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
金币
威望
贡献
回帖0
精华
在线时间 小时
|
我国在21世纪初,国家将检验医学参考体系建立列为863支持科研计划。经过近10年努力,取得可喜成果。到2014年我国已按ISO 17025和ISO 15195认可8个医学参考实验室,其中1个已被国际检验医学溯源联合委员会(JCTLM)认可,是继日本后,亚洲第2个被国际认可的参考实验室。同时,早在2003年北京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生化室获准参加了著名的美国CDC血脂参考实验室网络。随后上海市和卫生部临检中心相继成为IFCC的HbA1c参考实验室网络成员。在此期间,国家计量机构和各个参考实验室还制备了不少参考物质并有参考测量程序进入国际JCTLM目录。
这些成就取得主要是我国在过去就已有一批建设标准化和参孝体系的科研集体,并有一批如李健斋、叶应妩、莫培生等老前辈。他们从改革开放后就关心检验界的标准化工作,做了不少的努力,特别是李健斋同志把毕生精力投身于血脂的标准化工作,培养了像李培瑛、陈文祥、王抒、董军等一批专业人员。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中国才能取得如此的成就。李健斋同志才是中国检验医学参考体系真正的先驱者(pioneer) 和实践者。本期发表的《中国检验医学参考系统创始人——李健斋教授》和《血脂检测参考系统发展历程》2篇文章如实记录了这个过程,对于现在从事参考体系建设的我们是一个很好的鼓舞和学习榜样,激励我们在今后取得更多的成就。
杨振华教授
李健斋教授(1922-2004)是我国临床生化领域的开拓者、检验医学界前辈、血脂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生化室研究员。几十年来在科研、医疗保健、人才培养、成果推广等方面为该学科的成长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李健斋教授1922年出生于浙江余姚,1949年毕业于前华西协和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博士学位。曾在南京中央医院,华东军区医院、南京军区总医院内科和生化科任住院军医、主治军医和副主任军医。1971年由中央办公厅调至中国人民解放军305医院任主任军医,1980年调入北京医院协助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筹备组织工作,1984年后任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他曾是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副主任委员及五所医院包括解放军总医院等的生化技术顾问,历届中华医学检验杂志副主编、国外医学临床生化与检验分册副主编、临床检验杂志特约编委、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2004年4月9日在京逝世,享年82岁。
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已经是内科主治医生的李健斋教授被选送军科院,师从我国著名生化专家林国镐教授学习生化与科研方法,并从此致力于发展临床医学和生物化学之间的联系,是我国第一代临床生化领域的开拓者。解放初期,我国临床化学底子极其薄弱,20世纪50年代后期与60年代初期是我国临床化学初步繁荣期,他在这一重要转变中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当时国内在开展烧伤研究与肝炎防治方面,迫切需要临床化学的配合。李健斋教授潜心研究微量快速的电解质测定方法并引进血气分析,配合临床抢救了大量的危重病人。他与同事们系统研究了肝病酶学,研究了十几种酶学测定方法及其与临床的相关性,并从中筛选出数种特别有价值的血清酶测定项目。1961年他在南京军区总院建立了国内第一个独立的临床生化科,他领导的实验室采用和建立了当时一些重要的分析技术如蛋白与脂蛋白电泳、免疫电泳、柱层析、纸层析、分光光度分析、火焰光度分析、血气分析、肝病酶谱等,使我国临床化学的水平与国际上差距不是很大。
李健斋教授还是国内最早开始从事脂蛋白研究的专家, 于1957~1958年发表了国内最早的、有影响力的关于血清胆固醇测定和脂蛋白临床研究的论文,1961年成功建立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由于对医院技术建设有显著贡献,曾先后荣立三等功六次。由于李健斋教授在化学病理学领域的理论深湛、技术精通、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医德高尚,1968年及1971年两次参加由周恩来总理亲自交待的、对时任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书记恩维尔.霍查治病的援外医疗组。当时他亲自参与了临床实验室的建立和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的操作,用其专业为增进国际友谊作出了贡献。1971年回到北京后,由于中央保健工作的需要李健斋教授被调入北京解放军305医院,在医院特设的医疗研究组参与了毛泽东主席的医疗保健工作。在5年的封闭式工作环境中,也是在科研工作停滞的文革时期,他单兵作战,继续从事他所钟爱的实验室研究工作,在一丝不苟地完成领导上交待的各项医疗保健任务的同时,他刻苦钻研、忘我工作,克服种种困难,围绕当时全国性的气管炎研究任务探索了血气与酸碱平衡问题、保健对象的临床营养和代谢情况,为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奠定了基础。
70年代后期,李健斋教授应中华医学会之邀,参与了中华医学检验杂志的创办及全国临床检验学会的筹组工作,并担任了杂志的副主编及学会的副主任委员。
