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1239|回复: 5

[分享] 分子人类学推翻了哪些传统观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18 16: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18 1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汇总文,长文预警,信息量不小

推翻了非常非常多的传统认识,并且分子人类学在发展过程中也推翻了一些前期的观点,以下分地区列举一些有趣的:
东亚人
1,日本朝鲜人的大部分基因都来自新石器初期中国北方农民,而现在的中国北方人,比日韩多了一些古南方成分,因为中国人经历过极多的人口混合。

2,日本人的父系基因O和D被认为对应了历史上的弥生人和绳文人,D系可能占了40%左右。
但后来通过常染色体基因发现其实绳文常染很低,也就20%,而且很多是来自朝鲜半岛的,即弥生人渡海而来之前就带上的。来自日本列岛的绳文人对日本人的基因贡献非常小。
D系基因占比高,是因为他们后来出了贵族,至于是不是天皇家,日本方面禁止验证。

3,北方汉族基因里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成分非常少,无论父系还是常染,占比都只有个位数。当然了,羌系民族的成分是无法统计的,跟汉族太接近了。
反倒是蒙古人的基因里来自中原的成分挺多,内蒙古蒙古族有一半左右的父系,多半的常染来自中原,而外蒙古有20%左右来自中原。
中原基因进入草原的时间很悠久,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中间经历极多反复。

4,匈奴人的族系从基因看,怕是和阿尔泰语系的蒙古突厥什么的没啥关系了。(经提醒,语系应改为语盟)
匈奴前期核心人群的基因已经找到了,王族父系R1a-z93,明显源于斯基泰(雅利安直系),平民父系Q1b-L330,是古北欧亚人种的父系。常染上是古北亚和古北欧亚的混合,介于印第安人和蒙古人之间。
语言学上有一种颇有影响力的观点认为匈奴人属于叶尼塞语系,起码从基因上看,这个观点很有说服力。

5,虽然汉人是从北向南移民为主,南方汉人是古代北方移民和南方土著混合产生的但北方人群也混有部分古南方成分,时间大约是在新石器时代前期,六七千年前,很可能是由南北混合过渡的长江-黄河之间人群代入的。
以古人为标杆的话,南方汉族的古北方常染比例在60-75%左右(上海75%广东60%),而北方汉族的古北方常染比例在80%左右。
注:这里说的古北方常染来自新石器时代初期在黄河-泰山一线和长城之间的人群,以西北的齐家文化古人为标杆,属于北方的北半部。而当时北方的南半部大概率属于南北混合人群。



蓝色是古北方成分,橙色是古南方成分

6,很有意思的是,南方少数民族中南半岛国家也或多或少带有一些古北方成分,因为不仅汉人在南下,汉藏语系其他民族也在南下,包括古羌、古巴蜀等等,他们走的西部路线,汉人走的东部路线。
而且他们南下的时间非常早,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直抵中南半岛。
看来南下是东亚世界移民史的主旋律了。

7,众所周知,遍及东南亚、太平洋甚至马达加斯加的南岛语系,起源于台湾岛原住民,且时间非常晚近,从3000年前才扬帆起航。
他们看起来挺黑,但其实带有的热带矮黑人成分没有或者很少。皮肤黑是热带适应产生的。
而且这些南岛人甚至还携带了四分之一的古北方成分,证明3000多年前就有少量北方移民沿海岸线移民到了台湾。

8,印第安人是黄种人,但跟我们并不完全一样,他们是由古北欧亚人和古东亚人混合产生的。
古北欧亚人是一个独立人种,介于东西方之间,常染基因更偏向于亚欧大陆西端人群,曾经分布于整个北亚、东欧、中亚。

9,早期分子人类学认为父系基因O2(当时叫O3)是汉族的标志性Y染单倍群,但后来发现,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出土古人的父系多数是N1,后者今天主要分布在北亚,在汉族中不超过10%。
而O2在当时主要分布在黄淮平原和江汉地区,是介于南北之间的人群。
O2单倍群是新石器时代后期的龙山文化时期才逆袭的,很可能对应的是三皇五帝时期,某几位上古大能得了权柄,打下一片大大的疆土,从此多子多孙。

