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UID
Email
密码
记住
立即注册
找回密码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开启辅助访问
收藏本站
快捷导航
门户
Portal
社区
资讯
会议
市场
产品
问答
数据
专题
帮助
签到
每日签到
企业联盟
人才基地
独立实验室
产业园区
投资机构
检验科
招标动态
供给发布
同行交流
悬赏任务
共享资源
VIP资源
百科词条
互动话题
导读
动态
广播
淘贴
法规政策
市场营销
创业投资
会议信息
企业新闻
新品介绍
体系交流
注册交流
临床交流
同行交流
技术杂谈
检验杂谈
今日桔说
共享资源
VIP专区
企业联盟
投资机构
产业园区
业务合作
投稿通道
升级会员
联系我们
搜索
搜索
本版
文章
帖子
用户
小桔灯网
»
社区
›
D、仪器区
›
分子仪器
›
分子诊断,路在何方?
图文播报
2025庆【网站十二周
2024庆中秋、迎国庆
2024庆【网站十一周
2023庆【网站十周年
2022庆【网站九周年
2021庆中秋、迎国庆
返回列表
查看:
5127
|
回复:
0
分子诊断,路在何方?
[复制链接]
病理医师
病理医师
当前离线
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
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雷达卡
发表于 2024-9-23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
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与分子检测密切相关,无论是在疾病的诊断、预后评估还是疗效监测,分子检测都已经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我们现在的诊疗模式,就是病人来到医院,通过各种辅助检查,包括实验室的、病理的、影像的,分子的检测,相应的结果拿过来以后,去医生那里进行汇总、诊断、治疗。
而对于血液病的实验室医生来说,我们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不幸的是我们没有兄弟科室的帮助,没有病理、影像的辅助诊断,需要我们自己单打独斗;而幸运的是,这份责任给了我们实验室人巨大的责任感和勇气,鼓舞和推动着我们不断探索和进步。
血液病的分子检测,最开始是普通PCR,通过跑胶对单个基因进行检测,后来有了荧光定量PCR、FISH,二代测序这些,整个的发展流程是从我们已知的、单个基因的检测,到未知的、多个的、更广泛的基因检测,这是我们技术上的进步。
从测序的发展史可以看到,技术的发展其实是越来越快的,一代测序到二代测序之间隔了十几年,二代到三代之间隔了几年,我们可以大胆的推测,新的技术手段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会应用到实验室和临床,这是我们所需要面对和思考的。
大家可以看看,这是前两年实体肿瘤比较火的伞式研究和篮式研究,现在的治疗模式,正在尝试从以往病理诊断过渡到基因诊断。我们不再说食管癌,肺癌什么的,我们要根据找到的基因Marker,去找到靶向药进行治疗,这是我们对整个疾病诊疗模式的一个革命。
在血液病上也是一样,近年来也已经出现了针对AML、MDS的伞式研究和篮式研究,探索根据检测到的很多标志性的基因突变,去决定它后续采取的治疗方式。
二代测序这两年很火,这个技术把分子诊断的水平提升了一大步,它给我们带来了海量的数据,但是这些数据如何应用到临床,其实是给我们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今天我们需要思考,分子诊断走到这一步,下一步我们该怎么走?下面是我们的一些想法。
现在很明显,就是能检测的基因越来越多,从2006年的时候,NCCN推荐做FLT3基因突变检测(没有要求,只是推荐做),到2010年,指南中要求做FLT3、NPM1等基因检测,到现在,我们中国国内的指南中,已经出现了要求检测数十种基因的突变。
从原来的单个基因热点区域测序,到多个基因热点区域测序,再到全外显子、全基因组测序,基因越来越多。但是这些基因做完以后,我们具体有哪些能用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上呢?
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技术手段走在了诊断和治疗的前面,临床大夫最直接想要的是,这个检测对我的治疗有什么帮助?对我的病人有什么帮助?但是很多情况下都是,病人花了很多钱,我们做了几十上百个基因,最后只是得到了一个提示,一个模棱两可的结果。
然而,这些不是通过我们个人能力就能改变的,这些疾病相关的靶基因,还有一些靶向药,是通过很多科学家花费几年乃至十几年的时间研究汇总的。但是,我们作为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如何在我们现有的能力下,进一步把工作完善、做好,这是一个问题。
我们现在有一个设想就是,我们能不能从单独的这个碱基的ATCG的改变,延伸到去分析整个肿瘤克隆性的改变,去展示更加直观的肿瘤的克隆多样性的情况?
