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方法 | 技术原理 | 检测领域 |
传统干式 | 干化学技术是相对传统的湿化学技术而言的,是以被测样品中的液体作为反应介质,被测成分直接与固化于载体上的干试剂进行反应,用眼观定性或仪器检测(半定量),以进行化学分析。其中分有单层试纸技术与多层涂膜技术。 | 适用于全血、血清、血浆、尿液等检测样品 |
化学发光技术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是将具有高灵敏度的化学发光测定技术与高特异性的免疫反应相结合,用于各种抗原、半抗原、抗体、激素、酶、脂肪酸、维生素和药物等的检测分析技术。常见的化学发光标记物有吖啶酯类化学反光剂。 | 可用于检测和鉴定未知的抗原、检测心肌标志物、肿瘤标志物、激素和各种蛋白质等 |
免疫层析技术 | 将特异性的抗体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的某区带,当干燥的硝酸纤维素一端浸入样品后,在毛细管作用下样品沿该膜前移。移动至固定有抗原的区域时,样品中相应的抗原即与该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若用免疫胶体金或免疫酶实色可使该区域显示一定颜色,从而进行特异性免疫诊断。 | 可用于检测心肌标志物、激素和各种蛋白质等 |
生物芯片技术 | 生物芯片技术指将大量的探针分子固定于支持物上后与带荧光标记的DNA或其他样品分子进行杂交,通过检测每个探针分子的杂交信号强度进而获取样品分子的数量和序列信息。常使用玻片/硅片作为固相支持物,且制备过程类似计算机芯片制备技术,故称之为生物芯片技术。 | 用于血细胞分析、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血液气体和电解质分析等 |
生物传感器技术 | 生物传感器是利用蛋白质、酶、核酸等活性物质之间的分子识别功能,把被检测物质的构象变化、浓度变化等的微观过程转变为可量化或可视的电信号、荧光信号等物理化学信号,从而达到检测蛋白质、核酸等分子的目的。一般由生化识别元件与信号转换器组成。 | 检测葡萄糖、激素、药物、难于培养的细菌、病毒如衣原体、结核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 |
微流控技术 | 微流控以在微纳米尺度空间中对流体进行操控为主要特征的科学技术,把医学分析过程的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基本操作单元集成到一个几平分厘米的芯片上,自动完成分析全过程,对样品和试剂的数量和流速精确控制,其基本特征和最大优势是多种单元技术在整体可控的微小平台上灵活组合、规模集成。目前较为广泛的实现方式有气压推动式与离心推动式。 | 与生物传感器结合,用于检测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分子和细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