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之前和一个朋友聊天,他们实验室有一个博后R,“特别成功”。怎么说叫“特别成功”呢?就是这个人发文章的数目多、速度快、档次高,相应的到后面找工作时候的面试率、offer率也很高。
我朋友和R是一个实验室的,相同领域,做了六年发了一篇顶刊,各种工作都是亲力亲为。对于我朋友的这种成功,应该是多数人比较认可、觉得扎实的成功。而说起R,我朋友流露出一种惊叹和赞赏的态度----据说R从来不染指各种具体的实验,每天都是呆在办公桌上各种回复邮件,联系shared resources、联系collaborater、联系外包公司,各种催进度、问进展、分析整合结果、做展望规划。
感觉用你说的“项目经理”这个称呼还挺合适这个人的,但也不耽误他是个科学家。在目前这个大环境下,科学家的直观结果就是有科研产出、且人本身有思想深度、有知识----这个人都很符合。
对于这种“不亲手做具体事情”的行为,我们有一个共识,就是只有这样,你才能有更多精力去组织、统筹和安排更多事情。一旦你开始关注任何一件具体的事情的具体细节,你的时间和精力就开始被大限度的牵扯进去。与此同时,“做实验”本身有一种魔性,就是用细节本身来让人沉迷无法自拔。比起沟通、等待、商谈、协调来说,更多人更愿意沉浸在自己为所欲为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那些热爱做领导、项目经理、喜欢统筹规划的人在某种程度上也很可贵。
科研外包就是一种让自己不染指具体实验的手段。不过很多时候很多地方不叫“科研外包”,而是叫可共享的资源,shared resources。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让shared resources来做特定的实验,就成了某种常规,甚至有时候是必要的。
说是常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节约了大型仪器的管理、教学、维修的人力成本,节约很多“小块时间”。比如说,一个lab有几十个人时,经常有lab duty,每个人负责一小块试剂或者仪器。坏了联系人来修、有新人加入时负责做training,像pipet管理这种情况还需要每年找人来做校准。也许看起来并没有花费很多精力,一周才做几次,但其实事情多起来总是会各种占用时间。
在lab人数少的时候,整体空间也小、各种仪器的使用也没有那么频繁。有很多大型贵重仪器,比如cell sorter,confocal,mass spec,除了实验室确定经常用时会配备,大部分仪器都是用shared resources,有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操作、处理、维护。这样一来,我们就只作为使用者,不需要关心太多其他的事情。使用仪器的时候也可以有一定的自由度,比如已经很有经验的user可以自己用、只收仪器使用费;而新user可以被assisted,人工费单独结算。
“常规性”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很多比较基础、繁琐的工作,交给shared resources的技术员,有很高的成功率和可重复性、可验证性,能够节省很多大块时间。最具体的,就是像分子克隆的操作步骤、解剖组织器官、genotyping这一系列的事情。这些活做起来要花费几个小时,其实技术含量不高。或者亲自把设计的部分做完,剩下操作的部分交给core来完成。这些操作的成果和质量,都是可以马上验证的,比如解剖的组织的形态、完整度、活性;比如质粒的浓度、测序结果等等,不用担心有什么“被坑了的情况”。
在看到别人科研外包时,我们也应该稍微看的正面一点,把态度调整一下,不要觉得“这个人什么都不会”--毕竟没有人什么都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