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4742|回复: 0

[专家视角] 姚永刚等揭示毒品成瘾过程生物标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19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在毒品成瘾机制研究中,发现毒品成瘾过程中的生物标记。该研究对成瘾的治疗与干预意义重大,相关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自噬》上。

201307171745017281.jpg


毒品成瘾性表现为一种难以控制的渴求和依赖行为,呈慢性复发性依赖病程。目前,对于毒品成瘾的治疗缺乏完全有效的方式,强制戒断后复吸率很高。


为阐明线粒体是否在毒品成瘾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该所研究员姚永刚、徐林指导下,博士研究生冯月梅、贾云芳与硕士研究生苏凌燕等从细胞、啮齿类动物模型出发,对海洛因成瘾病人展开研究。


“我们发现海洛因成瘾者的血液、吗啡成瘾大鼠的海马组织和血液、吗啡处理的神经细胞株都存在线粒体DNA拷贝数显著降低的现象。”苏凌燕说,这种降低由吗啡诱导的线粒体功能异常引发的自噬所致。


同时,在建立吗啡成瘾的小鼠模型过程中,预先给予低剂量的褪黑素处理,可以阻断吗啡诱导的小鼠运动行为敏感化和痛觉耐受,这与褪黑素拮抗吗啡诱导的海马组织中的自噬发生直接相关,表现为自噬减少,线粒体DNA拷贝数恢复到接近对照个体水平。


研究人员对海洛因成瘾者脱毒后6个月的跟踪观察发现,病人血浆中的褪黑素水平相对于开始脱毒时有所升高。同时,病人血液中的线粒体DNA拷贝数在脱毒康复过程中也有所升高,但两者都没有恢复到在正常人群中观察到的水平。


结果提示,线粒体DNA拷贝数降低和血浆褪黑素减少有望作为成瘾过程中的生物标记。

个人介绍

201307171734087168.jpg

姚永刚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所长(主持工作)。1997年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生物系获学士学位,2003年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同年2月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4年10月转至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心脏、肺、血液研究所(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学习和工作,2007年12月通过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引进回昆明动物研究所工作。现为疾病机理遗传学和进化医学实验室负责人。近年来已在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Blood,Human Molecular Genetics,PLoS Medicine,Autophagy,Nature Communications,Human Mutation,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和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等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论文和评述120余篇。截止2013年6月份被SCI引用2700多次,h指数为29。博士论文获得2005年度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研究工作获得2006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多项奖项。2009年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得云南省高端科技人才引进计划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任《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编委、《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Associate editor、《PLoS ONE》Academic editor、《Infection, Genetics and Evolution》Receiving editor和《动物学研究》主编。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