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3707|回复: 1

[国内新闻] 医疗器械自主品牌如何走出困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8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医疗器械,在我国起步晚,企业多、小、散、乱、低、整体核心技术不足、未形成标志性产品和核心竞争力、几乎无国际化品牌、创新力较薄弱、创新链不完善、创新战略体系不建全、产业配套落后、产学研医结合不紧密、诸多因素影响,医疗器械自主品牌面临严峻形势,本土企业如何走出困境?

  14000家生产企业,40000多家经销商,年市场容量突破3000亿元人民币,年产值及市场增速均在20%以上。中低端医疗器械增长率近30%。而同期全球医疗器械产业的平均增速也仅为7%左右。从目前这些产业数字来看,医疗器械产业一路春风,挤身国家战略新兴产业“快跑队列”。

  医改持续推动,医疗体制不断完善建全,医疗基础设施不断升级改造,全国各医疗机构采购预算的持续增加,整体健康产业的辅助带动,让现今医疗器械产业“生机勃然”。

  反观同时,站在“世界之林”,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在世界医疗器械市场仅占不足3%的份额。在高端医疗设备市场,我们已“失意多时”,显然与我国“轻工业品生产大国”地位极不匹称,李旭先生认为:我国医疗器械“前途精彩,其修远兮”,产业梳理,链条完善,企业集群,品牌集群,技术创新,市场跨占,有待我们付出更多努力。

  一:医疗器械洋货围城

  思想革命和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而今,科技创新将改变产业格局和商业格局,欧美等国外企业依托自身卓越的创新能力,使其在世界经济领域内具有强大的领导力、垄断力、竞争力。

  大型医院里我们不难发现,核磁、MR、CT所用的高端医疗设备几乎是清一色的洋货,首入耳目的便是GE、飞利浦、东芝、西门子、强生等洋品牌。几乎看不到几个国产品牌。外资与合资企业成为供应公立医院高端医疗设备的主力军,在我国市场几乎形成垄断格局。而被“洋品牌”包围的国产医疗器械,只能在自家门口的低端市场“艰难图存”。

  在我国医用电子产品领域:

90%的心电图机市场

  80%的中高档监护仪市场

  90%的高档多道生理记录仪市场

  60%的睡眠图仪市场

  90%超声波仪器市场均被外资品牌占据

  我国每年从国外进口的高端医疗设备比例高达70%。现阶段应用的中高端国产医疗器械设备,80%-90%均为仿制,所以背负“山寨”与“低端”头衔,这也是整体“山寨大国”的“冰山一隅”。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医疗器械属于技术高度密集产业,面对国外与国内的产品科技差距,非我们不支持同货,也并非只是“崇洋媚外”,在高端医疗设备方面,我们整体水平与国外水平的差距约为十多年甚至更多,不在同一个档次级别。所以大型医疗机构在选择采购高端设备时,通常会优先考虑外资品牌,而中小型医疗机构和社区医院因国产器械价格便宜,资金上容易协调等原因才得以采购。

  “差距”已是老生常谈,但不得不正视。

  虽然我们在个别领域实现原创性突破,如:多层螺旋CT、高性能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电阻抗成像技术等领域,我们实现了“自主原创”、“从无到有”、实现了“从低端到高端”的产业发展态势,但从整体来看,研发、产品技术、创新力、与欧美等国家深有差距,虽然产业发展动力强劲,空间巨大,但依然“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医疗器械,在我国起步晚,企业多、小、散、乱、低、整体核心技术不足、未形成标志性产品和核心竞争力、几乎无国际化品牌、创新力较薄弱、创新链不完善、创新战略体系不建全、产业配套落后、产学研医结合不紧密、诸多因素影响,医疗器械自主品牌面临严峻形势,本土企业如何走出困境?

