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发文,官宣杰青项目重大改革。
具体内容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以下简称杰青项目)是科技界广受好评、备受关注的一类人才项目,自1994年设立以来,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进一步强化杰青的项目属性,积极构建对优秀人才的长周期稳定支持机制,自然科学基金委将从2024年起,对上一年底资助期满的杰青项目开展分级评价,确定“优秀”“良好”“一般”的评价等级并将其反馈依托单位作为杰青项目负责人科研表现的评价参考,同时择优遴选不超过20%的优秀项目给予第二个五年滚动支持,资助强度加倍达到800万元,资助期满后再择优遴选不超过50%的优秀项目给予第三个五年1600万元的资助,通过十五年近3000万元的高强度支持,集中优势资源培养造就高水平领军人才。
早前,中国科学院院士、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书记、主任窦贤康先后接受《瞭望》新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就提到了自科基金委将在资助策略、机制、对象等方面探索和进行的一系列改革。
国家杰青,最高可获15年支持 对于杰青基金项目,正在探索设立杰青基金延续资助项目。
在杰青基金项目结题后,自然科学基金委将开展分级评价,择优选出一批极富创新能力和潜力的优秀人才,给下一个5年周期的滚动支持,通过选拔的杰青,特别优秀的最高可获得15年的稳定支持。引导和鼓励项目负责人持续开展高质量的研究工作,探索构建对基础研究人才的稳定支持机制。
单列赛道,增加医学杰青名额
一直以来,自然科学基金委高度重视医学领域的学科发展和资助布局。
为应对当前医学科学发展的新形势、新挑战,持续优化医学科学基金管理,加强临床医学科学家资助力度,今年5月窦贤康主任和副主任张学敏带队在北京、上海、武汉等地开展了医学科研资助需求与政策调研。
在调研中,窦贤康表示,不能提不切实际的要求,逼着医生为了晋升去发一些无用的论文。基金委计划明年进行试点,加强临床医学科学家资助力度,为愿意做科研的优秀医生单列一个赛道,增加杰青名额。要求申请者是一个好医生,同时也要有兴趣做科研,鼓励他们与做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合作。此外,新版块调整评委构成,三分之二左右的专家应该是医生,三分之一左右是做研究的学者。
放宽女性申请“杰青”年龄
在关注学科方向、机制流程等方面改革的同时,我国女性学者、科学家的“高位缺席”现象也值得关注。
特别是在学术工作有其内在节奏,但学术评价却有固定标准和时间的情况下,青年学者们不得不高度调动自己的时间投入,以赶在“时间终点线”前完成学术评价的奋力一冲。
但在这场与时间的竞赛中,女性科研人员面临更大的压力。放宽申请“杰青”年龄限制,是自然科学基金委给抱有“年龄焦虑”女性科研人员的回答。
7月,自然科学基金委明确,将女性科研人员申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的年龄限制由45周岁放宽到48周岁。采取了同等条件下“女性优先”、允许孕哺期女性延长项目周期、提升女性专家评审参与度等措施,为更多女性科研人员获得项目资助、开展基础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这些举措释放出我国学术界持续关注性别平等、关注女性人才成长的积极信号。
当年龄限制放宽,必将有更多女性科研人员在科技舞台上进行学术攻坚,发光发热,施展才华。
高校试点,资助优秀本科生
人才资助端口前置,是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又一大改革。
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强基计划”“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等,优化基础学科教育体系,发挥高校特别是“双一流”高校基础研究人才培养主力军作用,基础研究人才自主培养成果丰硕。
今年6月,窦贤康主任带队先后前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8所高校进行了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各大高校确实存在一些学有余力、又有科研兴趣和天赋的本科生。
对于这些富有创新潜力的人才,自然科学基金委计划在高校进行试点,选拔少数优秀本科生进行资助,更前瞻地支持一些年轻人从事基础研究,为打造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奠定坚实基础。
选拔的本科生不需要像申请杰青一样陈述科研成果,而是把他们组织起来,进行交互式讨论。同时,让新当选的杰青担任评委,跟拟选拔的本科生们探讨科学问题,考察选拔者是否具备扎实的科学基础知识、科学热情等做科研必不可少的素质。此外,他们还有机会参加一些综合性的高端青年科学家论坛。
把青年人才,摆在突出位置
近两年,随着博士生培养数量增长,海外留学归来人才进入高校,科研人才队伍不断充实。与此同时,优秀青年科研人员数量的大幅增长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需求量也在增加。
青年阶段是科研人员创新能力最强、最容易出成绩的年龄段,把青年人才摆在突出位置,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资助模式,有利于为中国基础研究人才队伍发展提供“源头活水”。因此加大针对青年人才的项目部署力度,成为改革重点之一。
作为杰出人才“孵化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持续完善项目体系。目前,已形成种类众多、功能丰富的资助体系,共有18种项目类型,构建了青年、优青、杰青、群体等覆盖科研人员职业生涯全周期的资助链条。与2018年相比,2022年,青年、优青、杰青项目的资助分别增加了26%、58%、109%。这些项目相互衔接、依次递进,助力优秀青年科研人员成长。
从2019年开始,在财政部门大力支持下,杰青项目资助量由每年的200项增加到目前的400项左右。虽然最近几年优青杰青项目、青年基金项目资助金额及项数均有所增加,但随着我国青年科研队伍持续快速壮大,杰青项目的资助率长期偏低,一直维持在7%-9%;青年基金资助率仍呈现下降趋势——已由2018年的20.54%降至2022年的17.23%。投入水平与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青年科技人才总量持续增长的形势不相匹配。
因此可以预见未来几年,进一步加大对青年人才的支持是自科基金改革的重要关注点。
自然科学基金委还将优化人才类项目资助强度最大的基础科学中心项目资助模式,积极引导鼓励年轻人组队申请,未来可能会支持完全由年轻人组成的科研团队,根据实际情况逐步提高资助强度。同时会加大力度支持吸引国际科研人才,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筹建国际科研资助部。
基础研究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科研生态,想要在全球科技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高水平基础研究人才同样是关键。从丰富资助方向、加大青年人才扶持、增列医生评选赛道,到选拔有潜质的“优秀苗种”、打破女科学家年龄门槛……自然科学基金委的改革,向进一步夯实我国科技自立自强根基的方向,前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