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2540|回复: 5

[讨论] 科研领域,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人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28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2021年,德国拥有1307家隐形冠军企业,美国拥有366家,日本220,大鹿68。
科研人员和领域不限学历(大学、硕士、博士、研究员)。
目下,科研人员转行的不绝于耳,离开的也是很多(不管说是离开那里,怎么离开),本人也是科研口的研究生,即将毕业,也打算从某种程度上离开科研方向。
虽然我有一些自己的原因(这里脸皮厚一点,当自己是个人才,至少是个人才的分母),却总觉得不够透彻,不够明朗,很难说,除了我之外,别人是怎么想的,又是什么情况。我的原因,会自己总结后写个帖子,放上链接。
科研领域,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人才? - 京北2020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3935599/answer/2096816927
希望各位能够不吝赐教,说说自己的故事,讲讲自己的分析。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呢?

原文地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3935599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8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国外,如果一个人当上了领导,那他的产量会急剧下降。
在中国,如果一个人当上了领导,那他的产量会爆发式增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8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华南地区某工科大学,设计学院某导师 ,喜欢带学生做项目。
项目做完之后,叫上大伙在学院楼下的阶梯上乘凉,再一人买一支碳酸饮料,权当报酬。
大家一边喝碳酸饮料,一边交流经验感想,快活似神仙。

此事在学院世代相传,已成史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8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科院在职,谈谈自己的看法。
1.我们所这几年走了大批的人,其中不乏混不下去没有经费的,也包含一些大牛得不到应有的尊重,自己走了。还有一大部分是有前途的副研,因为看不到上研究员的希望离职去高校。我一大学铁哥们我俩前后入所,今年离职去郑大直接教授博导,收入翻一倍。在我们所评研究员基本没戏。
究其原因,那就是整个科研产出导向和评价系统比较随意,基本以领导的意志为转移。这届领导是干横向军工出身,把所有的政策改到全部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导致一些做基础研究的老师只能走了。某大牛级人物得罪了领导,直接被取消课题组了。去广州大学直接建立研究院,课题组所有人全部带走,全部给教授,收入翻3倍。所里直接少了一个研究方向,一年少了几千万的研发经费。无所谓,所长把他们留下的地方全要了。另外一个曾经的副所长被排挤到其他所,直接建立一个研究部,课题组的人全部带走,据说今年自己就拿了上亿的项目。
     这些损失,大领导不会在意,反正自己过的爽,有钱,职称都已经和收入不挂钩了,我愿意怎么发怎么搞都行。
2。所里所有回来的研究员都是自己所毕业的,外面来的这几年几乎没有。都是院士所长门生,没有统一政策,一人一议,只要所长高兴咋的都行。多垃圾的都有,我们所曾经出现过优青上不了研究员的,上了研究员的没有上优青的。近亲繁殖,排除异己。在广州我们有一个分支机构,院长自然是所长兼任,常务副院长居然是所长手下一个根本没有什么水平的研究员,这哪是发展,这是给自己找后路。其他院士大组也一样,不听话就别混了,走人吧。目标就是不是培养吸收人才,是要听话的人。
3。我们谈谈教育,我们的教育本身就不是选择人才,我们是选择合适的螺丝钉。我们先灭了你的天性,按规矩培养听话的孩子。到后来,我们所有人的兴趣,天赋都没有了,都是听话。所以,你发现现在各行各业都是按钱去区分好和不好。我们从来不激发个人的潜能和天赋 ,热爱才能干到极致。
4。国家的导向。现在科学院要求顶天立地,研究要转化实际,攻关难题,解决卡脖子。但是,现实是所里要求你只要能搞来钱,你就卖矿泉水都行。没钱,你们立即死。是可以解决一些无意义灌水科研,但是每个人都吃这顿没下顿,整短平快,快餐式研究,能搞好吗?科研人员连饭碗都不好保,好人才肯定跑。
<hr/>没想到这么多人留言。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不会存在公平,因为怎么评价都是不公平的,接受现实。科研人才在高校 企业,研究所正常流动无可非议,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从现在的政策可以看出,国家要求科研要脚踏实地,推进科技革命。水论文,思路不清晰加点石墨烯,实验有异样来点钙钛矿的科研思路要停停了。
          感谢提醒我匿名的兄弟,这是我眼中的科学院研究所,肯定带有偏见和底层人员的无奈。我现在想做好自己,做自己认为可行的研究。我这么多年都是和企业打交道,解决技术问题,仿制国外先进材料产品。我的工作没有太大技术含量,最重要的是要经得起考验,上生产线,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现在经济不景气,国家的钱也少,企业的钱那是真金白银不会乱花的。所以,我们科研人员会非常非常卷,但是我觉得一定要要有对科学技术进步的渴求,在自己的小行业里持续研究,功到自然成,不要看别人怎么怎么了,就像马拉松,你不要被别人的节奏打乱,坚决不做短平快,不忘自己的本心,定有所成。
<hr/>看了一些留言,发现一个问题,就是科研方向的传承,发展。我们所是一个老板一个方向,退休就没了。来新人再开新方向,至于积累即使院士组有的也是后继无人。所以,这么年的积累在退休的一瞬间没了,原来还没延退五年,现在在所长的英明领导下,几乎除了院士都要直接退休。所以行,我觉得我们的科研水平一直不高,原地踏步,有一定的影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8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很久的知乎,看到这个问题,正中心扉,不吐不快。
先说背景:北美top2高校回国。某沿海高校任职。本人谈不上人才,但是也算小领域的前几。这些年在至少三个不同国家顶级实验室学习和工作过,见过不少人才, 清楚他们的想法,也了解了不少这些国家人才培养的方式和环境。最近自己回国三年多,也感概良多,在此简单说一下我了解的情况。
当然我补充说明一下,以下说的情况一方面只是自己模模糊糊的了解,难免以偏概全,另一方面似乎也看到国内环境的改变,非常希望尽快变好。

