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8年法国天文学家的杨森(Georges Rayet)利用分光镜观察太阳表面时,发现了新的黄色谱线。这个发现被他的法国同行简森(Pierre Janssen)确证之后写了篇paper提交给法国科学院。与此同时,专业研究太阳的英国科学家洛克耶爵士(Sir Joseph Norman Lockyer)在伦敦也观察到了这条波长为588纳米的谱线。凭借敏锐的洞察力,他推断这是新元素,并以希腊语的Helios(太阳)对其命名为Helium。顺便,这位洛克耶,是《Nature》的创办者和首任编辑。
英国科学家Sir Joseph Norman Lockyer(1836-1920),当时公认的太阳光谱专家,也是He的命名者 (图片来源:大英百科)
看见了,摸不着?这可不行!发现He之后的二十多年里,不同国家的科学家都在想办法从地球上寻找这个元素。1895年春天,苏格兰化学家拉姆西爵士(Sir William Ramsay)从钇铀矿石里首先得到了氦气。当时拉姆西想弄点氩气,他用酸处理矿石后得到些气体,然后他把气体中的氮气和氧气除掉,用光谱法检测剩余的气体,竟然发现了588纳米的谱带。他把这份气体样品交给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洛克耶爵士分析,洛克耶确认这就是他命名的He。
苏格兰化学家Sir William Ramsay(1852-1916),曾获1904年诺贝尔化学奖。他是首个发现地球上存在He元素的科学家 (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差不多相同时间,瑞典一对科研好基友也在研究钇铀矿,克莱夫(Per Teodor Cleve)和兰吉特(Abraham Langlet)一起独立分离了大量高纯度的氦气,并且精确测定了分子量。对了,钇铀矿的英文是cleveite,看来克莱夫命中注定得在He的分离史上记录一笔。 还有个美国人就比较倒霉了。化学家希勒布兰德(William Francis Hillebrand)在研究钠铀矿的时候也得到了氦气,并且还注意到了异常的588纳米谱线。然而他却把谱线归属给了氮气,从而错失氦气分离者的机会。不读文献害死人啊,同志们!当然了,这位希勒布兰德其实也是大牛,家世显赫的他,首次分离了纯铈(Ce,Cerium)。
轻元素都是在 Big bang 之后很短的时间内,经由现在所认知的太初核合成的程序产生的,不过只有极少部分到得了地球;重元素则是在之后很久才在恒星内部产生的,也已经在地球形成过程中送给了我们,所以,钌、铑、钯、铼、锇及铱现在是用掉多少,地球存量就少多少,不会自己再去生成。但宇宙中随时都有超新星爆炸,所以还是有机会生成这些贵金属,不会这些都是在转变成新星时就蕴藏好的,不会从太空中飘过来送给我们,除非是以陨石撞上地球的模式,不过这种暴力的方式还是不要的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