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国家监管体制大改革正在慢慢逼近,越来越多的政策出台用于规范各行各业。在医疗器械领域,无论是研发、生产、经营还是使用都有相关且逐渐全面的政策来管制。国家管制对创新企业带来了很大影响,那么创新企业该如何在高压管制下前行?企业高管对国家政策又有什么期望?
什么是创新?企业创新涉及哪些方面?
创新是指以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改进或创造出新的事物(包括但不限于各种方法、元素、路径、环境等等),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1962年,伊诺思在《石油加工业中的发明与创新》中表示,技术创新是几种行为综合的结果,这些行为包括发明的选择、资本投入保证、组织建立、制定计划、招用工人和开辟市场等。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1976年:科学指示器》中指出,技术创新是将新的或改进的产品、过程或服务引入市场。
企业创新是现代经济中创新的基本构成部分。企业创新通常包括产品创新、生产工艺创新、市场营销创新、企业文化创新、企业管理创新。何道宜在《技术创新、商业创新、企业创新与全方面创新》中将企业创新分为:战略创新、模式创新、流程创新、标准创新、观念创新、风气创新、结构创新、制度创新十个方面。
流通环节或成为医疗器械产业创新的最大障碍
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下,医疗器械产业发展与创新业炙手可热。这不得不让人反思,今天的市场能承载这么多的创新吗?
创新就如爆炸的球,可以任意扩散。对于医疗行业来说,很多人认为注册证和许可证的获取是障碍,而李新天处长认为最大的障碍是市场流通。国内市场环境犹如打游戏闯关,通过第一关后发现后面的关更难迈,产品卖给谁?怎么卖?这是个重大问题。这不得不让人担忧流通环节会倒过来阻碍创业环境。创新是发散的,但也是被高度管制的。发散思维如何影响流通环节?如何实现产品的价值?这是每个创新者需要思考的问题。
医疗器械行业法规全面规范
在炙热的环境下,有多少创新企业可以走远?医疗器械是个被高度管制的行业,其中每个环节都被管制,包括研发、生产、经营、使用等都有了全面的规范。具体如下:
研发:4号令(医疗器械的注册管理办法)、5号令(体外诊断注册管理办法)、6号令(标签管理办法)、临床/检验机构、GCP(临床试验管理规范)、标准、体系、质量管理规范指导原则等; 生产:7号令(生产监督管理办法)、规范与附录、分级分类监管、质量抽验、不良事件检测等;
经营:8号令、规范、指导原则、分级分类、监督抽验、检测与召回等;
使用:X号令、规范、指导原则、检验、维护、转让、处置、检测等;
医疗器械法规的适用对象
新法规带来的影响犹如温水煮青蛙,很多企业可能现在还感觉不到。如今市场本身就不是很规范,又加上众多法规监管,该行业的各个领域都应该高度关注法规。那么哪些领域需要关注法规?
所有创新活动应该关注法规要求,例如,在研发过程中,重大原始创新,改建与仿制活动应该时刻贴切法规;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地址、生产工艺流程与管理团队的活动应该时刻按照法规进行;在经营过程中,营销能力与合规能力也应该符合法规要求;在使用过程中,临床需求与识别、售后服务过程应该遵循监管制度;对于各类监管、管理活动,责任与义务,效率等都应该与法规相符;另外对于各类投资、融资、并购等活动,识项目、识团队、回报于避险等应该结合法规。
在符合法规的前提下协调创新
创新企业如何与法规并存,李处长提出了以下几点:
(1)尊重法规:是否满足法规要求成为创新项目、创新企业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2)关注创新相关:各类、各阶段创新活动相互关联、互为支撑!
(3)互相尊重,协同创新:各类创新活动需要不同的专业人才与团队共同完成。
(4)单个产品:原创性、可行性、成本与时间、资金、目标市场规模、市场教育与推广、自主与合作等。
(5)企业前景:创新趋势与领域、产品结构与产品储备商业模式创新机遇、资源配置等。
来源:生物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