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1243|回复: 5

[分享] 如何辨认身边的聪明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10-1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聪明人#
要准确的回答这个问题,要先想清楚——人们为什么要识别聪明人?
因为愚蠢是罪恶的最好温床
聪明人的恶,是可以处理和互动的。愚蠢人的恶,是一种静止的、绝对的、无法处理的恶。人们往往是已经从生活里无法排除的“令人绝望而又无法逃避的蠢恶人”身上体会到了这个滋味,体会过这种双脚坠着剪不断、捶不扁、啃不动、说不明、打不得、骂不醒、逃不掉的乌沉沉的一串大铁球、只能一个猛子一个猛子的挣扎出水面偷气续命的痛苦。
于是更加迫切的希望在自己有选择的时候能放亮招子,好歹多搂住几个气球,几个游泳圈。
换句话来说,问这问题的人,关心的不是“这个铅球是不是比别的铅球轻”,而是“这个球是不是比水轻”。
他们是想问的,不是如何看出某人是否相对的聪明,而是想学会看清楚某人是不是绝对的聪明
你们看,审题的习惯多重要。
<hr/>接着我们来看这个“绝对聪明”到底是什么。
绝对聪明,根据我们前面的推导,在实践意义上讲,就是指一种在各种风险的挑战下大概率还能保持正输出的能力,一种“和他达成正面协议就大概率不会吃亏”的能力。
这个要识别,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查看这人的过往成绩,看跟他打交道的人是不是都没有吃亏。这看似一句废话,对吧?
但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谁都知道这一条,所以当这个方法可用的时候,这人身边已经没有位置了。
所以,“怎么在为时已晚之前、提前就看出谁是尚未被发掘的绝对聪明人”的就成了顺理成章的强烈需求。
是这个强烈需求召唤出了基于“素质论”、“能力论”的相对聪明概念。
在尚未发迹的时候,人们相信相对更聪明的人最有可能在将来发迹,这样“我”就可以提前下注,指望盈利了。
那么谁是相对比较聪明的人呢?当然是和那些显而易见的、证明了绝对能帮到人的人非常相似的人。
可能成为马云的人,一定是和马云很像的人。
马云被认定为了绝对聪明的代表,于是和马云很像的那些要素,就会被定义为相对聪明的标准。
这是一种赌马式的思路——哪匹马能赢,最权威的办法当然就是看最后哪匹马赢了。但那时候就没用了。于是预测的时候就只好看尚未出发的马们与那些过往的冠军马有多相像。
因此,最聪明的人,一定是和那些被证明了绝对聪明的人最相像的人。
对吧?
魔鬼笑了。
<hr/>错在哪里了?
的确,如果成功(绝对聪明)即聪明(相当聪明)的结果,那么我们要么相信成功纯属运气和个人素养和条件完完全全的无关,要么也就只有“更像成功者前体的人,更有可能成功”这么一条逻辑的路线可走。
思路是对的,但是执行错了。
错在“何谓成功”上了。
当你把成功视为有名、有钱、有权的时候,你无意间把“成功者的前体”悄无声息地偷换成了“有名有钱有权者的前体”。
你将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当前的“有名 / 有钱 / 有权者的前体”自身并没有很大的概率在下一个时代、在你所处的环境里发育成“有名/有钱/有权者”。
即使聪明人是未孵化的成功者,但是“有名有钱有权者的前体”,却并不是“未孵化的有名有钱有权者”。
你去重复少年洛克菲勒的行为模式——比如超大胆的投机——极大的概率你不会成为新时代的洛克菲勒,而是成为无数迷信“与洛克菲勒一样就可以成为新洛克菲勒”而死在人生投机市场里的失败者。
你发现了谁好像是少年洛克菲勒,于是在他身上下赌注赌他会成为新洛克菲勒,你也极大概率会输掉你的赌注。
这概率远远的大过50%,以至于下注成了一种愚蠢的行为。
不信你可以去简单调查一下,就会发现这个低概率是一种事实。不要被那些杂志报道误导——能在杂志上侃侃而谈“我非常喜欢他,我就照着他的方法做,然后我果然就成了他”的人,只是万千赌徒中的幸存者。那些走了同一路线而埋骨道旁的人你根本看不见。你可以从你身边认识的人里面进行采样——一个人有近距离接触和现实了解的人群数量在一生中少说也有千八百,样本量不小了——你会发现即使你是出身上流社会,这个比例都根本不大。
绝大多数人——包括“名门之后”——都不会在名、权、利上有多成功。
难道你在这样想之前就不知道金字塔是尖的、名、权、利都有极大的运气成分吗?
<hr/>其实,所谓有钱有权有势的人,仅仅只是拥有帮助人的条件而已,他们也许自己算是在物质上浮出了水面吧,但是他们身上也许滑不溜手,又有可能长了一万条踢落攀附者的腿、又或者挂着一千个钓鱼的钩子,正准备把靠近的人拉上筏子上吃掉。
我当然绝不是说有钱有权有势之人就一定是坏人,但他们之中的很大一部分并非我们在一开头所提的那种你想要寻找的、能解决问题的聪明人。