10,被认为是华夏奠基者的姬周王室,其父系单倍群极有可能是N-F1998。推翻了之前普遍推测的O2。
看来周天子的诸侯们不行啊,繁衍子孙不如人家嬴姜之类。

11,中国大多数省份历史上都经历过丰富的人口聚散,尤其是北方。因此当前各省人跟历史上该地居民并非完全对应,甚至有可能很不对应。
比如我们经常说山东人是东夷之后,其实山东人基因受古代西北人群影响也不小,而东夷常染的影响在整个华东都很普遍,在江淮一带未必比山东少。
比如我们经常把江浙一带和越国、百越联系起来,其实从常染来看,江浙居民可以归类为北方人。
不过倒是有一些百越父系基因,通过历史时期某些名人家族的崛起而多子多孙,成为江浙大姓(顾陆沈等),但是他们也仅占比20%左右。

12、春秋战国时的北方游牧民族鬼方、山戎等,和秦汉时期的东胡不是一个族系。
鬼方、山戎时期,北方草原的东半部属于石板墓-夏家店文化,Y染色体单倍群是Q1a-M120。
这个类型在先秦时期已经广泛进入山西河北(以北狄的身份),并成为了华夏人群的固有成分之一,今天依然在山西频率最高。
宋朝老赵家就是这个Y染色体。
也就是说赵皇室和赵王室不是一家的,而赵王家属于超级祖先002611下的一支(嬴姓集团),和秦王室分属同支,从爆发时间和树形来看,基本实锤。
而到了战国后期,取代山戎的东胡人,父系主要是C2北,这跟后来的鲜卑、蒙古是一脉相承的。

13、我们所熟知的阿尔泰系人群,什么蒙古突厥啊,并非一直以来就是草原的主要人群,也并非一直就待在现在所在的地方。
青铜时代草原的两大人群,东部的石板墓-夏家店文化,西部的乌尤克-昌德曼文化,一个父系是Q1a-M120,一个是R1a-z93和Q1b-L330,起源上都跟古北欧亚人有关系,并且是因为青铜技术向东传播而崛起的。
跟前者有关的古代民族是山戎、鬼方。跟后者有关的古代民族是匈奴。
在战国后期,蒙古语族的祖先东胡取代了山戎/鬼方,在汉代后期又取代了匈奴。
而突厥语族的祖先丁零,从贝加尔湖一带西进到阿尔泰山,端掉了匈奴的后路。
我们之所以在研究北方游牧民族时,老是把什么事都往蒙古突厥身上扣,主要是农耕文明的史观在作祟,喜欢以地为据向前追溯,忽视人的迁徙甚至取代。
头些年还有民科把东胡跟通古斯挂钩的,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14,早期因为技术不完善,样本量小,尤其是古人样本量小,以复旦李辉为代表的先行者们提出了新老亚洲理论,即以Y-NO为代表的新亚洲人走东南亚路线而来,北上取代融合了以Y-CD为代表的老亚洲人。
因现存D系人群肤色较深,所以又被坊间传为纯黄种人取代棕种人。
后来技术发展了,样本多了,发现东亚人的父系跟人群并不能很好的对应,NO的上游K2a其实在4万年前就在东亚了,时间上接近智人抵达东亚时间的上限,N和O都是在东亚本土突变产生的。
并不存在什么所谓的人群取代。
而且三四万年前的东亚古人,和欧洲古人存在着少量基因交流,说明北方迁徙路线也同时存在着。
这个事教育我们,科学的发展都是不断推翻前人观点,完善修正的过程,当下看似真理的观点,可能将来就不是真理了。
而高速发展的分子人类学里,这种推翻的速度是极快的。可能三五年,你就会发现知识过期了。

