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153|回复: 5

[分享] 江苏教育为何会内卷到疯狂的程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26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6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苏是资皮儒骨。
南直隶是传统科举儒家思想的大本营,在历史上一直是文脉之地,所以导致这边的人对于读书一直都有执念。但是又在沿海,容易接触新生的资产思想思潮,两者一结合就会产生儒教清教徒这样的结构。
虽然在资本主义自由主义等新时代影响下,江苏很少有像潮汕、齐鲁等地的人与人交际间的繁文缛节,但是极其讲究与天地鬼神的秩序。对待已经去世的祖宗,有各种规矩,包括清明过几次、要不要改日、面对陌生的神像必须要拜。
对于生活中的吃饭睡觉也都有规矩,这些规矩都是为了尊重自然天地。比如不能熬夜,但可以早起、不能晚归、不能吃反季节食物、吃饭米粒不能掉地等等。我快三十了,在家父母还是不允许我晚上点外卖、不允许我晚上十点前不回家、当年高考的时候不允许我出省,而我潜意识里还认为很正确。
所以江苏很少有夜生活,年轻人的一切都被父母约束得很严格。什么年龄该做什么事情,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家里来客人,孩子根本不需要陪饭陪聊,自顾自吃饭完回房就可以,因为人们认为那个年纪的人就该上学,不需要学什么人情世故。
读不成书,可以去某个行业当学徒,然后找机会经商。这边的家长对此也是比较宽容,但是如果纹身染头搞杀马特,估计藤条都会打断几根。
而读书或是经商的最终目的,则是争胜。你会发现这里的家长说别人家的孩子成绩频率极高、这里的夫妻说别人的对象赚钱频率也很高,每家人家都会有一颗强烈的想要胜过别人家的心,甚至在本地,有没有上进心比学历、家境等硬性条件还要重要。我的一个青梅竹马,她之前有个相亲对象家境学历都还可以,工作是政府合同工,因为不愿意考公只想躺平,被她提了分手。
所以这边人,很多人都会自我压榨、自我剥削。比如你能看到很多已经六十多七十多岁的老人,还在法定退休后工作。并不是家里缺钱,而是他潜意识里就有“上进心”,卷的意识已经贯穿到整个人生了。我的外婆工作到83岁,84岁才停下来回家休息。而她并不缺钱,只是呆在家里就闲的无聊,内心始终觉得不工作会有负罪感。
回到正题,亦如我所说,江苏的秩序观非常严重。而只有三种人能够站在儒教价值秩序的顶端,一类是学识渊博的学者,著书立卷,教泽万人;一类是权倾朝野的官员,击钟鼎食,怀黄佩紫;一类是遐迩闻名的巨贾,金玉满堂,万事亨通。因为这三类人都拥有能够影响芸芸众生,甚至改变世界格局的能力。
而成为一个学者或者官员,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读书,这也就是为什么江苏有耕读传家的传统。至于经商,难度系数比较高,而且经商和读书本身也并不矛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6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北方人,在江苏上的大学,对江苏的情况略知一二,给江苏家长两个solution:
第一个,把你江苏的房卖了,在以下城市买房定居:
成都 重庆 西安 武汉 大连 沈阳 长春 哈尔滨
上述城市教育品质,基础设施,产业经济都不算差。你甭跟我抬杠说他们省高考一本率低,那是因为资源都集中在省会,你在这些省会的相对机会肯定不少。而且也别跟我杠他们人均收入,GDP都不行。你知道现在申请移民中国和已经移民中国的外国人里,最多的是哪国人吗?——是韩国人。你润中西部跟韩国人润中国是一样的。大部分中国人都比韩国人穷,但是很多韩国人到了中国活的比在韩国滋润多了,对江苏人来说,润中西部东北的大城市也是这个道理。