二:医疗器械,自主品牌“提气快跑”

  中国著名品牌营销实战专家李旭先生认为:医疗器械,属于明显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又属于综合性产业,多学科交叉,参与全球化竞争,技术门槛高,具有高度战略性,带动性和成长性,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技术进步和国民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我们需要太多勇于创新的企业。商业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国自主品牌的持续创新,提气快跑,不单依靠某个企业单打独斗,独领辉煌。而是需要整体医疗器械企业的共同“提气”。

  当然医疗器械产业的整体规划、布局、梳理、战略调整是前提。

  1:国家政策帮扶与体制的完善

  现今:我们国内医疗器械产业主要靠市场自我调节,缺少政府主导和相关扶持政策,所以没有形成良好研发创新环境和激励机制,政府、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风投、等资源关系没有协调和“配套式发展”。

  在欧洲和日本,医疗器械行业是国家作为福利行业来进行扶持的,虽然我们国情不同,但政府的利好鼓励政策会为产业发展带来光明。

  ―― 国家要从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医疗器械企业一定优惠政策并不断扶持。

  ―― 在原材料、器械研发、生产,探索创新模式的同时,政府应给予相应的激励政策。

  ―― 制定相关机制,让国内的科研大学和国立研究机构更直接地协助企业技术创新。

  ―― 加强国产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重点扶持打造龙头企业,集群式崛起,增强与国际企业抗衡能力。

  ―― 加强医院、医疗设备生产商中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鼓励临床医生“智慧形”参与产品研发,提供更多符合国人特征和病症特点的适用型产品。

  2:持续完善产业业态

  整体来看,我们国内缺少对医疗器械产业业态的宏观布局,尤其在高端医疗器械的业态构建中我们势单力薄,力不从心。没有完整产业业态,其综合研发能力和持续创新力都将成为行业发展桎梏。因此,政府、行业协会、产业园区、要高度重视业态环境的构建和引导。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整体提升,不是单个企业的提升,业态的形成不是某些企业所能完成的,而是整个产业链业态的提升,需要在上下游以及配套环节进行全面完善,形成合力,最终构建起规模性业态,才能真正实现产业的结构性升级。

  以深圳为例:创新型自主品牌企业200多家,占总数80%以上,企业整体研发投入和销售额一直保持在7%至8%,许多企业已超过10%,出口额连续保持强劲增长。深圳的大学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生物医学与先进材料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医疗器械检测中心等机构成为了这些企业创新研发的强力后盾。

  核心技术的不断创新,使得深圳医疗器械企业涌现出以迈瑞为代表的优秀企业和一批中高端的新产品,如彩超、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新型支架导管、基因探针等,其部分性能指标已达到国际高端产品水平,在中高端市场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爱尔兰、德国杜塞夫都是著名的医疗器械产业基地,产业链条较完善,从产品设计、研发、到加工均由不同企业承担,企业间协作紧密。同时形成“一带多”局面,即一家领头企业带动周边几十家企业为其生产配件或代工。目前:深圳南山、江苏常州、山东等地,这些区域的医疗器械圈也初具规模,但链条的完善仍需不断强化。

  以产业园区做为基础,结合当地传统产业的优势,可以将一些在精密加工、模具、新材料、等方面具备深厚基础的区域作为铺垫,从而来营造具有紧密联系的医疗器械业态圈。同时通过上下游的协作,还可以避免产品同质化,以及低水平恶性竞争的局面出现。

  3:战略突围,错位经营

  医疗器械门类众多,企业之间关联性偏少,研发将承担多个职能,投入与付出较大,单个企业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都难以实现大规模的研发,难以摆脱同质化与低水平的恶性竞争,所以在产业集群的战略调整下,要鼓励企业联合兼并,以“集群化”来提升整体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规模经济,以此来提高生产集中度和市场占有率。

  战略智慧、资本规模、联合共赢、商业模式、工业资源、技术资源、品牌资源、人才资源、管理资源、在企业间要实现凝聚整合、优化配套,逐步聚焦并走向国际化,才能改变产业发展环境与格局,所以企业若赢得成功,首先是战略层面的崛起,蓝海突破,寻求效率和错位经营,超越眼前,拓展市场边界,为自己寻求有力产业位置,将各个经营环节协调整合,形成链条和网络,来构建自己竞争优势,推动自主品牌提气快跑。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8 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有感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