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1333|回复: 5

[分享] 如何规划自己工作、学习和计划,让自己做任何事情都很有条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11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每天做事情,都是东一块,西一块,没有条理化,总感觉自己每天很乱,工作也不认真,一直在凑合,学习更不用说,这一段代码,那一段笔记,感觉很乱,今天学的东西感觉会了,明天又忘记了,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每天看一些牛人的博客和分享,感觉都很有条理性,不知道自己要怎么做。让自己更有条理更有计划
原文地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056362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1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言:GTD的理论应该不少人都听过,这些年随着待办清单这类软件的普及,GTD的理论也被越来越多人接受。正如书里提到的:你是否渴望过这样一种状态:自己虽然整日事务缠身,却仍然能够头脑清醒、轻松自如地控制和处理一切。其实,我们焦虑也好,烦恼也罢,都是因为事情没搞定所致,GTD的理论虽然不能够帮你直接搞定事情,但却能够很好的帮你进入更好的搞定一切的状态,而这也是现在如此内卷情况下所有打工人需要的一种状态。
什么是GTD
GTD是“Getting Things Done”的缩写,是由效率管理专家戴维·艾伦(David Allen)开创的一套完整个人时间管理系统。GTD,中文称为“搞定”,这是一套思考方法,能帮助人们更好地掌控自己的生活,不管做什么都更能集中注意力。GTD并不是教你如何把事情“做完”,而是教你学会专注于当下,把握这一刻,并清楚地知道下一步该做什么,在感觉事情失去控制时能重回正轨,充满创意,为生活中的种种可能性预先做好准备。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进行人际交往、运动、追求各种目标和梦想时,还是在玩游戏时,你都能做到如此。GTD是帮助你在各方面“准备好”的一套方法,也就是更容易让你进入心流状态。现在的职场打工人都很追求所谓的WLB:Work/ Life Balance,而GTD正是一个能够让你有更好的WLB的神奇力量。
而这套方法其实也也很简单,由三大部分构成:
1. 搞定五步骤:帮助你得到掌控力。
2. 专注高度:帮助你获得视角。
3. 计划地图:在遇到需要深入思考的项目和情境时,帮助你得到掌控力与视角。


这套理论问世之后,已经有非常多的人因为践行GTD而受益,从8岁到80岁,不分背景、性别、宗教信仰、文化,任何人都能使用它,而且它在任何时间和情境都适用。学会这套方法后,你可以扩展它,依据个人情况对它进行改造,让你终身受用。这套方法和音乐、舞蹈或运动很像,在经过学习和练习之后,它能融入你的生活。相信,你也梦想有一天成为一个职场精英,就是电视里面那种高级霸总的状态,所有事情都安排的有条不紊,极致高效。
为什么GTD理论有效?
这是一个信息过载的时代,手机犹如潘多拉的魔盒,给我们打开了一个无所不能的网络世界,但也让我们深陷其中。手机上的应用程序经过精心设计,目标就是抓住并留住人们的目光。你在通信软件上多久发一次信息?你的微信上有多少好友?你发的照片获得了几个赞?你每小时会看几次手机?
而我们各种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种琐事也铺面而来。明天的房租,后天的考试,下周的汇报……各种事情让你精疲力尽。但真正做事情的时候,你一会又忍不住刷下手机,一会上厕所,时间就这么过去了,却发现到头来没做成几件事情。留下的只是一地鸡毛的心情。
为什么会感觉这么混乱呢?其实道理很简单,我们的大脑从来都是单线程的机器,一次只能做一件事情。如果你在做A的时候考虑着B,那你显然是做不好的。有人可能会反驳:那我明明在开车的时候,还能够很好的听书呢。一些变成你潜意识能够轻松做的事情,此时你相当于脑力可以释放出来做别的事情,但不代表你真的是多线程。有多少人边开车边打电话,造成了一些事故,其实就是因为分心所致。
而大脑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你如果没有做但却又想做的事情,就会时不时的跳出来,去骚扰你现在的思路。比如,你可能在写报告,突然想起来你还有封邮件没回,而那封邮件可能需要你在下班前处理掉,你这个时候时不时会老惦记着,生怕一会忘记了回那封邮件?
想想你的一天:上学、做作业、参加活动、进行人际交往、完成应尽的责任等。你能估算出要记住的事情有多少吗?你可以试着光凭记忆力记住所有事,事情不多的时候,这说不定行得通。但是随着复杂程度的加深,你终究会有太多杂事要处理,这就很可能让你分心,最终导致超负荷。
事实上,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人类的“工作记忆”在大脑中大约只能储存四条信息,超过四条就会造成认知负担,降低工作效能。GTD理论最核心的逻辑就是:清空大脑,把想做的事情整理出来,分类,然后挨个去解决。这个逻辑听起来平平无奇。但他的神奇之处是在于:一旦你把事情整理出来后,脑子就被释放了,不再会时不时想起来。就好像你有个很靠谱的闹钟,你知道无论你睡的多晚,第二天早上6点闹钟都会准时响起,你就会一直惦记着没有人提醒你。但如果你不设置闹钟,你恐怕一晚上都睡不好,因为你很怕一会睡过头了。
所以,GTD最大的价值是:让你把脑海里面的事情变的明确,要做就做,不做就拉到放起来先不用想了。通过分类和标签,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答复:这事不做,删掉。那个约会取消了,不需要想了。报名表已经交过了,不用担心。是的,就是这种确定性的感觉叫做:掌控力。你对生活工作中碰到的各种事情有了掌控力,你知道什么要做,什么不需要做,脑子里面只需要关注当前你需要做的事情就好了。
而也正是因为只需要让你关注当下的事情,所以很容易进入心流状态,GTD其实在我看来另外一个最大的功效就是:心流。所以,GTD的书宣传语写的是:无压工作的艺术。


当然,理论要用起来,肯定还是需要不断的训练。在这个数字化时代,我们显然不需要用纸和笔来记录,有很多的待办和清单软件,就能够很好的支持GTD的理论应用,那我们接下来就以滴答清单作为实际应用的软件,看看怎么用GTD的理论来搞定一切吧。
搞定五步骤1:捕捉



