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123|回复: 5

[分享] 为什么留不住尹希、曹原这样的顶尖科学家?我们差在哪儿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24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尹希,1983年12月出生于湖南省株洲市,美籍物理学家,哈佛大学物理系教授。


       曹原,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为青年物理学家。本科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随后进入麻省理工学院电气工程系学习,2016年获得硕士学位,2020年获得博士学位。2021年加入哈佛大学,在Yacoby研究室做初级研究员。2023年11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公告称,曹原将于2024年7月起正式担任该校电子工程与计算机科学系助理教授( Assistant Professor)。


       尹希和曹原都在物理学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尹希是一位理论物理学家,主要研究弦理论,而曹原则因在石墨烯超导领域的发现而闻名。
        尹希和曹原都选择了出国深造,尹希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成为教授,曹原则在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博士学位,并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教职。


      尹希已经加入了美国国籍,而曹原虽然没有明确的公开信息表明其国籍变更,但他选择在美国的顶尖大学工作,这可能意味着他在职业上与美国有较强的联系。

原文地址: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6617946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4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事情就是个永远无法破解的循环论证。
这个论证的前提是,哈佛大学和UCB、斯坦福等是世界上最顶尖的大学——事实也的确如此——然后有中国人入职这些学校,就是中国留不住顶尖科学家。
可如果这些人选择博士毕业后回国,到中国的顶尖大学或研究所来工作,那也就不存在“为什么留不住顶尖人才”的问题——因为中国的大学整体上与美国还存在一定差距。
于是,这个论证逻辑就变成了,你不进入美国顶尖大学工作,你就不是顶尖的科学家,如果你加入了,那你就是中国留不住的顶尖科学家。
主打一个标准灵活两头堵。
从逻辑上讲,判断一个科学家是不是“顶尖”,基础性的标准是论文、主持的项目以及相关的成果。当然,因为各个学科内的差异极大,也需要各专业的人的依据专业标准进行判断。
但只要这个标准可以量化,比如你在说A科学家顶尖的时候,还有没有与他发表或主持能力一样水平的人回国,那这个结论就是相对客观的。否则,先默认能留在美国的就是顶尖,回国的就啥也不是,那这事就没法说了。
当然,从另一个方面讲,一个人的发展是受到诸多因素制约的。两个同样能力的人进入行政系统,在乡镇工作的可能到退休也就是个科级干部,但是在部位工作的,三四十岁就能到处级甚至更高。有更好的团队、更高质量的研究生、更多的经费、更多的资源(也包括人脉资源),一个人能取得更高成就的机会就更大,这种先发优势的价值是应当承认的。
在这个角度上,也可以说,如果不考虑文化、环境等各种因素,在能力及格的情况下,任何一个对学术有所追求的人,肯定都希望去领域内最顶尖的机构去工作的。但考虑到其他方面的因素,也就不见得所有人都会做这个选择,可一旦选择了转行或者回国,那么其做出更好的成果、成为顶尖科学家的概率自然就小得多了。
其实现实中,很多人对于所谓“人才”的定义,标准极为灵活。比如,我就见到有人平时对博士、教授之类的专业人才不屑一顾,说一个个都是水货,但碰到个什么某博士英年早逝、某教授自杀之类,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就是“才华横溢的博士/教授”。再比如在颜宁的出走又回归这件事情上,当年颜宁离开清华的时候,很多人都在说中国连颜宁这样的人才都留不住、顶尖人才都往美国走,可这两年颜宁又决定回国任职了,说颜宁没什么本事、来国内就是骗钱的声音就又出来了。
其实关于“人才流失”的问题,当年改革开放后,在鼓励留学的时候,对于留学生可能不回来的担忧,邓小平就曾经说,出去100个能回来1个就是好的。而如今在科研人员的培养上,不说有多少国外培养的科研人员来国内工作,仅说国内的思路,也是更立足于“增量”而不是“流失量”的。也就是说,假如博士的培养数量从5万增加到10万,但同期出国做博后或者工作的人数从1万增加到了3万,这在有些人看来算得上“博士人才流失持续增加”,可在培养机构看来,这就是“我国博士培养人数连年增加,每年国内新增博士数量从4万上涨到7万”。
对于非专业领域的学者,我对其水平无法做出判断,但从舆论对其的态度上,我倒是能看出很多人其实并不关心到底谁是领域内真正的“人才”。如果一个人动不动就说“顶级人才流失到国外”,一谈到“顶级人才”却又只能用在某大学、研究所工作这种标准进行判断,那也能证明“人才”其实也只是他表达自己情绪的一个工具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4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已经让Yau Tian这种级别的大佬全职回国,Yau又把Caucher Birkar, Fukaya这种级别的大佬挖了过来。中科院清北华五每年都招那么多学术上不输于美国前50高校新晋tenure track的年轻人回国——而他们之所以没有留在美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现在欧美学术界身份政治太厉害了。还要怎样呢?知足吧。
我是10年-14年读的本科,那个时候你如果拿着现在的中科院清北华五数学学科教职人员的名单给我看,说这些人以后将会全职回国,我肯定觉得你在开国际玩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4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句你们不爱听的,曹原这样的人留在美国,不是因为他不想要中国的人情世故,而恰恰是因为他需要美国的人情世故