第二个,只要孩子脑子不算笨,就学个小语种去欧洲/日韩上学,就从数学/物理/计算机/电子工程四个专业里面选,学这四个专业,坚持学下来以后太好不敢说,肯定不会太差,这样子下来在江苏找个年入十几万的正式工作还是可以的,十几万年收入在江苏大部分地方绝对够活的了。然后我帮你算一遍花多少钱:
欧陆不收学费,一年生活费十万RMB,最多撑死本科5年硕士三年,一共哦不过80万分八年挣出来,只要你家庭年收入在15万左右就能负担的起。我的同学里还有家在河南和江西的,家庭年收入不到十万的情况下人家也念下来了。
你要是特别想学计算机,必须去美国,美国供不起也得北美,加拿大,在社区上完基础课转公立念下来,跟在欧洲净花销也不相上下。
谁买南京学区房谁大冤种,谁上胎教早教谁大冤种,谁报八个补习班,一个补习班一小时三百谁大冤种,谁找留学中介买背景提升产品谁大冤种
你自己不好好收集信息做出理性判断,你让人坑大几十万几百万就是活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6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苏就是南方的山东。山东就是北方的江苏。
虽然说的是江浙沪,但是有些时候我觉得你苏和山东才是亲兄弟,真的是照镜子一样的关系。苏锡常对应青烟威。鲁中的城市对应江苏的江淮官话区,鲁西南对应江苏的中原官话区。
因为江苏和山东,都是属于京杭大运河的腹地。明清五百年的帝国的核心区域,在中国的政治经济上的地位极高,甚至某种程度上在文化上塑造了多数人脑海中的中国的形象。
显然中国并不是一个商本位的国家,而是一个官本位的国家,所以你让山东江苏不去追求科举和当官,基本上属于刨了他们的文化的根,是不可能的。
因为媒体的过于片面的引导,很多人会以为沿海地区会在经济社会文化上更加开放。但作为事实上的儒家清教徒的大本营这是不可能的。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这些省份,一个人如果天天晚上在外面吃喝玩乐,找个体制外的工作,不去争取名校,并不会显得很边缘化。但这种人在你苏基本上就是反面案例。你苏对体制内的领导和体制外的老板都很尊重。
但是问题在于老板也喜欢让小孩读名校进体制,领导也喜欢让小孩读名校进体制,体制外的普通人也喜欢让小孩读名校进体制。
和其他省份对比的话,就更明显了。
广东福建其实在文化经济和历史上,更多和北方的省份没太多牵扯,基本都是出海做生意,和南洋的关系还更密切。他们也不抗拒读书和体制内,但显然欲望低太多,而且广东人很喜欢行医,特别喜欢让小孩当医生,我真的认识太多广东人是医生。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这些地方,因为天高皇帝远,其实江湖味会重很多,玩乐的特质强很多很多。然后河南河北安徽北部长期面临的问题可能是马尔萨斯陷阱,两者比起来河南皖北更严重点。东北是铁锈带问题,人少但教育资源足录取比例高。
所以最后的局面,是山东和江苏,因为几百年的历史惯性,和它们在中国的重要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它们依然在角色扮演明清的科举做官的传统。
什么时候这个角色扮演撑不住了,什么时候要新时代了。
最后,你苏的特质真的是太极致了。我这里要非常低水平非常庸俗地把你苏给人格化。(这里不包括中原官话区)
你苏属于天然的操心家事的正房太太,当然你也可以叫压寨夫人。什么都明白,什么都看得清,但是位置决定了不可能离开这个家,对于历史太熟悉但无可奈何。每次都是等着华北平原的血海出来的人赢得局面,然后赢下血海的人喜欢你苏的古典又有书卷气,同时性情温和基本不会抗拒。所以把江苏给娶了。然后江苏再挣钱补贴家用,再维持这种大老粗的寨主喜欢的古典书卷气的形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6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苏鸡娃众生相”:坐标苏北,历来被认为是江苏经济和教育的洼地。那就说一说自家孩子在整个小学(2017到2023年)六年间,我听到、看到、经历到的一些来自“洼地”的“小事情”们:
班里第一名的娃,经常在课间找我家孩子聊天。聊什么呢?想知道我家孩子在最近的寒、暑假又去了什么地方?看到、玩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比方,我家娃周一聊的是“南京博物院里的民国一条街”,周二聊的是“在诸城恐龙化石出土现场捡到了鸭嘴龙化石”,周三聊的是“在平潭的外岛有一个渔港,岸边是无数大大小小的海螺”。这位第一名的娃,每天让我家孩子安排“每天一景”,听得好眼馋,说自己小学五年来,家长只带他出去过一次,还是去70公里外的一个人造的古镇。除此之外,就哪儿都没有去过,所有时间都用来学习。我家孩子后来再外出旅游,每次都琢磨着给这位小伙伴带点什么有趣的东西回来。在小学毕业前,分别给他带回来一个海星(在黄岛海边捡到的)、一个水晶簇(在东海水晶集市买到的)、一块火山六边形节理岩(在昌乐古火山遗址捡到的)。那位小伙伴多次收到这样的礼物,非常、非常开心。我看到人家孩子那么开心,我也跟自家孩子一起开心。
好吧,上面这是个“温馨的开胃小故事”,下面就恐怖了:
1、居家割腕的孩子。2020年5月疫情结束,中小学复课。在我家附近的那所初中,早上晨检(入校要持2码,以及用体温枪测手腕温度)时,发现好几个孩子手腕上已经愈合或还没有愈合的割腕伤。
2、跳楼的优等生。一个在科研部门工作的朋友,他同单位的同事,上初中的品学兼优的女儿,在自家高层一跃而下,上了当地社会新闻。我在朋友圈转发这则令人叹息的新闻时,这位朋友告诉我,“品学兼优,压力很大,班主任稍微训斥,就钻了牛角尖,同事已经崩溃”。
3、因学业自缢的女孩。一个本地网友,经常会微信聊天。有半年时间没联系。过年问候,回复我说,“与自己家感情很好的侄女,初二,因不堪学业压力,在自己卧室自缢身亡”。她素来与这位小侄女关系甚好,半年了,自己都走不出去这一悲剧。
4、过犹不及一场空的朋友。朋友的儿子,三年级开始“内卷”,各种辅导班上到顶格,学习成绩优异。小升初终于如愿以偿,考入本地一所知名初中。家里欣喜若狂,机构拉满。初二开始,孩子莫名躁怒、不可理喻。家里好言相劝,效果不佳。抗拒心理治疗。但是,家里对他的学习要求“始终没有松过口”。初二下学期之后,在无明显原因的情况下,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直到中考都没再恢复。最终,花钱上了一个民办高中。
5、借钱上机构的同事。自己原同事+朋友,公司因疫情业务量下滑,工资骤降。但孩子学习成绩优异,由于怕“耽误了孩子的前途”,借贷6万,支付学费给某知名机构。转账后的第二周,“双减”政策公布,公司莫名声明“因无法合规经营而宣布清算”,6万元打了水漂。期间报警、起诉、高铁前往公司总部,都无果。在本地组建“维权群”,被警方警告。朋友成了“祥林嫂”,每天跟我一打电话就是半个小时,控诉机构,说自己走投无路。后来病了一场,最近才康复。
6、投入产出不成正比的努力。同学的闺女,小学上的是“名校合作班”,从四年级开始,一直上了三年。初中上的是“1对4小班”,从初一下学期开始,上了两年半。中考成绩不清楚,但是,还是进了我们本地一个辖县里最好的高中。为了“陪读”,同学和她老公“两地分居”,在闺女学校附近租了三年的房子。不可谓不辛苦。不过,孩子最终考上了本省一所地级市的师范学院。这个结果,与从小学开始的巨大投入相比,真不好说是“值得”还是“不值得”。
7、鸡娃不成转行鸡别人娃的宝妈。省会一位网友,是当地知名鸡娃群的创建者。从2017年起,专心鸡娃,由于长期“混迹”在机构、课程团购等活动中,逐渐地成为省会当地“鸡娃群”里的名人。疫情期间,她的孩子没有考入理想的学校。后来,又迎来“双减”,大量机构或跑路,或转入地下。虽然自己没有鸡娃成功,但是却深谙机构的精髓,自己成立了公司,专门帮助机构拉人,从中收取佣金。几年后的今天,娃依然平凡普通,她自己的事业却小有成就。也算无心插柳,坏事变好事。
8、精神门诊的小患者们。2019年,因为去本地精神卫生中心探望亲友时,在医院走错了路,去了“儿童精神心理门诊中心”。看到候诊的都是孩子,于是索性待了一会儿,听陪诊的家长们“交流病情”。候诊的小患者们当中,有大概60%都是中学生(从身高、发育上能看得出来),20%是小学生,另有20%是学龄前的孩子。