我们既然知道了脑子不适合记录事情,那当然就是要把各种杂事抓出来,放到一个专门存储的地方,这一步其实就是为了清空大脑,所以捕捉的对象就是各种事情。
这是一个比较爽的过程,你需要做好这样的准备:

  • 找一个相对安静的地方;
  • 打开电脑,登录滴答清单;
  • 把手机关机,给自己至少半个小时以上的时间;
  • 围绕:工作、学习、生活这三个维度,去思考所有你可能想做的事情以及可能会发生的事情
捕捉是指收集可能有意义的想法或东西,这些想法或东西会引起你的注意或兴趣,它们需要你做出决定或是做些什么。管理好杂事的第一步其实十分简单:让大脑卸下储存杂事的重担,把所有想法、任务、家务事、项目、担忧、差事和梦想存放在大脑以外的某个地方。
而在滴答清单上是这么操作的:你只需要在收集箱里面不断的把要做的事情一条条的写来了,回车即可。


在这个过程中你一定要尽可能的把能想到的事情都写下来,即使有些事情可能不到一定会去做,但只要有过这样的念头,就可以记录下来,比如说你可以记录下这样一条:去西藏自驾游。这个可能是你一直想做的事情,每次看到越野车从你面前开过,你可能都会想起来这事,那就写下来。
之所以要都写下来,尽量清空大脑,是因为你需要让大脑构建对这个工具的信任感。你如果犹犹豫豫,一些是要不要写,还是留在脑海里,那么你后面再看这里面的内容,你就会质疑自己是否还有什么遗漏的?你就无法完全依赖它,你知道他不完整,还需要用脑记。如此一来,变成两头兼顾,搞得更为费脑而不是省脑。
当然,这个不是一个一次性工程,后面需要定期回顾以及也会碰到新的事情,你都需要写下来,但如果你是第一次开始,就当做对大脑进行一次大扫除吧。
搞定五步骤2:理清



把大脑清空的感觉是不是很爽?不过爽过之后,我们就需要开始费脑子的思考了。我们把事情都罗列出来,目的是为了理清这些事情到底是什么,下一步要怎么做。所以,我们就到了第二个步骤:理清。
理清的这个动作就是为了判断:是什么?是否可以行动。
理清这个步骤不像捕捉那样具体可见。在捕捉的过程中,你找到的杂事大多是明确、有形的事物,而且捕捉的成果都在收集篮里面,清晰可见。
相反,理清是100%在你脑袋里进行的,你需要仔细思考并做出决定。理清是搞定五步骤中最重要、最有效的一个环节。
而这个过程可以用自我提问结合软件打标签的形式进行,我们先来看看需要自我提问那些问题。
问题1:这是什么?
比如你写下来:明天出去和某人吃饭,那这个显然就是一次约会。当然你不需要标注下来是一次约会,而是通过这个问题,判断下一步是否可以为这件事情做点什么。那显然明天要出去吃饭,下一步就是要设置一个日程提醒。
问题2:是否可以行动?
这个问题很简单,就“是”和“否”两种情况,我们先来说“否”的情况。既然不能行动,那就是这样三种情况:没用、可能会做、可能有用。
比如:你本来打算去看《阿凡达2》但已经下线了,所以你看不了,没用。
可能会做,比如你想去澳门玩,这就是可能会做。
而可能有用就是一些参考资料,或者说某本书,对你来说后面用的着。
如果是可以行动的话,则转向问题3。
问题3:2分钟内能否搞定
如果”是“,则直接打上”2分钟搞定“的标签。如果”否“则转向问题4。
问题4:是否需要多个步骤?
如果”是“则打上”多步骤“的标签,如果”否“则进入问题5。
问题5:自己做?别人做?
如果自己做,打上”自己做“的标签;别人做,则打上”别人做”的标签。
虽然这个过程是在脑子里进行的,现在有了软件之后,就方便了许多,我们在这个过程中直接用滴答清单的标签功能来为每个事件都打上对应的标签即可。




搞定五步骤3:整理



在前面的步骤里面,我们各种事情都打上了对应的标签,但这还不够,我们还需要把这些打了标签的事情,存放到对应的清单里面去,这样下次你要去查看的时候就会方便很多。那我们就来看看,都需要哪些清单。
没用:垃圾桶
可能会做:愿望清单
可能会用:资料夹(笔记)
2分钟搞定:就留在收集箱里面,直接搞定,也可以设置成今日完成的属性(设置今天日期)
自己做:执行清单、日程清单(一些执行需要设置日历提醒,日历上只有特定时间特定日期的行动事项)
别人做:等待回应清单
多个步骤:项目清单
建立2个文件夹:可以操作,不可以操作。底下建立对应的清单。不可行动的清单有:垃圾桶、愿望清单和资料夹。记住资料夹可以设置成笔记模式。而可行动的清单包括:日程清单、等待回应清单、项目清单、执行清单。


项目清单比较特殊,是多个步骤构成,这个时候,可以直接利用清单的详情里面的子任务功能,来把每个步骤写下来。如下图所示:


