?”学生:“1998──额~不对——1989”老师:“这都改革开放了,还戊什么戌什么变什么法!!!”学生:“额~不对不对——是1889?”老师:“……”


你可能觉得好笑,但是这就是多少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这类型学生,不能说他们不用功,相反他们可能很用功,但是他们的“一分耕耘”总是连“半分收获”都换不来,归根到底是没“耕耘”对地方。
要想知道怎么背,先得知道怎么考。
一、高考历史是怎么考“时间”的。

高考历史对“时间”记忆的考察分为两种:一种是“硬考”,一种是“软考”。
1、“硬考”,就是出题的目的就是看你记没记住这件事的时间。这样的题不多,但还是有的,所以该背的东西还是要扎扎实实的背。下面列举几个近三年(2017—2019)这类型的真题。
(2017年全国二卷·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
正确选项B,易错选项A。很多同学一看到“国之进步”、“精神思想”,马上就想起了新文化运动,确实这广告内容也很符合新文化运动时的社会风气,但是题干的时间是1913年,而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1915年《青年杂志》的创办。
(2017年全国二卷·33)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正确选项A,易错选项B。很多同学一看到“佛罗伦萨”,马上就想起了文艺复兴,进而就想起了人文主义,确实题干中提到的“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也很符合文艺复兴的气质,但是题干的时间是13世纪后半期,而文艺复兴兴起的时间是14世纪。
(2018年全国一卷·33)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正确选项A,易错选项B。很多同学看到“共产主义”、“财产共有”、“解放”,马上想起了马克思主义,题干中的内容也确实符合马克思主义,但是题干的时间是1847年6月,而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软考”,不只是单纯考一个事件的时间记没记住,时间是作为一个解题线索出现在题中的,考的是学生能不能通过时间联系起相关的知识点。这样的“软考”现在占主流,下面列举几个近三年(2017—2019)这类型的真题。
(2017年全国一卷·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
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      
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
题干给出的时间是1990年,要从这个时间联想到1992年小平南巡提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的科学论断,这样才能够明白这份提交给中央的报告中谈到凯恩斯和罗斯福的用意,才能明白正确选项C中的“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是什么意思。
(2017年全国三卷·35)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总统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A.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扩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恢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题干给出的时间是20世纪70年代初,地点是美国,要从这个时间联想到这个时候美国由于凯恩斯主义政策失灵,经济陷入滞涨,这样才能明白正确选项A中“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指的是什么,才能明白题干中为什么联邦政府会“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尼克松为什么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
(2019年全国二卷·30)1948年10月底,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通过党校、军校以及其他方式,对干部进行培训,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开办正规大学,尽快使干部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推动土地改革进一步深入
B.为工作重心的转移做准备  
C.重视科学和文化以推进工业化建设
D.提高执政能力以发展社会主义生产
题干给出的时间是1948年10月底,要从这个时间联想到这个时候国共已经进入到战略决战阶段,次年3月七届二中全会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这样才能明白正确选项B中“工作重心的转移”指的是什么,从而才能明白题干中提到的“熟悉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管理和技术”的原因。
(2019年全国三卷·34)1947~1948年,美国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临饥荒,美国政府拒绝提供救济,因为有人指控他们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产主义式的而不是美国式的。这反映出
A.三权分立体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政策
C.执政者力图重塑国家精神   
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题干给出的时间是1947~1948年,要从这个时间联想到美国开始展开对苏联的冷战,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矛盾加剧,这样才能明白为什么美国人神经兮兮的把与“共有”沾点边的就说成是“共产主义式的”并加以打压。
二、高中历史怎么记时间

刚参加工作时我问学生:“你们觉得学历史难吗?”学生说:“难!”我问:“为什么觉得难?”学生说:“背的难。”我问:“你们觉得什么最难背?”学生说:“时间。”我问:“时间难背!?比起那些大段大段的背景、过程、影响,难道时间不是字数最少的吗?怎么会是最难背的?”学生说:“反正就是难,老忘。”
后来发现,这样的学生是把一个事件的时间仅仅看作是几个数字而已,至于这几个数字在整个历史长河中处于真么样的位置,他们并不关心。这样的背法儿别说是应付上边说的“软考”,就是应付“硬考”也难,因为太容易忘记了。如果学生可以把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公车上书、戊戌变法、戊戌政变这一连串事件,有一个总体的清楚认识的话,那么是绝不可能把“1898”这几个数字的顺序给倒反的。
仔细想想,学生会把自己的出生年份2001说成是2010吗?会把自己母亲的出生年份1978说成1879吗?绝对不会!最多只会把爷爷的出生年份1956不小心说成1957,但绝说不会说成1569。因为这是你自己和家人,所以这些年份在你的脑海中不仅仅是四个数字的排列组合,而是自己与家庭成长发展脉络中的重要印记
所以,绝对不能用无限循环洗脑大法,把时间孤立起来背。要把它放在对历史发展脉络的梳理中,一并记住。否则就算是把所有的时间都记住了,那个东西对你而言也不过就是数字的排列组合而已,根本应用不在考试当中。
三、怎么梳理历史发展脉络