那么上哪去找这种能让你生活变轻松的聪明人呢?
其实思路很直白——
1)任何事情,擅长它的人一定是做得最多的人。
2)做得最多的人往往出于两类理由,要么是因为某种原因导致ta不做不行,要么是ta自己真的喜欢这么做。
在这个问题里,你要找的聪明人是那种或者认为自己即使不喜欢、也承担着拉人出水的义务的人,或者是出于某种原因喜欢拉人出水的人。
只有这两种人,才会有你想要找的那种技巧,那种“绝对聪明”。
这是找到他们的最好线索。
问题是顺着这条线索,你应该能看到哪些容易观察到特征?又应该有怎样的观察方法?
<hr/>第一种,承担着很大的义务而不回避、也不消沉。
比如,你无意中听说哪个同事朋友,家属或者配偶有重病,不离不弃。这就是一种迹象。
无意听说,意味着这人没有到处鼓吹这个。而这种沉重负担,对人有重大的精神压力。不但不回避、不逃避,还能管理住自己的情绪举重若轻,这是非常大的智慧证明。
那种“努力憋气先憋住再说”是做不到这样若无其事的。要能做到你是意外才得知,意味着这人有非常强的应对种种压力的能力,这中间的艰辛,没有遭遇过的人难以想象。同一种单纯的压力,会随着各种诱因触发出千千万万种你根本很难想象的情绪挑战,每一种都是一道参悟的难题。只有参悟出出路,人才能坚持,才能做到坦然自若。这无法靠忍就能忍住,也无法靠否认事实、美化幻想就能骗得过自己。只有一条路,就是靠想清楚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我应该面对,我可以如何面对,我这样做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别人有什么责任,社会有什么责任……等等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只有一次又一次的想得通,人才能撑得住。而这人撑了这么久,还能撑到不动声色,这是一种神通,一种智慧的明证。
这种人,看似没有怎么浮出水面,那是因为ta脚上正套着一个大铅球。要是这铅球几时解开了,这人通过扛铅球练出来的那种不动如山的向上的力量,是“绝对聪明人”最核心的资格证明。
即使一时没有解开,ta目前是维持着一个不沉不浮的稳定局面,ta的未来也有很大的乐观性——因为无论是什么问题,只要能稳住不恶化,就往往能因为经验和心力的积累而逐渐好转。
记住我们谈论“绝对聪明人”的目的——我们是为了给自己的人生多绑几个潜在的浮筒。
这种人是最值得、也最有性价比的收藏对象。结合你自己的资源稍加帮助,稍加引导,结点善缘,将来有惊喜回报的几率不小。
第二类绝对聪明人,不是出于被迫要承担某种责任,而是对双赢有某种信心。
这是一种对“怎么可能让参与者吃没同意的亏”的偏执性的执着。
这个底色其实是一种骄傲,一种自信“自己能力够强,一定能把事做到有真正的净盈利,从而可以不必让任何参与方吃亏”的骄傲。这种骄傲到了这样一种程度——“如果我看错了,没有做到净盈利,那么我一定先吸收损失,让别人至少保本”。
这有几种确切的表现——如果是因为约定规则不周全造成的出现事故后责任不明,这种人不会将这种责任理所当然的视为与己无关。
即所谓的“临难毋苟免”。
只有“临难毋苟免”的人,才会有足够多的“难”、也才会有对付这些难的经验和技术。也恰恰是因为有这样的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他们才格外的有这样的信心和骄傲,敢于相信、而且确实的高几率的做到把事情办成,然所有各方果然至少不吃亏。
而他们的这种信心和过往的“肯定不会让参与者吃亏”的记录,使得他们做事特别容易得到他人的帮助——因为这是一种低风险但是却大概率可能有高收益的投资,谁会不愿意?
而这又会导致这类人果然特别容易把事情办成。
事情办成了,ta们自然信心更足,更“骄傲”,有更厚的本钱去做到“不亏待参与者”。
显而易见,这类人都是大浮筒。
这类人真正的问题是你需要遇之于微时——等ta们已经功名卓著了,你再想将ta们纳入收藏夹成本就太高了。对ta们而言,肯定不缺眼馋的人,就算肯再接受新关系,也是有个价值评估的。
这就意味着你要在这类人还笨拙、还不知道自己将来有多强的时候,抢先占位。
占位的信号,就是在一些可有可无的、看似无关紧要的、想推卸谁也无法指责的地方,观察这人是不是会推卸责任。
是推卸,还是理所当然的认为自己至少有部分责任。
这时候这些人还没有受到“社会的毒打”,还没有学会闻责任而色变。你如果作为相关人,让他们承担了责任,而在别的地方悄悄的帮助对方获得“责任是可以承担得起的”,“承担责任是可以有好结果的”的真实体验,那么,人都是体验的动物,这些体验将会护住这颗“临难毋苟免”的种子,可能种出一块将来能救你的梧桐木来。
看懂了吗?
真有油水的“绝对聪明人”,是你自己栽种出来的。
那么,这就是绝对聪明人的全部种类了吗?
哈哈哈,当然不是。
你漏了极大的一类。
甚至是最重要的一类。
而且,就藏在上面这几段话里。


