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100|回复: 5

[分享]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奖名单已公布,有哪些亮点和槽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28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经初评、终评和公示等环节,确定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一等奖58项、二等奖133项、三等奖183项,其中深圳中学生许以琛的基于响应型纳米粒用于抗癌药物的选择性释放获得一等奖,昆明六年级小学生陈灵石的结直肠癌基因敲除研究获三等奖等等,一位要求匿名的华南理工大学博士在看了部分获奖名录后,直言「以我的水平只能看懂小学组,完全看不懂中学组」
获奖名单如下


















详细获奖名单如下:

原文地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6630271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8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不是吹牛,这个问题下,虽然现在有几百回答了,但我想没有人(谦虚点,很少有人)比我更有发言权。当然,这些年小孩子参加科创比赛,引起了很多关于拼爹拼妈、教育公平等等的争议,我也是思考良久,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给大家做更深度的参考,也让大家可以更好的讨论这个问题。
利益相关声明:本人就是十多年前的小学生科研的获益者,算是最早吃到螃蟹的小学生前辈了。
2020/08/03更新:把本文内容做了视频化,不想看后面图片+文字的请直接戳下面:
我平时自己早就不提这些事情了(我的科创比赛生涯停止在初二,后面解释原因),不过这次在知乎上亲自爆“黑历史”,希望各位看官轻喷慢喷。
其实我在知乎上一直实名,各位有心随便百度一下,到现在还有各种报道:



其实这天非常热。。

当年作为小学生我也是得了各种各样的科创奖,太多了就不一一列举,也有不少全国级别的奖项。但我自己心目中分量最重的是首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上面就是颁奖当天的照片(2003年8月19日),如各位可见,当时颁奖给我的就是时任上海市市长,年轻的韩正叔叔。当然我觉得分量重不是因为是领导颁奖(我小时候也没少见领导和记者;幸亏那会儿互联网不发达,不然估计也要在知乎上作为反面网红被大家批判一番了),就在于这个奖并不是仅限中小学生,而是把所有青年工作者的囊括在内的(因此大部分获奖者实际上是真正科研一线的工作者)。这里贴当时的获奖名单如下: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万青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朱元晨
上海市格致中学                    朱哲明
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危峻
复旦大学                          李辉
华东理工大学                      宋兴福
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            张玲霞
宝钢股份有限公司钢管分公司        郑坚敏
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屈铭志
上海交通大学                      高波
徐汇区康宁科技实验小学            覃含章
当然确实可以看到,中小学生(我是唯一一个小学生)也几乎占了半壁江山。当年我和名单上的屈哥哥很熟,他是专门研究水蛭习性和生态的,我可以打包票他绝对是一个从小在实验室搬砖的家伙,各位也可以在网上找到他的相关专利和论文。
其实这里还有个小插曲:当时本来颁奖者是随机分配,并非韩市长给我颁奖。而韩市长看到我这个小鬼头,特地换过来给我颁奖,一边摸头杀一边勉励我以后要好好努力搞科研。
<hr/>好了故事背景先交待到这儿,毕竟我确实是“身经百战”了,知乎是个讲故事的地方,可是从小参加科创比赛确实让我有了非常多同龄人没有的经历,故事太多讲不过来,来日方长。我们先回到这个回答的主题上来。
因为大家自然关心一个问题:你区区一个小学生,何德何能说自己搞科学发明和研究?
那我也要说了,21世纪大部分的科学领域(可能除了一些纯理论领域如数学和理论物理),许多一线工作者单打独斗,大部分的科研都是合作的。具体来说,尤其如果你还是一个学生,无论是博士生,硕士生,更何况是本科生,甚至中小学生,想做好的科研,往往导师和平台就是最重要的
这方面知乎上有很多科研领域的大V,如 @贱贱 老师,有很多深入的剖析。其实,如果你知道一点科学史,学术圈从来都是精英的盛宴,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数不胜数。强如拉马努金也需要哈代慧眼识珠,才终于让这颗金子没有被埋没,而闪耀在人类光辉的数学长河之中。
当然利益相关的我说这话,很像在洗白。我只是想说,作为一个小学生,我确实有作为科学家的父母,而且很幸运地是我的小学,康宁科技实验小学,恰好也是一个主打科创教育的小学(在那个年代,非常超前的建校思路了)。除了正常的语数英体育等,我们小学专门雇佣了全职的“科技老师”来给我们上科学实验课,并对一些突出的苗子进行重点培养。这个有点像竞赛班的模式,不过一个20年前的小学就有如此投入(同时还配套了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我想即使是教育资源已经大大发展起来的今天,很多地方的中学都未必有这套科研资源。嗯,也感谢母校当年看得起我,把许多资源投入在了我身上,并且允许我一介小学生,天天游离在课堂之外。