搞定五步骤4:检视



检视这个动作主要为了回顾和更新清单的状态。因为我们每天碰到的事情是动态变化的,而你如果不及时更新这些事情的状态,你仍然没有掌控力。只有始终保持在最新状态下,你对于生活、工作发生的一切事情才有掌控力。
而检视其实原文是:review。有回顾审视的意思。那检视的维度有哪些呢?
1.每日检视(我该做什么?)。
日历:每天第一件事就是查看这张地图,提醒自己应该在什么时间去什么地方。如果当天的日历上有很多项,你可能需要在这天多查看几次日历。
执行清单:每天早上查看这张地图,可以帮助你决定今天要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检视这张地图不代表你一定要做上面写下来的行动——事实恰好相反。当你扫视过这张地图,确认自己负责的行动没有出问题以后,你的大脑就不会再牵挂它们了,这样你才可以放轻松地去做自己热衷的事,不会有负罪感。
2.每周检视(事情都清理了吗?是否符合现状?有没有发挥创意?)。
这部分的检视是帮助你收集上一周累积下来的所有杂事,尽量把收集箱去做清空处理。记得在每周检视的时候去看看你的愿望清单里面的内容,没准就有些你想开始做的,就可以把它拉到收集箱里面去,再进行对应的理清判断和整理动作。
3.专注高度检视(我要去哪里?为什么?)。
专注高度检视,简单来说就是从人生的使命愿景出发去看哪些是你的目标,从目标推导出来具体的任务。这部分内容会放到后面的文章专门讲。
从每日到每周,然后有专门的高度视角的检视,都是为了帮助你更好的掌握自己到底还有哪些事情没做,以及这些事情的进展如何。很像你的一个仪表台。
所以,对应的软件操作是这样的:
利用打卡功能设置对应的检视提醒,分为每日检视打卡和每周检视打卡。


搞定五步骤5:执行



恭喜你,终于走到了最后一步:执行。这个时候就是专注的把事情搞定了,没啥好说的。如果你花太多时间去想一件事,就永远没办法完成这件事。之所以GTD的模式能够解决一部分拖延症的问题,其实和你罗列下来的行动清单有很大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呢?很多时候我们拖延,其实是因为没想明白到底要怎么行动,而我们如果都拆解出来具体的行动之后,你反而简单了,直接照着做就好了。
比如:提高英语学习成绩,这个其实是个很复杂的事情。那你直接转化成一个具体的执行动作是:完成18-30页的阅读。这个动作就很清晰,你拆解出来这样的行动步骤后,立刻执行就可以。
而这个时候需要思考4个执行的因素:
时间:在下一个已确定时间的安排之前,你有多少空档?5分钟?10分钟?30分钟?这段空档拿来做什么最有效?
地点:在你能够执行行动的时候,要考虑你所在的场所。也就是你要根据所处的地点,以及现在的时间,辨识出可以实际完成的事。
精力:你在什么时段会处于最佳状态?一大早?中午?深夜?你在什么时段感觉最清醒、最精神抖擞、最有毅力去做有挑战的事情?
优先级:现在最重要的是什么?今天最重要的是什么?可以利用四象限发展来标注优先级。
具体的软件操作是这样的:
对于时间,进行提醒设置;
对于地点,自己可以写一些规则,进行判断,比如在公司工作时主要做什么,在家里时做什么。
对于优先级,可以利用四象限功能进行优先级标注


对于精力,也是自己根据自己的状态去判断。
搞定五步骤小结

这套方法论之所以有效,我在想其实背后起作用的还是《清单革命》的逻辑。我们对于繁杂的事物,大脑天然的不擅长记住各种事情,有条不紊的执行。所以你会感觉脑子很乱,做事情没有头绪。当我们用GTD的方法,把各种事情罗列下来,并且打好标签整理分类之后,按照一定的规则直接行动,是最轻松不过的,所以这也是这个方法被称之为无压力工作的艺术。这几年也很流行所谓的心流,其实就是让你进入到专注做事情的状态,而GTD的模式天然的容易让你进入到心流的状态,不信你可以试试。
专注高度的工具应用

前言:之前写的第一步操作,不少人关注收藏,趁热打铁,把GTD的第二个大工具再给大家做下分享。第二个工具包含了如何定义你的人生使命愿景和目标,同时如何把目标变成OKR去落地执行。



专注高度

如果说搞定五步骤是让你做事情更有调理,更专注,是对于做事情的掌控力的提升。那么审视的高度视角则是让你对于要做什么事情更有方向感。虽然我们都知道所谓的四象限法则,什么紧急不重要,重要不紧急等,但是这个背后评判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你要研究现在很火的chat GPT?而不是去读英语。这个背后的优先级逻辑是什么?
所以,如果用黄金圈思考法来定义,搞定的五步骤就是how,而专注高度的视角则是why。这个是我们上一篇文章里面提到的检视/回顾,你除了每天/每周检视回顾之外,还可以基于这种专注高度视角的回顾,这其实才是你更底层的检视要做什么事情的逻辑。
专注的高度

这个工具就是一个视角金字塔,包含了六个层级,分别是这样子的:



六个高度

每一层都将帮助你用不同的方式审视人生,再决定该把你的专注力放在哪里,以及为什么放在那里。让我们来一一认识每一层,把你目前的想法和念头捕捉进每一层对应的地图中。所以,我对应这个建立了一组标签,是这样的:



标签

所以,当有了这些标签之后,你在捕捉想法的时候,其实是可以直接打上对应的标签,这样你就很容易辨识你当前的问题是出于什么高度和层次。
越在金字塔顶端,其实就是越重要,也就意味着优先级越高。当然,最后两项,其实都是基于前面的四个层次拆解出来的,尤其是目标,更是拆解出任务的关键所在。
人生使命:我出生在这个世界上是为了什么?

人生使命位于“专注高度”的最上层,是从最宽广的角度去看你的人生,就像在谷歌地图程序中把比例尺拉到最远去看整个地球。这个高度追求的是简单而重要的问题:“为什么?”
那么对于个人来说,如何确定我们的人生使命是什么呢?所谓人生使命,就是你来到这个世界后,最终为之奋斗的东西,它是你和这个世界产生链接的方式,它能够让你在这个世界上产生的独特的意义与价值。
使命这种东西,是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慢慢确立的。当我参加工作,成为一名产品经理之后,慢慢的对自己的使命有了清晰的认识。因为最早的时候,其实是希望说用自己的产品去改变世界,更多时候是因为看了关于乔布斯的报道,但这种更像是在面试中的套路回答,并不是真正内心的想法。
但因为自己运气好,在的互联网公司都是大厂,做的产品确实会有几千万的用户,所以,突然发现用自己的产品去改变世界,这个也不完全是一句空话,因为确实一些功能的改动就是对几千万人会产生影响,改好了还好,改坏了,一堆的用户投诉。但会有一种自己还是蛮重要的感觉。
再后来,随着对产品的理解,就希望用传播这种产品设计的思维,也就是去推广产品力。尤其是我在上了新精英的生涯规划课程之后,就更明白了,其实很多人缺乏0-1完整的做一件事情的能力,那完全可以把推广产品力这个概念,让更多人拥有产品化输出的能力,成为我的人生使命,这也是我喊出来:无处不产品口号的原因。
但是,你也可以专门找一个安静的地方,把下面的这张纸打印出来,去思考,你的人生使命是什么。