你想到没有?


是谁?


永远瞪大眼睛在收藏和随时在栽种的,才是真·聪明人。
It takes one to know on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1.脑子好。
2.反应快。
3.模仿或者说是学习能力很强。
4.看破不说破。
5.听得懂话。
6.讲的到点。
7.不磨叽不纠结。
8.看事情角度刁钻。
9.做事超预期,节奏感好。
10.判断神准,并且坚信自己的判断。
11.分得清得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12.不怂。
13.通透。
14.有趣。
举个例子,就是那种有时候能够让你感叹,而且经常让你感叹,我日,还有这种操作?还可以这么玩?这事也能解决?
能够经常惊艳到你的人
以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之前在国家某部委实习。
讲讲那些大佬人物的样子吧。

1.聪明人从来不多说话,那些賊喜欢发表观点侃侃而谈秀智商的,甚至为了捍卫观点争吵的面红耳赤的人,往往都是段位比较低的选手。大佬很少大声讲话,整个人显得从容淡定。更多时候在听和判断,而不是叭叭讲。对于他们来说,脑子比嘴重要。

2.待人非常随和,不随便给自己树立敌人,但是对于他的底,他又不会轻易亮给你。

3.忍耐力极强。对于让他不舒服或者损害到他利益的人,并不表现出恼怒,不会为小事儿和小人物生气。很能坐得住,别人可能使劲儿一周一个月看不到前景就放弃了,但是他们会忍着,很耐心的走,定力很强。

4.学习能力很快,抓重点能力极强,脑子非常灵活,再怎么有social 技巧,没有硬本事也是很难搞起一波事业。他们对于一个东西思考深度很深,同时考虑的面很广。对于一些新的东西,可能一两天就可以搞懂。

5.能够保持比较长时间的专注。承接上面来讲,大部分人智商存在差别,但是差别没有现实处境这么大。那些大佬做事情非常专注,现在大部分人越活越浮躁,一点儿机会就刷手机开小差,很难做到那种旁若无人的投入。这其实就已经不是智商问题了,他们的聪明实际上是和心静联系在一起的。