母校由谢希德老师提名,毕业后就很久没有回去,也没给母校再有什么贡献,惭愧...

<hr/>上一节的主要论点就是中小学生要做科创,显然学校或家长的帮助(平台、资源和指导)是必不可少的。那么我当时都干了些什么呢?
自然,我做的东西不是啥高大上能发核心期刊的科研。毕竟我爹小时候试图教我点DNA的双螺旋结构之类的,也就点到为此了(而且我从小立誓不做生物狗233)。不过总体来说,算是社会实践型和真·小学科研相结合。我这里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是《月饼过度包装的调查及对策分析》(社会实践型):顾名思义,月饼盒子大家都知道,里三层外三层,老千层饼了。那么我就跟小伙伴走访了各大商家并分析了各大月饼包装,用简单的excel数据分析说明,大部分月饼盒子,月饼实际就占那么一小体积,其它全是包装纸、包装塑料和包装铁盒。据说这个报告当年还引起了区市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不过快15年过去了,现在的月饼盒子怕不是比当年更加花里胡哨,所以我也不确定当时那个政策是否起作用了。。



那个宏观经济数据现在看起来很民科,以及小学业余六级,现在看起来好菜啊。。

另外一个是《鸡毛对油污的吸附作用》(真·小学科研型):这个也是顾名思义,主要的亮点是我从小就会开始讲科学故事了。大意就是说电视上我看到油轮泄露污染海面,把海鸟也给污染了(见下图),说明海鸟羽毛对油污吸附能力很强。


那么我们发散思维:是否可以把菜市场到处散落的家禽羽毛(尤其是鸡毛,当年我国还不那么发达嘛),废物利用来做油污清洁呢?答案是肯定的,不过论证过程还是需要的。具体来说,我们需要量杯盛取不同比例的油水混合物,用鸡毛做成的滤网过滤,然后看对油污的过滤效果



好了,我承认这个是当时在实验室里的摆拍(可以注意到,我们选了棉线球作为对照组);亮点:看我和当年的班花一起摆拍 笑得嘴都合不拢了(大bao牙)

