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常规病理技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探讨
摘要:目的 通过对病理科日常病理技术中遇到的切片案例进行分组实验比较从而探讨更好的技术解决办法。方法 对我院病理科从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病理科收录的病理组织共计60份设置为改进组30例,为制定解决方法之后的组别;对照组30例,为制定解决方法之前的组别,并根据是否制定解决办法前后的不同切片的实际效果进行比对,并就病理学观察诊断的难易度进行分析。结果 统计两组在常规病理技术工作中常见的问题是主要包括:接收标本环节、取材环节和制片环节。对病理切片按照质量分为三个级别:改进组制片的整体质量要优于对照组别的质量。其中改进组优等的切片为25例,良好切片为4例,劣质切片只有1例;有效制片率达到了96.6%。而对照组中优等切片有18例,良好切片7例,劣质切片5例,有效制片率为83.8%。两者数据经过统计学的分析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针对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病理技术上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常规病理标本处理的效率,并且大大提高了有效制片率。
关键词:病理技术 病理染色 组织切片
在病理科室中,活体组织的正确检测对于病患的疾病诊断结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而病理技术的准确操作,对于获得精准的病理诊断是非常关键的。一般常规的病理切片技术中,包括了对组织标本的固定、脱水处理、透明、蜡浸、包埋、切片、漂洗、烘烤、染色、封片等一系列的标准操作过程。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教科书或者教材上根本没有描述的情况,或者是一些对于结果至关重要但是在标准程序中被忽略的决定性细节技术等。将这些常见的问题和细节进行归纳和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办法进行解决。可以有效地提高常规病理技术工作的效率,提高了制片有效率和病理诊断率。为以后的病理技术工作提供一些技术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采取了从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病理科收录的病理组织共计60份,将其分为两组,其中设置改进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在取材的方式,收集来源均是随机抽样。两者在切片、染色等方面中所采用的操作一致。不具有可以性。两者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将研究材料分为两组,改进组别30例为制定解决方法之后的组别;对照组别30例为制定解决方法之前的组别。将两组的病理切片情况进行质量比较。并针对诊断的价值进行分析。在接受较小标本的时候,需要经过详细而严格的审查,以确保没有存在标本组织,并对其资料进行登记和核查,对于特殊的情况,要及时进行处理,那些严重过影响病理判断的切片需要放弃。对吼对两组的切片质量进行统计数据的数据分析。
1.3切片质量的分类 优等切片:切片的厚度均一平整,没有皱褶,没有划痕和污染,色彩鲜艳清晰,图像分明无气泡,非常易于观察和进行病理判断; 良好切片:切片的厚薄比较均一,;贴附较端正,允许有少量的皱褶,没有划痕和污染,色彩不算太清晰,无气泡,尚且能够进行正常的观察和病理学分析; 劣质切片:切片的厚薄均质度差,切片不清楚,无法观察,不能作为临床上病例分析资料。 有效制片率为:(优等切片+良好切片/组别案例)×100%
1.4 统计学方法 我们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13.0对两组切片数据进行了分析处理。数据采用X2检验。当P<0.05时,可以认为比较的两组切片分析数据具有显著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2 结果 通过对两组切片的常规病理技术工作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比较两组切片质量的数据,可以得知改进组制片的整体质量要优于对照组别的质量。其中改进组优等的切片为25例,良好切片为4例,劣质切片只有1例;有效制片率达到了96.6%。而对照组中优等切片有18例,良好切片7例,劣质切片5例,有效制片率为83.8%。两者数据经过统计学的分析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改进组和对照组的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制定解决方法前后两组切片质量效果的比较
3 讨论
在日常的病理技术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的几点:
3.1 接收标本时的问题
在病患标本送至病理科的时候,往往会出现病理资料与标本互相脱节的现象,从而容易造成病理处理结果出来以后找不到具体的病人,或者是根据根据送检的标本编号查询反而和现实的登记标本无法一一对应。造成了标本信息的丢失,延误了病患的治疗时间。这种人为性的工作失误可以通过制度上的严格规范和落实执行得到切实的改善。