6.冷静到炸裂。我觉得常人经常心态爆炸,遇到紧急情况心态特别容易崩,但是那些大佬很少见到他们表现出某种常人可以见到的焦虑。实习的时候,带我的一个小哥哥,北大本硕博,一路升的很快,他经常告诉我,情绪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我真觉得他可以到很好的位置。

先说这么多。
那个部虽然很多都是四五十多岁的同志,但是不得不说,大佬并不是只有我们所知道的那些负面东西,爬到那个位置的人,基本大家碰的都是脑子和定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
我很小就知道,自己并非是一个特别聪明的人,但由于运气比较好,读高中以后我便一直处在「聪明人」密度较高的环境中。而近两年,又由于某些原因,自己的社交圈开始「暴涨型」扩张,这使得我逐渐接触了更多「不太聪明的人」,这些人给我原有三观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也令我开始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特质,让那些聪明人变得聪明起来。
在这种想法的驱动下,陆陆续续地,我总结了 10 条辨别身边聪明人的标准,如下:

【1】 对事物有极强的好奇心,并愿意与有好奇心的人惺惺相惜
在我看来,「好奇心」是辨别一个人是否聪明的「入门标准」。所谓入门标准,是指:有好奇心的人未必聪明,但没有好奇心的人几乎一定不聪明。
这里所说的「好奇心」,不是指爱八卦或者窥探别人的隐私之类,而是指:在大部分人习以为常的场景下,有探究规律本质的欲望
举个例子:人类在地球上生活了那么多年,看了那么多日出日落,都没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但有一个人突然很好奇,为什么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两次日出的时间间隔又差不多?
能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人,就有成为聪明人的潜质。
当然,「好奇心」是可以伪造的。有些人,为了证明自己很有好奇心(继而证明自己很聪明),总是喜欢问各种各样「不明觉厉」的问题。
为此,我特意添上了后半句话:真正有好奇心的人,是愿意和另一个有好奇心的人惺惺相惜的。
如果你看到一个人,自己喜欢问很多问题,但是在别人提类似问题的时候却显得十分不耐烦,那就并不能说明他是一个有好奇心的人,只能说明他是「好表现」的人。
对于辨别一个人是否真正有好奇心,我这边有一个小 trick:
和人聊天时,有时对方会提到星座。如果他表现得对星座这个话题很感兴趣,我可能会向他抛出一个问题:


  • 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 处(chǔ)女座 的人有强(qiǎng)迫症呢?

这个问题是很开放的,并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但我注意到,有相当一部分人会对这个问题表现出鄙夷和不耐烦,而他们本身却不是不相信星座的人。后来的事实证明,那些几乎都是不太聪明的人。

【2】 能在一件事情上极为专注
「专注力」是另一个辨别一个人是否聪明的「入门标准」,即:高效的人未必聪明,但聪明的人必然高效。
这并不是说「聪明人」总能把自己的一天安排得井井有条。实际上,很多「聪明人」并非勤奋,有些甚至十分懒惰,但无论是勤奋的聪明人,还是懒惰的聪明人,都 总能在需要竭尽全力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调动起自己所有的注意力在这段时间内,他能达到比常人高效很多倍的程度。
这真是一种天赋,硬生生地拉开了「聪明人」和「不太聪明的人」的距离。

以上 2 条是聪明人的「入门标准」,但凡是聪明人,总该具备。
而下面 8 条则是聪明人的「进阶标准」,是聪明人容易具备的特性,但偶有几条不符合,也无妨。

【3】 有极强的概括和拓展能力,并善于对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解释同一个事件
正如很多回答所提到的,能用简单的语言去概括和抽象复杂的事件,是聪明人的另一个显著标志。
但聪明人同样知道,无论一个概括如何精准,都无法完全避免信息的缺失。因此,他们不仅仅会抽象一个复杂事件,也懂得如何去还原它——这意味着他们不仅需要拥有概括能力,并且懂得那些丢失的信息具有什么特性,从而便于自己拓展回去,甚至拓展更多。
有了这两方面的能力,他就可以把一件事情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和信息量去描述。这使得在面对各种(与事情相关度不一)关心事件的人时,他可以依据对方对事物的了解水平,去选择最合适的讲解方式了。