好了,我也承认那个海鸟的故事就是个故事,这个idea就是科技老师告诉我的,实验流程也是她设计的,我只是个搬砖工。当然,我确实要负责最后的答辩,包括当时的市长奖评比,在答辩的时候我甚至需要现场复现这个实验的关键步骤(很多全国比赛也只是要求答辩而已,而市长奖评比不仅要求实验复现,答辩现场的流程也做的特别专业,因此多年后回顾,我还是觉得当年这个比赛含金量十足)。当然,这次的科研故事包装算是大成功,基本上我凭着这个鸡毛实验,横扫了各大专业评委(都是正儿八经的科学家):看来即使是专业的,有时候也不如会讲故事。。
<hr/>我的小学生涯,就在不断的比赛,走穴,玩耍中很快地渡过了。真的,我同意很多知乎er的观点,中小学科创比赛就是家长、学校拼资源、拼包装,和中小学生们拼答辩技术的秀场。但是,真正的科研圈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诚然,真正的科研圈能发出正儿八经的SCI文章,比我们中小学生搞得东西高大上多了(评论区继续提醒:最近热度很高的有几个例外)但是,知乎上广大的科研工作者也不妨来说说,你们发文章更多是为了文章本身对人类社会进步的价值,还就是混口饭吃呢?而且很多一流的工作,本来也需要强大的学术资源和实力的积累。
我也同意,中小学生的科创比赛容易营造出很多学术不端和教育不公的乱象。但根据我的观察,实际上中学生科创比赛对进国内顶级公立大学的帮助并没有很大(评论区提醒:对自招等环节加成可能还不小),有本事你就拿个数学、物理、化学的学科竞赛金牌,然后保送。反而美国很多私立高校这招更容易玩的通(提示:Intel创新大赛)不过Intel大赛如果你能拿到好名次,家长学校的帮助只是其一,美国佬脑子普遍灵活,还是要有点真家伙的。当然,我国如何来规范这些比赛里面的各种猫腻,肯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再回到我自己,我初中到了所市里私立名校,我自己也渐渐疲倦了这种天天走穴吹牛的生活,甚至像很多答主说的,过早对科研圈的许多“黑幕”有了很排斥的情绪。也因此把兴趣开始往基础学科和社会活动方向偏移,之后就完全淡出了这个科创圈。以至于往后我的中学大学研究生同学们,几乎再没人知道我有这段神奇经历的了。
呵,要真的说收获的话,我这个真不是吹牛了,这段科创经历,着实让我“身经百战”,再不怕什么几百顶级专家领导的大场面,甚至什么记者长枪短炮(都经历过),我也只能说一句还是naive。我这张嘴,和这根笔杆子,是真真正正的在战场上练出来了。然后,也让我对心里对真正的科研,埋下了一粒种子。
至于最后为什么峰回路转,阴差阳错,又开始做起了科研,那又是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很后的后话了。
谢谢你看到最后。在评论区留下你对这段康宁小学风云的看法,注意理性交流哦。里面很多图片,大多来自网络,尤其班花同学的照片,虽然网上都能找到,但我确实早就联系不上您了,如果您有任何意见也请联系我(请务必)。还有,本文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8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时候,如果你不是这个专业里的人,你都不知道这里的水有多深。
看到有一个和我之前课题相关的质谱仪,竟然一个高一同学做的。


可能很多人对质谱仪难度没太多概念,怎么说呢?当年清华在北京和深圳各有一个团队一起研究质谱仪,硕士博士以及教师加起来大概也有小几十人吧。
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我们起早贪黑,从2012年开始,一直到2014年底,才研究出第一代样机。
研发过程,我也曾参与,当然工作都是在 @刘皇叔 和其他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
这么多年过去,那些工作早就不用了,那些一起研究质谱的光辉岁月,也忘记了大部分。
只记得,16年的大年初一,只剩我和 @刘皇叔在实验室。 @刘皇叔 在实验室调试质谱,我在写自己的程序,那时的实验室,放着歌,阳光明媚。
那一天,周星驰的美人鱼上映,于是我们在晚上的时候,去看了一场《美人鱼》。那也是我们在整个假期中,唯一休息的时候。

这是我们课题组最新研制的质谱仪,虽然我也已经离开好几年了。


深圳至秦仪器有限公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8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耻的匿了
有个实验居然是用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做的......我这里找出来了上海同步辐射光源的机时申请条件:
SSRF

同步辐射……还有TEM都拉上来了,这配置可比一般的博士生豪华啊


这设备.....


