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全球最大的独立公关公司之一罗德公关与全球第三大个案研究公司益普索市场研究集团联合发布《2014医生互联网行为洞察报告》。报告显示,大陆地区约60%的医生认为线上医疗平台及工具可以改善诊断治疗过程,48%的医生因网络信息改变诊断或处方,71%的大陆医生将网络作为获取信息的首要手段,网络已取代医药代表、学术会议,成为医生获取医疗信息的最主要方式。 此次报告调研样本来自中国大陆、中国香港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近700名医生。其中,90%的中国大陆地区受访医生服务于一线城市的公立医院,其余为小型医院。受访者涵盖医院体系的各个职称,主任医师/教授占16%、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占35%、主治医师占36%,住院医占13%。 调查结果显示,与往年相比,中国医生上网时间长度并没有发生改变,每天上网超过2小时的仅占10%,1-2个小时的占20%,而低于1小时的则占70%。虽然时间长度没有变化,但医生所使用的工具却发生了巨大改变,信息获取方式正逐渐数字化、移动化。 益普索医疗保健部中国区研究总监李艳杰说:“71%的医生将网络和移动设备作为自己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渠道,其中网络论坛和手机APP最受欢迎,移动端的搜索量及浏览量也在迅猛上升。” 医生使用的手机操作系统中,安卓依然占据半壁江山,达到了52%,苹果(IOS)紧随其后,占48%,WP位列第三,市场份额为7%,塞班和RIM大概为2%-3%。 那些喜爱上网的医生们都在网上看什么? 根据《报告》,排名前三位的需求分别是“医学新闻”、“疾病知识”、“药品信息”,超过80%的医生将这3项列为了自己上网的首要需求。
然而,在使用网络获取信息的同时,医生们的抱怨也不少,“不专业”“不详细”“不够广泛”是被医生们批判的重点,39%的医生认为网站提供的信息太不专业,经常出现错误及误导,还有37%的医生认为网络提供的医学信息太不详细,往往费尽力气搜索半天依然无法满足需求,信息太过零散,这些问题依然需要信息提供商加以解决。 6成医生认可线上诊疗 赞扬与抱怨齐飞 在对线上医疗平台及资源应用方面的调研结果显示,中国大陆地区的医生无论是在理念认知上,还是实践行动上都相对落后于中国香港及中国台湾地区:仅60%的医生对线上诊疗持认可态度,而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则分别有91%和86%的医生认为线上医疗平台及工具可以改善诊断治疗过程。而在具体诊疗过程中采用线上平台的中国大陆地区医生则更少,仅为48%。 李艳杰总监对此指出,“一方面,现有线上医疗平台的可信度、隐私性有待改善;另一方面,这些在线医疗平台(如移动APP)的种类和数量也有待丰富。这也从侧面解释了,为何仅有19%的医生在工作中使用移动APP辅助诊疗。调查显示,除面对面医院诊疗外,目前近80%的医患交流仍为电话沟通。” 罗德公关副总裁、中国区医疗健康事业部负责人侯健先生表示:“众所周知,国内医生工作压力非常大,很难在繁忙的问诊时间内给予病人充分的沟通;紧张的医患关系无疑使医患沟通更趋于保守。挑战同时也带来机遇,随着在线诊断、移动医疗产业成为全球投资热点,目前谷歌、苹果、阿里巴巴、百度等众多国内外企业纷纷进军该领域。互联网、移动终端不仅影响了健康产品和健康服务的创新,更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医疗管理方式和医患沟通模式,这将重构医疗产业价值链,催生更多新的细分行业,进而助力国内医疗改革,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仅19%医生坚持使用APP 移动医疗市场潜力巨大 近年来,使用移动手机APP进行查房、病人管理、文献查询等概念十分火爆,各种应用层出不穷,但根据此次调查,绝大部分医生使用手机APP的目的依然仅仅是“查询”,查文献、查疾病知识、查药品,而且仅有19%的医生“经常”使用APP来辅助诊疗。 对此,益普索医疗保健部中国区研究总监李艳杰女士指出,“尽管线上资源以其节约时间、节省花费、容易获取等优势受到广大医生的欢迎,但同时也有39%的医生认为线上信息学术性不强、37%的医生指出内容不够详实。同比2012年数据,众多企业已经意识到数字化沟通的重要性,目前已经有部分跨国药企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调研结果显示,默沙东、拜耳和阿斯利康的数字化沟通渠道(包括公司网站/论坛/微信/微博/电子期刊等)的欢迎程度在大陆地区医生中位列三甲。” 罗德公关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高级副总裁寿玉滢女士表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医疗沟通的数字化革新早已箭在弦上。一方面,各国的医改方向都是要降低药物价格;但另一方面,医药企业的经营成本却越来越高,通过采用数字化渠道取代成本居高不下的医药代表拜访、海内外学术推广会、患者教育、社区筛查等,必将成为未来的必然趋势,中国即将成为全球移动医疗业务需求最大的国家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