15,中小学课本告诉我们黄种人是温带分化产生的,白种人是亚寒带分化产生的,所以我们黄,他们白。
放屁。
黄种人才是亚寒带和温带北部分化产生的,我们的眼睑厚脂肪层、相对圆的身躯和脸(低比表面积)、较厚的皮肤角质层(黄色的由来),都是为了适应冰河时期极寒气候演化而来。
亚洲东部和东北部比较特殊,同纬度下虽然日照差不多,但气温是最低的。
源于亚欧大陆西端的古北欧亚人、和今天北极地区的爱斯基摩人/萨米人,也都具有类似黄种人的体质特点,无论他们的基因更接近欧洲人还是亚洲人。
而白种人,或者说欧洲白种人,是由三种古代人种混合而来,包括了:
棕色皮肤但蓝眼睛宽脸盘的旧石器时代欧洲狩猎采集者,他们中最早的成员是著名的克罗马农人。
五官极为立体甚至鞋拔子脸的浅肤色中东农民,他们是小麦和羊的驯化者,开启了新石器时代。
长的有点像黄种人但其实基因偏西方的古北欧亚人,他们是旧石器时代亚欧大陆北部的猛犸猎人。
这种混合,从距今8000年前就开始了,到距今3000年前才大致稳定下来,形成了全世界最独特的欧洲高加索人种。
欧洲独特的环境也加速了欧洲人的混合和独特性状的正向选择,那就是高纬度降水多导致的日照量低+同纬度下最高的温度。


<hr/>未完待续
<hr/>我来填坑啦。

欧洲-西亚南亚人
1,现代欧洲人并非取代了尼安德特人,而是融合。只不过智人向欧洲的迁徙在几万年里发生了N次,在最后一万年里尤其频繁。总是后面一波把前面一波给稀释了。
所以不仅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在现代欧洲人里占比非常低(2%左右),第一批进入欧洲的现代人(克罗马农人)的基因成分在现代欧洲人里也占比极低(个位数),他们的父系C1a等支系更是极为稀少。

2,欧洲人的金发碧眼白肤外表,其实是人群迁徙融合的一个意外
并非单纯因为高纬度环境产生,也并非单一起源,其形成过程非常复杂,而且这种外表最终稳定成型的时间非常晚近,可能到青铜时代后期才基本稳定。
上文已经讲过欧洲人源于三个不同人群的混合:中东农人、欧洲狩猎采集者、古北欧亚人。
其中白色皮肤的突变包括很多个,最早的一个出现于中东农人,在北欧狩猎采集者中也有,随着农业和植物性食物的普及,浅色皮肤得到了正向选择(有利于多接受光照合成维生素D)。
蓝色眼睛的突变最早发现于西欧狩猎采集者。
金发突变也包括很多个,其中最早的一个发现于西伯利亚的古北欧亚人,其他的多发现于青铜时代的中北欧绳纹器人。
总之,来自不同人群的金发碧眼白肤突变,随着人群迁徙在欧洲汇聚在一起,在欧洲北部的高纬度、低光照环境下,得到了很强的正向选择(审美可能也有作用),形成了现在的欧洲人。

3,由于希特勒的缘故,人们总是觉得欧洲人源于雅利安人,而雅利安人金发碧眼。
放屁。
欧洲人的直系祖先,东欧草原上的原始印欧人确实征服欧洲形成了众多民族,古代中亚雅利安人也确实征服印度伊朗也形成了众多民族。
原始印欧人≠雅利安人
征服欧洲的原始印欧人,在考古上被称为颜那亚人,其南部父系主要是R1b,北部主要是R1a。
R1b的南颜那亚人在青铜时代初期席卷了整个欧洲,是希腊人、凯尔特人、古意大利人、古日耳曼人的直系祖先。但不幸的是,目前出土的南颜那亚人,从基因来看,基本是黑发褐瞳的。
R1a的北颜那亚人形成了绳纹器文化,他们应当是金发碧眼的人群,并且较早抵达北欧和中欧,但随后被从多瑙河而来的R1b同胞征服同化,形成了原始日耳曼-凯尔特人。
金发碧眼的绳纹器人在欧洲的直系后裔是斯拉夫-波罗的人
在青铜时代末期,留在乌拉尔山脉一带的绳纹器人发展出了第一支成熟的游牧文化(畜牧→游牧),即辛塔什塔-彼得罗夫卡文化,其标志性父系为R1a-z93。
随后这批人抵达中亚大草原,建立了安德罗诺沃文化,这才是雅利安人。
安德罗诺沃人凭借游牧技术,席卷了整个中亚、西亚、南亚,并且对原始匈奴的形成、青铜技术传入东亚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4,日耳曼人并非纯种,而是非常杂,德意志人更杂。
原始北欧日耳曼人的基因里,层叠的成分如下:
a 旧石器时代的斯堪的纳维亚狩猎采集者,肤色很浅、可能有浅色头发突变,五官很不立体,父系I2a
b 新石器时代中东农人,从中欧北上来到北欧,肤色也较浅,五官很立体。父系G2a
c 青铜时代初期的颜那亚文化分支绳纹器人,有部分金发碧眼性状,父系R1a。
d 青铜时代入侵欧洲的颜那亚人R1b分支,他们从中欧北上,征服了上述人群的混合物,形成原始日耳曼人。
e 在青铜时代来到斯堪的纳维亚北部的乌拉尔系人群(西部芬族),被原始日耳曼人融合。