梳理好一个阶段历史的发展脉络,必须在头脑中清晰完整的构建起该阶段历史的“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这两个基本要素,进而能够自主将一段历史是如何发生、发展的,清楚明白叙述出来。
如果一下子做不到的话,可以按照“三步走”战略来做:
1、第一步:梳理年表
举个例子。假设你是未进行高考改革地区的文科生,使用的是旧教材(共三册必修,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各一册),你要梳理世界近代史的年表。
①世界近代史的内容散布在三册书中,首先你要先翻三册书的目录,看一下世界近代史的内容分布在三册书的哪些章节里;
②粗略翻阅这些章节的课文和笔记,搞清楚每个章节讲了什么大事,注意是大事,不是所有事,比如翻到人民版必修三专题七第二课时,你只需知道这节课讲了14—17世纪的文艺复兴和16—17世纪的宗教改革就行了,至于教皇在哪年发售赎罪券之类的具体内容就先不用细看了;
③以上两项比较快的就能完成,接下来你要耐下心来,不分巨细的把这些章节的所有事,按照时间顺序一一罗列,完成年表。
完成了第一步,你已经在纸面上完整呈现了“时间顺序”这个基本要素。注意这个过程必须亲力亲为,要自己翻书翻笔记去梳理,而不是去网上搜一个或者借同学的抄一份,因为年表并不是目的,要的是这个过程。
2、第二步:完成关系图
仅仅知道这些事情的时间先后还远远不够,在完成上一步年表的过程中,你主要留心的是事情发生的时间,而这一步你要关注的是每件事情发生的背景和影响。必须要清楚事情与事情间的逻辑关系,搞清楚什么事是什么事的原因,什么事导致了什么事的发生,并用图的形式完整的表示出来。
手头没有完成品,这是一个学生的草稿,内容不完整,还有些错误的地方,凑合看一下吧,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完成第二步,你就完成了对世界近代史中“逻辑关系”的初步搭建。
3、第三步:叙述历史发展脉络
以上两步仅仅是对已学知识的梳理和理解,高考历史有52分是主观题,是要你通过表达才能拿到分的,如果你只会背诵和默写,连已学过的知识都不能自主的叙述出来,那么这52分的主观题一定是答不好的。所以,第三步就是依据前两步已经完成的年表与关系图,在脱离教材和笔记本的情况下,完整的把阶段历史的发展历程自主叙述出来。
刚开始,你可能会觉得无法张口,不急,先用写的,就像写记叙文那样。但是不是简单按照时间顺序写流水账,而是要把事情与事情间的逻辑关系表述清楚,同时兼顾好时间顺序,叙述出的内容要清晰、完整、层次分明。在没事的时候可以一个人自己给自己说,进而做到在脱离年表和关系图的情况下便可“张口就来”地把一段历史是如何发生、发展的,清楚明白的叙述出来。
以上便是梳理历史发展脉络的“三步走”,不过关键是要明白每一步在你学习过程中具体有什么作用,在实际操作中不要机械套用。在这过程中,你会不知不觉当中把原本散落在三册书中的很多看似互不联系的知识点都串联起来,今后你大脑中所存在的就不单单是笔记本上破碎的条目了,而是一个清晰完整的知识系统,当考试题目随便触动到系统当中的哪一个小触角时,都可以激活整个大系统活动去应对这道考试题目。
好了,最后总结一下吧。当你的学习深入到一定层次时,课本、笔记本、大事年表等等之类的东西就已经不是背的了,而是像字典一样用来偶尔查一下的。所有的老师都和自己的学生说不要死记硬背,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可关键在于到底怎么样才算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背”?其实如果真正做到了理解,你便不会是在“背”知识了,而是在“讲”知识。很多同学都会有这样的感觉:一个知识,老师给你讲时你可以听得懂,但让你来说一下的时候就会感觉无法张口。“听得懂”不一定是“真的懂”,如果你不能自主的把它说出来的话,那一定是还不懂。很多学生总是忙于埋头苦背,其实是在用努力的背诵去掩盖自己理解的模糊和匮乏,于是便陷入到了自欺的怪圈,当面对考试时,就会充满了无力感,觉得自己很努力了,怎么还是这样?是不是我天生就不够聪明呢?这不是不聪明,只是另一种懒惰而已。

相关回答:
为什么有些人不背知识点还能考的比自己还高?怎么提高高考历史选择题的正确率?有什么合适的高中历史通史资料推荐?为什么高中历史的笔记那么多,可从来不考?高中历史特点题怎么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