【4】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会不断修正对事物的印象
人们总说,我们对一件事或一个人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这句话当然是对的。但我观察后发现,在平庸的环境中,这句话几乎可以成为金科玉律,但对聪明的人,这句话却可能不太适用。
这是因为,聪明人非常乐于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他们相信,事物是不断变化的。除此之外,他们十分乐于接受变化后的事物,对感兴趣的事物,他们热衷于比较变化前和变化后事物的区别,然后思考变化的原因。
与之相对的,大部分不太聪明的人却对事物的变化十分不敏感。这可能源于他们对事物认知方式的缺陷:他们中的很多人,喜欢给一个人和一件事贴上「标签」以便于记忆,这使得「去标签化」会让他们感到极为不适。

【5】 大多数在骨子里争强好胜,但也更愿意臣服于事实

什么叫「骨子里争强好胜」呢? 就是说,虽然他们未必热爱口舌上的辩论,但在内心中,通常总有着稳定而难以侵犯的处世原则(他自己未必能感知到,但确实存在),一旦你试图动摇他的原则,他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捍卫它。
事实上,他们的处世原则也往往是逻辑上高度自洽的,因为他们通常对「逻辑」有着高度的认同。这就使得,如果你用事实和逻辑去挑战他,他也更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
和聪明人辩论是很舒服的,因为他们十分清楚什么状况下该认输,极少会在不占理的情况下胡搅蛮缠。

【6】 在讨论问题时,会提前确认好口径和立场,这使得他们之间更容易达成共识

他们深知,世界上大部分无谓的争论,其本质在于定义和立场的不同。
因此,在讨论问题前,他们习惯于先去确认一些并不显而易见的概念的定义(在他们眼里,很多概念绝非普通人眼里那样显而易见),以及讨论问题的双方所在的立场。确认了这些以后,讨论问题往往会变得十分轻松,也十分容易达成共识。

【7】 往往能包容事物的多样性
这世上有很多反对同性恋、反对吃狗肉的人,而这些人在「聪明人」之中极为罕见。
他们知道,同性恋的人虽然和自己的性取向不同,但对社会并没有什么显性的害处;
他们知道,虽然自己不吃狗肉,但对有些人来说,吃狗肉和吃鸡肉、鸭肉、猪肉并没有太大的区别,这也不会对自己造成什么影响,所以没有必要去反对它。
对与自己不同而无害的「异类」的包容,从另一角度看,源于他们对自身「适应力」的自信。他们能和各种各样的人和睦相处,因此无需通过渴望别人和自己一样来获得安全感。

(当然,在这一点上,会有一小部分反例,如阿斯伯格综合征患者)
特别地,这种对自身适应力的自信,也会让他们在「独处」的时候也毫不费力。这也是很多回答中所提到的:聪明的人,一定善于独处。

【8】 鲜见低质量的社交
有一句很著名的话,「要知道,比你厉害的人通常是懒得鸟你的」。这确实是残酷的现实。
比如,在大学里,很多人喜欢在夜里和朋友们漫无目的地出去喝酒吹牛。
但在「聪明人」的群体中,这种情形则要少见得多。这不是说他们不近人情,他们不这么做,是因为 他们有意识地去控制「漫无目的」社交的时间
「聪明人」往往更能感受到生命的短暂。自己的时间是宝贵的,即使要社交,也要用在刀刃上。与其和狐朋狗友喝个一醉方休,不如和身边一些拥有特殊能力和资源的人多聊聊天。如果暂时找不到,他们也更愿意一个人呆着。

【9】 很少因为自己的身份产生优越感,这使得能在特定问题上能虚心向比自己层次低的人请教
「聪明人」可能也会有优越感,但这种优越感不会来自于他们的身份,而是来自于他们的实力
比如,一个考上北大的人,如果整天炫耀自己是北大的学生,他可能并不是特别聪明。因为这种优越感来自于「北大」这个身份,这就意味着,他在潜意识中觉得自己的身份高于自己的真实实力
而一个真正聪明的人,对自己的能力高度自信,这使得他无需利用身份去证明自己的厉害。
这是一种更为健康的心态,一个对自己足够自信的人,很少会摆什么架子,这就使得他更愿意在特定的问题上毫不做作地虚心向比自己层次低的人请教。