6,芬兰人是黄种人吗
芬兰人所属的乌拉尔语系确实起源于东亚,其最主流的父系N1(占比超过一半),也是中国古代北方主流父系之一,只不过是不同的下游支系。
不过芬兰人的常染色体只有大约8%的成分来自于东欧亚人群(黄种人),其余都来自西欧亚人群。
也就是说从人种来说,芬兰人是正经的白种人。
乌拉尔语系的祖先在新石器时代扩散到整个北亚,又在青铜时代扩散到了东北欧,在不断向西扩散的过程中,融合的白种成分越来越多,接力式的把Y染色体和语言文化搬运到了北欧。

7,土耳其人自称突厥后裔。这是个我们都知道的打脸事件。
土耳其政府邀请基因检测机构测基因,试图为国民起源背书,结果来自亚洲东部的NQCO等父系加起来也只有7-8%左右,击碎了土耳其人试图统和国民认同的梦想。
只能说土耳其政府自我洗脑太成功了,没点b数。
从基因来看,土耳其人倒不是网上传的那样是希腊人后裔。
他们的基因来源极其复杂,几乎叠加了旧石器时代以来从小亚走廊路过的所有人群,也就是整个亚欧大陆中西部的所有人群。
从常染来看,土耳其人介于希腊人和亚美尼亚人之间,可能跟他们最接近的是古安纳托利亚人,也即此地的土著居民。这些土著居民在希腊化时代是马其顿帝国/塞琉西公民,在罗马时代是罗马公民,在罗姆苏丹国是伊斯兰牧民,在奥斯曼时代是帝国忠实的土耳其人。
今天跟土耳其人基因比较接近的是周边的亚美尼亚人、库尔德人等,其次是伊朗人、土库曼人、阿塞拜疆人。值得一提的是阿塞拜疆和土库曼的东欧亚成分也不多。

8,英格兰人到底是入侵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后裔,还是土著的凯尔特人的后裔
答案是没有谁是主流,英格兰人混的挺匀。
根据2022年的最新nature(感谢老牛头的转载和翻译),英格兰人的常染可以分解为三个来源:
入侵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和维京人,这部分约40%
土著的不列颠人,约30%
中世纪开始陆续迁入的法国移民,约30%
前两部分并不出人意料,出人意料的是法国人血统占比如此之多,看来诺曼王朝/金雀花王朝的统治影响深远啊,英法之间千年人口交互也比我们想象的要频繁的多。
这可以解释为什么英语比古英语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几乎成为了一门罗曼语言。
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英格兰人作为日耳曼国家,却有不低的新石器时代欧洲农民常染,和相对较低的金色头发比例,以及,身高和法国人如此接近(178和177)。

9,众所周知,巴斯克人是老欧洲土著的后裔,从语言来看,很大可能是旧石器时代欧洲狩猎采集者的后裔。
但是巴斯克人的父系,实打实的老印欧上三旗,绝大多数都是R1b,比西班牙人比例还高。常染则跟西班牙人没什么区别。
但无论是巴斯克人还是西班牙人,常染基因中来自原始印欧人的比例都非常低。
很可能印欧人来到伊比利亚半岛的先锋,仅仅是人数较少的冒险家,他们成功的军事行动使得自己在半岛开枝散叶。

