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679|回复: 0

[分享] 关于集采的一些思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9-1 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来源:知乎
首先集采应该是非市场行为。
通过国家政策,需求方几乎垄断了买方市场,而卖方则是充分竞争的,在这种条件下买方有充分的议价空间,使得市场上药品价格降低到足够低。
以下全部以降压药为例
首先我先定义一下;1. 总市场:4+7集采区域以及需要医保支付的市场);2. 在集采前,我们有两大细分领域:原研药和仿制药。3. 在集采后,我们只有一个市场叫做集采药(无论是否是原研药还是仿制药,由于进入集采后价格都比较低,所以我统称为集采药)。
那么由于这里举的是降压药的例子,由于高血压病人很普遍,而且在集采前由于医保的覆盖,药价已经相对便宜了,因此降压药市场几乎没有弹性,而价格的降低,也并不能引起市场需求的增加,从而导致整体的市场份额是变小的。换句话说就是,集采后的市场总额低于集采前的市场总额。也就是说 集采药 < 仿制药+原研药。
由于仿制药几乎都是国内企业,是我们比较关心的,所以我们来分析一下仿制药的市场。据新闻报道,集采后降压药最高降价96/100,最低降价50/100。我们这里不去讨论细分的种类了。就大致按低了算,平均降价70/100。那么根据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方法可以知道,当需求增加70/100才有可能使得需求价格弹性>1,也就是使得仿制药市场的总收益是增加的,能够帮助国内公司抢夺原先属于外企的市场份额。然而从下图可以看到,国内市场份额占据约55/100。即便从最极端的情况来看,没有一家外企中标为集采药(实际上有),而且所有的外企在国内销售为(实际不可能),所有原先通过医保开药的病人都在继续在院内开(实际上不可能),那么最多上升的市场份额也不会超过45/100。更何况,我们尚未考虑,大多数患者由于长期服用进口药,形成了较好的药物依赖,品牌意识较为强烈,实际上市场份额能增长20/100-30/100已经是非常理想的情况。而从实际情况来看,年增长仅仅在个位数。所以不难算出,即便是在仿制药这个细分市场里面,价格弹性需求仍然是小于1的。也就意味着,即便在仿制药市场里面,市场总额是下降的,也就意味着供给端必须减少。


那么在集采这样一个市场里面,我们接着分析供给端。由于集采是规定好供给量的,也就是强行达到供给量=需求量。所以非中标企业以外的公司,都会逐步退出这个市场,因为留给他们的市场份额已经为0了。






刚好最近医保公布了集采的成果。那么我们显然可以对上面的假设做一个简单的计算。
我们还是看高血压药,第九个药物缬沙坦。(集采中标)。                                           1)价格方面,单片制剂从2.18跌到了0.76。2)销量方面,市场份额从37/100上升到84/100。                                                     3)计算该中标仿制药总收入变化,中标前为2.18*0.37*Q1(Q1为集采前总市场需求量)=0.8Q1; 中标后为0.76*0.84*Q2(Q2为集采市场需求总量)=0.64Q2;假设Q1=Q2,则有企业收入下滑0.16Q。那么只有一种可能是使得中标的总收入是在增加的,也就是Q2是Q1的1.25倍…然而这几乎不可能(由于没有详细数据我没法验证这个猜想,但确实可能性很小)。从长期来看,由于Q1和Q2均有自然增长率,但因为药价低了以后,更多的人能够负担得起,所以Q2增长率高于Q1也不足为奇。因此或许在集采若干年后,中标企业才可能达到之前的总营收。
4)成本方面:假设原来的生产成本为C1,其集采前总成本为0.37*C1*Q1;集采后总成本为0.84*C2*Q2;那这里有两个变量了,C1*Q1和C2*Q2;如我们前面所说Q2大于等于Q1,那么在这个前提下,只有C2是C1的44/100时,才有可能使得总成本是下降的。
1.从生产成本端降低成本。如果原药企未达到规模经济,则通过扩大市场份额可以达到规模经济,从而使得生产成本降低(这个是极有可能的,因为集采后的市场份额是之前的2倍以上)。
2.从销售端来看,省去了给医院的回扣,销售的提成等费用。
3.市场推广/维护的费用。这一块费用在市场推广期较高(新药进院,专家联络等)但是对于被集采的药,基本上只有一些维护的费用,也就是保证自己的地盘不被别人打下来。
4.小结:总的来说,是否能降低50/100以上要结合各个药企的实际情况来看,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是比较困难的。
5)利润:如上所述,当销量为集采前1.25倍且成本降低超50/100才有可能使得中标企业的总利润是不变的。因此很大可能性就是,中标企业的利润也是同比下滑的。
接下来我们考虑失标的企业。正如我们所猜测,以及看到了,失标的仿制药收入几乎为0了。而对于原研药来说仍然占有一定的份额。
所以到头来集采损伤了大多数国内药企的现金流(无论是否中标)。可能很多人会说这可以倒逼企业将资金挪为他用,鼓励创新,惩治仿制。但是我们要知道创新药有潜力的研究靶点是有限的,也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这中间将浪费掉无数的钱财人去试错,诚然会为我国创新药事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但这中间也会有无数的公司破产重组,同时伴随着劳动人口的下岗失业。
好的结果或许是我们真的逐步站在了创新药的顶点,终于成为了最好的制药国家,我们将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就业,获取可观的行业利润。但试想转型失败,一家又一家公司折戟沉沙,那么过剩的劳动要素又该何去何从呢……

以上我仅仅从一个成熟的慢性病细分市场来分析集采。但是诚然如我之前分析,如果在某一个细分领域(如骨科、心血管耗材)虽然价格降低了90/100,但是国内市场份额相应也几乎增加了90/100,总体来说就是保护了国内市场。其次从利润边际来看,不一定需要价格弹性>1才能使得净利润增加。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增,相应成本也会大幅下降,因此即便总收益可能低于从前但净利润也有可能更高。所以好的集采政策,应当不仅有利于人民,也有利于国内的药企,让他们也有更充足的资金进行新药和器械的研发。

原文地址:https://zhuanlan.zhihu.com/p/445423513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