我在滴答清单是是这样操作的:专门建立了一个“专注高度”的文件夹,然后里面分别建立了对应的笔记类型的清单。




这个笔记清单(即笔记本)分别是:人生使命、人生愿景、人生目标、责任范围。之所为没有把六层都建立进去,是因为“项目”和“行动”在前面的搞定五步骤里面已经介绍了对应的操作。
然后人生愿景就可以直接在里面新建笔记,写下来我的人生使命是什么?


写下来之后,你可以在这个里面不断的更新迭代。随着我们的人生阅历不断的丰富,可能我们的使命也会发生变化,所以这是一个动态更新的内容。当然可以加版本号,比如”人生使命1.0“,”人生使命2.0“这样子。
人生愿景:未来的我是什么样子

在愿景这层高度,你要想象你在未来是什么样子,例如:你想过什么样的中学生活、中学后的生活、大学生活、职场生活。问问你自己:如果未来几年每一件事都心想事成,你会想象自己在做什么?
有了使命之后,我是如何确定我的人生愿景呢?我是这么考虑的:希望成为产品力的布道师,让更多人通过提升自己的产品力,在不断打造人生产品中有所收获,交换更多的价值。其实这个背后,我是想过这样的一个画面:我期待,用我最擅长的产品能力,去帮助更多人创作价值。而这个画面就让我找到了我的人生愿景。
请利用下面的“愿景地图”,花一些时间捕捉你理想中的情景。大胆想象自己无比成功的情景吧!你可以做笔记、写下创意、剪贴图片、制作列表、引用别人的话,凡是能够代表你心中“成功”的东西,全部捕捉起来。如果你喜欢用数字工具(电脑、手机),还可以复制图像贴上。你要做的是在这份地图上填满你理想中的未来,从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到你会跟谁在一起、做什么事,统统放进这份地图里。


所以,这个时候,你可以在滴答清单上新建一个笔记,然后去写下来心中的愿景。


当然,人生愿景一样也是可以不断迭代更新的。也就可以这样写:“人生愿景1.0”、“人生愿景2.0“。这也是一个动态更新的过程。
人生目标:我要在什么时候完成什么

有了人生的使命和愿景,最终要落地,还得变成一个个具体的目标。那如何把使命愿景和目标关联起来呢?我们先来看看企业是怎么做的,再吧自己活成一家公司。
一家企业要定目标就需要先定方向,而定方向就需要想明白: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个三个经典的门卫问题。其实就是一家企业的:使命、愿景和战略。我们看看下面这张图,就知道企业的目标是怎么来的了。


金字塔最塔尖的是企业的使命,是这家企业为什么存在的理由。使命也是公司长期的目标,一般不轻易改变。使命可能50年、100年都不会改变,可能永远不会过时。使命定义了组织的存在价值和意义,解释了组织为什么而存在。
例如,谷歌公司的使命是:“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收益”;迪士尼公司的使命为:“使人们过得快活”。金山办公的使命是:“简单创作、轻松表达、实现价值的连接。”
作为商业组织,其本质是追逐利润,但组织要想长期生存,持续经营,必须要有使命。使命在组织中起到指南针的作用,它在组织面临生死攸关、重大抉择、利益冲突时,帮助组织进行取舍与权衡。面临重大抉择的时候,它为组织赋予了判断基准:是否符合组织使命。
那么企业的愿景又是什么?愿景指公司中期的目标。愿景一般为5年、10年或20年的目标,随着一个愿景实现公司会重新制定新愿景。一个好的愿景应该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与使命保持一致;二是清晰,可验证;三是能鼓舞人心。
例如,伊利集团,它的愿景是:成为全球最值得信赖的健康食品提供者。它能迅速地在我们脑海中形成一幅生动、清晰的景象。
那战略又是什么?战略主要思考什么对总体成功最重要。目标是最终要到达的目的地,而战略则是一种怎么到达的策略。
我们前面提到了人生的使命和愿景,相信你也进行了思考,那么我们可能就需要再考虑下,我们要采取的战略是什么。
我定下来使命愿景之后,自然要确定自己的人生战略,战略其实就是如何到达的方法。而我的目标其实是和使命愿景紧密绑定的,我期待用产品化的能力去帮助别人,需要找到一个抓手。而这个抓手就是:用产品思维来去管理知识,最终实现知识的产品化输出和应用。因为,知识管理在知识焦虑时代会很受欢迎,大家都有这方面的需求,而产品化应用则是为了用以致学。所以,我应该成为一个用以致学的知识管理应用专家。产品思维是我的底层基础,基于产品思维去做更好的知识管理。这个算是我的人生战略吧。
有了这个人生战略,我再思考目标就很容易了。而目标,我比较建议按照年度目标来规划,当然,我们也可以定制三年或者五年的计划。
所以,显然,我当前阶段的目标是:成为知识管理的专家,无论是在个人知识管理还是在企业知识管理上。而这个目标,其实还是偏人生意义这个维度的。但是人生的目标是可以有多个的。我们可以从五个维度思考人生的目标:身体、智力、情感、财富和人生意义。之所以取这五个维度,其实是因为通过这五个维度,能够满足富足人生这个大目标,而富足人生,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足够了。当然,这个也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你可以有其他想法。
可能的人生目标也可以是一下这些:
• 考上公务员。
• 组摇滚乐队。
• 设计一个软件。
• MBA毕业。
• 加入公司篮球队。
• 做一个受欢迎的博主。
• 拿到驾照。
• 自驾游西藏。
• 在戏剧演出中争取成为主角。
• 成为公司优秀员工
……
这些目标,应该都是源自于你的人生使命愿景和战略,而对于目标的思考,有个很关键的参数就是:需要的时间。如果时间很久,其实就变成了一种愿景或者使命了。目标一定冲着有限时间内可以落地去的。
所以,目标地图是这样的:


在软件里面的操作也很简单,你在创建的人生目标的笔记本里面写下来你的人生目标就可以了


人生目标可以有多个目标,所以你可以写多篇内容,也可以把内容都在一篇里面写。这里建议直接拆开写,因为目标这个东西,其实都可以变成OKR,再拆解任务,这部分我后面单独来讲。
责任范围:我的主要责任是什么?