10,古罗马人总是给我们一副地中海居民的刻板印象,黑发黑眼,个子不高
但从史载和雕像中我们可以看出罗马人长相是很多样化的。有金发的,有诺迪克类型长相的,有阿尔卑斯类型长相的。
从基因来看,罗马不同时期发生了一些变化。
前期的罗马人,基因上呈现出来自中欧的印欧语入侵者和南欧农业土著混合的特点,虽然前少后多,但前者的比例不容小觑,这也是古意大利语族的成因。
比较奇妙的是,隔壁非印欧语的伊特鲁立亚人,基因跟罗马人没什么区别。可见当时半岛这块混的挺匀的。
而到了帝国时期,来自地中海东部的基因迅速增加,许多希腊、阿拉米、北非移民来到意大利半岛,这些人大多是地中海人种。
而到了帝国灭亡后,日耳曼成分迅速增加,半岛的基因结构重新变得类似罗马前期,也就是后来意大利人的状态。

11,一个并非由分子人类学推翻的误区:凯尔特人的红头发谣言
实际上今天在爱尔兰、苏格兰,红头发的比例也只有5%,把很多擦边的褐色囊括进来也不到10%。而且所谓红头发也并非红头发,而是红褐色、橙色等一类发红颜色的统称。
爱尔兰、苏格兰等凯尔特民族最常见的头发颜色是棕色。
红头发在欧洲的分布跟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吻合,呈现强烈的西北欧倾向,是一种气候导致的环境适应性。
古代凯尔特人在历史记载中头发多为金色和棕褐色,他们的体质类型接近今天的西南德意志、比利时、荷兰、瑞士、法国北部。这些地区今天的红发比例在1-2%不等。
只不过只有爱尔兰、苏格兰、威尔士等不列颠群岛边陲的民族继承了凯尔特人的文化,而他们中哪怕是占比不高也容易给人深刻印象的红头发,成了英语世界的刻板印象,进而转变为中文互联网经久不散的谣言。

12、印度人经常自称雅利安人的后裔。属于自我贴金。
其实印度语族的基因里,虽然父系来自安德罗诺沃文化的比例高达40%之多(在婆罗门阶层里尤其多),但母系基因占比却只有个位数,常染占比也只有10-25%左右。
也就是说雅利安人仅仅是印度人文化上的祖先,但基因上,印度语族各民族主要还是旧石器时代南亚土著的后裔(占比过半),来自历次入侵者的雅利安成分和西亚农民成分哪怕在旁遮普之类的地方也合计不超过一半。
这也是为什么巴基斯坦人看起来也不白

13,巴基斯坦的邻居,阿富汗人看起来也挺黑
你以为他们只是晒黑的吗?
阿富汗人虽然文化上是斯基泰人根正苗红的后裔(东伊朗语支),也有相当比例的旧石器时代南亚土著的基因。
塔吉克人和维吾尔人也有南亚基因,虽然不多。


