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2077|回复: 5

[分享] 生化环材博士生的出路除了博后高校,还有什么较好的选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9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9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坑专业博士,虽然还在高校博后中,但开始考虑跑路了。延期两年才勉强达到毕业要求的人面对高校教职的内卷心生恐惧。目前的考虑的出路有以下几种,仅针对自身,如有误解或不足欢迎大家补充。
双非本科或专科类公办高校-我心中的首选。优势:有编制、上班时间灵活、工作强度相对好的高校要小很多,待遇未知但还好我要求不高;劣势:基本不可能有好的科研产出(嗯,不过也知道自己不会成为大牛)。
中学教师-目前985高校博士去中学任教尤其一线城市中非常普遍甚至竞争已经非常激烈。优势:有编制、有寒暑假、子女教育优势,收入其实不错;劣势:虽有寒暑假但平日工作强度较高、另外想当咸鱼的我不想去鸡汤别人努力。
公务员-作为非党员难度大吗?优势:无需多提,中国丈母娘们的眼光我是不怀疑的,哈哈。劣势:专业和非党员原因,可选岗位很少、博士学位发挥作用有限、工作内容可能与学习内容完全无关。
科研院所-这个方面了解的不是很多,全国顶级的研究所工作强度和要求不比985、211要求低,地方性院所差异较大。优势:算体制内,稳定、可以继续科研、工作内容和方向比较自由;劣势:待遇通常一般(不排除有很高的,只说平均水平),晋升和职称评定似乎没有高校透明。
企业研发-包括大型国企、外企和中小型民企。优势:待遇通常比研究所和高校好,隐形工作时间比高校科研少,个人认为随着中国科技发展,企业自主研发设计发展前景很大。劣势:研究方向限制(其实换个角度思考也是好事)、工作强度其实并不小。
科研服务类-很少被提起,但行业一直在发展。如行业专利申请、科研仪器培训、科研技术支持等。优势:不喜欢做研究但又不需要脱离专业;劣势:待遇参差不齐,社会认可度相对较低(本人不觉得低,但身边有人说低,所以看个人)
学科交叉类-转行之外的另一选择,如生物信息学、化学计算、行业调研、金融投资咨询等。优势:最大化利用自已的知识学位、收入通常比单一学科的人高;劣势:需要打破知识壁垒、自学另一行业的知识、有些工作需要实习和熟悉。
天坑专业的博士并不会没有工作,没有出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9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不清楚,在美国的话,只要有合法工作身份,选择还是很多的。
比如制药:辉瑞,罗氏,默克,J&J
比如生物初创:基因工程初创,新药初创,etc
比如去金融圈:华尔街行研
比如做新能源:锂离子电池优化,新电池研发,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
比如做芯片:Intel,AMD,Applied Materials,TI
比如做公务员:FBI、CIA技术探员,政府环境署技术员,NSF、NIH职员,专利局职员
比如化工巨头研发(尤其是高分子、有机化学方向):陶氏,BASF,杜邦
比如日用化工品公司研发:P&G,J&J
比如去做科学软件研发(尤其是生物、化学计算方向)
比如去做科研仪器研发:Thermo Fisher,VWR
比如去国家实验室做技术类职员:Los Alamos, Sandia, Oak Ridge, etc
还有一些非主流的,考了bar,转行做律师了,或者去中学/社区大学教书了。
大部分在美国混的不好的生化环材博士,其实都不是找不到工作。实际上他们要么就是身份问题没解决,要么就是年龄太大没有心气去工业界了,要么就是做青年千人的春秋大梦,企图憋几年文章回国压榨学生做人上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9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供一个不太一样的思路吧。当然这条路,我也不太知道对与不对,还在趟,就让我先抛砖引玉,分享一下我找工作和刚开始工作的经历和感悟。
我是生化环材专业刚毕业博士,今年刚毕业回国,博士期间发过一区文章,大抵还是会科研的。毕业的时候我就决定不去高校研究所之类的,因为卷得太厉害,而且我也不是非常勤奋的人,非常喜欢划。
