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1463|回复: 5

[分享] 为什么「21 世纪是生物的世纪」成了笑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24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4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又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
将生物学细菌培育技术,用来指导我的本行,房地产咨询事业。

我们公司,有个常规工作:
核定商场每个店面的租金。
传统的做法:
根据平面图,估算人流量。人流密集,租金就贵。

现在做人流分析,难度越来越大。
以前的老式商场,直上直下、四四方方,估算非常简单。

现在设计,非常复杂:
多条通道、多条动线,有扶手梯、直梯、步行梯。有空中连廊去隔壁楼,有下沉庭院,有异形天台。规模大、商铺多、每层和每层平面图都不同。

方案讲给客户,客户经常怼我们:你们的依据是什么?
很难答出来。
现有估算模型,依托经验,不确定性大、精确度低。
也就精确到个位十位,比如月租金每平方米三百三、二百六这样。

今天,我想到了一个船新的方案:
我3d打印一套商场模型。
在商场模型地板上,刷上营养液培养基。
随后,在商场入口放入菌种。
给细菌一定时间扩散后,通过每个店铺里生活的菌落密度来估算人流,直接给出租金比例。
这玩意可以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万位。

当然,商场会有一些重要人流节点:电影院、苹果店、卫生间。
这些地方我们知道对细菌的吸引力强一点,那我们多涂一些营养液。
多涂多少,系数我们通过前期研发实验确定。

这个模型的好处是,动态平衡,随时调整。我随时引入新主力店,随时多刷营养液,即时调整。
不光在开业前可以模拟测算,招商过程中也可以动态调整租金策略。

到时候我去跟客户汇报方案,也不用带ppt。
我就拎着箱子,装着各种模型和医学检测报告,一打开给客户看菌群就行。
“您看,这里颜色深,加他们租金!”
有理有据。

我的策略,对业内现有的估价模型形成了降维打击。可以预见,我的汪氏估价法很快就会成为行业标准。
甚至扩大使用范围,在街区规划、城市规划领域大展拳脚。
在十一国庆等人流密集的节假日,通过细菌模拟,最终得出的封路限行方案,可以在最小限度影响交通的前提下,最大限度降低人流密度,维护社会安全,保证交通顺畅。

二十一世纪,果然是生物的世纪。

而且,这还解决了我工作中的另一大难题——

客户正在看我的方案,对我的天才构思赞不绝口。
我借机谄媚表示:您看费用什么时候结一下?
客户淡淡摆手:你也知道,大集团,流程慢,回去等。这么大公司,能差你这点咨询费嘛?

我点头理解,递过去一个精巧的密码盒:
“好的陈总。顺便提一嘴,今天的演示菌种,是我司与亚洲皇家医科学校刘松霖教授合作培养的阿姆斯特朗螺旋放线衣原体,潜伏期大约240小时,我们同事都是打了疫苗才来的。
“解药已经为您准备好了,收款后,我们立即给您密码。”

屋子里的空调安静地运转,突然,客户领导打了一个喷嚏。
the en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4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话是我校前校长陈章良,良哥说的。当年他是归国博士、北大教授、北大生科院院长、中农大校长。
不过北大的饶毅老师对陈校长的科研能力从来都看不上眼,即便到农大开讲座,也丝毫不把良哥放在眼里。
距离我校一站地清华大学施一公老师,也说过类似的话,他说的是“生命科学是21世纪最活跃的学科”。

