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对医疗器械公司的投资热情升温。黑石最近以1亿美元投资骨科内植耗材提供商苏州欣荣,成为有话语权的战略股东,未来苏州欣荣考虑赴香港上市。 相比投资医疗服务板块PE观望多而操作少,PE对医疗器械持续看好,可谓大刀阔斧。这主要是因为服务板块受到政策影响大,且公立体系很多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医疗支付也是一个大问题。相比之下医疗器械属于硬需求,老龄化和慢病高发增加医疗器械需求的趋势是肯定的,符合PE快速做大规模的定位,且投资回报期比医疗服务板块短,退出通道成熟,赴海外上市和被收购是主要途径。 中国的医疗器械企业主要是中低端。高端市场基本是外资垄断,中端市场外资和中资都有,低端基本都是本土公司,通过价格优势走量。在外资方面也有趋势收购本土项目,一方面出于创新能力考虑需要研发能力和产品的输入,一方面结合中低端跑量的优势有多层品牌运营的考虑。具体来说投资核心的两个考虑因素是支付能力以及创新产品。 跨国医疗巨头的收购需求刺激PE投资本土医疗器械公司,看好中低端市场。因为老龄化浪潮到来,对医疗器械的需求增长是肯定的。但中国医保在进口产品上的保障不足,很多产品比如植入性器械,进口仪器等要自费,中低端产品有一定的机会。加上中国政府对基层医疗设施的支持,越来越多的医疗器械公司开始看好为基层服务提供低端医疗器械的机会。 外资过去一直忽视这块市场,但现在也开始逐渐改观,看好这块大蛋糕。比如这几年最有名的收购案例美敦力以大约8.16亿美元的现金收购康辉控股,以及买入先健科技19%的股权,借以快速布局中国中低端医疗器械市场。未来这种趋势还会持续。 这块蛋糕除了中国市场,外资还有布局海外中低端市场的考虑。比如,美国的医疗成本逐年走高,出于控制成本的考虑,中低端价位的产品有一定市场。而中国本土品牌没有海外拓展的能力,也缺乏品牌影响力。外资将其收入囊中后加以包装和营销,有助于其在海外中低端市场上打开局面。这也是PE投资布局的一个考虑,即所收购的产品在海外有需求。 另外一个因素则是创新产品。老龄化带来对微创以及人造医疗器械产品需求增加,这可能成为未来两大投资热点。医保资金池紧张,国家对医药分开的政策加快,这些都给医院生存带来压力。未来医院需要通过成本控制来保证资金合理运用,病床周转率会是其中重要指标。而要控制成本,微创手术会越来越普及,推动技术发展的需求很大,会成为未来投资的热门领域。同时,老龄化必然带来人造器械尤其是植入式设备的需求增加,尤其在骨科、心血管方面需求旺盛。这会成为PE追逐的方向。 本文系村夫日记原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