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指出:2014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总值约为3000亿元,年增长率15%以上,在高性能医疗器械领域中,90%以上产品为国外品牌。健康需求迅速发展与国内医疗器械产业现状极度不相适应。
推陈出新 明确新战略
为改善这一现状:《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了高性能医疗器械的技术路线图,包括短期/长期发展目标、发展重点、示范工程、产业集聚区及战略支撑保障。
此外,严格控制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建设标准和大型医用设备配备、公立医院优先配置使用国产医疗设备和器械等,都将加快推进医疗器械国产化工作,实现国产医疗器械的腾飞。
国产医疗器械受益 重点在这些产品
绿皮书中明确了日后重点发展的产品,据悉,此次绿皮书中明确的重点发展产品分七个类别、至少有38种。以下是具体信息
重点产品
类别 | | | MRI、开放式超导系统 CT机 PET-CT机 一体化PET-MRI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设备(128级以上物理通道) 微型超声诊断设备 DSA、X射线相衬成像 电阻抗成像设备 脑磁图设备等新型影像设备 | | 高通量临床检验设备 快速床旁检验 集成式及全实验室自动化流水线检验分析系统 分子诊断设备 微生物自动化检测系统 高分辨显微光学成像系统 | | 大型重离子/质子肿瘤治疗备 图像引导放疗设备 高清电子内窥镜 高分辨共聚焦内窥镜 数字化微创及植介入手术系统 手术机器人 麻醉机工作站 自适应模式呼吸机 电外科器械 术中影像设备 脑起搏器与迷走神经刺激器等神经调控系列产品 数字一体化手术室 可降解血管支架 骨科及口腔材料植入物 可折叠人工晶体 | | 智能型康复辅具 计算机辅助康复治疗设备 重大疾病与常见病和慢性病筛查设备 健康监测产品(包括可穿戴)健康大数据与健康物联网 远程医疗设备 |
产业规划布局
在产业集聚区,依然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为主,其中在三地的定位上也有所区分,做到错位发展,协同共进的发展态势。其中:
京津冀地区——创新医疗器械集聚区
长三角地区——先进医疗器械集聚区
珠三角地区——数字化医疗器械集聚区
展望未来 高能性医械崛起在即
此外,这次还明确了高性能医疗器械的技术路线图,包括短期/长期发展目标、发展重点、示范工程、产业集聚区及战略支撑保障。
其中规划:
到2020年产业规模达6000亿,到2025年达1.2万亿;
到2020年县级医院国产中高端医疗器械占有达到50%,到2025年达70%
从宏观目标可以看出国家在战略上高度重视,将大力支持并引导国产医疗器械“夺回”市场,“杀入”国际。国家已给国产高性能医疗器械铺好了路,由此看来国产高性能医械崛起在即!
百度云附件:《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pdf
来源:中国医疗器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