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肿瘤、儿科,甚至整容方面的高端医疗需求,在上海都将能获得国际一流的水平服务。如果觉得医院流程繁琐,难以找到“贴心医生”,可以到水平一流的医生的诊所就诊……昨日,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医技中心正式开工建设。该医学中心以高端医疗服务为核心,目前已经引进7个高水平的医疗项目。新开工的医技中心将为中心入驻医疗项目提供集约的检验等医技服务,还将开设高端诊所,方便部分患者就诊。
儿科医院等签合作协议 截至2013年6月,该医学中心一期已与复旦附属儿科医院、长海医院、百汇医疗集团、美国HCA医疗集团、法国NOALYS集团、韩国白家医院、万科集团等国内外知名机构和企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建设7个医疗项目,投资总额近70亿元。其中,和百汇合作建设的一家综合性医院,预计投资超过10亿元。而MDAnderseon肿瘤医院,预计投资超过20亿元,该医院计划开展质子放疗。另外,还将建设长海专科中心、复旦万科儿童医院、南泰席亚妇产科、白家美莱整形等医疗项目,其中整形医院计划聘请韩国知名整形专家加入。 在医疗人才方面,医学中心引入一大批一流医疗人员,除了会和国外医疗机构合作,同时也将吸引不少本土医疗人才。上海相关部门在人才、医师多点执业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和措施。市卫生计生委副巡视员、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工作推进办公室主任许速表示,以后有的医疗专家可能一周4天在公立医院坐诊,抽出2天在医学中心社会投资的医院给患者服务。许速认为,高端医疗人才肯定是紧缺的,多点执业可以优化这些“紧缺资源”。
打造医技共享平台 在医疗技术运用方面,医学中心也突破原有医疗格局,打造医技共享平台。 昨日开工的医技中心便是医学中心内的一站式高度集约的医技、后勤和商务服务的共享平台,将为入驻园区的医疗服务机构提供检验病理、影像诊断、药品配送、消毒供应、医疗污水处理等标准化和集约化的医技服务。同时,医技中心也着眼于满足各类入园人群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需求,提供超市零售、饮料快餐、银行保险、高端诊所、学术交流、办公展示等一系列便捷的配套服务。 医技中心已经引进日本首屈一指的“临床检验”专业品牌——BML实验室检验中心,该实验中心实验流水线完全自动化、系统化,采用机器人搬运系统,利用机器人操作各类检验,最大程度减少操作误差率。拥有超过4000项的检查范围,基本可以覆盖现在任何有需求的检验。在消毒方面,医技中心采用世界第一的医院消毒灭菌服务供应商,打造华东最大的专业消毒服务中心。
专科诊所引入高水平医生 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制度上将进行多项创新,除了医技集约共享、与公立医院合作、股权融资、发起设立基金之外,新开工的医技中心地上四到七层,计划开设一批专科特色显著的高端诊所。“高端诊所可满足部分高端人群的就诊需求,也给医生职业发展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新虹桥医学中心相关人士表示,医技中心内有一流的检验平台可供诊所医生使用,基本能满足诊所医生所需的各类检验要求,给高端诊所提供了很好的硬件支撑。而患者在高端诊所就诊、复诊等有时会比到普通医院更便利,和医生更容易建立较好的医患关系,医生也更容易熟悉病人病情。 该人士表示,对于具体引入哪些医生、怎样引入医生开设诊所,还在研究中。但毋庸置疑的是,引入的一定是高水平、有专科特色的医生。 新医学中心:上海医改试验田 11月份,一个由国际医疗集团百汇托管运营,国资和社会资本共同出资组建的综合性医院——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将开始营业。它位于浦东新区的上海国际医学园区,这是上海市政府医疗改革的一块试验田。此外,在虹桥,一个同样定位高端医疗市场的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也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办当中。 为外资医院打开一扇窗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并非上海国际医学园区里的唯一一家医院,在其建筑背面,上海质子重离子肿瘤医院也将建成开业。