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指标要重视 哪些指标无需忧 体检,你该知道的事 春夏之交,各医院体检中心又开始忙碌,记者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获悉,除了各单位组织的员工体检外,市民自费体检也成为趋势,体检人数直线上升。 那么,一本体检报告要怎么看?哪些指标要格外引起重视,哪些指标又无需过度担忧?记者来到浙一、浙二的国际保健中心,请这里的专家为我们指点,做体检,究竟要检什么? 过度体检不可取 自费体检是近年来的趋势,但是许多市民却在琳琅满目的体检套餐前犯了难,不同的套餐针对的项目和服务都有不同,价格在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那么,套餐是不是越贵越好?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体检套餐? “我们一直建议不做不必要的检查。越贵越好绝对是个误区。”浙二国际保健中心主任宋震亚告诉记者,一般而言,个性化的体检筛查针对特殊疾病的高危人群很有效。比如有家族病史、好抽烟喝酒、肥胖的人群,患肺癌、糖尿病等的概率较高,就要选择有这类检查项目的套餐。 宋震亚说,曾有学者做过大肠癌相关课题,在问卷调查中筛选出大肠癌高危人群,经过初筛和复筛,早期大肠癌的检出率大大提高。所以,在体检期间医生询问的个人情况应如实回答,以便确定有无高危因素,这对于发现早期疾病至关重要。 浙一国际保健中心副主任医师卢震亚说:“一般情况下,医生会仔细询问情况后再制订具体方案,普通体检花费大多在1000元以下。”对于一些高收费项目,比如一次近万元的PET-CT检查,并不像外界传言的那样“无死角”地找出所有癌症苗头,因此不建议经常做,经济能够承担的人群最多每年一次即可。 事实证明,“过度体检”不可取。包括透视、X线检查、CT、PET等放射检查都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对未成年人、孕妇等人群产生的危害尤为明显。 肿瘤指标理性看 体检报告单上的不少指标常令人吃一惊,医生的复查建议更是让不少人担惊受怕。采访中,两位医生都表示,体检报告需要客观看待。 一般来说,很多人最关心肿瘤指标物。需要提醒的是,肿瘤指标物异常无需过于紧张。“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阳性,可能是恶性肿瘤,也可能不是;肿瘤标志物阴性,也不一定能排除肿瘤。”卢震亚说,肿瘤的诊断需要根据病人的表现、实验室检查、各种影像检查后由医生综合分析才能确定,肿瘤的最终诊断依据是病理学诊断。 “看体检报告,千万不要见到某项指标轻度升高就担心患了癌症,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卢震亚提醒,如果肿瘤指标显著增高,医院会打电话告知,建议随访复查、动态观察相关指标的变化,如仍增高,到相关专科就诊,作进一步检查。 卢震亚还提醒,看单项指标的“箭头”也有讲究,如果数值比参考值明显增高,要尽快到相关专科就诊;如果数值比参考值略高一点,就不必太过紧张,但也要重视,短期内要复查,看看指标的变化,如果指标逐渐上升,那也要引起重视。当然,指标仅是参考,任何疾病的诊断都不是指标“说了算”。 其实,肿瘤指标不是用于判断是否患上癌症的标准,而是仅仅作为一个客观参考依据。每个人体内都有癌症基因,它们潜伏着,是安全的,如果开始激活,就有患癌风险。 血脂指标要细看 近年来,心血管病、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高发,令大家尤其关注相应的指标。 仔细看体检单,你可能找不到“血脂”这一项。取而代之的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以及甘油三酯等专有名词。 这些指标分别有不同的寓意,浙二心内科主任项美香告诉记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是血脂的两种主要成分,而胆固醇又分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通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称作“好胆固醇”,因为它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则叫做“坏胆固醇”,它的增高是引起冠心病、脑卒中的主因。因而,高血脂大多指的是“坏胆固醇”增高。 关于甲状腺的检查,浙二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单鹏飞认为,甲状腺结节的多发,和检查手段密切相关。过去体检时医生常用手触摸发病部位,一般只能发现直径为1厘米的甲状腺。而现在普遍采用B超检查法,能将直径在2毫米以上的甲状腺“一览无遗”。 体检之后定期查 体检结束,医院会给出一份详细的体检报告,那么医生在首页给出的建议应如何看待? “体检过后,发现严重问题的医院会电话通知,并在今后定期随访,所以一定要让医生‘找得到你’。”宋震亚说,医生给出的建议要认真采纳,包括一些生活方式上的建议,如少吸烟少喝酒多运动等,若被认定是某些疾病的高危人群,则应定期做相关检查。 浙二统计的2012年疾病谱,排名靠前的有:血脂异常、体重超重、甲状腺结节、痔疮、脂肪肝、颈椎病变、乳腺囊性增生、阴道炎、子宫肌瘤等,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卢震亚也说:“体检报告中医生给出的建议一定要认真对待,如果要求复检的,请务必到医院检查。近些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也呈现低龄化趋势,因此拿到体检报告后,对于反映‘三高’疾病的血压、血脂、血糖还有体重等指标,要引起足够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