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医院看病那么贵,很大比例是由于检验费贵。
说个地狱笑话:
前两天在门诊一个老大爷抽血时向偶同事吐槽说:“以前化验一下只要十几块钱,现在随便化验一下就得好几百,真贵啊。”
同事说:“以前是多会儿?”
老大爷笑了笑说:“三十年前。”
同事说:“这三十年房价多少?现在呢?”
老大爷不说话了,脸都黑了
现在很多人都有像老大爷一样的疑问,检验费为什么这么贵?
有的人猜测检查费里都有医生的回扣所以才会这么高;有的人猜测医院为了多挣钱把化验费定的高……猜的人挺多,没有一个官方的说法,现在告诉你医院检验费是不是真的贵?
仪器因素
最开始检验科使用牛鲍计数板做血常规,将采集好的血液加入到不同的稀释液中,再将混合溶液加到计数池进行计数,红细胞血小板数一次,白细胞数一次。如果还想做白细胞分类需要把血液推片,染色,再一个细胞一个细胞的数。熟练的检验人员一早上可以做二三十个血常规。
现在呢?现在的检验科用血球仪做血常规,它把原先人工需要稀释,染色,计数的过程全部自动化了,一早上轻轻松松做二三百个血常规。
速度提升上去的代价就是成本的提高。以前做血常规,牛鲍计数板重复使用,稀释液也用不了多少钱。现在呢?一般的血球仪在十几万到几十万之间甚至有的都上百万,配套的稀释液、溶血素、清洗液等试剂便宜的三五百,贵的八九百一千左右。把这些试剂平摊到每个测试标本上面成本就不低。
检测项目因素
以前的时候检验科开展的项目是血尿便三大常规,以及转氨酶、尿素、肌酐、胆固醇、血糖等项目,这些项目检测的东西在血液中含量比较多,检测方法简单,所以成本也不是特别高。
现在检验科的项目比十几年前多了很多,检测的内容也更加详细。
比如:以前检测肾功时,肌酐是主要项目之一,肌酐是评价肾小球滤过率的优良指标之一,能反映肾小球的功能。它的不足是:只有在肾脏损伤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肌酐才会升高,不能反映肾脏早期损伤。
现在肾功检测项目里多了胱抑素C这个检测项目,这个项目可以反映肾脏早期损伤,弥补了肌酐在肾脏早期损伤检测时的不足。缺点就是成本高。
检验方法升级
以前检测乙肝五项使用的方法是ELISA,现在很多医院使用的是化学发光法。化学发光法比ELISA法检测时间短,还可以检测出含量更低的乙肝病毒和乙肝抗体,缩短乙肝检测的窗口期。唯一的不足就是成本高。
上面说的三方面原因就是现在检验费用比以前高的原因。相对现在的物价来说,检验费用算是便宜的。在医院做一个血糖只要五块钱左右,在外面呢?五块钱只够在路边买一顿早饭的,去饭店吃一碗面都得十块钱左右。
即使在医院做生化里最贵的生化全套检验,也只需要四五百左右,这些钱在外面只能买便宜的一身衣服,都不敢去专卖店,在专卖店一个外套就得四五百。所以说现在的检验费用真的不贵。
PS:解释一下很多人认为检验费高是因为医生有提成。实际上开单提成这种事情在正规医院里是严厉打击的,一旦被查出来不仅当事医生会受到严厉处分断甚至送自己的前途,就连院长都要受到受到牵连,所以你只要去的是正规的医院根本不用担心医生为了多挣钱给你多开检验项目。
<hr/>有人就会惊呼那肯定是手术费贵!去医院才让患者的钱包瘪下去!
举一个形象的例子,1台肺癌手术,2万二到2万三是器材。七八千是药品,病人住院到出院要花5-6万元,检查费用2万多,手术费用3500,占了不到10%。
3个医生加上麻醉师、护士4个总共手术费用3500元,至少做3小时手术,这与国外相比,完全是倒过来的。
所以大手术预算里面,医生的人工费肯定不是手术费高的原因,而且患者住院、护理费其实也是比较低的。这也是为什么医生自嘲“操着卖白粉的心,赚着卖白菜的钱”。那么既然医生手术收入也不多,那为什么费用还是这么贵呢?