这层高度的功用,是让你能够追踪生活中需要你持续关注的重要部分,因为你已承诺要维护这些领域。我们从孩子成长为大人,从学生成长为职场人,这个过程我们的责任范围也在不断的变化。
那我们就用责任范围地图来罗列我们的责任吧:


随着你不断地成长,你可能会发现有些责任范围不太会随着时间改变,例如:
• 儿子/女儿的身份。
• 兄弟姐妹的身份。
另外有一些责任范围变化得比较快:
• 从期待期待上大学转变为期待大学毕业。
• 从不会开车到会开车。
• 从没有工作到有工作。
• 从单身变成丈夫/妻子。
负起责任,让人产生相应的能力。----史蒂芬·柯维(管理学大师)
所谓责任越大能力越大就是这个道理。
• 看着“责任范围”地图,有没有触发你想到新的可以加进“目标”地图的目标?
• 看着“责任范围”和“目标”地图,有没有触发你想到新的想要加进“愿景”地图的东西?
• 看着“责任范围”、“目标”和“愿景”地图,你有没有想到要修改或调整“人生使命”地图?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发现对于你要做什么,就变得越来越清晰,这就是专注高度带来的人生地图导航的作用。
项目和行动:真正落地的行为

在前面的“搞定五步骤”中,你已经在“理清”的步骤学会把需要做出行动的杂事分别归入“项目”和“行动”;然后在“整理”的步骤又学会把项目放进项目清单,把行动放进日历和执行清单。这两者是“专注高度”最底部的两层,而在你运用“搞定五步骤”的过程中,将会不断为这两层加入新的东西。
有些项目可能在你一收到时就很明确(例如:下周二前完成竞品调研报告),但有些项目可能需要你自己界定“完成的样子”(例如:撰写一份商业计划书、开启副业、完成小区义工项目、录制一期短视频内容)。这些需要靠你“自编、自导、自演”的项目会逐渐在你的项目清单上占据越来越多的位置。
行动层就是你要“做什么”,指所有你能实行的具体可见的行动。这一层常被称为“任务”,是真正要脚踏实地做事的高度(例如:写会议纪要、收拾房间、回邮件、写读书报告的笔记等)。
你在“搞定五步骤”制作的项目清单、日历和执行清单,就是你在“专注高度”最下面这两层的地图。


第一次填完6层“专注高度”后,现在你手上有了一份第一版的地图,使你的行动与你判定为重要的事务衔接在一起,帮助你得到更深入的视角。
如果你感觉人生停滞不前、面临艰难的抉择或陷入困境,你需要弄清楚该往哪个方向前进,那么就向“专注高度”的上层移动,这样你就能得到更清楚的视角,弄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些事。
如果你知道自己想去哪里,但是不知道如何让想法和理念落地,或是没有实现自己想要达成的目的,那么就向“专注高度”的下层移动,弄清楚“怎么做”才能把想法转化为行动。


所以,你要是想弄清楚“怎么做”你就往下看,金字塔越往下,其实越是具体的行动。而要想清楚“为什么”就往上移动,金字塔顶端,就是你的人生使命/目的,这个才是真正的底层逻辑。
“专注高度”这个工具可以用来帮助你从不同的视角,去检视各种发生的事情。你可以把“专注高度”想象成一幅人生的地图,而且是动态地图,就像手机或电脑上的地图程序。当你需要纵览全局,了解人生前进的大方向时,你可以把地图拉远,观看全景;当你为了做某件事而需要知道更明确的路径与行动指示时,你可以把地图拉近,观看细节。
你可以把“专注高度”地图加进每周检视的检查项中,用这些“专注高度”地图作为引子清单,确保自己持续更新每层高度中的内容。
每次检视、反思、更新“专注高度”的内容时,你都是在将人生目的、愿景、目标、责任范围、项目、行动这些点串联在一起,为你创造条件,活出最丰富、最有创意、最精彩的人生。
高度视角的小结
其实GTD之所以有效,是因为有2个基本要素:

  • 掌控(搞定的五个步骤)
  • 视角(人生的高度视角)
以掌控和视角为轴线,建立矩阵,对照它们评估自己(另一个人或者某一种情况)的实际状况,作为今后改进提高的指导,是非常有益的。


最理想的当然是舰长和指挥官的状态,也就是你对事情的掌控始终都处在高维视角内。你也可以自己思考下属于哪个维度。
所以,两者之间的统一关系是这样的:


最后通过行动来交集,这也验证了为什么用GTD的模式,你可以做好一件件具体的小事,但最终能够达成你大的目标和愿景。
GTD实操3:用计划地图让想法落地

前言:GTD的三大工具,已经分享了2个模块了,接下来我们再把最后一个模块做下分享,让我们真正的把想法落地变成现实。



第三个工具很特别,因为是叫你具体做一件较为复杂的事情应该怎么做的工具。不论在什么情况下,这项工具都能大显身手,像是写报告、解决问题、写大学论文、与同事合作做项目,都能用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让我们来看看为什么这个工具这么强大。