陈校长后来低调了不少,后来从政了,先去了广西,后来进了中央,再后来听说又被降职为副处长,不甚了解。


饶毅老师这个暴脾气似乎从来没改过,各种看不惯、看不爽,说辞职就辞职,但是由他主导的“知识分子”,绝对算是华语圈子里科普水准最高的账号了,没有之一。


施老师依旧各种豪言壮语,比如最近的直言超过美国论文数量的中国“垃圾文章太多”,近期还如火如荼地办起了西湖大学,没错的话,对标的应是美国的普林斯顿。


说了这么多,他们都是大牛,但我不是,大部分学生物的人,也不是。对大牛们来说,“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如灯塔般照亮着前行的路,但“汝之蜜糖,我之砒霜”,对于包括我在内的众多二流及以下生物狗,却如水中月、镜中花般,虚妄迷离。
之前失眠,写过一篇又臭又长的回答:
如何看待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的言论「当国内所有精英都想往金融上转时,我认为国家出了大问题」?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屠龙的勇士最终变成了恶龙,因为金钱。
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成了笑谈,主要是因为没钱。
没钱就没面包,没面包再美的理想,也无法解馋,饿着肚子的人们,自然会互相讲讲笑话,排解愁苦的情愫。
但生物原本就是基础科学,想让从事基础科学的人去赚钱,原本也强人所难,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能开公司么?霍金的无边宇宙理论能变现么?
不能。
在我看来,21世纪的确是生物的世纪,但并不能说21世纪是生物从业者的世纪。
在21世纪,基于实验基础和科技基础,在近乎一片空白的生物海洋里拾到几枚贝壳,理论上是比较容易的,但想要用这几枚扇贝卖钱?
不好意思,这是什么?安全么?现在安全几代之后安全么?即便对人安全,对环境对动物安全么?你了解扇贝么?扇贝里有多少个分子?
一流的生物科研工作者刷绩点、发Paper、出国留学、留校任教,为科研而培养出的过剩的生物民工,则被丢弃到人才市场上,自生自灭。学而不得其用,又无法变现赚钱,自然牢骚满腹、抱怨连连。
这不应是生物的错,基础科学没错。错在哪里?也许错在曾经的生物太火,火到无论什么学校,都要有一整个生命科学院,要有若干教授和成百上千名生物相关专业的学生。可是,学理论物理的能有多少?学历史的能有多少?把理论物理学院开到每一个大学,想必又是一片哀嚎了。
当然,跨都跨行了,还不允许我们在这个功利主义当道的时代里,偶尔自黑,并且能劝退一个算一个么?我可不想把我经历的一切,让蛋蛋后们,也经历一次。
毕业答辩,A老师问我毕业后不考研准备做什么,我说去做房地产企业的管培生,A老师问,什么管培?B老师抢答,就是去卖房子的,全场大笑。
毕业第二年,去北京的985、211大学校招,营销总监每每带上我,他认为以我这个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的人,可以充分证明地产营销的“不拘一格要人才”,我无所谓,不就是在一群人面前自黑嘛,又不是没被黑过。
现在做社会化营销,给传统车企做双微运维、线上营销策划案,老大特别喜欢在竞下标时,把我介绍给客户,因为他觉得我这种学的是生物、入的是房产的“怪人”,总能想出求新求变的好点子,毕竟是真扯过犊子的人,随口扯扯犊子,对我也不是难事。
所以,我算黑生物么?明明在黑自己嘛。因为外在内在的种种原因,无法把曾经的目标贯彻始终,总是有些惆怅叹惋。
当然,一旦我们这些生物狗在其他行业赚了钱,发了财,就会变成:
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因为在各行各业都有生物出身的人才。
这时,我们便不会再苦笑,而是大笑,笑自己并非一无是处,笑时代的荒谬,笑命运的弄人,但笑中,还是会带泪的。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4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这句话没记错的话应该是陈章良说的。

陈章良于1983年、22岁时赴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留学,1987年、26岁时拿到博士学位回国,北大直接给了他副教授。

现在的海归太多,圣路易斯华盛顿的博士想要在2018年当上北大的讲师,需要有很突出的论文水平,而且在入校后需要经过6年的考核、持续产出高水平文章,才能拿到终身教职。

而在1987年,一个美国名校博士,对于中国来说是多么稀缺的一件事呢?

