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组织病理的人员感染风险较高。解剖刀,锯,针以及骨碎片等可导至经皮伤。处理组织体液和血液飞溅沾污粘膜,锯骨微粒等通风不良会导至悬浮物吸入。工作区域设计与设施,个人防护装备(PPE ),消毒灭菌都是尽量减少生物安全风险的重要环节。
组织学和细胞学临床诊断实验室各有自己独特的安全问题。目前生物安全标准支持数据有限。取材和冰冻切片病理学风险与处理大量未知传染源的新鲜组织时发生刺割伤和血液和体液飞溅有关。其他风险包括使用冷冻切片设备或冷冻喷雾时产生感染性气溶胶的风险,以及甲醛超限暴露。
组织需要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后切片染色观察和免疫组化检测。虽然大多数固定后标本是非感染性的,但结核分枝杆菌和克雅氏病毒仍可从包埋材料中传播。体液,骨髓,针吸等细胞学标本送检,必须取一小部分处理,可能会导至飞溅或泄漏。标本尚未固定染色前离心分离,细胞涂片,风干载玻片操作可能产生气溶胶污染。
标本接收点是污染区,戴手套并落实标准预防措施。手术室提交标本使用防渗漏容器或放置在二级密封袋或容器内交接。标本袋外的保护袋做生物危害醒目标识。
样本可能会被组织,血液,福尔马林污染,需要根据标本是否固定区别对待处理。对于固定后标本和二次外包装未破损的泄漏,盖紧标本盖,擦拭漏出固定液,再取一个新的外包装袋置入做标识即可。对于新鲜组织标本和二次外包装破损的泄漏,则使用适宜PPE,取出标本放到新的内包装容器和置入外包装做标识。如果申请报告单被污染,作为感染性废物处理,重新打印申请报告单。
污染区内标本接收登记室与新鲜组织处理或使用低温设施的区域(取材室或切片室)必须分开设置。
新鲜组织检查尽可能在BSC内进行,或与病理取材区分开设置。处理新鲜组织戴手套和使用适宜的PPE。根据血液和体液的可能接触量佩戴N95口罩及使用其他PPE。处理新鲜的组织必须戴手套。对于未固定新鲜组织或无法充分固定(例如,牙齿或异物)标本,置双层密封防漏容器中,标注为生物危害,储存在冰箱/柜。临床病理标本不管病史均落实血源性感染的标准预防措施。
组织冰冻切片是感染性暴露高风险操作。冷冻组织不会杀死微生物,使用冷冻切片机切片产生潜在危险的气溶胶。病理科与外科手术团队探讨冰冻切片真正的临床必要性范畴,减少无谓的冰冻切片。尽管某些低温设施有下行气流设计,但仍会发生气溶胶散播。不得使用瞬间冷冻组织标本的冷冻喷雾剂,其不但在组织速冻时产生气溶胶,也会在切片机机座上产生气雾。该速冻操作产生气溶胶和飞沫污染,增加该场所人员感染风险。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已经禁止使用速冻喷雾剂,厂商不再生产供应。在有空气室外直排系统的封闭房间或有HEPA循环装置的环境下使用低温设备最为理想,可以避免污染病理科其他工作区域。某些低温设备安装紫外线杀菌灯,但对杀灭分枝杆菌无效,不能够代替设备的终末消毒。组织标本处理操作,必须佩戴手套,面罩或护目镜和N95口罩。
二甲苯是美国环保署规定的资源保护和回收法适用危险废物。二甲苯废物可以通过蒸馏从液蜡中分离,重复使用。也可以收集到恰当的容器内交废物处置承包商处理。定期进行甲醛和二甲苯环境监测,8小时或至少15分钟接触量评价各种工作区人员暴露情况。法规规定甲醛暴露限值为8小时0.75ppm(长暴露)和15分钟2.0 ppm(短暴露)。如果工作区可以嗅到甲醛气味,则意味着浓度已经超限。
为减少甲醛暴露,所有标本桶必须加盖密闭,甲醛浸泡的毛巾等沾有甲醛的废物置密闭袋中,喷洒中和剂。装满后置套塑料袋有脚踏开关盖的垃圾收集容器内。大块固定标本处理要在通风橱或下抽风排气操作台上进行。有外溢使用中和剂。
尸体解剖:尸体解剖潜在感染风险因素很多因而属于高危操作,要求在BSC-3环境下进行。如果条件不能满足,则在负压环境下的BSC-2内,佩戴BSC-3呼吸道防护用品进行。HBV等血源性外伤暴露,以及强化克雅氏病、朊病毒感染颗粒气溶胶空气暴露的预防措施是必要的。解剖台用塑料布覆盖收集渗出液体下水道直排。组织按病理性医疗废物处理。若有特殊感染因子使用适宜的消毒剂处理后再做废物处理(焚烧或堆埋)。尸解PPE使用连体防渗手术服,保护从脖子到脚和手臂。穿防渗鞋套和戴头套式(动物解剖除外)手术帽,覆盖整个头部。
常规尸检无法在BSC内进行的,佩戴附有N95呼吸器的透明全遮头罩。无法佩戴N95口罩的人员必须佩戴电动送风过滤式呼吸器(PAPR )。外科口罩对吸入传染性气溶胶或有害气体无防护作用。戴防滑防割手套防止割刺伤。解剖佩戴的手套破损率8%,其中有1/3的破损未被本人察觉,需要根据工作性质选择手套种类。常规解剖戴双层手套,每小时更换。尸检选择使用精织钢防割手套,可能接触化学品戴防渗厚手套。脱手套和更换手套做手卫生。工作人员有外伤缠防水绷带,解剖观摩者与解剖者使用同样的PPE。解剖工作所有区域为污染区,使用1:10漂白剂清洗消毒。废弃物按当地法规要求处置。
作者:胡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