”计划地图“就是一个模仿大脑自然运作方式的工具,它能用最快速、最自然的流程去做计划,让你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计划地图”包含5个步骤,无论你想要完成什么任务或是实现什么预期结果,你的脑袋应该都会自动跑过这5个步骤:
1.定义目标、原则与标准。
2.想象预期结果的画面。
3.头脑风暴。
4.整理。
5.定义下一步行动。
就拿周末看电影来说,听说《阿凡达2》上映了,2009年你看过《阿凡达1》对这部分片子你赞不绝口,所以第二部出来了你肯定很想去看的。那这个时候,你就有了个想法,你想邀请你女朋友周末一起去看这部分电影,这就是你的一个目标。
那么紧接着,你就会思考,你想看IMAX大屏,而且是在周六晚上8点黄金档去看,这个是你期待的结果,因为这样的效果最好。
那这时候,你就会思考,什么时候和你女朋友去说看电影的事情,是否会有其他意外,比如加班什么的。以及需要提前开始预订电影票,万一到时买不到票怎么办?买哪个电影的票?这不就是所谓的头脑风暴吗?你开始动脑子想各种要看电影所作的准备了。
当你想差不多之后,就会开始整理思路,你需要查下电影票的情况,然后和你女朋友确认具体时间,以及是否要一起吃饭什么。当把药做的事情想清楚了,你就会开始行动,比如直接在微信上询问你女朋友的时间。
所以,我们一旦想做事情,脑子里面其实会是这样的一个流程:
1.你很想让某件事实现。
2.你想象出结果呈现的样子。
3.你开始产生各种相关的想法。
4.你按照一个框架整理这些想法。
5.你找到一个具体可见的行动,开始落实这件事。
这五个步骤,基本上是做任何复杂一点事情的必要流程步骤。


所以,我们一旦为一件事情打上:多个步骤、项目,这样的标签,我们就可以用这样的五个步骤来思考。那在滴答清单里面是怎么操作的呢?


我会把五个步骤都逐一写下来,然后去设置对应的子任务,然后按照子任务去执行即可。滴答清单的强大之处在于,每个子任务你都可以再设置标签,这样的话,子任务的属性也会很明确。
我们接下来,再详细的介绍这五个步骤具体的操作流程。
目的:定义原则与标准
目的”是行动的原因:“为什么我要做这件事?”
“标准”定义界线:“有哪些规则?”
任何事情开始做的时候,你都需要知道为什么要做,也就是思考why。但除了为什么之外,我们还需要思考背后的规则。比如,我们想成为知乎大V,那目的是什么呢?我们希望打造个人IP,能够通过码字变现,这个是目的。
那背后的标准是什么呢?可能你希望走原创路线,而不是简单的搬砖复制的模式。那么原创内容就是你的一个标准或者说规则。你不太想去做搜索内容,然后复制粘贴的模式。
愿景:想象预期画面的结果
愿景是对结果的详细描绘,“无比成功”看起来和感觉起来是什么样子?
既然成为知乎大V,显然需要关注人数超过10万人,你才好意思称之为自己算个大V,并且你期待自己发布盐选专栏。
头脑风暴:把更多思路展现出来
在头脑风暴的阶段,大脑开始产生并把各种想法摆出来。要实现这件事,你脑中会出现哪些想法呢?
当你在明确了成功的愿景后,就可以试着写下所有可能帮助你实现愿景的点子。
比如:

  • 学习知乎训练营课程
  • 了解个人IP如何打造
  • 查看其他人运营知乎的攻略
  • 设定自己的IP人设
  • ……
整理:把创意分类
“整理”是指把实现目标所需的各个组成部分、各种类别的东西或事件的顺序写出来。
你通过“头脑风暴”得来的清单,发现其中有些性质相近的东西,就可以把这些东西分类整理。
比如:
学习知识:参加知乎训练营,就是属于学习知识的范畴
投稿:把写出来的文章发给知乎编辑
IP打造:进行人设打造等
下一步行动:最终落地去执行
到了这一步,就是把所有的计划变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你去执行就可以了,这个时候就是设置具体的子任务。
计划地图小结
计划地图”这个工具可以帮助你取得掌控力和视角,而且几乎对任何事都适用,不仅可以用来计划项目,也能用在“专注高度”的较高层级。这个工具模仿大脑的自然计划模式,分成5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各自的流程。
简单来说,这就是一个0-1做事情的步骤,比较符合人脑自然思考的过程。看起来简单,但需要大量的练习,你可以试着从一些简单的事情按照这样的流程步骤去思考,刻意训练自己有套路地做事情的感觉。
比如:

  • 计划带家里人一起自驾游
  • 去做一次公益项目
  • 在公司内组建一个GTD俱乐部
  • ……
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掌握工具的使用,熟能生巧。你还可以想想,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事可以马上用“计划地图”得到益处?或者根据以往的经验,有哪些项目可能会因为用了“计划地图”而变得更好?
GTD三个工具小结

我们再来回顾下GTD的三个工具:


恭喜你走到了这里。你学会了去注意吸引你注意力的东西,学会了聆听大脑发出的讯号,学会了小心避开陷阱。
学会了通过执行“搞定五步骤”掌控事情。
学会用“专注高度”获得视角。
最终,你通过这些工具,获得掌控力和视角,进入心流状态,这才是GTD模式背后最大的魅力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1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传送门  u6v.cn/5OmXCq
每个人都想做更好的自己,但总有各种束缚绑住了我们的手脚。

  • 不知道做什么事情让自己能够更快地成长?
  • 知道应该去做一些事情,但又不知道怎么开始?
  • 知道应该做什么,也知道怎么做,但就是坚持不下去?
  • 咬着牙坚持住了,可是不知道做得对不对?该不该继续?。
……
在这种时候,总会有人批判我们做事没有条理。
怎么才能有条理,可又说不清楚。
实际上,有条理只是一连串思考和行动的结果,它至少需要梦想目标计划的支撑。
一、梦想:为奋斗照耀航向的星辰