之前的一个回答说过:一直到1998年,北大教师的博士率也只有1/4,就更不用说海归博士了,一直到21世纪的头几年,澳洲/香港的博士都能比较容易的拿到国内顶级大学的教职。

中国人很聪明而且小学初中高中所学的知识比美国的孩子多得多,为什么中国的学术比不上美国,究竟差在哪呢?
而在1998年之前的10年,80年代的中国,刚打开国门没多久,国内外物质条件差距大到颠覆许多人的三观。《北京人在纽约》里,学医的、拉大提琴的,都愿意到美国当纺织工——当时在美国刷盘子也比在国内当高级知识分子赚得多得多。

而在1987年,陈章良、以及同年回国的林毅夫,显然不care这点收入差距,而是放眼于更大的目标——在高速发展的中国,以自己极其稀缺的美国博士海归的身份,搏一把大的,获得一个远高于美国中产阶级的物质、地位和影响力回报。

陈于26岁拿到北大副教授职位,28岁当上正教授,31岁出任生物系主任,34岁当上北大副校长。

这样的神速,在如今不可想象。

林毅夫的故事更是众所皆知,他不仅是1987年从美国回国,更是早在1979年就从金门抱着篮球游泳投奔大陆,足见他的进取心。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如果朝鲜今年宣布和美国建交,开始搞改革开放。那估计明年也会有一些朝鲜/韩国裔美国科学家突击回国,在10多年后成为朝鲜的副部级、部级干部。

陈章良是学基因技术的,回国后一边在学术界的地位飞速攀升,另一边创建了“未名生物集团公司”,后来又创建了“北大生物城”——在上地开发区圈了不小的一块地,如今周边房价10万一平。

陈后来当了农大校长、广西副主席、科协副主席、人大常委、政协常委,可以说是很好的把个人努力放在了历史的进程当中,为生命科学在中国的普及和推广,立下了汗马功劳。

再来看一个例子:

程京,英国思克莱德大学博士,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博后、讲师,其简历上还有一个“美国AVIVA公司技术总监”的title。

这样的简历,能在2000年时,给总理和国务院各部门负责人做讲座。总理当场拍板给钱(据说是5亿,2000年的5亿)建设生物芯片公司。

博奥生物十五年发展历程与展望-新华网



2000年2月29日,在北京中南海“国务院办公厅第十次科技讲座”上,程京分析了生物芯片作为新世纪革命性技术的战略意义,建议尽快建立国家级生物芯片工程研究中心,迅速研发出一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专门技术,实施强强结合,打造中国的生物芯片产业,主动迎击国际竞争。此建议引起了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的高度重视,他当即拍板:“给你6个月时间准备……”正是这次讲座揭开了博奥生物乃至中国生物芯片产业发展的序幕。

2000年9月,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卫生部和教育部的支持下,以清华大学企业集团为投资主体的生物芯片研发企业北京博奥生物芯片有限责任公司正式组建;并以博奥为依托,建立了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这样在现在看起来匪夷所思的阶级跨越,对于90年代的中国,是再正常不过的,因为当时的海归博士实在是太稀缺了。

那么,为什么在90年代,生命科学的海归博士们在在舆论上那么红火,能够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力呢?

答案也简单,因为“就业越惨的专业越先回国”

从90年代到2010年代的海归回国浪潮来看,学科越基础、越不好就业的,越先出现名校海归大批回国的状况。

在美国不好就业 —> 就业了也赚不到大钱 —> 不如回国博一把大的。

最开始大规模回国的,在80、90年代就开始大规模产生影响力的,就是生物方向的博士。

因此生物方向的海归也就比其他学科更早在中国这个高速发展的列车上占了坑。

而那些热门领域的学者们,因为在美国很好就业,没必要回国,也就少有能赶上这趟车的。

于是,整个一代的中国年轻人,在三观形成的90年代-21世纪初。电视、书本上都是铺天盖地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克隆”、“生物芯片”......以及陈的那句名言——“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

从而导致在90年代中期到2005年左右的高考填报中,生命科学成了热门专业,生科成了北大清华录取分数线最高的专业之一。

那个年代没有自媒体,互联网也是稀罕事,考入名校的师兄师姐们基本就是一去不复返的传说,很难向下反馈。而等这波人毕业后,在互联网时代,就掀起了对生科的反攻倒算潮。

我的一位学长,是90年代末的理科状元,本科进入了生命科学学院。和程金一样,他后来也去宾夕法尼亚大学继续博后工作,现在已经快40,终于在今年找到了国内一家名校的教职。