9、从机构轻生的孩子。朋友因为受不了自己的孩子每天身处高学业压力下,转学去了另外一所“好一些”的中学。在跟朋友聊天时,她告诉我疫情结束的2022年底发生的一件事情:一个孩子发热,但母亲仍要求他去上英语机构。不知孩子是烧糊涂了,还是心情愤懑无可宣泄,在机构上课的过程中,直接夺门而出,在众目睽睽下,跑向机构所在的那座综合体写字楼的中厅,从玻璃栏杆边一跃而下,结束了生命。
10、每学期15万学费。陪家里老人做磁共振,在准备室听到科医生聊天。嫌弃孩子所在的初中老师教的不好,各科都不满意。所以,采取了“保留学籍、全科1对1”的模式,每节课单价460,长期课打折后400,单一科目每学期4万左右,三门课12万,“政史地生”上1对6小课,价格便宜不少,总体上也要6万,折后折,一个学期15万左右。但是,这只是“讲授与复习”的费用。孩子日常刷题,也需要有老师能精讲难题。但是,这样费用就会不可控。为了可控,就另外找了“专门陪着刷题”的老师,这种老师不承担授课任务,所以价格相对便宜,每小时120元而已。
11、孩子的心愿是爸妈一起死。同学当笑话讲给我的:她们商场(同学是在金鹰卖化妆品的)一群宝妈聊天,说起某个孩子去外面上英语机构,圣诞节到了,机构里装扮圣诞树,让孩子们写下心愿。一张纸条上写着“希望我爸妈死”。
12、在宣讲会上火线鸡娃。2019年参加过一次机构举办的“小三升小四”英才班宣讲。机构负责人在PPT上用照片、短视频展示了大量考不上高中、考不上好大学的血淋淋的后果。参加宣讲的90%都是妈妈们。一时间,台下喘息声连连,其忧虑心情可见一斑。一男性家长啪得站了起来,自顾自走到门外走廊上,拨打手机,对手机那边说着“别等了,赶紧报名吧,真的,别等了,我跟你说……”坐在我旁边的一位宝妈,低声问我“学费多少?”我悄声在其耳鬓回应:“我也不知道”。结果,立即惹怒了身后一位宝妈,正义斥责我:“也不看这是什么时候、什么场合!还在说悄悄话!”
13、频发室上性早搏的父亲(我)。在孩子一、二年级的时候,那时我还很无知。每天因为孩子口算题出错,跟孩子生气。有一天晚上,气得我突发频繁早搏,一分钟能自主感到的就20多次。老婆立刻开车送我去急诊。做了一堆检查,结果就是单纯的“频繁室上性早搏”,我问医生原因,医生看了看说,说“气的。”吃了一个星期的药才好。
14、一孩两吃。某热门民办学校年年都把想报考本校但是摇号失败的孩子私下单独联系,帮助其在另一所公办初中正常入学。入学并建立学籍后,在缴纳“学籍管理费”的同时,再去该民办学校以“借读”的身份就读,缴纳同样学费。每一年,这种违规入学的孩子都有数百之多。人人皆知。可笑的是,该校每年都发内容一样的声明予以否认。除此之外,还有强力部门为其背书。
15、我家孩子比不过幼儿园娃娃。本地大量的私立幼儿园,孩子只要上了中班,就开始“被”学期小学一年级课程。到了大班毕业时,一些孩子已经结束了小学二年级的课程。这些违背儿童发展规律的幼儿园,被很多家长趋之若鹜。小区隔壁楼的孩子,幼儿园大班时就已经开始学习写作“看图说话”了。那时,我家一年级的孩子连汉语拼音的几个复韵母都分不清呢。
希望知乎的朋友们踊跃回答这个问题,写下您所知的真实案例,以便在未来,给这段荒唐的时代,留下文字的记录,警醒后世的家长。这也是一件功德。
提供不卷、不鸡、学业提升的相关咨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6 16:50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苏教育属于疯子类型。
天天卷莫名其妙的东西。
你要是真想让孩子去清北,那去卷数理化竞赛啊,还真指望人人都是健美操去清华吗?
08年高考改革之后生生把自己变成一个文科省。还抱怨教学质量?你一个文科大省,还是高考文科大省不就是比背书吗?最后最最离谱就是变成卷背单词,你考公考英语吗?
最后更是名额送出去3万8之后开始减负了,江苏教育除了出国一无是处吧。
说人话,真的是整个教育厅带的走歪路了。有一种单纯读书有用,所以卷读书不在乎考试的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