80年代初李健斋教授调入北京医院协助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筹备组织工作、后又开始组建卫生部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生化室。他为生化室确定以脂蛋白生化和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研究方向,从此辛勤忙碌致力于科室发展,将最后20多年的心血全部倾注其中。期间在血脂的方法学、流行病学研究、临床研究和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机制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对当时各种化学法测定胆固醇的方法进行了评价,并建立了国际上公认的参考方法美国CDC的ALBK法。对各种酶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研制了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酶法测定试剂盒。重点研究了高、低密度脂蛋白沉淀剂的特异性,建立了化学沉淀法测定高、低密度脂蛋白的方法。纯化了载脂蛋白(apo)AI和LDL,制备apoAI、apoB多克隆抗体,建立了免疫比浊法测定apoAI和apoB的方法。利用以上方法,开展了大量血脂流行病学研究和临床研究。在他长期从事血脂方法学与临床应用研究的过程中,注意到当时国内各实验室间由于方法、标准、及仪器使用不同的因素,试验报告数据偏差大,结果不具可比性。李健斋教授对当时国内普遍存在的血脂分析偏差过大的问题深感焦虑不安,提出血脂测定迫切需要建立参考方法、制备参考物质、开展标准化工作,并开始组织和指导有关研究课题。期间曾在国内多次举办血脂标准化会议及学习班,指导并帮助中生公司等提高血脂试剂质量,以促进国内血脂标准化工作的进行。在临床检验量值应向较高级别参考物质和参考方法溯源已成为法律要求或国际标准要求的今天,更深切感受到李健斋教授对于学科发展的远见。
在他的带领下,老研所生化室1994年建立胆固醇参考方法,并研制胆固醇纯度标准物质与血清标准物质两项国家一级标准(获1995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年国家技术监督局科技进步三等奖);1995年完成世界卫生组织-国际临床化学会载脂蛋白apoAI、apoB校准计划;1998-2010年参加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心肺血液研究所(NHLBI)血脂标准化计划;2000年建立候选甘油三酯参考方法;2002年成为国际上第一个临床化学参考方法网络实验室——CDC血脂参考方法实验室网络(CRMLN)成员。目前该室已经成为公认的具备从事各项主要血脂指标参考测量能力的实验室,这将对提高我国检验医学领域的研究水平、提高我国血脂分析质量、促进心血管病防治工作的有效实施产生深远影响。
近20年来,老研所生化室在李健斋教授带领下先后参加多项国家攻关和其他协作课题的研究:1)河北省微生物研究所“七五”攻关课题关于胆固醇测定工具酶及酶法分析研究,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1)。2)血脂系列测定方法被卫生部列为“十年百项”成果推广项目之一(1994)。血脂、脂蛋白与载脂蛋白测定方法学研究、系列试剂盒制备及临床应用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93)、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993)及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996)。关于载脂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应用研究与空军467医院协作获两项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1995)。3)80年代中期,在方法学和标准化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国内最大的一组北京人群调查,分析了新生儿至百岁老人(15208例)胆固醇的男女差异及随年龄的变化规律,此外还检查了5585例甘油三酯,高密度与低密度脂蛋白(HDL、LDL)胆固醇,为北京城市居民80年代的血脂水平留下了可靠的基线数据。此后还相继进行了北京居民apoAI、apoAII、apoB、apoCI、apoCII、apoCIII、apoE及LP(a)的参考值及其与血脂、脂蛋白关系的研究,比较了心、脑血管病人的脂蛋白谱特点,在国内率先提出HDL降低是脑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观点,并认为高血压病与高脂血症并无必然联系。关于“衰老进程中脂蛋白变化规律的研究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的意义”曾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991)及中国老年学研究十年优秀成果一等奖(1996)。4)在国家“八五”攻关课题中研究了低胆固醇冠心病患者的血脂特点,老年人与绝经后女性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变化;研究青年至老年主动脉标本正常内膜,脂纹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脂质与载脂蛋白组成,分析了尸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生前血脂水平的相关关系,指出老年人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易感性比青年人高,血清LDL增高仍是老年人冠心病的主要脂类危险因素等观点。5)参加的载脂蛋白AI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6)90年代初期对京、津、沪三市约200家大医院的胆固醇与甘油三酯测定质量作了三次调查分析,发展实验室之间变异和偏差较大的问题。