我们知道,本身血液病的发展,就是一个克隆不断演化的过程,从早期的分子学的一些改变,到晚期的一些分子学事件,从干细胞到肿瘤细胞,是不断进展的,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会有一些分子学的标志。
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些分子学的标志,加上我们二代测序所附加的一些数据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让整个报告单看起来更加形象一些?如果有可能的话,我们以后的报告模式,会告诉我们临床大夫,这个病里面有几个克隆?哪个克隆上有什么样的基因?这样的基因对什么样的药有效?这样的就能把一个很枯燥的报告单,让临床医生更好的接受,这是我们想去做的。
二代测序,是一个技术平台,我们能不能把这个技术平台应用到其他检测,我们想到一个就是MRD。MRD有两种释义,一种是最小残留,一种是可检测的最小残留。
可测量的最小残留,就提示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检测。目前来说,分子检测是最灵敏的技术,我们可以想想怎么能充分的应用灵敏度高的技术手段,把我们不同技术结合起来,去解决这个问题?
刚才说过,我们做血液病的分子检测,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基础研究,没有很多明确的靶点可以用来诊断和治疗,但是MRD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我们可以把好的一些技术运用到适当的的情况下,给病人和临床大夫提供一个更可靠的手段,做MRD跟踪。
另外,MRD现在对我们来说不单单是一个技术上的选择,我们更要选择合适的基因,现在血液病上大家都能够达成共识的,觉得非常可靠的可能就是融合基因了,BCR-ABL、PML-RARa,这些致病相关的,都可以作为一个可靠的MRD跟踪的指标。
此外,还有一些CHIP相关,就是白血病前克隆的,DNMT3A、TET2、ASXL1,这些可能在病人中能够检出,但不一定代表肿瘤,随着正常人年龄的增加,这些基因的检出率也会有一些增高。
还有一些遗传易感性的基因等等,在这些基因中,最可靠的就是第一类的融合基因,但是融合基因现在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不是所有人都有融合基因。现在的病人能够用融合基因做来作为跟踪的,在临床上也只是占据20~30%。
所以,现在MRD面临的两个问题,一个是我们需要找到一个合适的检测方法,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现在监测的范围太小,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我们需要更多的Marker进行跟踪。
根据这两个问题,我们有一个想法,首先我们病人进行二代测序,能筛到很多的突变,我们统计过二代测序相关基因突变的检出率,在血液病里面能达到90%以上,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Marker较少的问题。
还有一个技术平台的问题,现在二代测序,相对来说敏感度是比较高的,但是还没有远远达到我们对于MRD跟踪的一个要求,这就需要去改变,还是用二代测序这个技术手段,但是变成专门根据MRD去设计的一些高敏感度的方法,这是一个解决的路径。
还有就是,单点的检测,可以用数字PCR,数字PCR有天独厚的优势,就是不需要内参,我们可以根据单点去设计探针,得到检测结果,而且它的敏感性也很高,很有利于我们进行MRD的跟踪,所以这是我们基于MRD跟踪的两个方法。
另外,移植的病人,移植后也需要监测复发。我们以前监测移植,如果存在融合基因,可以根据融合基因去监测,如果没有融合基因,还可以用STR的方法,检测嵌合体的改变。
不过,STR由于本身方法学的限制,敏感度不够,只能达到3~5%,好的时候能达到1%,所以我们就考虑能不能用一个新的方法代替,把敏感度提高,敏感度提高了,就能够帮我们解决MRD跟踪的问题。
我们找到了一个遗传概念:MNP。这个MNP跟STR一样,都是从法医演变过来的,法医上主要是用来对不同来源的核酸进行鉴别,这其中比较关键技术就是,MNP,多核苷酸的多态性。
通常我们知道单核苷酸多态性,就是SNP,它是指一个点、一个碱基的改变,而多核苷酸多态性,它是把不同的SNP位点,进行排列组合,通过排列组合的方式,来识别不同来源的核酸。
这个方法是用二代测序去做的,它利用了多核苷酸多态性的技术优点,又利用了二代的高通量,所以敏感度很高。
原来我们做STR,只做16个位点,排除一些移植前后可能会有差别的基因,也就是10个左右,16个不一定全能用上,而MNP方法,可以把通量放大,可以做100个MNP。所以,从结果来看,不管是从靶点,还是技术平台来说,都能做到高敏感性和高准确性。
这是我们的一些数据,第一列是一个理论值,第二列是同时参考移植前受者和供者的信息以后得出来的,第三列是参考了移植前受者信息后分析得出来的,第四列就是只检测移植后的受者得出来的,就是没有移植前受者信息,也没有供者信息做参考,得出来的,最后一个是STR方法检测出来。
结果发现,用MNP的方法检测的数据,信息基本上是一致的,而且可以达到1/10000的敏感度,而原来STR,在比较好的情况下也只能达到1%,灵敏度能够提高100倍。
下面是一个病例,用STR检测的时候,1月份、2月份都是100%,但是MNP检测,已经发现骨髓里面其实已经有复发的迹象。直到3月份的时候,STR才发现有问题。所以,MNP法比STR法能够提前两个月给临床大夫带来提示,给病人多一份生的机会。
第三个方向就是有点天马行空的想法,我们现在做的测序有DNA、RNA,但是在人体内执行功能的其实是蛋白质,有没有可能在未来应用到血液病的这个分子检测再多一个蛋白组学?