  • “封建”的学术社会
良禽择木而栖。人才非常容易流动。既然有本事,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唯有有好的环境才能留下人才。现今科研人才跨国流动非常容易。人才一般而言都是非常有上进心的人,其实不光关注目前给的待遇,更关注将来发展前景。这方面也是海外回国求职非常看重的一点。我回国的时候,很多人劝我要找大树,我执着的认为靠自己努力一定不会错的。现在碰的头破血流,感觉前面有一个铁一般的墙,走不过去,绕不过去。有人说国外对中国人有职业天花板,但是从科研角度而言,很多国外的职业天花板相对比较高。国内的情况让人早早的就看到今后的天花板了。
具体地说是国内科研道路,已经固化成为升级打怪模式,优青、杰青、院士,每一个都不能错过。而到了申请杰青时候,个人能力到在其次,上面是不是有大佬来给你投票,下面是不是有足够的人给你输送足够材料,成了决定性的因素。
思考题1:大佬(老杰青,院士)为什么会给你投票?
参考回答:a. 你做出了诺奖级或有极为突出的优势。b. 大佬是你的团队老大。c.你的团队老大和投票老大商量好了,今年你投我的小弟,明年我投你的。
a太难。bc很合理...
思考题2:一个学者如何在评杰青前,大约五年内获得尽量多的论文?
参考回答:招尽量多的学生。谁可以招很多学生?大佬。从大团队其他老师那里协调。谁来协调?强势大佬。
思考题3:如何获得国家重大项目?荣誉称号?省部级奖?
参考答案:大佬给你提名,大佬给你投票。大佬我为什么会帮你?你猜?参考思考题1。
总之,国内科研异化成了青年科学家必须依靠大佬才能更容易获得评审杰青以上所需要的必备条件(奖励,重大项目,论文数量)。大佬也不是为人民服务。既然如此依赖我,那么干脆收编己用。你做什么需要听我的。青年学者学术依附性非常强。类似封建社会,农民必须依附于土地,土地由地主掌握。科研社会封建化。没有被收编的自由农民,很难竞争过地主,只能勉强度日。但是从生产关系上,还是不如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好,更能解放生产力。对于科研农民而言,在封建的科研制度下,其实目前基本对自己今后的生活一眼可见。没有大佬,优青基本是顶峰。有大佬,杰青院士指日可待。谁还去做科研呢?要什么自行车?
2. 太强调年龄
如前所述,优青、杰青、院士通路如一线天路,需要步步为营,一步不能放松。尤其年龄卡的最严格。青年基金35,杰青45。要知道,人的成材有早有晚,职业生涯也各有曲折。比如有的人工作了两年,又回来读博士,是不是就差了?不一定,很多情况下更优秀了,但是他很可能丧失了上升的途径。不同国家制度不同,比如在英国读本科博士,可能总共六年就毕业了,而国内读的话,还没有硕士毕业。这样的单纯年龄设限合理吗?公平吗?
设置那么严格的年龄要求,基本断了很多优秀学者今后在这个体系的上升之路了。当然时间限制可能还是需要的。国外的也有类似的情况,他们以博士毕业后的5年10年作为某些基金的时间限制更为合理。
暂时想到这么多。晚点大家觉得有用的话再更新一些。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8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几天跟一个博后视频讨论问题的时候,说起来之前跟我们合作过一个同事,他因为前几年发了几篇Nature,被国内一所高校青千人才引进。才博士毕业没几年就直接给了教授,并且招了好多学生干活。看他这两年回去又有两篇跟人合作的Nature文章发表,觉得干的真是不错。不料这个博后感叹说,他手下的学生都盼着赶紧毕业改行,再也不想做科研了。
问起原因,是因为学生得不到指导,却要做各种服务于Nature文章的分析和查文献等,最后他取其精华去发表,也不挂学生的名,学生也无法再拿这些素材去发表文章。
我惊异于一个本来很优秀的年轻人可以如此快地堕落,这么快地学会了压榨学生。他自己博士期间发的Nature文章,他国外的导师也是费心指导了的,人家既不是一作也不是通讯。
无论科研做的好坏,先得学会做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