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指胃黏膜局限性或广泛性的固有腺体萎缩、数量减少、黏膜层变厚为主要病理改变的一种慢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胃脘痞满、饱胀、反酸、嗳气等。最常见的病因主要为幽螺门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N-甲基-N-硝基-亚硝基胍(MNNG)、氨水、脱氧胆酸钠、水杨酸钠等均是目前常用的造模物质, 其单独及联合使用均能成功造模。
动物的选择
目前CAG动物模型多采用Wistar大鼠或SD(Sprague Dawley)大鼠。在运用幽螺门杆菌(Hp)培养法的动物实验研究中,蒙古沙鼠(MG)被广泛选用。 造模方法
一 Hp培养法 造模方法:研究者运用含有cagA基因和vacA基因的Hp悉尼菌株(Sydney Strain 1,SS1),成功建立了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大鼠模型。Hp培养法也是常见的造模方法。 缺点:但单纯用其造模所需时间一般较长,且造模时间及其病理改变等存在很大差距, 模型不稳定,故大多用于药物根除细菌的效应研究。 二 MNNG法 造模方法:研究者配制50-100g/mL的MNNG溶液,灌胃量应控制在每只一次1-4mL,采用限期给药法或连续给药。MNNG法是大家公认的CAG造模方法。
,时长00:33
[color=rgba(255, 255, 255, 0.8)]
三 氨水法 造模方法:选取6wk的健康SD大鼠100只, 雌雄各半, 适应性喂养1wk后, 以每天新鲜配制的0.1%氨水代水自由饮用, 连续造模180d, 造模结束前随机抽取5只进行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以确认造模成功。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胃黏膜表面可见黏膜层明显变薄, 腺体数目明显减少, 体积缩小, 黏膜下小血管清晰可见等病理改变, 并有少数大鼠出现肠上皮化生。 四 水杨酸钠法 造模方法:选取Wistar大鼠,使用2%水杨酸钠与30%乙醇的混合溶液灌胃, 并结合不规则禁食以及强迫运动的方法复制CAG实验动物模型. 诱导8wk后将大鼠麻醉后开腹取胃黏膜组织, 病理检查可见模型组大鼠的胃黏膜厚度小于正常组, 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等特点, 结果成功建造CAG模型。 五 复合造模法 1 氨水+脱氧胆酸钠: 造模方法:选择♀SD大鼠,20mmol/L的脱氧胆酸钠每日灌胃及60%乙醇, 剂量6mL/kg, 其中每周二、周五空腹灌胃, 0.1%氨水自由饮用, 连续26wk. 结果各组大鼠胃黏膜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 2 脱氧胆酸钠+水杨酸钠: 造模方法:采用2%水杨酸溶液及150g/L、55 ℃热盐水10 m L/(kg•d)灌胃; 20 mmol/L脱氧胆酸钠溶液自由饮用; 配以饥饱失常处理(2 d饱食, 1 d禁食)。造模2 mo后,病理观察可见黏膜腺体有不同程度的萎缩或消失, 多数腺体结构排列紊乱等, 表明造模成功。 3 氨水+水杨酸钠+去氧胆酸钠: 造模方法:采用30%乙醇与2%水杨酸钠混合液与10mmol/L去氧胆酸钠灌胃, 0.05%氨水日常饮用, 结合主动免疫法, 并令其饥饱失常的综合方法诱发大鼠CAG模型。连续造模60d, 于30、60d随机处死大鼠检查提示CAG动物模型复制成功。 4 去氧胆酸钠+氨水+吲哚美辛: 造模方法:每周用600mL/L乙醇空腹灌胃2次, 每次8mL/kg; 20mmol/L去氧胆酸钠灌胃, 1次/d,每次8mL/kg; 大鼠日常自由饮用0.05%-0.10%氮水; 0.05%吲哚美辛灌胃, 1次/d, 每次8mL/kg; 并结合饥饱失常法。分别在造模8、12、16wk随机各处死1只鼠,观察胃黏膜病变情况,证实CAG造模成功。 总结
CAG作为胃癌癌前疾病, 是非常值得临床及科研工作者深入研究的, 而建造具有稳定、便捷、成功率高等优点的动物模型是其基础, 也是桥梁。以上造模方法均模拟目前公认的CAG病因, 如能进一步从细胞、分子等水平研究这些病因的致病机制, 建立新型动物模型等, 则能为临床预防、诊断和治疗CAG, 降低胃癌发病率及死亡率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