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体外诊断行业的激烈竞争和不断饱和的医院终端市场(特别是三级医院),企业根据自身谋求发展,并且合理开发新机遇和市场应该是当下的紧要任务。因此,在这里带来关于疾控中心在体外诊断市场的新闻咨询和行业动向。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体外诊断产品的用户主要包括12,500家医院、526家血站、6000多家体检中心、3536家疾控中心以及正在兴起的临床检验独立实验室4家。 不难看出,除去医院和体检,疾控中心市场在体外诊断行业中的重要地位和发展前景,并且各大企业对于其传染病,慢病,病毒等检测治疗的研发和关注越来越高。 截至10月15日为止,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确诊、疑似与可能病例达8997人,死亡人数达4493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9月19日在北京宣布,已成功研制埃博拉病毒检测试剂盒,并将使用该试剂在塞拉利昂开展病毒检测任务。 2014年,国家卫生计生委8月7日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中国疾控中心院士徐建国指出,提升传染病应对能力的关键是提升检测能力、监测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从检测能力来说,就是病人来了之后可以很快的检测出来,这有两个指标:一是传染病专项可以实现三天内初筛300种常见病原体,包括一部分罕见的病原体,这就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二是如果遇到更加难对付的问题,在我国国家级技术支撑单位,比如说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可以筛选3000种以上病原体,实现对未知的、难以检测的病原体的检测,这两种情况是过去所没有的。 徐建国指出,科技支撑能力,包括应急研究能力、诊断试剂的研发能力、疫苗研发能力等,在传染病专项的支持下,有非常快的发展,对包括H1N1、H7N9等近年重大疫情的疫苗、诊断试剂等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使传染病疫情防控能力得到很大提升。最重要能力的提高就是在我国出现应急的传染病事件的时候,我们的应对能力。以H7N9流感为代表,包括发现新的病原和应急研究提出的有效策略,使得2014年我们能够很好地控制H7N9的疫情。说明传染病专项建立这样的队伍在关键的时候国家还是可以信赖的。同时,我们在国际一流的专业期刊发表了几十篇高水平研究论文,所以在科技水平上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和SARS之前相比是天壤之别。 此外,卫计委科教司副司长王辰表示,“十三五”期间,传染病专项将继续按既定方针推动实施。另外,医学界的专家也很关注除了传染病之外的一个问题,就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问题。传染病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同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四大慢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以糖尿病为代表的代谢性疾病,这都是很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所以我们现在通过中期的评估,很多专家提出跟有关部门建议,在“十三五”期间可以设立关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专项,这还在动议中。 2014年7月31日至8月1日,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组织召开2014年全国慢病科所长工作会议。与会代表围绕“十三五规划”慢病工作重点、健康服务业发展中的慢病防控内容、疾控机构慢病工作能力建设、示范区可持续发展等议题分三组展开热烈讨论。大家普遍认为,我国的慢病防控工作在开发领导支持,推广品牌项目,完善信息化建设、体系化建设和人员能力建设等方面还大有可为。大家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如加强顶层设计的同时,考虑基层的可操作性;调整考核指标,确保多个考核中指标的一致性;加强能力建设和增加人员编制,保障队伍的连贯性;制定激励机制,提高大家的积极性等。 2014年4月24日,传染病类体外诊断试剂标准草案研讨会在京召开。会议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组织,标准起草小组、来自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标准管理中心和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中山市人民医院肿瘤研究所、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军事医学科学院、北京天坛医院和相关生产企业的专家代表共五十余人参加了会议。
来源:易贸医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