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雷度最近在石家庄、杭州和福州举办了三场危急症免疫检测研讨会,演讲嘉宾包括:北京宣武医院秦俭主任,浙二医院傅水桥主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林金秀主任,丹麦雷度AQT首席科学家Suzenne,雷度中国临床支持部门经理Aaron。
期间各位专家就快速免疫检测(POCT)的发展进行了讨论,认为POCT的发展势不可挡,临床对POCT的需求在中国远未得到满足,除了众所周知传统POCT的快、边、便等基本特点以外,其核心还是结果的检测质量。
同时就常用的危急症相关免疫检测参数NT-proBNP、D-dimer、肌钙蛋白相关知识进行了主题讲座,反响很好,现就其中的一些主要观点和思路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
NT-proBNP相关要点
1、NT-proBNP贯穿心衰管理的全过程,涉及高危人群筛查、早期诊断、呼吸困难鉴别诊断、治疗评估、优化治疗方案、目标治疗和预后评估。作为心衰的辅助诊断措施,结合临床,可以大大提高心衰诊断的准确性,并且在《2014中国心衰指南》中作为IA级推荐。
2、NT5000pg/ml,可以作为急性心衰的短期预后截点,1000pg/ml可以作为急性心衰长期预后截点。
3、NT变化是否大于30%可以作为优化心衰治疗方案的指标。
4、出院时的“干NT-proBNP检测”更具有预后价值。
5、入院和出院的NT-proBNP检测非常重要,住院期间根据治疗需要定期监测。
6、NT检测可以主动识别未充分治疗的患者,确认可能发生致命并发症的高危患者,作为客观证据可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度。
7、研究证实以NT为靶目标的治疗可以降低心衰后心血管事件和再住院率。
8、容量管理是危重症管理的基础和重点,同时也是难点,评估困难。容量过高和过低都会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外科手术后不良结局50%是容量管理不善所致,专业ICU医生评估危重病人容量状态的准确性仅为50%。容量评估必须同时评估心脏功能,否则没有意义,Nt-proBNP水平与心脏前负荷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指导容量管理,需要动态监测,目前缺乏相关的研究,和临床截点,傅主任的经验是小于5000基本容量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