回国找工作的时候我以为我会去外企,其实真正找工作下来的感受是,外企不是我想去的,做的工作稍微有些螺丝钉化,缺乏挑战,同时现在的外企中研发的待遇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我猜可能和国内地方政府在研发上的投入,类似国内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有关,这些企业研发投入(包括人员工资)可以抵税。
我最后选择了一家中小型的制造业上市公司,规模仅有400-500人。当时选择这家制造业企业是因为觉得这家企业算是对技术非常尊重的,而且走的不是兼并扩张抢市场的发展道路,而是做产业链的道路,从技术升级中求利润的道路。
面试的时候就一轮,面我的是公司老总,他是做技术出身,公司里的所有技术环节亲力亲为,和我之前遇到过那批厉害的同学/教授/同事特别像,喜欢对行业痛点难点进行爆破。(他们这些人会在不断成功中养出孤傲气质,能闻到,emmm,有点扯远了)
当时面试的时候很有意思,俩理工科的男人关于技术问题喋喋不休,但是其他问题总是很默契地冷场,男人间特有的冷场,感觉就像,面试似乎应该就要谈这些问题,但是俩人内心的OS是,这些问题有啥可谈的。当时,我看着他,他看着我,偶尔看一眼我的简历,想想要问点啥。
给的项目确实很有挑战性,算是我接触过的最难的项目了,因为企业做技术不会太天马行空,考虑到产业化难度,成本,未来的专利壁垒这些,反而变得很难。当然,难才有意思。谈妥之后,之后立马入职,工作了三个月感觉,待遇还是可以的,公司上下对博士也很尊重,工作时间一天八小时,偶尔周六加班(比读博舒服多了),做技术的自由度很大,工作方式感觉和做博后很像,。当然不成熟的地方也有,国内中小企业的一些研发正起步,自然有些不太规范的地方,实验室安全这些需要好好合规。
往大的层面上看,国家在2035的展望中就提到了企业将来在创新研发中的重要地位,想必将来对企业创新研发的支持力度会不断增强,相比于美国,我国的研发投入还有增长的空间,这部分将来应该会属于企业。随着国家的崛起,我们也需要有我们自己BASF,Dow,Cabot这些有技术竞争力的私营企业,这些企业不会凭空而来,也是从中小型企业成长起来的。
我有一个强烈的感觉,我们的中小企业到了一个时期,需要技术研发,需要对关键技术,或者技术无人区进行突进,对没有掌握的技术开展研究。而这些都需要我们的训练有素的博士生上下求索。另外,我相信这个市场其实也是很公平的,适应新时代企业创新研发的人,市场也会给以充足的物质回报。
<hr/>更于2021年4月7日
差不多也在这家小型上市公司干了半年多了,感觉还可以,工作正常进行,大概还是一天八小时的工作强度,回家很早,天天dota2+健身房,身材是比以前好了很多,比回国时候减了20斤。其实就是有时间然后有钱请私教了。年终奖给的也蛮到位的,过年花了点时间摇号,运气好还摇中了一套公司边上的房子,车的订单也下了,作为留学生还不不用摇车牌(拍个车牌也贵的),感觉除了单身被催婚其他一切不能再顺利了。
说回公司吧,其实我是做材料的,主要是膜材料,表面镀层这些,进公司之后因为开发新产品的需要,把大部分金属表面处理技术都玩了一遍,包括电镀,电泳,高分子复合涂层,还有金属化合物涂层。可以说科研开发的自由度很大,和做博后差不多,基本上一周和老板聊一次,大概15分钟汇报下。也是因为是老板直接领导研发的关系,实验相关的东西也随便买,一般不会卡。通过这半年的摸索,项目慢慢也进入了技术无人区或者说基础科学领域,好在也基本定下了将来两年的研发思路。
中途感慨一声,国内做科研真的便宜,试剂药品或者随便什么仪器都便宜,研发成本估计是美帝的20%不到,这种后发优势很恐怖,而且通常有scihub的加持,我甚至感到比原来读博更游刃有余。
我虽然不是很懂我们公司的核心业务,但是公司作为一家机械制造业企业,在自动化和装备研发方面的能力非常强,这是我作为实验室出身的研究者急需的,毕竟一个材料技术最终时需要落地成产品的,这其中需要特定机器的设计制造和生产线的布置。我希望能顺利在实验室阶段拿出产品,然后过渡到中试和相应的设备研发。大概这个阶段是我能大量学习的部分。
过几个月再谈谈感受吧。
——————————————————————————
更于2021年7月18日
在真正进入到企业项目里,和在读博中没什么两样,还是有一些难啃的骨头绕也绕不过去,甚至,解决这个难啃的骨头是否有助于整体问题的解决也是带着一个question mark。当然,这些都是招聘博士的初衷。今天看到一个词,叫企业吉祥物,想想国内私营企业招聘博士到底有没有这方面的动机,可能未必没有吧,最少那些没有博士的企业会喜欢养个稀罕玩意儿。
anyway,最近的一些感悟就是,其实材料学的博士真正让人诟病的地方其实是对大型仪器或者特定仪器的依赖,比如没了SEM,没了XRD就寸步难行一样,没有办法快速迭代或者刷DOE。说实话,这方面我其实特别焦虑,因为我其实属于表征上特别有天赋的,摆弄各种机器也厉害的人,但是唯独我缺乏通过第一性原则推导的强大能力,这可能也是很多材料学的同仁们在过往的教育经历中缺乏的。