3.2 标本取材环节的问题
常见的标本取材问题多见于对于病变部位组织的选取体积不合适,或是切取的厚度厚薄不均,又或者是病变组织已经失活坏死,很多时候由于操作医生没有及时对活性标本进行处理,从而导至了标本自然死亡或者受到了细菌的污染。这样就大大的影响了切片的实际效果,对于后期病患的病理分析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3.3 标本切片操作中的问题
切片操作是病理技术工作中产生问题的主要来源,根据操作的顺序来划分,主要是一下几个方面会存在问题。(1)在标本需要固定液进行固定的时候,没有及时对其进行有效处理,从而导至标本失水干燥而作废。(2)在对标本进行脱水、透明、蜡浸的时候没有把握好最佳的作用时间,这样就导至了标本脱水时间不足,造成在切片阶段时缺乏完整性。(3)在同一个标本之中,由于存在多个小点的组织,但是又不鞥将他们很好地包埋在一个平面上。(4)管状组织囊张和皮肤等样本,没有很好地进行垂直包埋。(5)在进行组织切片制作时,由于操作原因,造成厚薄不均一。(6)切片没有保存在,在操作过程中被其它的组织或者异物污染。(7)切片视野不够平整,存在划痕或者皱褶。(8)切片整体不连续,断片,或者在切片过程中上卷。(9)蜡块上的标记和检验号上的编号不一致。
造成以上切片操作中出现的这些细节问题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切片过程中,刀片锋利性不足,导至卷片,厚薄不均。切制过程中用力不均,容易造成摊片水面上受到污染物的侵入。进行切片水浴过程中,温度不适,编号是由于没有认真地对样品标本进行核对,组织不成片,断片等是因为蜡块冰冻不足,或者是因为包埋组织上下部分的蜡块不够或者过多引起的切片断片[5]。
3.4 标本染色操作中的问题
在标本的染色过程中,也会可能存在很多的细节导至发生切片质量下降的因素。例如(1)切片视野呈现出雾状结构,细胞边缘的组织结构模糊不清。(2)染色之后的颜色不够清晰明了。(3)在染色的过程中有时候会掉片。引起以上操作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在脱蜡的步骤中没有处理干净,苏木和伊红染色的时间掌握上有所欠缺,酒精盐酸溶液的分化和碱性试剂的蓝花处理上存在有合理的地方。
3.5 封片环节中的问题
在切片封片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存在液体泄漏和产生气泡的情况出现。主要导至的原因是操作人员不熟练技术。
3.6 针对问题采取的措施
在常规病理技术的工作中所遇到的这些问题,都可以直接影响到切片的质量,从而会导至切片无法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判断信息,因而无法及时地为病患提供治疗指导和用药,耽误了病情的控制。因此,一张高质量的切片对于临床工作是至关重要的[6]。根据本文对于上述工作中常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统计,分别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办法和对策。首先,在接受病患标本的时候要尽可能做到认真细心,核对好编号和做好登记,要求检查单送来的时候奥认真填写,并对相应的标本进行核对,这样有助于后期标本的查找和辅助诊断。在标本的取材上,应该严格遵循操作规范,避免以为取材的不当而引起切片的质量下降,影响观察。在整体制作过程中,需要熟练操作,按部就班地按指引实施,切忌粗心大意。个人过失引起的切片质量低劣,直接导至切片作废,无法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的诊断材料。
本文的病理案例经过数据分析表明,进行改进之后的病理切片,在制作质量上要明显优于没有改进的组别,有效制片率显著得到而来提高,而且两者的比对有显著性的差异,据有统计学分析的意义(P<0.05)。综上所述,在常规的病理技术工作中,采取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病理切片的的质量,有效的提高常规病理技术中的工作效率,为临床上提供更优质准确的诊断依据。因此可以在广泛的临床范围内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吴志川.常规病理技术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办法探讨[J].当代医学.2012年30期
[2] 葛顺英.常规病理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及解决办法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10年04期
[3] 刘颖.常见病理技术差错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J].当代医学.2009年12期
[4] 闵静.常规病理制片的质量控制及体会[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年01期
[5] 邹亚斌,金友南.病理技术工作的质量控制.实用医技杂志[J].2008年08期
[6] 龚方纯,孙淑华.病理技术工作中的关键环节.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J].2010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