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2496|回复: 0

[企业动态] 23andMe发展史:医疗健康领域创业是一种怎样的苦逼体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7-21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最近两年医疗健康领域的创业突然火了起来,温度和北京这两天的天气差不多。很多人稀里糊涂进来,折腾一年半载之后突然回过神儿来:不对啊。在医疗领域创业原来跟拓荒差不多,技术不成熟,市场看不见,用户迷迷瞪瞪,还有一帮做监管的人在岸上扔石头,咋整?今天我们就走近一家如此遭遇的前辈,看看人家是怎么熬过整整八年时间的。

  

  这就是著名的基因检测公司23andMe。展开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个事实,那就是23andMe的基因检测用的是基因芯片筛查技术,检测的是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单核苷酸的多态性),而不是像大家熟知的华大基因那样做基因测序。

  怎么理解这个事儿呢?打个比方吧,某市突然停电了,为了搞清楚为什么停电,有两种办法:第一种是把所有电线全都排查一遍,然后找到损坏的地点;第二是选那些平时就很容易损坏的地点去排查。这两种办法的优劣显而易见,基因测序就是一种对基因做全面排查的技术;而23andMe 使用的SNP的芯片筛查技术就是第二种有重点的排查法。

  翻看23andMe发展史,你就会觉得这是一家挺酷的公司。为什么这么说呢?

  2007年,23andMe开始面向普通用户提供基因检测服务,而当时人类基因组计划仅仅完成两年的时间。也就是说,当基因技术还是阳春白雪的时候,23andMe就看准未来面向普通人群的基因检测市场。当然趋势是趋势,困难是一个也不会少,下面我们逐条看23andMe是如何死磕的。

  培育市场:必须砸钱把价格降下来!

  23andMe选择通过SNP检测进入市场无疑是明智的。首先,基因芯片技术大约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已经比较成熟,使用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全基因组测序所需的巨大设备成本;其次,服务内容偏向于研究较清楚的领域和比较有趣的领域,比如始祖分析、寻亲、酒精耐受检测、乳腺癌基因检测等。这样就有效降低了设备和研发的成本,也降低了医疗风险。但即便这样,要让用户为一个完全陌生的技术买单仍然十分困难,因此降低价格门槛是当务之急。

  23andMe提供的服务在2007年时,价格为999美元;

  在拿到总计超过6000万美元的B轮和C轮融资之后,检测价格降低到299美元;

  拿到5000万美元的D轮融资之后,服务价格直接降低到99美元。

  目前23andMe正在积极筹备1.5亿美元的E轮融资。那么接下来,23andMe的基因检测服务会不会进一步降低,甚至完全免费?毕竟这100万例的检测,这10年间也只为他们带去了不到2亿美元的收入。反而他们手中巨大的基因数据库,成了众多药企虎视眈眈的大金库。

  应对监管:不怨天尤人,只要不死就继续折腾

  2013年11月22日,23andMe收到FDA的警告,禁止其对用户的健康数据做任何分析,这对23andMe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此前,他们提供的服务包括面向企业和面向个人两种, 其中2B服务主要集中在科研领域,以及向制药公司提供基因检测数据(在提供之前是征得客户同意的)。而对接到禁令之后购买检测服务的用户,检测报告只包含始祖分析和原始健康数据,不再对健康数据做任何分析。

  当然这也不是FDA故意刁难他们,23andMe使用的芯片是在 Illumina HumanOmni Express-24 format chip 基础上改进的,大约可以检测100万个SNP。通过该芯片的检测,23andMe会知道客户体内有哪些SNP,然后再根据目前针对这些SNP的科学研究,对特定SNP对客户的可能影响作出分析和判断,以及对患病概率作出评估。

  所以,最终结果跟某个SNP与疾病或者性状的关系研究深度有关。同时由于目前疾病遗传学研究相对滞后,数据库垄断,分析方法不统一,以及遗传咨询的缺失,直接导至药监部门很难批准相关产品大规模投入市场。

  当然23andMe并没有因此放弃,它仍旧继续自己的研究,教育用户并加强后续服务能力。终于在2015年初,FDA认可了23andMe的努力,批准其为布卢姆综合症基因携带者提供检测服务。你没看错,只批准了一项,虽然是很小的一步,但对他们至关重要。这意味着,他们已经有一套成熟的模式可以在其他疾病上使用。

  教育用户: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这事儿得慢慢来

  消费者对基因检测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检测结果的态度,是上游的限制因子。基因检测行业,从目前的市场规模来看,仍旧属于小众领域,存在很高的认知门槛。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也不过近几十年的时间。别说是普通的消费者,就是很多医生也对基因检测一知半解,甚至根本就不了解。面对一个全新的市场,前期需要巨大的市场培育投入,23andMe在这个问题上也下了大工夫。

  23andMe从2011年开始公布上一年度有趣的十大研究成果,以吸引消费者对基因检测的好奇。它还借助PBS等国家电视台科普遗传学知识,并与可汗学院和Udacity(免费在线教育)合作,开展全面遗传学教育。

  同时,他们还积极调查消费者对基因检测的看法,并对消费者进行引导。2014年,23andMe调查发现,91%的美国公民认为遗传信息会影响他们的健康,由此可见23andMe的消费者教育已经初见成效。我们从一组数据也可以看到这一变化,从创始之初到积累10万用户,23andMe花了3年半的时间;而后面积累到100万用户只用了4年的时间。当然,如果没有2013年底FDA的一纸禁令,也许需要的时间更短。

  弥补技术缺陷:用极大的野心投入科研

  基因检测最终还是要跟健康和疾病联系起来的,因此基础医学研究进展对基因检测的结果影响很大。以前很多看似跟疾病不相关的基因,也许会在某项研究中发现相关性。

  23andMe从创办之初就高度重视科学研究,而且涉足领域相当广泛。23andMe参与的科研领域包括:帕金森症、罕见病、癌症、妇幼、运动、药物基因组、甲状腺、脱发、过敏等。我们也可以从23andMe参与的科研项目中,发现其产业布局,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23andMe的野心可见一斑。

  提升服务能力:未来一切关乎数据分析

  目前已经有不少人体验了不同基因检测机构提供的服务,如果大家留心看过他们晒的报告,你会发现即使对同一种疾病的分析,不同的检测机构给出的答案也不一样。普通消费者应该会感到很困惑,但是有点儿统计学知识的应该能够理解,当你使用的数据库和统计方法不一样时,得到的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

  23andMe在创办的早期就很注重数据的收集和处理。2008年9月与Ancestry.com合作,意图扩大客户获取更多的祖先基因知识;2010年6月,在著名期刊PLoS Genetics发文,提出了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研究和数据分析方法论;2012年7月收购CureTogether,全面提升了数据的收集能力;甚至于2012年9月向开发者开放API(应用程序接口),希望开发者能够开发出更高效的数据分析工具;2014年5月发布HaploScore算法。这一系列的举措,都表明23andMe在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上投入了巨大的精力。23andMe还在2010年6月与InformedDNA展开合作,希望能够为客户提供更专业的遗传咨询。

  当然说了这么多,23andMe在未来能否成为一家伟大的公司我们还不知道。但值得注意的,“抗战”只走了一小半的23andMe,已经步入了E轮融资,未来资本能否再帮他们跑赢时间谁也不知道。但面对这样一个需要真正的拓荒者去培育的市场,没有捷径可走,惟有默默死磕,活下来是硬道理。

  奇点:死磕疑点、难点、亮点,做新医疗变革的思想阵地。作者周伦:死磕大数据、智能硬件、基因检测、人工智能,有趣有料,一切和科技相关,zhoulun@geekheal.com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