另外,分子诊断与其他的几个诊断模式可能不太一样,分子诊断有它的优势,就是相对来说比较敏感,还有就是高自动化,省时省力,这是对我们个人来说。但是对疾病来说,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免疫学,都能给我们带来完整的疾病信息,我们能够看到每个肿瘤细胞上的改变,能够知道细胞长什么样,完整的核型长什么样。
但是分子的话,是大锅烩,所有的细胞放进去以后,是打乱提核酸,造成我们对疾病的认识是割裂的,很多我们说的克隆多样性,其实是不一样的东西混到一块儿了,这是我们分子诊断存在的弊端。
不过,现在我们的技术其实已经达到了,我们可以做单细胞测序,可以做单细胞的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以后会不会有这种可能,我们能够做到1000个,或者1万个单细胞的测序,或者蛋白质组学的一个测序,通过大数据汇总,给我们一个全新的疾病的解读?当然这是天马行空的想法,不知道多长时间能够实现,
最后,方向四,就是大家提出的宝贵意见!
学术沙龙——血液病分子诊断交流会(第一期)
FLT3基因突变,除了ITD和TKD,你还应该了解这些!
NGS可预测移植MDS患者的复发!
吕晓东:融合基因做了这么多年,你真的了解吗?
新桥血液科张诚:得了CLL/SLL的患者,该怎么治疗?
NCCN指南解读——基因突变检测,促进AML患者个体化治疗!
对话张龑莉——新版NCCN指南更新,看CML诊断与治疗发生了哪些变化?
MDS、MPN基因突变,看新版NCCN指南怎么说?
原文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62944500
楼主热帖
小桔灯网业务合作须知!
如何注册小桔灯网VIP会员?
破局 | 巨头们正在剥离IVD
[
同行交流
]
禁止进口的旧仪器有哪些?
[
免疫仪器
]
瑞派宠物医生:穿越宠物眼科“手术禁区”,争分夺秒镌刻生命印记
[
血球仪器
]
女生主动起来会有多主动?
[
血球仪器
]
超详细解读——免疫组化实验,建议收藏!
[
免疫组化技术
]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去医院好还是IVD行业好?
[
同行交流
]
体系审核中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和应对策略
[
NMPA体系考核
]
第11批国采来袭!75个品种大清单曝光,这些药价要“跳水”了?11批国采启动前,清单泄露?集采6年回头看:谁哭了?谁笑了?
[
同行交流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返回列表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关闭
官方推荐
/3
【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微信】参与交流!
网站定期开展行业相关话题互动交流活动!对认真参与讨论的桔友将有金桔奖励!欢迎参与。
查看 »
IVD业界薪资调查(月薪/税前)
长期活动,投票后可见结果!看看咱们这个行业个人的前景如何。请热爱行业的桔友们积极参与!
查看 »
小桔灯网视频号开通了!
扫描二维码,关注视频号!
查看 »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本站公众号
个人中心
个人中心
登录或注册
业务合作
-
投稿通道
-
友链申请
-
手机版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返回首页
Copyright © 2008-2024
小桔灯网
(https://www.iivd.net)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Powered by
Discuz!
X3.5 技术支持:
宇翼科技
浙ICP备18026348号-2
浙公网安备33010802005999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