7)96年参加国家“九五”攻关冠心病二级预防课题的血脂测定标准化工作。8)胆固醇测定参考体系的建立及应用并获2002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9)完成国家“十五”攻关课题中北京市职业人群血脂水平调查,分析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北京市职业人群的血脂变化规律及心血管病风险。10)总结了老年人脂代谢规律及与冠心病发病关系的前瞻性研究。其他研究还包括血脂水平长期生物学变异;老年人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及多种危险因素的集聚分析;北京部分人群代谢综合症的患病率调查等;不同种属胆固醇脂肪酸测定及其与动脉粥样硬化易患性研究等。仅在北京医院工作期间,他在各学术刊物发表有价值的研究论文达130多篇,还参与不少专著的撰写工作。
在应用性基础研究方面,李健斋教授指导青年研究人员进行载脂蛋白结构与功能及其受体的研究,在国内较早运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开展科研工作。他根据医学研究的特点,在课题设计与安排上坚持了三结合的指导方针:1.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相结合;2.理论研究与应用相结合,在临床研究中偏重应用,使某些科研成果能直接为医疗保健服务;3.科研与开发相结合,以科研为主,尽量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多年的科研工作中,他善于将临床生化研究与日常的生化检验任务结合、将实验室研究与临床医学结合,以科研开拓临床生化领域、以科研带动方法学革新。经过他不懈的努力,老年医学研究所生化室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公认的血脂参考实验室,这与他建室的主导思想和作风建设是分不开的。
李健斋教授是一位治学严谨、对工作一丝不苟、执著敬业的人。他热爱他所从事的科学研究,工作和学习是他生活中最重要和最值得追求的事情。他坚持工作50年,不顾多种疾病的困扰、在年高体弱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工作在科研第一线,争取在有生之年多做一些科研工作,去世前三年还发表了十几篇有较大影响的学术论文。在学术界一片浮躁、浮夸之风盛行、踏实工作不被重视时他也不为所动,仍然坚持扎扎实实做科研,从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几十年如一日地勤奋努力。他一再强调科研工作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做报道写文章要实事求是。他在为多种杂志审稿时,坚决反对写作不严谨,方法设计不科学,实验结果不可信,讨论言过其实的文章。他的研究论文经常是逐字逐句地反复修改、有时甚至要放一段时间后再拿出来看是否又会有需要修改的地方,直至满意后才向杂志投稿。因为他的稿件质量好、被引用频次高,获得中华医学杂志创刊90年金笔奖的荣誉。他除完成自己承担的各项科研任务外,还密切关注医院科研工作的发展,视提高医院和科室的科研水平为己任,热心为院、所及相关临床科室的科研工作献计献策,为北京医院科研工作取得今天的成就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关注检验医学的发展,关心检验人员的常规工作和科研,希望检验人员不要盲目求新,要学会将检验工作与临床相结合,在日常检验工作中总结发现规律。他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严谨的科学作风、不计较个人名利的精神都深得同行和所有接触过他的人的敬重和爱戴。
李健斋教授为人正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学识渊博、谦虚谨慎。他耐心地、毫无保留地培养了几代研究人员。他积极为年轻的研究人员争取科研条件、创造发表文章的机会,努力把年轻人往前推,热切地希望年轻人能超越自己。在互联网时代到来之前,他在七十多岁高龄时仍然坚持在每月的前几天乘公交车前往北京图书馆查阅当月最新出版的书籍文献,掌握国内外学科动态,并多次将有关文献复印给正在从事某项工作的同事。他经常告诫年青人要多读书、多思考、知识面要广,但是实验技术不必求全,要对某一方面做深做细,这样对类似的技术应可以触类旁通。他能够虚心向年轻人学习,在做大批人群血脂调查时他多次专门向年轻的流行病学专家请教流行病学调查设计和统计学问题。无论年轻人请教他任何问题,只要是他熟悉的领域,他都会倾其所有地热心传授,甚至将自己复印保留的文献送给需要的人;如果是他所不熟悉的,他也会热心地建议你去找他认为会对此有帮助的专家或者告诉你在哪类书、哪些杂志文献上可以找到答案。他是很自然地那么做的,无论需要帮助的人与他关系远近都一样能得到他的悉心指教,从不在意那些得到他帮助的人是否感恩。所有与他接触过、接受过他无私教诲和帮助的人都会对此留下深刻印象,无不为他平易近人、不居功自傲、和善友爱的个人魅力所感染。他的一言一行深深地影响和带动了他周围的人。
李健斋教授做人做事不喜张扬、特别怕给别人增添麻烦,别人帮他做了很小一件事他都要客气地一再表示感谢。他认真细致,有同事参与的文章和稿费他都要仔细地分送到每个人手中;和同事的合影他也一张张洗好交给每个人。他生活俭朴,每次写文章都是用过期的挂历纸或者已经用过一面的白纸背面打草稿。他八十高龄出去讲课或开会办事,从不肯打车而坚持乘公交车或地铁,将节省下的科研经费留给科室。在年轻人心中他是一个有风度、有学问的学者,是亲切随和、令人尊敬的长者,他有一种凝聚力,年轻人都愿意在他指导下工作,他用无私和敬业的精神影响和激励他周围的人在科研工作中努力奋进。他常说:“能工作的年头不多了,要留下点足迹为年青人铺好路,要多做些工作”。他用自己的行动给年轻人做出了榜样,他实践着自己的诺言:“我的希望是发展这个实验室,力争建成老年医学生化研究中心”。
李健斋教授踏踏实实做事和认认真真做人的精神境界永远都值得我们尊敬和怀念!
来源:检验世界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