字数太多了,就不续了, 完结撒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18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推翻了很多“换血”神话,包括:
神话1: 2000年内,北方汉人被胡人换血
实际:今天华北居民常染色体类型分布与古中原遗骨dna测序结果基本一致,反而注入了一些南方成分。就血统来说,北人没有胡化,反而是南化了(千年以来的南北基因交流)
神话2: 2000年内,南方土著被南迁的北方汉人以屠杀等暴力形式取代了
实际:显著的基因替换仅在江浙等长江沿岸地区发生过,今天这些地区的居民普遍具有60%以上的北方常染色体成分,其余南方地区则以南方常染色体为主。另外,江浙60%的北方成分也并非都是2000年内注入的,很多不过是新石器时代人群融合的结果。也就是说,历史时期以来,并没有多少北人南迁到江浙以南的地区,史书记载的“大举南迁”对当地造成的基因冲击很小
神话3: 土耳其人是突厥
实际:今天土耳其人的基因成分与古小亚细亚居民基本一致,并没测出多少“突厥血统”。换句话说,土耳其人还是那个土耳其人,是如假包换的东罗马人和希腊人
神话4: 英国人=盎格鲁-撒克逊
实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生活在不列颠岛的不列颠土著贡献了今天英国人75%以上的基因库,这些土著包括巴斯克人、布里吞人、伊比利亚人、凯尔特人等,公元后陆续到来的盎格鲁人、撒克逊人、诺曼人只贡献了25%。平心而论,这个比例不低了,但显然没有发生彻底的人种替换
题外话,其实这些XX人、XX人之间的种族区别也不大,只是语言文化有别。在基因上,欧洲各人种都是中东农夫+地中海+北欧渔猎土著三种主流常染的不同程度的混合体
神话5: 希腊人斯拉夫化
实际:希腊人依然是那个希腊人,在基因上与他们开创古希腊文明的祖先基本一致
这些基因事实表明:
1.历史时期以来,任何农业人口大区都没有被外来征服者“换血”。一个地区只要经历过农业人口爆发,其遗传结构就不会再发生明显变化
2.军事征服会导致上层建筑的替换,而非人种替换。征服者会建立新政权、强行推广他们的文化、普及他们的语言,唯独不可能普及他们的基因:
我是来建立统治的,来享受的,把土著图光了我统治谁去?谁给我劳动?谁给我交税?放着奴隶不用亲自下场干活吗?那我打仗图什么?还是那句话,纳粹式的计划性人种灭绝在古代农业人口大区没有发生过,即使有这个想法也不可能实现,因为农业土著的人口实在是太多了
这些换血神话之所以流传甚广,主要是因为世界各地史书只关注上层建筑的更迭,没有足够纸张记录下面被统治的居民究竟经历了什么,留给人很大想象空间。比如,很多人会yy土著被图图了,一次征服就是一次大换血,同时yy自己是历史上某个有名有姓的征服者后代。实际情况很可能是:p事没有,该怎么过还怎么过,大部分人都是被统治的无名无姓的老农民后代
注意,这里说的都是“历史时期以来”,也就是农业文明趋于成熟的时期。在新石器时代,的确频繁发生过与部落暴力冲突、气候变迁导致的大迁徙相伴随的大规模基因替换,也的确存在少数征服者留下高比例后代的情况,随着种地老农人口逐渐增多,这种现象出现的可能性越来越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18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分子人类学证明,田氏代齐里面田成子田常为了壮大家族人丁纵容门客睡小妾大概率是造谣。
因为被确定是田齐y染色体类型O-FGC23868,在大约田常时代突然爆发出五十一支一级支系,跟田常有七十子能对应上(不是每个儿子都能留下后代)。


至于为什么说确定这是田齐的y染色体,除了这些人仍旧有一部分姓田,还有就是其中的一个支系的下游在现在陕西省旬邑县聚居的第五氏里测出。第五氏什么来源不用说吧?
(不是每个人都懂,还是说一下,秦统一天下,迁徙天下豪强到关中,山东的田齐王族分为八批迁徙,改姓为第一到第八,其中第五氏最为繁盛,出的名人汉代有大司空第五伦,唐代有宰相第五琦,并最终延续到今天,在陕西咸阳旬邑县聚居了四五千人。)
真相就是,历史上的田常就是一个生育力极强的人,儿子多到有人怀疑是门客睡了他的小妾。反正他当时名声也不好,传来传去,谣言变成了公认的事实,三百年后被司马迁写进了史记。
O-FGC23868的上游O-F4249,在西周初年爆发出十四支一级支系,基本可以确定是陈国公室的y染色体类型。也说明田氏始祖田完就是货真价实的陈国公子。
(这里说明一下,不存在陈完改姓为田,当时田就是陈,陈就是田,两字互通,田齐在写自己的姓氏的时候,是一个上陈下土的字形,这个字最终和代表土地的田字合流。)
根据23魔方数据,O-F4249约占全国0.89%的比例,超过一千万中国人是陈国公室后裔。这个y染色类型基本都分布于北方和中南地区。
也就是说,东南沿海闽浙粤的大量陈姓,不是陈国公室生物学意义上的后代。


还有更有趣的,满族沙济富察氏(富察氏最尊贵的一支,富察氏的名人基本都是沙济富察氏)y染色体类型O-act2161(分化时间距今约510年),其上游是O-MF863(分化时间距今1890年,主要分布在山西及其周边,现代后裔姓冯的较多),也是O-F4249的下游的一支。

傅恒,尔康(这个划掉),福康安,富察皇后,这些人是陈国公室的生物学后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18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竺姓自称其祖先来自天竺,以国为姓,故而姓竺。
你说我一群好好的印度人怎么就不远万里跑来江浙沪皖安家落户了?一看就是纯纯扯淡,狗都不信。——我爹




“爸,这说法好像是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9-18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满族在血统基因层面上是不存在的,根本找不到属于满族独有或者有代表性的父系染色体类型…
换句话说,绝大多数满族人就是部分汉族人换个马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