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刚开始的化验员、实验员到现在的检验医师等专业人才齐全的行业梯队,从手动的显微镜到领先的自动化血球分析仪,从简单的几项自备试剂的生化试验到包括仪器设备和试剂校准品及质控品齐全的检测系统,从临床的附属科室到涵盖临检、生化、免疫、微生物等亚专业的综合性学科专业,从医院的小角落到成立具有规模的检验诊断中心……检验医学已经从以往的检验发展到如今的一个临床医学下面的独立的二级学科,这意味着检验科室所承担的更为深层次的责任。 “如何把实验报告中呈现的数字值解读成临床需要的有效信息,如何利用更广泛的方法学使检验医学朝着更深、更广的方向发展,如何有效地把大学检验学系的教育与医院临床实际需求相结合……这些是我们每一位从事检验医学的工作者都在考虑的事情。”8月24日,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系主任康熙雄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说。 检验诊断领域国家层面上已经得到逐步关注与重视,检验诊断的课题开始出现在科技部的“十一五”、“十二五”重点项目中。检验诊断水平的发展不仅把传统的诊断变成分型诊断,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对人们身体健康状况的评估,和高危人群的预警。 纵览我国检验医学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康熙雄用“翻天覆地”一词来形容:“我国的检验医学水平与国外检验医学相比差距已缩小了很多,甚至在有些方面走在国际的前列。” 管理在发展中深入 如果单纯从实验室管理角度看,康熙雄认为,检验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化验室阶段;形式上来看分成了各个小组的检验科阶段;临床检验中心阶段,即把化验科发展起来的分科和临床实验室应用性结合在一起,变成一个整合的资源;LIS阶段,即实验室实现了信息化管理系统。 随着国际检验医学领域的发展,以及国内对检验医学的重视,卫生部设置了临床检验中心,相关机构也成立了与检验有关的专业化委员会,目的就是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谈到当今技术发展方向,康熙雄认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讲溯源,采用最原始的方法学、运用最经典的方法,评价目前检验项目或讲清方法学的来龙去脉。“这样可以客观评判检测的准确性”。第二,引进国际标准,使评价与国际接轨。第三,采用最先进的方法学,如应用质谱系统和高通量方法等可以尽快地把先进技术引入到检验医学领域,保持传统的方法,同时把最先进的技术融入到检验医学更为细致的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检验医学脚踏实地地发展。 而建立标准对检验医学的发展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康熙雄说:“标准,就是衡量检验领域发展的‘标尺’,如果没有标准的话,就很难发现问题。”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标准化委员会、体外诊断和检验设备标准化委员会和全国生物芯片标准化委员会等机构都在为检验医学领域建立相关的标准,以促进检验医学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此外,康熙雄认为,质量体系积极地与国际接轨,建立国际化质量标准体系,并且在实际检验诊断活动中得以验证。各个医院的检验科室通过对参考ISO15189的要求加强室内的质量控制,同时政府相关机构通过建立临床实验室的质量评价与提高中心,以定期开展室间的评价,共同提升检验科的工作体系。 多种多样的方法学 “简直太多了!”谈到检验领域运用的方法学,康熙雄认为,方法学的迅猛发展是寄托于分子生物学的革命之上。蛋白质组学、核酸组学、数学组学等相关组学的发展,体现在临床上就是“高通量”的检查方法。 康熙雄向记者解释了“高通量”一词的双层含义:第一层是指单位时间内处理能力、速度的大幅度提升。以往花费1小时所做的标本数量可能从几十个发展到几百个,同时患者等待检验结果的时间也会大大缩短。第二层是指运用同样标本量所得到的有效信息更加全面,医院里通常是几种化验必须用几管血的观念,将会被多种项目一管血所代替,即所有的检查项目都可以在一管血中开展,既减轻患者的痛苦,又提升了检验人员的工作效率。 为了使大量引进的生物指标更好地应用到临床,天坛医院将在9月14日~15日举行转化检验医学的国际论坛。 方法学的另一个发展就是在床旁检测的体现。国外对床旁检测的解释为:“就在病人医疗现场所需进行的检验。不在中央检验室而在病人身边进行的检验,其结果可改进病人的保健措施,不在检验科设施中对病人进行的测定,不需要固定、专用的场所。将试剂盒一起手携或运送到病人身边就地进行快速检验。它具有两个空间和一个时间的概念:即离开中心实验室、来到床旁、快速。” “以往只是简单的化学反应,现在有了免疫反应、荧光反应等,使得床旁检测的结果更准确,更接近传统方法学下的结果。”康熙雄说。 不断提升的质量 随着循证医学的不断发展,检验将在干预临床诊断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证据作用,不仅仅为临床医生提供准确、可靠的信息,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医务工作者。当医患关系出现了矛盾时,可以通过相关的检验结果作为参考依据。 对于如何提升检验科的工作质量,康熙雄认为,首先要确保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每一个阶段工作的准确性。一方面,各个医院的检验科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质量控制体系,利用室内质控,保证每天检验结果的一致性。为了保证检验的客观性,还要定期进行室间质控,即与其他医院同时做检验,看结果是否一致。 而对于床旁检测与传统方法的不同,康熙雄认为要从两者功能和目的说起,床旁检测注重的是速度快,随时关注患者变化的趋向,而传统的方法相对更重结果的准确。“不能强烈要求床旁检测的结果和传统方法一致,那就背离了初衷”。 “检验结果的质量,说到底还是伴随着技术发展而进步的。而商品提供者与应用者在其中都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康熙雄说,厂家提供相关的设备试剂,检验人员通过设备试剂得出相关数据辅助临床诊断。所以应该尽可能把最完整、成熟的设备试剂或体系提供给检验科,如果把大量的校验工作交由检验人员来做,势必会加重检验人员的工作量,而影响循环报告时间。 谈起目前很多地方都在实施的检验结果“一单通”的办法,康熙雄认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检验水平的提升。当然“一单通”促进了检验工作的准确性,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一单通”必须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实行,不同医院检验科水平影响着“一单通”的实施。 应用领域更为宽泛 “以往我们都把检验科理解为是为疾病诊断服务的科室,但现在看来,检验已经在更多、更广的领域发挥着作用。比如,人在出生之前,通过检验确保如何优生优育;而出生后,通过检验让我们活得更健康;到了老年之后,运用检验让生活更加有品质。”康熙雄说,这是与国家倡导医疗战略前移密不可分的。把对疾病的诊断前移到对疾病预防上来,这就对检验工作的要求越来越多。 康熙雄说,概括起来检验工作功能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优生优育、健康评价、高危人群预警和疾病的诊断。他重点向记者谈起检验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以往我们更注重的是检验结果反映出“有没有病”的功能,而现在逐渐发展成为通过检验结果发现“什么类型的病”,即注重了对疾病的分型的评估。 “白血病,按照我们普通人的理解就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实,我们检验人员还需要通过对标本的检验,最后分析出是哪种类型的白血病,是急性还是慢性、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还是急性非淋巴白血病等。”康熙雄说,对疾病分子分型已成为检验科的热门话题,而得出疾病分子分型的目的是更好地指导临床的个体化治疗。 “当然,检验结果只是作为辅助性信息供诊断使用,有时候医生会认为检验结果和患者状况完全不一样。所以,每个实验室的数据都要和医生的诊断结合到一起使用,如果出现实验室结果和临床诊断不一致的现象,这时需要医生综合考虑来决定。”康熙雄说。 来源:中华检验医学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