这段时间的工作让我觉得在企业中,特别是在中小企业里,各种表征资源或者是用惯了的大型仪器是特别缺乏的,这导致了一个问题,就像刚才说的,就是我无法快速的通过调整-表征-反馈这条路径去迭代现在的项目。以前在学校可能一周能知道的信息,现在需要一个月。
意识到这一点其实让我有些许的沮丧,因为我的能力是建构在平台之上,没有这个平台可能未必能发挥出100% 的能力。也许真正的道路才刚刚开始吧。
——————————————————————————
更于2022年4月1日
我离职了(不是),先应个景儿,毕竟愚人节。
其实干得还是挺开心的,去年年末工资加了十万,感觉生活压力立马没有了。当然加工资的原因也是因为研发的表面处理技术摸出了一条新路,世界上应该还没有类似的涂层技术,还看到了一些新的界面现象,虽然还不懂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是终归对项目和产品是好事情,可能以后有机会可以好好研究一下,再发篇好文章啥的。
这一年多来感触还是蛮深的,在制造业一线能够遇到很多值得研究的问题,我感觉是比在学校里接触到的那些东西要广泛的多,而且实际得多。老实讲,其实我也没完全脱离学校那个范围,不管是同学朋友在高校,亦或是女朋友在高校教书,我都感觉现在年轻人在高校就是被剥削,他们的前辈可能学术水平比他们差很多,但是因为代际原因,先进场的掌握了很多很多资源,然后他们拿这些资源去交换年轻教师的时间,智力和健康。我不是说这种不能交换,我只是觉得年轻教师在这场交换中没有被公平地对待,比如我女朋友,浙大老师,985博士学位,一个月到手才6000,公积金也才2000,我实在无法理解这种付出与收获的合理性在哪里。
可能我片面了些,但是我是真的希望刚毕业的博士同行们把“读博然后进高校”这种思想钢印再拿出来思考一下,是不是合适了,之前合适,现在还是否合适?而且经过这一年多在企业的工作,是真的觉得另外一个时代要开始了,特别是生化环材这些天坑专业,如果你不在现在的job market感受一下,你可能无法理解给有一些工作经验的博士global pay是啥情况,我最近是真的被惊到了,出的价格一个比一个高。连我大伯这种光光做做中介生意的都知道,现在在义乌一个学塑料开模博士要60w。
我们正在一个时代的转折点上,另一个时代的开启需要另外一群有能力有野心的年轻人,就像上一个时代的码农,会被好好对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9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就是看你想过什么样的生活以及你的博士履历水平如何咯,并且具体情况得具体分析。985、211学校的博士和双非的选择肯定不一样,有文章的和没文章的会不一样,有实习经历和没实习经历的会不一样,还有是否有海外访学交流经历等等。除了科研相关的部分,个人的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和人沟通协调的能力,都会影响你做出博士之后的出路选择。我个人觉得不能一概而论。
具体来说的话,除了博后去高校之外,大致有这几个方向:进研究所做研究员,进工业界做R&D研究员,考公务员,转行进工业界。这几种选择对于个人的能力点、履历水平以及研究方向的要求很不一样。我有认识的在美国的朋友博士毕业直接去做咨询的(现在lifescience背景的博士在咨询界还挺受欢迎的),有把自己的博士工作的技术license给初创公司直接就当项目主管的(貌似还和环境监测有关),也有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去当staff researcher的。在国内的有认识的朋友博士毕业去当公务员的还蛮多个。
总体来说选择还是蛮多元化的,我个人是进了工业界做R&D,之前录了一期视频谈了一下感受。欢迎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9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的出路绝对不是继续内卷下去。
找工作的时候碰到个哥们,做生物化学的博士面试intel技术研发。
现在有些企业并不是一定要对口,当然对口更好,不对口的话只要能展示出自己的研究成果和科研创新能力,都是有机会争取的。
其实关键是敢闯敢干吧,不能被博士经历束缚着手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