除了上述两家医院外,上海同济宝隆医院、上海伊丽莎白国际妇产医院、德舟国际医院等数十家中外合资的高端医疗机构,已确定入驻上海国际医学园区。一些尚未进入的具有外资背景的国际一流医疗机构,也正密切关注着园区的进展。 “毕竟给我们外资医院进入中国市场,算是打开了一扇窗口。”一位国际医疗集团的高管表示,他们所关注的,除了中国的高端医疗市场到底有多大外,还关心这样具有试点意义的医学园区的落地,会对医疗政策方面产生多大的倒逼作用,如能否加快国内引入外资医疗机构的进程,能否就此推进国内医生多点执业政策的出台,以及能否推动国外商业保险在国内的布局等。 剥离三甲医院特需病房 但两个医学中心的营运模式却又很大差异。新虹桥医学中心计划采用“服务外包”的模式,将医院门诊、检查、住院、康复、物流等流程分开,将物流、检查等流程统一外包给园区内第三方专业公司,使园区的使用更加集约化。而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则是采用“托管营运”的方式,如即将开业的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已与国际医疗集团新加坡百汇签订托管协议,由后者负责现代化医院的管理和运营。 上海两家国际医学园区的建设,还有一个更大的潜在意义——即将过去国内普遍存在于各三甲医院的特需病房转移到高端医疗园区,还百姓更为公平的医疗环境。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副巡视员、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工作推进办公室主任许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剥离特需病房,是建立高端医疗产业的必要步骤。 “公立医院是公共资源,公共资源要让老百姓公平享受。所以,今后在公立医院里,最多设有等级病房。只有打破这样一种框架结构,新的体制才会建立。 ”许速说。
多点执业能否真正实现 记者采访中获悉,上海曾有负责医疗的市级领导明确表示过,三年内将公立医院的特需病房全部剥离。不过,要实现这一点,现在看来难度颇大。 医疗体制观察人士、上海沃德医疗中心首席血管专家张强表示,公立医院传统的盈利模式下,医院利润无外乎两点,一是检查或药品的费用,即“以药养医”的模式,另一块就是来自特需病房服务。在新的补偿机制尚未形成的前提下,剥离特需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一旦三甲医院的特需病房剥离不彻底,首先将带来一个问题,即新建的医学园区将与公立医院的特需形成直接竞争,而非补充。虽然上海两个医学中心的建设,获得医生多点执业的试点权,但实际流程中仍需公立医院院长签字这一步。 上海高端医疗市场到底有多大? 根据规划,该医学中心至2015年底,医疗服务体系将初具规模,具备试运营的能力。在该中心二期规划中,主要拟导入旅游医疗、转化医学、医疗会展、养老康复、医疗保险、研发培训等业态。 旅游医疗服务也可以称为跨国界的迁徙性医疗。该中心的医疗水平将力争国际一流,同时在价格等上面会有一定优势,可以利用高性价比的特点吸引国外旅客前来享受医疗服务。全球旅游医疗市场年收入已逾400亿美元,国内这块业务却处于初步阶段,发展空间巨大。 据调查,在沪居住和工作的外籍人士及港澳台人士约为21万,从事商业活动的流动港澳台和海外人士有50多万人,本地和长三角乃至全国的高收入人群,对高端医疗均有潜在要求。据估算,目前上海高端医疗市场规模在110亿元左右,到2015年将接近165亿~185亿元,考虑长三角和全国来沪就医的高收入人群,上海的高端医疗市场规模将接近300亿。截至2010年,公立医院特需业务收入、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高端医疗服务收入仅仅40亿元左右。与庞大高端医疗服务需求相比,社会办医发展水平不高,上海高端医疗服务发展总体滞后。 此外,为推进医疗体制机制创新,切实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国家提出,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加快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满足群众不同层次医疗服务需求。 根据上海市规划,到2015年,三级公立医疗机构特需床位逐步让位于基本医疗服务;鼓励社会办医,为社会提供多层次医疗服务,促进上海建成亚洲医学中心城市和健康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