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自2011年起,《中国企业家》杂志启动中国企业国际化年度评选,集中关注、梳理当年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反映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全程动态。今年经过历时三个月的评选,评委慎重打分,选出了2014中国企业国际化20强。以下为2014年度中国企业国际化20强榜单及解读。 文 | 中国企业家商学院 徐征香 编辑 | 关鉴 2014年度中国企业国际化20强榜单: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2014年度中国企业国际化20强榜单解读 文 | 中国企业家商学院 徐征香 编辑 | 关鉴 是揭晓这份成绩单的时候了。2013-2014,在全球财富力量进一步消长,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地图中的权重再次改变的一年,中国企业在更深入地融入全球市场,利用海外资源、引进国外技术、加速全球产业链的整合方面有哪些斩获? 2013年是全球经济和金融危机到达高潮后第五年,当初以资源类和金融类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曾生发出一股海外抄底的冲动,左支右拙间,也从盲动和草率中汲取了教训。 而5年后,随着中国经济新一轮的增长,国际化经验和信心的积累,以及国外资产价格依然相对较低的事实,我们发现,中国企业国际化已经从暂时的低潮中完全恢复,而更富胆略和技巧。 2011年,《中国企业家》杂志首次举办“中国企业国际化”评选,试图以量化的方式持续关注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最新趋势。2014年,中国企业家商学院对发生在2013-2014年的650起(2011-2014年总计1271起)中国企业的跨境并购进行了统计,同时对世界500强中的中国企业和中国500强企业所进行的绿地投资、设立海外研发中心,以及资产、收入、员工海外部分占比等国际化指标做了梳理,综合考虑,选出了106家候选企业。来自知名研究咨询机构、大学和国际化研究机构,包括多名外籍评委在内的20名长期关注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学者专家为候选企业打分,最终产生了2014年中国企业国际化20强。 20强 2014年上榜的20强企业与前三届入榜的对比,不难发现,今年入榜的民营企业已经超过了半数,之前上榜企业由央企占据榜单主体的局面已经根本逆转。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已经不再是“中”字头孤军奋战,越来越多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后续跟进、两翼迂回,融入了缔造“中国的跨国公司”这股大潮。 本次评选排名第一的万达,继2012年26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二大院线AMC之后,2013年又斥资3.2亿英镑收购英国圣汐游艇,以及启动数起亿万级的地产项目。国际化初啼以公认高难度高风险的并购方式,以数十亿金额的交易开场,这样的气魄让十多年进行中国企业国际化研究的康荣平评委也感叹不已。 像以往一样,联想几乎毫无疑问进入榜单三甲,十年前以蛇吞象的方式收购IBM PC业务之后,经过痛苦的整合和消化后,对国际化联想已经越来越找到了感觉。2014年联想23亿美元收购IBM服务器业务,29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业务,在内部,联想高层承认没有当初收购IBM PC业务的经历,就不会有此后联想一系列国际化的动作。国际化段位,联想已经从小学进阶到了中学。 在国际化榜单的排名中,华为是另一家缺乏悬念的公司。2013年美国市场的调查风波,没有阻止有军队般执行力的这支铁军继续在全球攻城克寨。2013年,华为65%的营业收入来源于海外,外籍员工占比达19.4%,海外员工本地化比例为69%,按照联合国同口径的标准,华为已经毫无疑问成为一家国际公司。 阿里巴巴首次上榜就冲入前五,很大程度上拜2014这起全球最大的IPO所赐,9月19日,阿里巴巴叫开了国际资本市场的大门,轻易卷走了250亿美金,阿里对国际资本市场的冲击和巨大影响代表了考察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另一个重要维度。 2013年《中国企业家》国际化封面报道中被称做“大买手复星”的复星国际,2014年初至今已经完成9起海外收购,几乎每月一次,行业涉及金融、餐饮、地产和油气诸多领域,业内戏称“人类已经不能阻止复星的海外并购”,由民营企业发动和完成的境外并购频次已经越来越高。 一些新面孔值得推介,医疗健康领域的迈瑞医疗首次入榜,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麦克罗(Klaus E. Meyer)教授认为,迈瑞是医疗器械领域专注于“利基战略”的世界领导者。2008年,迈瑞医疗以2.01亿美元收购美国Datascope公司生命信息监护业务,这项收购当时被称为“医疗器械行业的联想收购IBM全球PC业务案”,2013年,迈瑞成功打出第二杆,一举拿下美国超声诊断排名第五的ZONARE公司,进入移动彩超领域。迈瑞的国际化体现了中国国际化进程的多元化和丰富性。 包括阿里在内,以BAT为代表的中国新兴行业企业的国际化应该关注。2013年,腾讯在海外并购上连下三单,分别瞄准美国闪购网站Fab.com, CyanogenMod公司(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第三方安卓ROM)以及冰岛游戏开发商Plain Vanilla,这三单为腾讯从社交应用软件向网购,Android系统研发进军做好铺垫。阿里巴巴为在美上市加紧海外造势和局,2013年连续收购美国物流商ShopRunner和美国移动创业公司Quixey,2014年3月和4月,又收购了美国聊天应用Tango以及美国乘车应用软件Lyft;今年7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巴西时,和巴西总统罗塞夫共同启动百度巴西葡语版搜索引擎,百度国际化战略借势得以对外宣示。