一场先天性心脏病的封堵术,封堵伞耗材的费用要1.8万,其他费用病人大概要花4-5万,主刀+2个大夫+3个助手合计1000元的技术费。医生的技术不挣钱,做一台手术下来,站几个小时,每个医生也就几十块上百块。
虽然我们直观的感受手术并不便宜,但事实上手术室贵在药和医疗器械上,患者的钱大部分花在了虚高的医疗耗材上,真正医院的劳动付出都是亏本的。目前,一台手术患者支出的六成以上的费用,是医疗耗材的费用。而手术费、麻醉费的占比不到两成,也就是说,一台手术下来,不仅患者的支出被耗材抬高,而且医生的收入微薄,全被医疗耗材拿了大头。因此看病难,不只是难在药费高,医疗耗材价格高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目前的医疗体系中,很多相同水平的医疗耗材,国内的价格要比国外贵两倍左右。如国内引进的纳米刀技术,一台机器美国卖五六百万元人民币,中国要上千万元。国内医用耗材价格居高不下,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对高值耗材的过度依赖。
在当下的医疗体系和环境下,医生和病人都是不同程度的利益受损者。所以,百姓看病贵的根源还是药品和器械。
这里提一嘴高值医用耗材
高值医用耗材属于医用专科治疗用材料,包括血管介入类、非血管介入类、骨科植入、神经外科、起搏器类、体外循环及血液净化、眼科材料等诸多类目。它们直接作用于人体,对安全性有严格要求,同时临床使用量大、价格相对较高。
有研究机构通过市场调研,剖析了高值医用耗材价格的“虚高”和“实高”。
高值医用耗材价格虚高的主要原因是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
与药品相比,医疗器械流通市场的竞争格局更为散乱。器械种类、规格繁多,出厂价和终端价(医院价)的价差不同,很难形成统一的招标采购价。一款耗材从厂家到医院,要经过全国总代理、大区代理、省级代理、市级代理等多个环节,环节冗长、层层加价,“高回扣”现象普遍存在。
以心脏支架为例,中国裁判文书网信息显示,多个心脏支架代理商都曾卷入行贿受贿案件中。目前虽已有“两票制”政策约束,但因难以在全国范围内严格执行,流通环节预留较大的操作空间。
如何破解药品和器械导致的看病贵?
除了我们研发和生产要获得突破以外,更重要的是医保体系的完善机制。以国外为例,实际上国外看病也很贵,但是国外的医保体系能减轻很大一笔负担。而我们国内老百姓却都是都用自己的钱来付出这部分钱,感受肯定是很贵的。因此,国内的医保如何配合改革是一个重点。要建立国家保险机制,由保险来支付大部分医疗负担。
某三甲医院院长曾提出一个很值得思考的建议,他认为可由政府拿一笔钱来做国家保险基金,加上商业保险,再加上一种更纯商业化的高级保险。不同人群可以买不同的保险,但每个保险是可以叠加的。因为依照我们的保险政策现在是不允许叠加的。如果你收入高,想享受特需服务就不被允许,你享受医保就只能住多人病房,事实上这并不合理。如果:“我交了医保费用,可以不负担我高出的部分,但应该抵掉原本可抵的相应费用。多出来我自付,这才合理。
调整医院收入结构,改变价格倒挂
所以说要改十几年的医疗体系是十分困难的,中国的医生只是医疗体制的附属品,而医疗体制轻视医生的劳务技术价值。这种错位导致了“价格倒挂”,医改是要改革整个价格体系的,现行医疗价格的扭曲,让大家都忽略了“对医疗水平的要求是伴随着经济代价的”现实,越现代化的治疗方法,背后其实是越大的医疗付出。
虽然公立医院是公立的,但医护人员是职业人,他们也要靠职业吃饭。当前现状是“公立医院要靠医生去挣钱,靠医生挣钱才能提高自己的补助”。因此,要促进公立医院最大的改革就是明确医院的属性,让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
有人担心增加医师的收入会增加病人的负担。医生从服务中求回报,从劳动中求回报,并不是把医院的绝大多数费用都转嫁到病人身上,靠增加病人的负担来实现的,而应由国家承担应该承担的那部分,通过优化费用结构来实现。比如有些进口器材设备和药品价格偏高,但不能通过牺牲医生的收益来收回成本甚至挣钱,“这时候就需要国家来帮扶承担”。
医改真的要触及根本,才能有真正的改变。非营利性医院价格能保持预算平衡就可以,劳务成本应该多少钱,医疗商品成本多少,遵守市场规则。只有在正常的价格体系下,尊重医师的知识、能力和技术,从而提高医师服务患者的积极性和医生治疗的质量,实现精益求精,才能让病人从中受益,医患关系才能得到很大意义的改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