国内出去的人呢,与国外那个圈子隔阂太多,大多数从出去到回来都没有真正玩明白那个圈子,最多就是跟导师单线联系,或者有一个实验室内部的小关系网,然后就真觉得国外的科研就这么简单

其实哪有这么简单,你的经费哪儿来的,你合作的大牛是谁的人脉,你顶刊送审是谁的面子

这个东西国内能玩明白的就属于凤毛麟角了,少数几个能撬动主流学术界话语权的现在在国内都是呼风唤雨的角色

其实国外学阀的能量完全不比国内来得小,哈佛每年200个nature80个science凭的是什么,凭的就是很多大牛能靠刷脸让文章送审,只要能送审就能发,只要能发就源源不断

曹原本质上就是这样一个产品,我不是说他能力不强,他能力肯定强,但是他这个东西能源源不断的上正刊,是有一个圈子在给他背书的,而这种背书其实是超越科学研究本身的,这是话语权,是一种学术政治。简单地说,全世界有数以千计的科研项目是因为曹原那几篇正刊存在的

哪里的学术都是需要争资源的,无非一种方式或另一种方式,其实事实上基本都是同样的方式

所以在曹原已经深度融入这个生态的情况下,他在美国能够取得的资源是比在国内多的,而且他没有用国内的资源为自己争取更高地位的需要,这不仅与普通的海外博士不同,也与以往的一些归国大佬是不同的,懂行的应该知道我在说什么

其实反过来对国内来说,曹原成为一个美国学阀的价值也是大于成为一个中国学阀的价值

至于你们吵来吵去的面子问题,过于不重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4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类问题有一个非常因吹斯汀的旗帜人物,这个人就是颜宁。
在颜宁去普林斯顿任教并当选美国外籍院士的这段时间内,她也是和本题中的尹希,曹原一样,是定体问小作文的绝佳论据。
比如当年下面这篇好几万赞的雄文。


然而自从她回了国,这里立刻就蹦出了好多大神给你科普,颜宁是多么多么言过其实,做的课题除了捞经费灌水外一无是处云云。
总之毫无疑问的开除出顶级科学家行列。
一旦尹希,曹原他们后续真的因为某些原因归国,舆论剧本会怎么演闭着眼睛能猜到。
没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4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传播学骗局。
循环论证是这样的:
1,用留在国外工作,来证明某些人是顶尖科学家。
2,一个人如果是留在国外就是顶尖科学家,如果是回到国内,就不是顶尖科学家。
3,所以中国留不住顶尖科学家。
看懂了吗?这群出来追捧和反思的家伙,永远逻辑是表象自洽但实质悖论的。
实际上,在哪里工作只是一个个人选择,不存在所有顶尖青年科学家都留在美国的情况,也不可能要求所有青年科学家都在中国工作,在国外工作也不代表不爱国,更不代表背叛祖国。
我长期读者里面,顶尖青年科学家这几年,从美国最顶级的实验室回来的,就不止一个两个了。
我真心建议,外行少替内行反思和担心了。
纯耽误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