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手机号快速注册登录

搜索

图文播报

查看: 2721|回复: 0

[国内新闻] 第五届中国分子诊断技术大会抢先看:癌症的防控与分子检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3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登陆有奖并可浏览互动!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

第五届中国分子诊断大会将于2014年9月25-26日在上海召开,包括13名院士在内的2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受邀出席并作大会专题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肿瘤研究所教授,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顾健人将介绍癌症的防控与分子检测,让我们先睹为快!


癌症的防控与分子检测

根据WHO对癌症的观点:三分之一癌症可以通过病因学预防(即一级预防);三分之一肿瘤通过早诊早治可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三分之一肿瘤可通过合理的综合治疗而得到控制延长生命。当前前两个三分之一已可看到预期效果,但后一个三分之一尚很不理想。本世纪初,Lee Hood提出的“4P”医学:其中第一个P(Preventive Medicine),即预防医学,包括上述一级和二级预防;第二个P(Predictive Medicine),为预测医学,和第三个P(Personalized Medicine)个体医学均涉及对肿瘤发生前的预测,肿瘤的恶性程度、转移潜能、预后以及对放射、化疗(不同药物)的敏感性的预测。由于同一种肿瘤在不同病人的个体差异,根据上述指标的预测,从而针对性地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形成个体化医学。第四个P(Participatory Medicine)是病人(包括家属)参与治病的全过程,这还是一个空白的领域。事实上这四个“P”均急需针对性的分子检测技术,这既包括了血清学的标志物,也包括了肿瘤及其它组织、细胞的分子标志物作为4P医学的依据。


为什么说“参与医学”重要?因为肿瘤是一个系统性疾病,机体从中枢系统到脏器水平均存在多级系统性调控的失常,这方面的标志物尚属空白。尤其是肿瘤不仅是局部创伤,有1/3病人是患癌后(包括患病前)精神的压力加速死亡,对于这部分病人的从神经—激素—免疫系统的分子机制尚待阐明。其分子水平的监测有助于心理干预和药物治疗,以建立机体系统性调控的再平衡,从而提高病人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顾健人院士简介

顾健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1954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主要从事肿瘤病理、肿瘤生物化学、肿瘤分子生物学科研、教学工作。是我国癌相关基因及基因治疗研究的奠基人之一、提出了肿瘤是一种系统性疾病的概念。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名誉所长。


1985年创建“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期以来,从事肝癌发生的分子机理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肝癌的活化癌基因谱,及首次在国内建立乙肝病毒基因检测技术,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创建了以细胞生长为基础的高通量功能基因筛选系统,发现了372个具有抑制或促进细胞生长的新基因全长cDNA,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学术论文240余篇,包括The Lancet Oncology, Nature cell biology,PNAS,Hepatology, Cancer Res, Oncogene等。获中国发明专利58个和美国专利4个。培养了34名博士和23名硕士。


先后荣获14项嘉奖。其中1992年获首届上海市科技功臣;1995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先进工作者;1997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4年获光华工程科技奖。


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医药卫生学部院士。


楼主热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手机动态码快速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官方推荐 上一条 /3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搜索 官方QQ群 洽谈合作
快速回复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