如今,说起高考选专业,他的原话是:“不管怎样,不学生物就好”。

所以,“21世纪是生物学的世纪”这句话,能流行这么长时间、能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力、对一代人的专业选择产生了那么大的影响,是和历史进程是分不开的:

  • 生科不好就业,大批生科博士在80、90年代就回国奔事业
  • 中国在80、90年代极其缺乏海归人才,这些人获得了火箭般的事业爬升
  • 21世纪初,一些华人顶级生命科学学者陆续回国,继续接棒这杆大旗

从陈章良到程京到施一公,在他们回国的时间点,其他热门专业的顶级华人学者极少见全职回国的,即使回国也主要混企业界而不是学术界/政界。

而生科的学者们回国后,主要就走上了从学术界到政界这条路,在顶级大学里扩张生命科学的招生规模,同时也大力宣传生命科学产业的重要性,从国家忽悠经费办企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产生了很大的舆论影响。

总的来说,我觉得这就是中国改革开放高速发展大时代下的种种机缘巧合,只是苦了一代高分考生。

除了学术界以外,许多领域都是如此,个人命运在时代大潮下沉沉浮浮:

比如当年《红楼梦》王熙凤的扮演者其实应该是乐韵,邓婕只是备胎。但乐韵想去香港,就放弃了,这让备胎邓婕一举成名。

乐韵_百度百科
而乐韵追随一名香港艺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他的第三者,后来被甩,穷困潦倒,还拍过三级片,最后在28岁时自杀。

上了贼船的生物博士们,对比下乐韵,可能就会好过一些了。

相关回答:
中国人很聪明而且小学初中高中所学的知识比美国的孩子多得多,为什么中国的学术比不上美国,究竟差在哪呢?如何评价施一公称中国论文的“垃圾文章”太多?为什么《芳华》中的刘峰那么惨?「奉献性」人格是否更容易被社会淘汰?
公众号:黔财有话说
微博:黔财有话说_塞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4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21 世纪是生物的世纪」这句话我觉得无比正确,
但是如果稍加补充就更完美了...
明明是「任何世纪都是生物的世纪」...

古代那些个大boss,有多少到了最后不是各种想强行(xu)命一把达到长生不老的境界,
炼丹肯定是有的,那应该算化学,
但是有没有做活体实验我就不晓得了...
所以说以前没听到什么20世纪是生物的世纪,是因为媒体太不发达了,
再之前,大概是因为他们不知道什么叫科学,什么叫生物...

「21 世纪是生物的世纪」这句话可不是白说的,
如果不是这样的宣传,你怎么可能让22一直到30多的劳力,
拿着3000不到的补助,干的那么起劲,
一干就是上十年,
这不是短工,这是长工,
恕我直言,就这个钱,连临时请个短期瓦工你都请不到...

这种专业基本就是学低了白学,学高了找不到工作的矛盾学科,
这个专业人员上就更矛盾了,
一帮本科生、低年级研究生,甚至完全不是这个专业的人,
无比拥护「21 世纪是生物的世纪」这句话...

厉害得不得了,连工厂流水线机械活,都算是生物科技了...

觉得还有82年啥的我们也不用争了,我不太喜欢扯犊子,
而且我早就说了,
「任何世纪都是生物的世纪」



其实别人真的没有笑,
别人只是看着你付出同样的精力,拿着别人1/3不到的收入,
还觉得在捍卫人类大业无比正义有点滑稽而已...


>>>贱贱的圈|群|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24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21世纪才过去1/6,就急不可耐的开启嘲讽,这本身不就是一个笑话么?
人类基因组计划已经完成十几年,基因测序已经走进民用,转基因技术让数十亿人吃饱穿好,“生物学的世纪”未必将成为一句空话。
至于毕业薪水……物理学的世纪里我们物理系毕业的就有多高收入么?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