【10】 善于在不同的人面前展现截然不同的个性
「聪明人」不会在所有人面前都让自己显得聪明。
因为他们知道,和不同的人,应该用什么方式社交,才能达到最高效、让自己最舒服的状态。
而在一些人面前显得聪明,反而会让他背负很多本不必背负的责任,从而成为他的累赘。
「聪明」是个大杀器,得好好掂量着用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
所以你看,很多聪明人在别人面前总显得傻乎乎的。
而那些真正傻乎乎的人,却以为自己才是聪明人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0-1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邀。
我来谈一下个人分辨周围聪明人的一些主要标准。

首先要明确的是一些基本原则。

首先,具有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不代表聪明。比如一个下水道工人和一个挖掘机工人,各自都是各自职业领域的老手,哪个更聪明?这就不好说了。所以分辨的标准不应该是针对特定领域的,而应该是普适的。

再比如看学历,也不一定靠谱。我们抛开盖茨、乔布斯这些辍学的不谈,一个本科生和一个博士生哪个聪明?这也不好说,说不定本科生本科期间就做出了不错的科研成果,但是本科毕业没有继续做科研而直接去工作了,那他一定比博士生笨或者聪明吗?说不准的。

还有比如看出身,也不靠谱。因为个人经历和交友圈的关系,我周围的很多朋友都是名校出身,北清复交牛剑HYPS什么的很多,很多聚会上名校学生的数量远比非名校的多,那这种情况下出身本身就不具有太大的分辨性。虽然名校出来的普遍会让人觉得聪明点(具体原因可以参考下文),但是即使是同一个学校出来的人,也会有很容易被识别出来的聪明程度的差别。

那么我会通过什么来辨别聪明人呢?我有六个标准,两两一组分为基础指标,现实指标,和高层指标三个类别。基础、现实、高层的分类不是想说明轻重和高低,只是为了方便大家理解。


基础指标的第一个标准,是元认知(Metacognition)能力。
元认知能力,就是“对于认知的认知”和“关于知识的知识”,简单来说就是对于自我的认知过程的思考。关于元认知,网上有不少资料,大家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找一下通俗的材料,感兴趣的也可以找相关的心理学文献读一下。
具有强元认知能力的人,通常表现是学习能力很强,因为他们对于自己的认知和学习过程很了解,能够在快速的自我思考和自省后产生出优化过的学习策略。
他们对自己的认知能力有较强的管控能力,懂得利用自己的认知能力的优势和已有知识框架来调节和评估新知识的摄入,这些人能够很快的把新知识融入到已有的知识当中。用乔布斯的话说,就是把已经划出的点连起来,而元认知能力高的人连得特别快。


基础指标的第二个标准,是有具有逻辑性的思维跳跃能力。
一般的交谈过程,通常就是先讲A,再讲B,再讲C,再讲D……
但是我发觉,当和一些比较聪明的人聊天的时候,或者看其他的聪明人聊天的时候,通常不是一步一步走,而是跨着大步跳的,也就是先讲A,再讲D,再讲F,再讲J……这样。这种ADFJ的交谈方式,和前面的ABCD的交谈方式在逻辑上是一样的,并不是随机的思维跳跃,而是一些中间的逻辑步骤,因为交谈的双方都已经提前想到,并且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就心照不宣了,所以不需要每一步都讲一遍,直接说下一步就好了。
比如之前有个我觉得比我聪明好多的做医生的朋友来我家做客,我在厨房做饭,客人们在闲聊,中间聊到癌症的事情。我就想到个段子,然后说“骑摩托车戴安全帽也能增加得癌症的概率。”这个段子其实说的还是蛮直接的,我也觉得对方肯定听得懂,所以就没有补充或者继续讲,而那位医生朋友就直接回了一句“是啊,上次和主任一起去查房,主任就说其中一位老太太比其他病人更可能得癌症,因为she
has the syndrome of having too many birthdays。”然后大家就会心一笑。
跟聪明程度相仿的人交谈起来跳跃的节奏是很舒适的,逻辑上也能很自然的过渡。但是如果两个人节奏差别过大,一方要经常说完A后补充说B和C才能继续说D,甚至中间还要加个B1、B2,那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
========================