现在,很多人不再相信梦想,他们只在乎实际的利益。
不过,《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中的这样一段话,可能会改变人们的想法。
当我真心在追寻著我的梦想时,每一天都是缤纷的,因为我知道每一个小时都是在实现梦想的一部分。
一路上我都会发现从未想像过的东西,如果当初我没有勇气去尝试看来几乎不可能的事, 如今我就还只是个牧羊人而已。
是的,有梦想就有勇气、有梦想就有快乐。
梦想是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标杆。有了梦想,就能及时发现问题、纠正偏差。
梦想是选择的指南。大千世界,机会不少,诱惑更多,很多人走着走着,就只剩下眼前的苟且,最终活成自己讨厌的模样。要想不走偏,就需要梦想的引领。
梦想是坚持不懈的动力。几乎所有激动人心的目标,都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梦想,就是即使你坠入深渊,依然有向上仰望的力量。
梦想也是认同和支持的磁石。有梦想的人,总能吸引到志同道合的伙伴,也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助力。
那怎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梦想呢?
(一)理解自己

做任何事情,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自己”就是从自己内心生发的、自我的意志,既不受世俗眼光所影响,也不被他人意愿所动摇。
“真正”就是你愿意抛弃一切也要拥有的东西。
当我们理解了自己以后,就会坚定不移把一件事做到底,而不是浅尝辄止、应付了事、草草收兵。
(二)了解环境

首先,要明确现实与梦想之间的偏差
其次,要善于捕捉有利于梦想达成的机会,直面并解决问题
当我们了解了环境后,梦想才能找到合适的土壤,而不是一直漂浮在虚空中。
(三)确定路线

梦想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1、确定型
确定型梦想是指那些只要付出就有回报的事情,如求学、求职、考研、考公等。
这类事务,已经有人帮我们总结了很多很好的经验,拿来照做即可,不要重新去发明轮子。



本作品来自 亿图脑图MindMaster 导图社区,作者:逆旅沙鸥

https://xg.zhihu.com/plugin/409668b5b8661e1de8895e8d166e0f97?BIZ=ECOMMERCE2、风险型

风险型梦想是指梦想的发展有多种方向,各个方向所得结果的概率大致是知道的。
这种情况下,决策树法可以帮你进行精准的决策。



本作品来自 亿图脑图MindMaster 导图社区,作者:sakura sakura

https://xg.zhihu.com/plugin/409668b5b8661e1de8895e8d166e0f97?BIZ=ECOMMERCE3、不确定型

这种情况要复杂一些。指的是未来的可能性不知道有多少种,发生的概率也不清楚的情形。
可以用“小中取大法”、“大中取大法”、“最小最大后悔值法”进行决策。
二、目标:如果不知道把船开往哪一个港口,那吹什么风都不顶事

目标可以为我们的行动指引方向,避免做事情东一块、西一块,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目标可以激励自己,有了目标就能激发潜力,做出一些之前不敢想象的业绩,也才有达成目标后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目标可以聚焦,把有限的时间、精力、资源集中在最重要的事情上。
目标是复盘的依据,有了明确的目标,我们的思考和行动才有客观的依据,不再凭个人喜好做决定,用主观印象做取舍。
那怎样才能制定出靠谱可行的目标呢?
(一)诊断问题、识别机会

所有的目标最终都是为了实现梦想,操作时,可以用问题导向,也可以用机会导向。
问题导向就是通过对比梦想和现实的差距,找到改进的目标。
机会导向则需要密切关注环境的变化,发现能够促进梦想达成的有利因素,并将其转化成目标。



本作品来自 亿图脑图MindMaster 导图社区,作者:大海无量

(二)识别目标

在总结过去、认清现在和畅想未来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目标。
总结过去的目的是得到启示、借鉴经验,总结规律
认清现在是为了寻求实现目标的可能途径,需要把目标与环境做综合考量,主要是判断机会威胁
畅想未来是明确目标要达成的数量质量,以及如何达成目标的行动路线
(三)分解目标

当面我们把一件庞大复杂的目标划分成更小更具体的分目标时,会惊喜地发现,原来这件事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在分解时需要把握一些原则。
1、化整为零。
把总目标分解成不同层次、不同阶段的分目标。
2、方向一致。
分目标要与总目标的方向一致,不应存在抵触和偏差。
3、资源支持。
要注意分目标需要的资源和条件限制。
4、协调发展。
分目标之间在内容与时间上协调平衡、同步发展。
5、简单可行。
分目标在自己现有能力范围之内,避免完美主义所导致的执行困难。



本作品来自 亿图脑图MindMaster 导图社区,作者:Sunny

三、计划:事前无计划,做时没头绪

计划是通过对目标的再分解,进一步明确行动的方向、内容和方式。
计划不仅让通往未来目标的道路更加明确,而且还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效率。
计划包含了编制、执行和检测三个步骤。
(一)编制

编制计划就是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做,它既是目标的落实过程,也是检查和修订的过程。



本作品来自 亿图脑图MindMaster 导图社区,作者:Sunny

(二)执行

执行计划就是将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第一步打卡,养成定期、按时作业的习惯。
第二步制定SOP,在熟悉操作的前提下,明确标准操作步骤和方法,也就是标准作业程序。



本作品来自 亿图脑图MindMaster 导图社区,作者:逆旅沙鸥

https://xg.zhihu.com/plugin/409668b5b8661e1de8895e8d166e0f97?BIZ=ECOMMERCE(三)检测

检测计划就是“做正确的事”和“正确的做事”。
如果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就需要考虑调整目标或者重新制定计划。
如果执行效果不如人意,则需要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用思维导图来完成梦想、目标、计划的决策和制定。
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工具,它采取图文结合的方式,把各个要素的关系以及层级直观地呈现出来,帮助人们更加直观地透过现象看本质。
现在市面上有很多思维导图的软件,这里推荐使用亿图脑图MindMaster,它不仅可以操作简便、图形美观,而且导图社区里还有大量现成的思维导图,即查即用、十分便利。
小结

有条理只是一种表象,它是把梦想转化为目标,把目标具化为计划,把计划落实为行动,通过行动收获结果的一系列过程。
找到合适的梦想需要理解自己、了解环境、确定路线。
制定正确的目标需要诊断问题、识别机会;识别目标;分解目标。
完成计划则需要编制、执行和检测三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最后,欢迎使用MindMaster思维导图做图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1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更好地调整目标与计划?