行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8 16: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把全部获奖名单给看完了……
搞不懂,为什么普遍喜欢霍霍生化环材这些本来就很劝退的专业?有很多项目,我一看到标题,就仿佛看到了一群苦逼研究生,整天泡在实验室呕心沥血的样子。
当然也有一部分是比较正常的项目。(此处的正常指的是未超出中小学生的认知和考虑范围,不包含那个1月10号还不知道啥是基因,1月13号就能了解基因敲除和PCR技术原理的天才少年。)
有个题目是父母生二胎对一胎的心理影响,是这个小朋友多了个弟弟妹妹叭?
还有小朋友质疑兴趣班真的是小孩的兴趣吗,看来真的很不想补习了。
还有研究挤牙膏控制量的、裁葱的……看着都觉得可爱。
我比较感兴趣的一个,是做对应景点推荐古诗词APP的,很有意思,完全属于中小学生能看到和想到的一个点。
不过你要是像我一样把全部名单看完,就会知道这类正常的项目占比有多低了。
<hr/>第一次更新:
刚刚我和小伙伴聊了一下,比如为什么这些人就喜欢霍霍这些专业,像人工智能这么火的领域,做的人却很少?经过一番细致的推理和热烈的交流,最终我们得出结论:
人工智能火起来的时间还不够长,目前研究人工智能的精英们,很可能头发已经没了但女朋友还没找到,也有可能小孩还没到参赛年龄;
与此同时,众所周知的是21世纪是……的世纪嘛。这句话对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十几届考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掐指一算,这波人的小孩是不是刚好上中小学?
如果十年后知乎和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都还在,到时候我们再看看获奖名单会如何。
<hr/>第二次更新:
说几句大实话叭,越看这个表就越觉得,某些专业真的不能选啊。
如果你还没念大学,报志愿的时候一定要记得避开这些天坑;
如果你本科已经入坑了,那就赶快想想以后转哪行,要不要跨专业考研;
如果你不幸地一错再错,已经考上研了,选导师的时候记得慎重(先看看他家孩子多大了);
如果你此刻在实验室里,正通过眼球颞上方的细管状腺和导管来倾倒当初脑子里进的水……那我只能说,好自为之,必要时忍辱负重,一切以顺利毕业优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8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新一下,谢谢大家,第一次回答获得这么多关注~
  其中云南肿瘤研究当事人的已经发表了声明,承认了“过度”参与的文案的编写,其实我有个弄不明白疑问-为什么实验笔记会有电脑打印出来的figure。说明是不是所谓的试验记录也是父母“过度”编纂的文案?事情已经过去了不想再论事情魔幻程度z毕竟这样的情况不是少数,毕竟常见二代特权都常见,科研圈特权没怎么暴露在阳光下而已。
P.S.说点题外话,还有很多回答有匿名的老师借此嘲讽有些博士硕士也没什么技术含量试验就是机械操作,学生研究推进缓慢等等。 ???很多所谓的“老师”充满了傲慢与偏见。竟然把“学生无能”的命题作文放在“学术玩弄”的议论文中多角度展开说出新意,真是一点也不妄自菲薄,婚嫁自有“凤凰”这一属性,在科研圈里“凤凰”现象更是令人生畏。
<hr/>认真看了中学组和小学组的一等奖,其实还是有不少挺有意思的小研究什么家庭豆浆\还有北京通勤时间研究什么的,虽然依然看得见大佬父母的影子但是至少穿上了带有科普性质的“外衣”,最吃惊的竟然是哪些搞些天坑专业的课题生环化材,至少占了一等奖80%的指标,为啥说这些是天坑?一是实验周期不短,测试分析麻烦。小朋友们竟然都拿着至少硕士毕业论文的水平来比赛不错哟,这样搞也伤害不了谁的利益,数据展示一圈回去父母接着发文章又不抄袭又不狭义上的学术不端、何乐而不为?但是有些就过分发现南极微生物啥的啥级别文章?好好写故事就是ncs级别的。你拿来小学比赛是打掉中国99.99%在读研究生的脸吗?就自己专业而言相关的有森林甲烷吸收通量那个研究和基于24节气的样地检测,第一个小朋友以后都是贝爷吗?扛着比自己重的仪器和气罐在森林里监测,估计其有血继限界的加持。还有那些编程序做炼丹的不是天天都有十几岁神童开发系统的,收敛点儿收敛点儿。该玩电子产品的时候小朋友来吃科研这碗饭,看来我们这渣渣研究生可以回去玩泥巴了。
比赛应该和“全国中老年创新指导大赛”或者“科研第二春接棒亲子大赛”共同评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