现实指标的第一个标准,是好奇心。
其实,前面提到的元认知和思维跳跃,都属于聪明的下层建筑,而最能直观体现一个人是否聪明的标准是好奇心。
一个聪明人,通常是对生活中各种事情充满了广泛的好奇的,也正是这种好奇,让他有更多的机会获得新的知识。
好奇心和聪明程度是个鸡和蛋的情况。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再强,如果好奇心不够,那他也不会去了解各种新东西;而如果一个人缺乏对事物的广泛了解,他就很难看到那些自己不理解的东西,也就不容易产生较强的好奇心。
用苏格拉底的话说,“我唯一知道的事,就是我一无所知。”


现实指标的第二个标准,是用简单的语言解释复杂的问题的能力。
经常能在包括知乎等网络社区,看到一些专业人士解释专业的或者技术性的问题,他们会很热心的花很多时间讲问题背后的原理,列出各种外行人很难看懂的公式、推导过程和专业术语,自己解答的很辛苦,读者大多没看懂,双方都不开心——“我都花了这么多功夫讲了你们怎么还是听不懂”和“你讲了这么一大堆不明觉厉,我还是不懂。”
而我接触到的一些很聪明的人,很多都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深入的研究,而这些聪明人的共同特点是在解释专业问题时会刻意避免使用别人可能听不懂的大词、黑话和专业用语。
刻意的选用简单的语言,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说话的人懂得换位思考,能够从对方角度分析和评价自己的表达,是对于知识的学习具有评估能力的体现;其次,很多专业用语和大词其实是专家直接沟通的工具,当你面对的听众不是专家的时候,你就不能用这些工具“偷懒”,这样对于说话者的要求就更高了,对于知识掌握程度的要求也更高。知乎上的一些比较有名的心理学、统计学、健身等等专业领域的用户,解答问题时通常都有这样的特点。
有个很有意思的年度科普活动叫作火焰挑战(flame challenge),组织方每年会出一个题目,然后要求参赛者制作一个视频,把这个题目用一个11岁小孩能听懂的话解释清楚。听起来很有趣,但是做起来还是很难的,历年的题目有“火焰是什么”、“颜色是什么”等。各位可以试试自己解释下“火焰是什么”这个题目,然后想一下你的解释能不能让一个11岁的小孩听懂。知乎上就有类似的题目,各位可以去看看那些题目下的回答是不是用简单的语言说清楚了的。
======================


高层指标的第一个标准,是对于观点的态度。
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比如对于自己不了解的领域少发表观点,这其实是上面说到的懂得越多越有好奇心的一种侧面体现;还有就是能够容纳不同的观点,甚至完全相反的观点,这其实是上面提到的换位思考能力的一种侧面体现;还有就是不迷信、不执迷不悟,当新的信息和证据证明自己原来的观点是错误的时候,能够改变自己的观点。
这几点说起来不难,其实大家都会说,但是自身做起来的时候真的蛮难的,因为这还要涉及到情商、面子等社交属性。


高层指标的第二个标准,是对于别人的态度。
一个人是不是善良,是很重要的一个标准。当然,准确的来说,善良并不代表聪明,聪明的坏人多了去了,事实上,想要做一个成功的坏人,也是需要聪明的,不够聪明的话坏事都做不到太大。
但是“好人”和“坏人”是很主观的判断。通常情况下,每个人在自己心中都是好人,连恐怖份子都不把自己当坏人的,他们在自己眼中是自由斗士和真理的捍卫者,是非常“高尚”的。
所以我说的善良,其实是对于别人的态度,就是说他是否能够通过分享、辅导、以身作则等方式帮助别人改善和提高,达成共赢的局面。帮助别人提高,想想都是极难的,大概是要把前面的五个标准都完成的差不多才能做到。
当然不能排除存在那些很聪明,但是坚持“不但我要成功,而且我要别人都失败”的人,不过这种人我还真是不感兴趣,这样的人是不是聪明无所谓,我总是会尽量避免的。

<hr/>
自我宣传一波,每天更新新内容的公众号谢熊猫君,和平常懒散的谢熊猫君彷若两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