“我们要吸取的教训是,需要对计划持普遍的怀疑态度,尤其是当计划仅仅关注结果,而不关注实际工作和实现目标所需的步骤。”
——【德国】申克·阿伦斯《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

每年元旦,每月1号,以及每个特别的日子,总会有人雄心勃勃,定下各种目标,发表各种自励宣言,开始一段新的计划。

与此同时,也有无数曾经同样雄心勃勃定下的目标和计划,已经被搁置一旁,无疾而终。

哦,看到这样的话,不要内疚不要惭愧更不要慌张。

这样的情况,你不是一个人在奋斗。

当我自己也经历了这样的“无疾而终”,转过头来检查反思的时候,我才逐渐意识到:

1、目标很重要,但目标的实现,并不是一个线性发展的过程,而是一个由多个模块结构组成的系统工程。

它不仅包含应做事件、时间管理、进度节点预期,
也包括了各种自我心理建设、
对事件所需动作步骤的具体化、细致化和流程化,
还包括对各种干扰因素的尽可能充分的预估和预案,
以及对推动必要行动的“触发器”的设定,等等。

2、比目标本身更重要的,是“实现目标的步骤”。

对这些步骤中所要采取的具体动作,应该不厌其烦、不厌其细地进行想象模拟,以及现实演练。

在现实演练之外,在头脑里不厌其烦地反复想象并模拟这些动作,比只是单纯在实际行动时再进行操作,能帮我们更好地表现,并提高我们的信心。

这些想象的画面,越细致越具体越好。这意味着它不是一个抽象模糊的存在,而能成为活生生的自然的现实动作。

总结起来就是:定目标的时候,不能只是单纯定目标本身而已,也不能只是定所谓“计划”而已,而一定要把它系统化、画面化、具体化。




@鼹鼠的土豆 @佐佑妈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1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试过很多种方法。
曾经雄心勃勃列了很详细的表,一周要学多少东西啊,要做各种事啊,云云。最后不了了之。
也试过弄了个专门的本子记录时间,但好像不是很有用,因为有时挡不住内心就是想浪费这一块时间的冲动。
最近开始的尝试,真正有点上正轨的感觉。
从逐个培养习惯开始。
工作、学习和计划是三个方面,不要一开始就想一把抓,先从一个行动开始。首先确定一个工作上的目标,把要达成这个目标的所需行为分解成具体的活动,具体到每一天。每一天都要做到。每一天都要检视。比如每天写一篇专业领域相关的博客。形式不限,可为读书笔记,可为项目心得。长短不限,但一定要写。安排在固定的时间去完成,比如早上刚到办公室的时间。8点半到9点之间的半个小时。听过一个故事:卖油郎每天出门卖油之前,他老婆每天偷偷从他的油桶里舀出一勺油,存着。过年那一天,卖油郎发愁了,没钱买年货。然后老婆奇迹般地变出一桶油来,过了个好年。我就把每天这半小时的学习和积累当做为自己存储的那勺油。
在没有形成强有力的自控机制之前,愿望和行动力之间的差距总是难以弥合的。中间有调整,实现方式可以灵活,但千万不放弃。可能会有质疑,到底这样的习惯有多少好处,换个习惯会不会更好?千万不要换。选定了,可以小调整,大修改,都行。但坚持是必须的。不管怎样,坚持,本身就是一种成就。
可以通过一个个的习惯去攻占时间,自然而然就实现了管理。弥缝的博客有篇文章很好,先稳固一个习惯在30天以上,上了自动驾驶档,再增加培养新的习惯。这又让我想起一个比喻,能同时玩转5个球的小丑,一定是先玩好一个球,再追加一个球,玩好两个球,再追加到三个,分级实现,逐级而上。
说道理的有很多,真正有力的是行动。行动可以滋养信心。以培养具体的习惯为起点,开始行动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1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培养习惯开始,不管是时间管理、知识管理、学习方法之类的东西都可以分解成为习惯。
你所说的就是时间管理,可以先从这二项习惯中选择一项,开始坚持。
1、做一个to-do-list ,把一段时间要做的事都记录。尽量先完成重要的事。每天或每周都可以,关键在于坚持,使用一段时间之后自然会知道哪种方式更适合你。
2、可以试着每天写个流水帐的日记,就是简单的记录下当天所做的事。如果有时间,一周或二周拿出一、二个小时做个总结。
如果你能做下去,就可以看看时间管理方面的书籍,慢慢的增加你的习惯。
--------------------------------------------------------------------------------------------------------------------------------------------
人能否成为某一方面的成就者,关键在于:培养出相应的习惯,并能遵照这个领域的规则行事。

首先要认识、了解这个领域的规则,并且在这个规则的约束下,培养出相应的习惯来。规则越多越复杂,就说明需要培养的习惯也就愈复杂,但是习惯只要一个,并非规则越多,习惯越多。

习惯的养成别无他法,只有不断地实际操练。

复杂度高的习惯是由一系列简单的步骤组成的,在初始阶段,会是非常尴尬甚至痛苦的阶段。因为你可能找不到自己的注意力所在。你会觉得非常别扭,因为无论怎么做,你都会错。你顾头顾不了脚,顾前顾不了后。在这个时候,你需要明了习惯的养成是一个复杂的多方面的作用。静下心来,先做好一些能做好的简单动作。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练习次数的增多,你会越来越好,到最后,你所有的动作会压缩成一个整体和谐的习惯。自然天成,成为你的第二天性。

这个时候,你自然而然就会用你的习惯来应对相应的事物,你也就成了这个领域的专家了。

专业技能不是说你知道怎么做,而是你自然而然地就那么做了。光光知道怎么做,往往做起来非常地毛手毛脚,一看就是个外行。这个功夫,没有一定的修炼是不能达到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