BAT混战的战场已经延伸到了海外,虽然美国商业模式+中国市场曾是这些企业成功的坦途,但即使为了在棋局的一域取得更大优势,他们也需要开始在全球“做眼”。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 “中国制造”的崛起是十几年来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关键词,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和中国企业的国际并购也长时间围绕着“中国制造”进行。无论是在海外收购矿产等原材料,还是通过收购掌握核心技术,都是力图延续和强化中国制造在全球的优势和能力。 但2013-2014年,中国企业国际化中出现了明显的新趋势,围绕着提升“中国服务”进行了一系列的跨境并购。 已有国外学者郑重提出,新技术和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是人类进入21世纪后,影响最为深远的两项变化,将颠覆现存所有的信条。中国经济正在进行的经济转型很大程度上也在于如何满足世界上最庞大的中产人群不断提高和新生的需求。安全的食品、干净的环境、高品质的服务在未来几乎有无限的市场,而获得高品质服务的品牌、技术和管理经验,国际化并购则是捷径。 此外,中国企业家商学院还对2011-2014年已完成的659起境外并购进行统计,将三年数据进行对比发现,针对服务业的并购比例在逐年上升,标的几十亿元的大型交易多次出现。 2014年6月,首创集团以9.2亿新元(合50亿元人民币)的对价完成了对新西兰第一大固废企业Transpacific New Zealand的收购,首创在接受调研时表示,企业正在转型,环保是未来最重要的发展方向,收购这一项目,一方面可以迅速做大首创环保业务的规模,强化品牌,另一方面,被收购方在固废处理领域成熟的经验、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将来也可以移植到国内项目中。 另一项并购更能体现服务领域“境外收购、意在国内”的特征,7月,联想弘毅斥资约9亿英镑(折合人民币约95.5亿元),全资收购英国著名休闲餐饮品牌PizzaExpress,是欧洲餐饮行业过去五年中金额最大的并购案。而弘毅百亿投资的核心目的,就在于认准随着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中国休闲餐饮可能将以每年8%-9%的速度增长,而将这一知名餐饮品牌加速引入中国市场,潜力无限。 投中集团执行总裁金建华认为,欧洲企业虽然创新和技术能力强,但欧洲市场空间有限,因此价格不会很高,中国一有市场,二需要新品牌和技术,跨境并购可以解决市场间的不对称,通过并购实现国外技术与品牌与国内市场的结合,消费品牌这方面表现得最直接。 复星国际收购意大利顶级男装制造商“Caruso Spa”35%股份,三胞集团收购英国House of Fraser百货和美国Brookstone零售商,一系列针对服务领域的并购都有相近的逻辑。 实际上,这一逻辑不仅仅反映在服务业,近两年制造业的跨境并购也不再局限于机械与装备制造业,大手笔的并购经常发生在食品行业,2013年双汇以71亿美元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以及光明对以色列最大乳品企业的收购,对国外肉类、奶品需求的背后都是国内中产阶级消费升级的支撑。 战场 从跨境并购交易数据的变化,能够感知中国企业国际化战场的转移和策略性的进退。根据我们的统计,2011-2014,中国企业在美国发生的并购数量占海外并购总数的两成且行业分布较广,其中,TMT、能源矿产、制造业、医疗健康占比分别为23.68%、19.74%、14.47%和7.24%。 在欧洲,中国企业对制造业的并购占有主导地位,从比较中能看出,医疗健康是美国吸引中国企业投资的一大亮点,而汽车也能体现西欧的优势所在。 中国企业对英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2013年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并购对象国,究其原因,主要是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在英国的稳步推进,伦敦成为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的轮廓初现。 2011、2012年澳大利亚都是中国企业并购对象国的第二位,但之后,澳大利亚连续被英国和德国赶超。中国企业在澳大利亚近三年来并购,能源矿产领域占到56.86%,澳大利亚地位的降低,无疑与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以及经济转型后对大宗商品和原材料需求的减弱相关。 中国企业在亚洲的并购目的国主要以新加坡、日本和印度尼西亚为代表,行业分布比较平衡。 欧美发达市场拥有最好的技术和品牌,一直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重点,但也可能遇到最复杂的法律问题和政治阻力,难度最大。金融危机高潮中,中国企业纷纷去欧美抄底,但冲动过后方知深浅。科尔尼大中华区总裁庄瑞豪认为,之后一部分中国企业曾策略化的将国际化开拓的重点转移到东南亚,东南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文化和习惯相近,中国企业因此有更强的自信心。但他预言,未来机会还在欧洲,欧洲很多中小企业有核心技术,它们没有做大做强的野心,但有做精做细的核心价值观,现在很多企业主到了退休的年龄,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传承到第二代,而中资企业出价往往超过平均价格,会触动他们出让企业的意愿。因此,随着时间推移,欧洲可能再次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重心。 作者: 徐征香 来源:《中国企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